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新裤子乐队主唱兼键盘手庞宽开始了一场将持续14天的“慢直播”。在一个空旷的画廊中间,放置了一个长2.5X2.5米、高1.2米的台子,他接下来14天内的所有吃、喝、拉、撒、睡等行为都将在这个小台子上完成,24小时不间断直播,众目睽睽。直播开始后,网友最好奇的点是他要怎么上厕所。很多人长时间守在静止画面一样的直播间,不停问大家:“他今天上厕所了吗?几点上的厕所?”#庞宽 上厕所#迅速冲上热搜文娱榜第一。有人不理解,觉得庞宽大概是疯了,或者想博眼球;也有人说这并不是行为艺术,而是眼下真实的生活。正应了那句,“艾瑞巴迪is here now。”
2.5X2.5米的地方有多大?打个地铺就几乎占去一半,放一把椅子,又占去四分之一。再剩下一点地方,码放着庞宽14天内的全部生活家当:70多瓶矿泉水,约20盒自热饭,一箱酒水饮料,一箱零食,几瓶维生素片,几本书和杂志、一箱“时髦的衣服”,一大卷手纸等,椅子背后藏着一个小马桶。第一天下午直播开始,有网友闻讯赶到画廊围观,有人用刷子蘸着各种绿色的颜料,在台侧画了许多植被一样的图案。夜里人去楼空,画廊锁了门,直播间观看网友人次超过了一百万,大家像看一只稀有动物一样,七嘴八舌,品头论足,津津有味。庞宽开始直播。有网友玩梗科普:这是庞宽,不是彭磊,不是王思聪,不是沈腾,彭磊本人也来“辟谣”,说他不是彭磊……当然,刷屏最多的还是问怎么上厕所
在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台子上,想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并不太容易。台子的特点是,它的四周是没有墙壁的,没办法倚靠,没地方躲藏,无法给人带来安全感。像是一座孤岛,或者博物馆里的某种展台,可以让游客360度近距离窥探他的隐私。一整天直播看下来,有时庞宽背对着镜头,盘腿坐在地铺上,坐累了就换成躺、半躺、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看手机,要么就看书、写字、嗑瓜子、发呆,还能连接蓝牙音箱放歌,换了一身红配绿的骚气穿搭,跟着音乐一个人蹦迪到深夜。半夜一两点蹦累了,手机蓝牙还没断开,索性就用功放重温起了《甄嬛传》。他始终没跟直播间的网友有任何互动交流,但通过这种共享音源的方式,直播间具备了一部分午夜电台的功能。
至于网友的终极好奇点怎么上厕所,则是这样解决:上小号他需要披上睡觉盖的毯子遮挡身体,站着背过身去,把尿接在空瓶子里,后来也懒得披毯子了;大号理论上要麻烦一些,得收起地铺,支一个帐篷作为遮挡。
庞宽睡眠质量不错。虽然画廊并不熄灯,整夜灯火通明,但他还是戴上眼罩,一觉睡到了快九点。下半夜有不少失眠的人还在他的直播间待着,看见庞宽起夜上厕所,未免又兴奋起来。起床后庞宽并没洗漱,头发有些凌乱。有人评论:“才第二天,就开始颓了。”
第二天下午三点,全网吃瓜群众期盼已久的一幕终于发生了:庞宽要拉屎了!他披着毯子背向镜头坐着,什么都看不见,又似乎什么都看见了,有点国王新衣那味儿了。
一段时间过去,重场戏结束后,庞宽的孤岛生活终于被打破,有工作人员戴着防毒面具和一次性手套上来,帮他清理了排泄物。接下来更搞笑的事情来了:刺猬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子健,以及其他一些滚圈朋友赶到画廊,想探望一下庞宽,发现画廊被封了。网友:恭喜庞宽,喜提真隔离!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条件上看,庞宽能否真的坚持过完14天,很多人表示怀疑。有网友开始劝他:熬不下去就停吧,何必这样自虐呢? 庞宽的直播之所以能令人兴奋,在于他作为一位艺人、一定层面上的公众人物,主动暴露生活隐私,满足他人的猎奇心理和窥私欲,放下了一切形象、身段,甚至尊严。 让人想起前几天公布的、致敬了电影《楚门的世界》的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它们有着相似的诞生语境。在全民的放大镜审视下,他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细节都被进行了娱乐化解读。网友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解手,然后是未来两周有没有可能看到直播洗澡——“这是可以免费看的吗?”
庞宽并不是国内第一个尝试全透明直播的艺人。早在2003年,郭德纲就曾经挑战过在橱窗里生活48小时,那时候没有直播,有观众线下贴身围观。那次是还没红的郭德纲为了竞聘安徽卫视综艺频道《超级大赢家》主持人职位而接受的任务,多年后再看有点命途多舛、被迫无奈的感觉,也有一说是节目组为了帮助郭德纲在观众间快速打开知名度而策划的噱头。总之,郭德纲在仅有泡面、睡袋、钟表以及打发时间用的织毛衣工具的简陋条件下,开始了橱窗里的生活。第一天他使出浑身解数,卖力地为围观群众表演、逗乐,但到了第二天,他开始抗拒镜头,疲惫、孤独、难堪等负面情绪不断流露出来,他一度向节目组申请提前终止挑战。虽然都是公开展示局促的生活,但显然郭德纲和庞宽的出发点并不相同,有各自的表达语境。郭德纲是被迫配合综艺节目效果,而庞宽更偏向主动策划了一场“行为艺术”。行为艺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指艺术家个人或群体精心策划的行为或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因为很多行为艺术都比较前卫、抽象,所以常常不被大众理解。 自我监禁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艺术方式。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曾在酒店的一张床上度过了7天蜜月期,穿着睡衣接受政要和媒体的访问,以宣传“要做爱,不作战”的反战口号。英国演员蒂尔达·斯文顿也曾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表演睡觉。
一位法国行为艺术家曾把自己封在展馆里的一块大石头内一周,只携带了简单的食物和水,连一块手表都没有。此外他还挑战过把自己塞进毛绒玩具熊肚子里两周、被埋在岩石下8天、乘坐巨大的瓶子或酒桶漂流过河等等。国内行为艺术家也不乏类似举动,2014年北京某画廊举办了“周洁个展——36天”, 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80后女艺术家周洁裸身躺在钢丝床上生活了36天。但其实她有两层楼的活动范围,并没有一直裸睡,也可正常起居生活。面对外界的炒作质疑,周洁曾解释称,此举是为了“唤起一种不同于疏远与超脱的状态,与抽象的感受做具体的亲身接触”,“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及不确定性”。
华裔艺术家谢德庆也曾在纽约连续五年推出《一年行为表演》系列,其中第一年的内容便是在一个木笼子里生活一年。
陈冠希也在北京798办过展,其中一件作品叫《我拉和吃都在这儿》,他在一个玻璃屋里生活了72小时。
在行为艺术圈,这套玩法早已不新鲜了。然而庞宽的特别之处在于,他选择了一个微妙的时机,让陈旧的叙事因为时代语境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涵义。疫情抹平了所有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再优越的人,也得低下头来面对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或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审视过吃饭睡觉、新陈代谢的重要性了。而庞宽的直播暴露得很彻底,第一次真正做到了无死角直播。尤其是居家隔离中的人,能在庞宽的直播间得到一种“陪伴感”。
有在校大学生反映40多天没有洗澡,有司机要在卡车驾驶室内隔离半个月,有人隔离暂住在帐篷里……庞宽相当于自己搭了个隔离间,同步进行着体验,陪伴手机屏幕另一端的人们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有意思的一点是,相较于之前所有类似的行为艺术,庞宽唯一没有让渡的是与外界保持联络的权利。他可以随时用手机了解世界,实时看到网友的反馈,用无言的行动作为回应。或许这种禁锢与放飞的并存,也成为了体验内容的一部分。但庞宽毕竟是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且有工作人员保障他的供给和安全,所以只是一次模拟体验而已,现实情况远比这里要复杂。他看起来过得还挺不错,晚上还有心情倒上一杯红酒,喷点香水,随着音乐摇晃。有人觉得,像庞宽这样过14天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不就是我每天的生活吗?看了一天发现看的是我自己。”除了更为人熟知的新裤子乐队成员身份、上过《乐队的夏天》以外,庞宽和彭磊都把自己搞成了特立独行的多栖艺术家。
两人都是学画画或设计出身的,一直强调他们不只是在做音乐,而是希望能把影像、时尚、设计、表演等都结合到一起,做成现代艺术意义上的“概念”。彭磊画漫画、做动画、拍电影、写书。庞宽则羡慕谢天笑有个“摇滚教父”的名头,给自己也封了两个江湖名号:“国潮教父”和“宽博士”。在吴京穿着“中国”衣服的表情包火遍大江南北的很多年以前,庞宽就已经是梅花牌“中国”运动服的坚定爱好者了,他对一切有着计划经济时代痕迹的东西都很有感情。2008年他在北京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叫Bye Bye Disco的复古国货店,卖他喜欢的老物件、飞跃球鞋、搪瓷缸之类的商品,附近的同名酒吧则成了复古青年们的派对圣地。后来南锣鼓巷成了外来游客的“必去打卡地”,变得非常商业化,复古国潮不再是小众亚文化的代表。雷同商品烂大街了,庞宽就把店和酒吧关了。
庞宽为Bye Bye Disco设计的商标、在店里拍照近几年,“宽博士”开始痴迷于未来智能科技,花了三年时间主导研制家用机器人,效仿日本的“三宅一生”,命名为“两室一厅”。后来他又展览过一个叫“艾瑞巴迪(EVERYBODY)”的机器人。有点无厘头的是,他给两个机器人都注册了个“人”微博账号。他对机器人的钻研好像很荒唐,但又好像很认真。他写了一首同名的《两室一厅》disco歌曲,歌词既戏谑又现实:“啊/我的爱满五唯一/唯一/啊/我爱你两室一厅/爱你/爱你/我爱你”。他拍了一堆讲机器人的实验短片,带着其中两部参加过厦门短片周展映,主角都是他戴着头盔扮演的,像几十年前的特摄片。他透露会参考日本机器人团体“明和电机”的ABCDEFG计划(art艺术、book图书、CD音乐、DVD影像、EC电子商务、fashion时尚、goods衍生品),未来也尝试综合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懂他到底想干什么,还有网友质疑他这套概念是Daft Punk玩剩下的。当然,庞宽对这样质疑是绝不认同的。
总结起来,庞宽的审美倾向很明确,一个在过去,一个在未来,是对立的两个极端。在他的构想中,复古和科幻是可以无缝拼贴到一起的。而今,庞宽终于开始对此时此刻的“当下”产生兴趣了。他推出了这个直播14天的新作品,这部作品比他以往设计的那些高深莫测的概念都要受欢迎,在互联网上火速破圈,因为它展示的内容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他不拽逼格了,不追求特立独行了,回退成一个中庸乏味的凡人。生活因谁而火热?没理想的人还会不会伤心?这一次,我想他不用再费尽口舌解释什么设计理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