查看原文
其他

妇女、女生与女神(杜课830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20-01-25

全文共  2915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目录

1、师生问答:妇女、女生与女神

2、背景资料

3、相关评论


师生问答:妇女、女生与女神

(提问人:高斯白、冯雅雯)


Q1

杜老师,明天就是女生节了。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总能看到诸如“中国好班长,给所有女生送口红、送苹果”的新闻。老师,如果让您给女生设计过节,您会怎样设计呢?


杜骏飞:


不用什么设计,女生过节,各凭所愿,各取所需吧。


Q2

女生节的日子是妇女节的前一天,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而不是单独指已婚女性,但是似乎现实中的年轻女生都会排斥自己被称呼为“妇女”,这也间接造成了“女生节”的独立。老师您认为“妇女”这个词为什么在中国的社会环境里这么不受欢迎呢?


杜骏飞:


《说文》中说:“处子曰女,适人曰妇。”从词面上说,妇女,包括了已婚、未婚女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妇女一般作偏义复合词用,用义偏在其中语素“妇”——也就是已婚妇女意义上。


而《说文》中对“妇”的解释是什么呢?是左手扫把,右手簸箕,每天操持家务,唯丈夫是从的劳动妇女。


所以从五四时代起,年轻未婚女性,包括稍有点文化的新女性,一定是不肯被称之为妇女的,遑论今天的女生了。


可惜民政部不会在意这一点,他们一定很满意妇女这个词,因为便于称谓所有女性。劳动部也一定很满意妇女这个词,因为它意味着每个女性都是劳动力。


Q3

女生节的设立初衷是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时至如今,商家却使这个节日成为了营销浪潮下的“女王节”、“女神节”,大力鼓吹女性进行消费,而在各大电商的文案中,不乏以购买力决定女性价值的观点,作为“女性”就一定要和“购物”直接关联,这仅仅是商家的战略还是当今价值观的下沉?


杜骏飞:


什么“价值观下沉”?就是堕落吧。一个好端端的女性节日,既不谈美德,也不谈美,谈什么购物?这世风,真下沉。


商家本色重利,眼中只有金钱和买卖,这也就罢了。自标文明的一代女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受其蛊惑,听其驱使,满眼尽是物欲?


“女王节”、“女神节”之类,修辞催眠而已,你哪里会因为买的多,便得称王?又哪里会因为肯消费,便可封神?仔细想想,女王会过这么低的购物节吗?不会。女神会顺从这么俗的广告劝服吗?也绝无可能。


大概,最向往女生购物节的女生,是离“女王”、“女神”最远的人,这或许算是个悲悯的解释。


Q4

购物网站上满屏的“女王”,“女神”,“御姐”,18位当红男明星变成“女王守护星”,等等广告营销打着女权主义的旗号盛行不息。这真的是所谓的女权或者男女平权么?还是这确实是我们社会所追求的一种诡异的平权?


杜骏飞:


自觉男女平权的女性,是不会把平权这个词挂在嘴边的。


至于什么18位当红男明星,什么“女王守护星”,就不用评价了。如若过一个美好的节,耳目清净为好,注意到这些无聊说辞,我们就已经低了。


Q5

在天猫捏造的伊甸园里,他们推崇人的价值与差异决定了人的购买力。多芬推行的女性价值观是“美就是热爱自己,美就是相信自己,你比自己认为的更美”。每年3月8日,谷歌都会奉上相关主题的涂鸦,以此纪念上世纪中期的西方女权运动。为何,不同的品牌所推出的女性价值观如此不同?是否也反映了其受众的价值观的不同?为何天猫推出的扁平化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会在中国年轻女性这一代如此盛行呢?


杜骏飞:


天猫固然有天猫的不堪,拜金女亦自有拜金女的不幸,它和她们也是因缘际会,有供有需,如此而已。


对这一代年轻女性,我没有数据来概化其消费主义属性,但是回忆起来,从前,大学里学术好、才情好或德行好的男生还是有人追的,现在还有多少女生爱慕男生会写论文、会写诗、会乐于助人呢?我不知道。


至于女权运动,我相信多芬、谷歌是有女权的主张。然而天猫这一套商业把戏,大概算不得女权运动,或许可称“女钱运动”。


Q6

您怎么看待从“女生节”到“女神节”,再到”女王节”这样对节日称呼的迭代?您觉得“女神”和“女王”应该是怎样的呢?作为男性,您更愿意以哪一种称呼去赞美女性?


杜骏飞:


什么“女神”“女王”,都不是什么正经称呼,若非伪饰,便是戏谑。


哪里又有什么“女神”“女王”,纵然是商家如此恭维你,也其心可诛。


至于你问我,会以哪一种称呼去赞美女性?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称呼,只会认真地叫她本人的名字。



背景资料


女生节,是中国大陆的一个节日,日期在定在国际妇女节前一天的3月7日,又称为三七“校园女生节”,显示与大龄、已婚女性的区别。随着国际妇女节和“妇女”一词在中国社会的污名化、被排斥,女生节成为更受欢迎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起源极富争议。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女生节是于1986年3月7日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经济学院上举行的女生节联欢晚会,该校因而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认为是女生节的发源地。


自1990年代初,经过全中国大陆的各级高校学生会或民间的引进,女生节在高校中逐渐风靡。微博开始流行以后,很多女生节活动的照片被上传到网络上并通过微博等媒介广为流传,使得节日的人气愈加旺盛。

 

2011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悬挂的女生节条幅由于妙语连珠在网络上走红,标志着女生节已经开始走出校园,进而成为全社会的一个节日。

 

女生节的宗旨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动,是高校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节日举办由各高校或组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大多数女生对女生节表示欢迎,称十分感动于男生的殷勤和热心。然而,部分高校拉的女生节横幅内容低俗,如“自从大一认识你,从此电脑无AV!”“女生节,晚归要放开,不归要张开”,充斥着性意淫的意味,但校方一般不会出面干涉。

 

2014年,百度将女生节的影响扩大,形成了特殊的节日氛围。2015年,百度糯米发起大幅度优惠活动,优惠力度覆盖全国,大有与几大购物节媲美之势。

 

2016年,女权组织新媒体女性发起“反三七过三八”的话题,认为“三七女生节”长期政治化,不断在年轻男女当中强化性别不平等的文化规范,使人们渐渐遗忘妇女节的女权意义,呼吁人们回归妇女节,关注男女平等权利。

 

其实不只是我国,在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都有女生节的存在。

 

日本女孩节:每年的三月三日是日本传统的“女孩节”,又叫“桃花节”,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一种传统节日。平时不穿和服的日本女孩,在女孩节这天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


瑞典女孩节:每年的12月13日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德国女孩节:每年的4月22日是德国“女孩节”。德国“女孩节”设立的主旨在于呼唤社会及企业负责人关注青年女工的学习、就业及生存状况,尽可能地为她们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



相关评论


1、一个原本为了纪念妇女权利运动、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节日如今却成为了许多中国女性避之惟恐不及的日子,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中国女性取得权利与平等的地位的日子也不过几十年,我们整体的性别意识还是非常糟糕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擦亮眼睛,警惕自己走进了一个新的骗局。这不是过度的敏感,而是必要的坚持。


——毛虫自习室《我们为什么反对过女生节》


2、在电商捏造的伊甸园里,人的价值与差异取决于你的购买力,然而,生命有限而消费无限,不能透支有限的生命为无限的消费买单。你可以享受“买买买”、“fun生活”的乐趣,但要切记,我们更需要有其它定义自己的能力。

希望在三月八号这一天,向那些为我们铺平道路的平权主义先驱们致敬,并将信念与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女儿,而不是打开电脑跳出一片消费主义的喧嚣。


——遇言不止《Jack Ma先生,您能管管T猫的价值观吗?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3、妇女节是罢工得来的,它关联着工厂、机器、汗水和朝九晚五;

女神节是电商赐予的,它代表着剁手、血拼、奢侈品和纸醉金迷。


——知乎网友潭拓寺的松

 

4、老实说妇女节也罢,女神节也罢、女王节也罢,都是个称呼罢了。唯只愿普天下的女生们在三八这一天都不莽撞、不犯傻、不做月光女神,当个省钱女王吧。


——知乎网友上智下愚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甘地说紫色的张伯苓世间已无钱玄同|蓝色的胡适


视频护生六句新闻理想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读书人怎么不自信了读《夜蛾》不是爱风尘,只是入戏深


关注 “咪蒙”倒下,但问题依然站立杜骏飞:甘柴劣火又如何|要担心的不是咪蒙|信息愚民是从哪里来的| 重度社交患者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自尊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韩雪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