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五大名窑还牛的柴窑,就在郑州
今人常说,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实还有种说法,在曹昭的《格古要论》里,柴窑排第一,叫“柴汝官哥定”。而柴窑,就在郑州。
柴窑被尊为中国的“瓷皇”位列五大名窑之首,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所创烧,所以称柴窑,它是唯一以人姓氏命名的官窑瓷。
据说,柴窑成品“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还有记载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更有甚者,将其形容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在日本展出的青百合花瓶被认为是柴窑实物。但这些,都是“传说中的”柴窑,因为柴窑究竟长什么样,谁都不敢说见过。没有可以确定的传世器甚至碎片,一件可以确认的实物都没有。
对柴窑有研究的学者及民间人士,几乎一致认为“柴窑出郑州乃古今之恒言”。
对一个古代窑口的认定应有正确的历史观,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地理条件,以及主导者与当地的情缘关系;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符合逻辑的推理,对文献记载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对一些民间传说遗迹也要进行核实,去掉现代人的添技加叶;考古单位发掘出土的实物标本与民间拾捡的实物标本进行对比,客观公正作出鉴别。对郑州柴窑的判定,基本上应遵循以下几点:
1郑州柴窑继承郑州古陶器的独异与精美
郑州古陶器生产的历史悠久,与其它地区相比,有自己的独异与精美,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郑州市内近郊就有遗址一百多处,远古时代的仰韶(7000年~5000年)陶器文化遗址有:东北的大河村,西北沟赵的后庄王、陈庄、城西北与荥阳交界处的青台,东南的上岗扬,邙山岭上的西山等;龙山陶器文化遗址有十八里河乡的站马屯,须水乡的马庄、中原路上的旯旮王、桐柏北路上的牛砦、金水河边的闫垌。
这些遗址出土的陶器代表了那个时期的先进性和独异性。林山寨陶窑已从半穴式,经改进和创新,建成了竖窑。林山寨竖窑是整个仰韶时期的典范;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双连壶,此种造型在古陶器中独树一帜;青台遗址出土的陶鏊,直径30厘米,器面光洁如镜,被考古界誉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旯旮王出土的硬质白陶,胎骨已接近瓷的标准,为瓷的产生打下了坚实基础,故而,才会在商代的郑州产生原始青瓷,郑州原始青瓷在1997年的北京香山“古陶瓷研究会”上一致通过,郑州二里岗是中国原始青瓷发源地。
真正意义的瓷器产生于汉代,而在瓷的生产上郑州又捷足先登。宋代《垣斋笔衡》记述:“釉色窑器言柴窑,说河南土中有羽觞(瓷酒器),此物不是柴窑就是秦汉之器物”。实指地下发掘出土的汉代绿釉瓷。民国《瓷史·西汉篇》记述:“近时,郑州发现古代陵寝,墓上层另有一墓,得古瓷条纹钵一件,鉴定家审为汉瓷”。以上记载,已证明郑州汉代已生产瓷器。2009年在管城区区政府西墙外和西郊蒋寨均发现汉代窑遗址,是证明上述文献记载的有力证据。
2文献记载的独一无二
柴窑在之后的宋元两代400多年时间里居然没有一点文字记载,成为困惑中国乃至世界收藏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直到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书中说道“柴窑出北地”。而《郑州志》记载:“郑州在郑国(今新郑)的北边,艺文中也把郑州说成北地或郑地。
明代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论》中,首次提出“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继后还有梁同书的《古窑器考》、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寂园叟的《陶雅》,关中权的《四朝瓷论》,韩国钧的《瓷录》,程村的《柴窑考证》,郭葆昌的《瓷器概悦》等,均记述“柴窑出郑州”,无一本文献或是只言片语提及其它州、县,更无一人把“北地”解释为“北地郡”。
3郑州地理位置和柴荣与郑州的情缘
郑州当时位于开封京畿,汴河水深面宽,又称小黄河,是大运河的连结点,漕运发达,是开封的西辅。郑州周边密县,登封、新郑、中牟、巩县和近郊就有丰富的瓷土和釉料。
柴荣与郑州关系密切,有众多的传说。据《郑州志》记载:郑州西有“三结义堂”,是柴荣与赵匡胤、郑恩结拜的地方。城西北有“五龙口”,村上有“五龙庙”,中间坐的是柴荣,郑州西门外有饮马池,是柴荣饮马的地方。城西南南曹乡有柴王庙。郑州东朱仙镇年画有“柴荣推车”。郑州市内唐子巷有柴荣开店铺的遗迹。郑州南郊郭店有柴荣的陵墓。临近华阳寨就有后周“卸花城”,应为御花城。柴荣生前死后都与郑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4郑州发掘出了大量的柴窑残器,碎片和窑具
1989年郑州亚细亚建设工地首次发现瓷片,1992年市政府改造老城区,拆毁的建筑地下也发现瓷片。此后十多年间,在东西大街,北大街,法院东街,关帝庙街,火神庙街、盐店后街、魏家胡同、唐子巷等,均有瓷窑发现。
小浪底宾馆开工前工地发现的古窑址
郑州小浪底宾馆工地,由省考古研究院发掘,在唐五代地层有十几座葫卢窑遗址;长城置业工地,由郑州考古研究院发掘,有四座宋、元瓷窑遗迹,通过《郑州柴窑》一书已公布于世。易初莲花工地,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靠西的探方内有6个瓷窑遗迹。邮电大楼工地,靠东大街的探方,有4个瓷窑遗迹,几个灰坑内,均有瓷片,一个坑中埋有兽骨几十吨。郑州三中工地,一个灰坑有青白瓷片一卡车,且有明显的五代,北宋初年的特征,为此,赵青云老师提出江西影青瓷始于郑州的新观点,并得到研究影青瓷专家的认同。书院街与紫荆山路交叉处西北角一个被遗弃的发掘工地,有座唐末、五代的连体窑,保存完好,这是郑州柴窑遗址的新发现,有关连体窑的研究由蔡水欣做了专题论述。
种种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柴窑不只是传说。而文献记载的唯一性,出土瓷片的多样性,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原材料的丰富性,加之窑址集中,年代清晰,“柴窑出郑州”这一论断是经得起推敲的。
巷主简介:
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唐子巷。学过政治学、做过媒体人,当过帝都某些知名媒体不知名小编,现回乡定居,于民企谋生。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公民社会构建。
转载、投稿、合作
还有想喷老郑州的,请点底部菜单“联系我”
或发邮件至364212578@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唐子巷27号:聚焦郑州城市精神与历史文化传承
这里是你我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