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SARS到武汉新冠 应对哪里变了(下)

NJU核真录小编 NJU核真录 2020-02-03



第146期


记者:史婉霜 李逸帆 张司钰 郭璇 张诗童

制图:卢雪儿 陈紫瑄 王诗涵

事实核查:余敏之

美编:张诗童


2019年12月底,当武汉发现首个肺炎病例时,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把这件事和17年前席卷全国的“非典”联想在一起。而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再次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弦。重提2003年的SARS与其应对之法,或可为日后疫情的防控提供借鉴之处。


那么,和17年前相比,这两次疫情的扩散有何不同呢?我们的政府部门有些什么变化呢?新闻媒体都做了些什么呢?核真录将用两期的内容为你揭晓中国抗击疫情过程中政情、舆情的17年变化。


昨天,我们回顾了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疫情。今天就来分析一下此次疫情发生之后,政情与舆情的表现吧。


更快速的政府行动和更快速的疫情扩散


防治决策、事实情况、防范意识、民间举措四大主题




更快速的政府行动和更快速的疫情扩散



(图1:政策时间线)


2019年12月30日,一份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在网络上热传,落款为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同时,另一份名为《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称,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这是关于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最早出现的信息。


次日中午,武汉市卫建委发出通报,已有27人感染病毒性肺炎,7人病情严重。通报同时指出,尚未出现人传人现象,也并未发现医护人员感染。这是官方第一次就该疾病进行通报。


2020年1月1日,华南海鲜市场休市整治。


接下来的1月3日和1月5日,武汉市卫健委分别发布通报,对发病人数进行更新。在1月5日的通报中,还告知第一起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出现于2019年12月12日(但是在武汉市卫健委的网站上1月11日发布的一则《专家解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最新通报》中却显示,此次疫情的第一例病例出现于2019年12月8日)。并且,根据初步调查已排除禽流感、SARS等病原。 


也就是说,从最初发现病例(按2019年12月8日算)到12月31日第一次官方正式通报疫情信息过了23天。


此后五天,由于武汉召开两会,从1月6日至1月10日,武汉市卫健委并未更新病情通报。


1月11日,武汉卫健委通报称在完善诊疗、检测方案后,初步诊断有41例感染,并有1例死亡。虽然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但密切接触者739人,其中医务人员419人,均已接受医学观察。同日,中国完成病毒的基因测序并报送世卫组织。


在各项防控措施进行的同时,1月10日,2020年春运也拉开了序幕。


1月11日至17日正值湖北省两会,武汉市卫健委实行每日例行通报,均无新增确诊病例,并在1月1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问答中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武汉市文旅局还于17日发布消息称,2020春节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即将启动,免费送出20万张惠民券以便利市民在春节期间参观景区。


1月17日,湖北省两会闭幕。


从1月18日起,武汉市卫健委的通报中再次出现新增病例。并且确认感染的病例开始爬升:1月16日4例,17日17例,再到20日通报中所称的“18、19日共136例”。


1月19日,国家卫健委也发布公告,向各省派出工作组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这也是国家卫健委就此事第一次发布公告。当时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疫情仍可防可控。此时距离武汉卫健委推测的最早发病时间42天。


防控疫情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1月20日。在出现首例病例43天后,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指示。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而在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国务院第一次召开会议部署“非典”的防治工作,距第一起非典病例发生过去4个月。


2020年1月20日当天,国家卫健委还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与SARS病毒同类),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日晚间,钟南山院士也通过央视明确提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并证实有14名医护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也是在1月20日,上海、北京、广东三地分别确认1例、5例、14例病例。这也是其他省份首次通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自1月21日起,国家卫健委开始每日通报全国新增病例。


1月21日,国家医保局、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委、机构先后发布疫情防控政策。如国家医保局宣布对新型肺炎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国铁集团和民航局宣布针对前往和离开武汉的航班(火车班次)采取免费退票政策。


同日,湖北省武汉市文旅局发布消息称,四天前刚宣布即将启动的2020春节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延期举行。


1月22日凌晨,湖北省政府发布通告,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当日通报中湖北省截至1月22日零时已累计确诊病例375例。22日晚,武汉市政府发布通告,要求武汉市民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一天后的1月23日,浙江、广东和湖南三省率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在当日通报中,浙江、广东两省分别累计确诊17例、32例新型肺炎病例,湖南于次日通报确诊24例新型肺炎病例。


第二天(1月24日),湖北省也决定将其应急响应机制从二级上升为一级响应,而彼时湖北省已有549人被确诊感染。截至1月25日零点,全国已有18个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就在1月23日至1月25日短短三天时间里,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连发了九个通告。其中发布于1月23日凌晨两点的第一项公告(1号通告),要求自23日10时起,全市公交停运,关闭所有离汉通道。


1月23日,武汉市政府还发布消息,将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专门医院,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预计在2月3日前建成。1月25日,武汉市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调度会,决定除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雷神山医院。


而在国家层面,据国家卫健委通报,全国范围确诊病例每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截至1月24日零时,全国共收到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例。25日该数字首次超过1000例,达到1287例,26日累计已达1975例。而在26日晚召开的湖北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市长周先旺预计,目前武汉市收治和留院观察的病例可能还会增加1000例左右。而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累计死亡病例也从1月22日的9例,上升至17例、25例、41例、56例,到今天(1月27日零时)已有80人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


也就是说此次新型肺炎疫情从出现第一例病例(2019年12月8日)到首次官方通报病例超过1000人过了48天。而2003年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内地SARS病例超过1000人。中国内地截至当天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例总数为1190例, 其中46人死亡。此时距离第一例SARS病例出现过去了4个半月。


1月25日,全国范围的疫情防控工作再次迎来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1月26日,中央工作小组组长李克强召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就在今天早上(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零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2744例,累计死亡病例80例。


也就是说,从出现第一例病例到首次官方报告病例超过1000人过了48天。而从官方通报超过1000病例到超过2000病例只用了两天。


(图2: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三天连发9通告)



防治决策、事实情况、防范意识、民间举措

四大主题



2019年12月30日,网络热传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将武汉带入国民视野。12月31日,多家媒体开始聚焦武汉,对不明原因肺炎(后确认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开展报道。我们选取了其中八家在此次疫情中作出较集中报道的媒体(或机构)进行评估,包括:《人民日报》、《冰点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财新网、《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丁香园。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数据无特殊说明均截取自2020年1月26日19时前各媒体(或机构)公众号。由于不同媒体(或机构)在其纸刊、客户端和微信公号发布时间、标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统一以微信公号为准。


总体来说,八家媒体(或机构)关于此次全国性的疫情共发布346篇报道。报道主题主要分为:防治决策、事实情况、防范意识、民间举措。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03年SARS疫情的媒体报道主题,此次辟谣主题更为凸显。


虽然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19日,上述八家媒体(或机构)已在不同程度上对疫情进行报道,但总数较少(仅有48篇),且集中于确诊、疑似、死亡病例数的疫情通报,对此次疫情关注度较低。


(图3:媒体报道主题类别与数量)


政策发布占比大,病毒研究受重视

01



在武汉市卫健委首次通报20天后,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归类的乙类传染病,并采用甲类预防、控制措施。当天晚间,钟南山院士在央视采访中明确表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证实有14名医护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自此,媒体报道呈现井喷状态。防治决策主题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疫情报道,政策机制、专家辅助、病毒研究、信息公开等成为该主题的聚焦点。同时,疫情通报引入“疫情地图”形式,实时且直观展现各省市及世界范围内疫情。


(图4:防治决策主题报道占比)


在此阶段(1月20日至1月26日,下同),涵盖一级响应、农村防疫、封城行动、“小汤山”模式、医护驰援等方面的政策机制主题报道超过疫情病例数报道,成为防治决策的核心内容。专家的辅助性建议、解读和预判则成为了媒体聚焦次重点。在42篇专家辅助主题报道中,有3篇呼吁关于捕食与买卖野生动物的立法,强调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类健康保护的文章占了15篇。


此外,病毒研究进展成为防治决策主题报道的次重点。关于病毒研究与疫苗研制状况,总计发布了16篇报道。


辟谣必不可少 

医护资源短缺与民间力量成重点

02



受疫情扩散影响,网络谣言四起,辟谣因此成为此阶段媒体报道的一大主题。针对药物治疗、官员感染、预防方法、工程停工的辟谣则是该主题的核心。


自1月20日三联发布《“非典”幸存者礼露口述:从那段经历中,我们能反思什么》,八家媒体陆续对疫情重灾区现状及患者、医护人员进行报道,总计49篇。其中,医疗物资匮乏的问题备受关注,共有13篇报道反映了一线“试剂盒短缺难确诊”、“一床难求就诊难”的情况。


医护资源短缺也使得民间举措成为媒体关注点。个人与企业捐赠、酒店提供住宿支援等方面均得到媒体报道。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SARS病毒引发的两起疫情的相似性,亦有部分报道回顾2003年的“小汤山”模式,并进行相关的历史信息科普。


在国际合作主题报道这一方面,仅有财新网发布了两篇文章提及同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的联络。国际协作未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八家媒体(或机构)的具体表现分析。


丁香园

丁香园是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相较于国内其他医疗科普类自媒体,丁香园旗下相关公众号内容有较大影响力。 


丁香园发布的首篇相关文章为2019年12月31日《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已抵达》,现已发布16篇疫情相关稿件。其中科普类文章10篇,内容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和相关论文的解读、粉碎谣言、科普预防措施等。


1月21日,丁香园上线了“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分为疫情地图和实时播报两方面。“疫情地图”最初范围为中国大陆地区,数据包括各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治愈病例、死亡病例。“实时播报”则是大陆媒体机构实时发布的各地疫情简报。随着疫情进一步扩散,“疫情地图”大陆地区由以“省”为单位,细化成了以“市”为单位进行统计,并且新增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和其他11个国家及地区的疫情数据。目前已超过4亿人次浏览。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一共发布了18篇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报道。最早一篇文章发布于2019 年 12月31日,题为《武汉发现27例不明原因肺炎,事发海鲜市场商家称“没有活禽”》。


在18篇稿件中,记者自采稿件占多数。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之后,《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稿件数量增多,报道涉及武汉市的疫情一线医生、患者、火神山医院工地、“超级传播者”,形成了专访实录。


除上述外,《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还对肺炎疫情进行了解读,包括病毒来源、疫情传播力度、与 SARS 的传播力度对比等。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于2019年12月31日发布首篇相关文章,题为《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不能断定是 SARS》。在总计发布的107篇稿件中,有101篇发布时间均在1月20日之后。


《人民日报》此次疫情报道主要包括对全国疫情数据的通报、党中央对疫情工作的部署情况、各地疫情防控举措进展以及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和日常防护。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人民日报》还承担着鼓舞民心、呼吁公众做好安全防护的责任。 


《人民日报》的报道大多篇幅简短,以告知公众关于疫情的重要信息为主。在报道形式上,借助图片对公众进行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特点、新型肺炎临床症状以及防护措施的科普。其报道方便公众阅读,易于大众传播,在稳定民心、宣传防护工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新京报》

《新京报》此次报道共发布89篇,主要聚焦疫情中心武汉,关注疫情对于公众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并且实时跟踪全国疫情变化,最早一篇为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武汉疾控证实:当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从1月22日至26日,报道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五天共发布74篇相关文章。


《新京报》此次报道深入武汉当地海鲜市场、疫情中的医院病房,并且与患者及家属对话,形成专访实录,向公众反馈了疫情一线各个群体的生存现状。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从2019年12月31日开始对新型肺炎疫情进行报道,共发布32篇相关报道。主要以武汉、北京为中心,对两地的疫情现状及防控措施作出重点报道。2020年1月22日《北京青年报》发布《对话武汉肺炎康复患者:我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22天》一文,与疫情中的病患进行对话,向公众还原早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发现和治疗过程。


财新网

2019年12月31日,网络流传“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疑似 SARS”一事持续发酵,财新网是最早向武汉卫健委官方确认网传红头文件——《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真实性的媒体之一(据核真录记者核实,第一家向官方确认的媒体是第一财经),并于当日发布报道《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 当地一海鲜市场消毒》。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财新网发布数篇跟进报道,但内容多为疫情跟进、港府举措、专家解读、他国新增病例等。


1月20日起,报道数量大幅增加,记者采访到深圳市疑似病例家属,报道标题开始将武汉肺炎与SARS作比较;1月22日,独家报道《同济医生感染武汉肺炎去世系谣言 武汉医护人员感染料已超 15 人》称,武汉已知被感染的医护人员数量,应已超过官方在前一日公布的15人。该文得到广泛关注及传播;1月23日,《SARS专家管轶:这次我害怕了》一文在各社交平台引发较大争议。


据梳理,1月20日起,财新网开辟武汉肺炎防疫全记录专题,收录其所有与疫情相关的报道,并启动限时免费,内容从中央及地方政策的解读,到发热患者定点医院里的故事,从专家专访到疫区现场直击,从采访一线医生到对话疫情患者,辐射面广且实时跟进,财新网也成为本次疫情报道的媒体主力之一。


《冰点周刊》(《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与疫情相关的报道首次出现于1月21日,两篇文章《这一次,钟南山告诉了我们哪些注意事项》《中青报评论:不明肺炎,但不能让公众不明真相》,前者为新闻整合,内容来自国家卫健委网站等,后者为中青报记者评论,主要呼吁及时公布疫情。1月22日至26日,记者深入疫情中心武汉,采访医院工作人员、湖北村医、在疫情中做公益的年轻人等,并且在平台向读者征集武汉日志,共发布9篇原创报道,内容多为人物故事和场景还原,以武汉车站、商场、医院等地为背景,呈现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下的武汉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分别于1月20日和21日,在微信平台上重发原载于2013年的非典旧闻《“非典”幸存者礼露口述:从那段经历中,我们能反思什么》《野生动物市场曾是 SARS 病毒温床:“非典”的警示》,并于1月22日开始直接报道武汉肺炎疫情。在1月22日至26日期间,共发布12篇原创报道,以现场报道和口述报道为主,聚焦新型肺炎未获及时关注之因、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之忧、武汉医疗物资短缺之困等等,以翔实的采访、对现场的还原、对疫情蔓延之因的追问等,获得了大量关注及转发。



结语


通过对2003年非典疫情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梳理与分析,我们认为经历过非典疫情的考验与经验积累,中国各级政府在对待疫情的反应速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在媒体报道方面,多数媒体从1月20日开始有所反应,而疫情通报、政策机制和专家解读三方面占据总报道数的89%,尽管有不顾安危奔赴疫情一线、查证新闻事实的新闻机构媒体,也有剑走偏锋,凭借出色的相关专业知识参与后续核实与第二落点发掘的自媒体,但无论是报道数量还是对官方内容的监督力度都有所欠缺。


这场战役还未结束,但有行动便有希望,政府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科学决策理性应对,媒体履行舆论监督使命,及时传播准确信息,公众能冷静地了解疫情并做好防护,便是对疫情战役最好的抗击。


感谢魏姝敏、杨琛月为此文编辑、核实工作提供的重要帮助


由于特殊原因,本公众号昨日刊发的《从SARS到武汉新冠,应对哪里变了(上)》因故无法查看,请阅读remix计划对此文的转载。读者也可关注《NJU核真录》公众号后回复关键词“疫情”查看原文。


本文内容首发于《NJU核真录》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往期回顾


评估《新京报》|  武汉大学城 | 锦鲤 | 娘炮霸屏 |

| 强奸冰释前嫌 | 米兔 | 学代会选举 | 高校性骚扰 |

扬子江隧道 | 王凤雅 | 碱孕宝 | 小龙虾 | 美国签证 |

| 辟谷 | 天宫一号 | 马航MH370 调查记者 | 红黄蓝幼儿园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