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都散步 | 遗产与创造

一泊二食读书三昧 HitoriTrip 2020-11-11

冬末初春的京都,寒潮退去、万物萌生。现在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难以亲身去体验此感性之美,在此以个人视点和审美,来回顾一下春日京都的景色和生活。




日本的建筑遗产


天皇离开京都已有约150年,随着天皇居住的「内里」变为没有主人的御所,周围的「公家町」同时遭到废弃。现在,京都御所成为游览和赏樱的所在,与之邻接的一栋需要预约才能入内一探究竟的老建筑,便是集合了日本建筑和京都传统工艺大成的京都迎宾馆


京都迎宾馆与东京的赤坂离宫一样,是接待国宾、公宾等海外宾客的国家设施。赤坂迎宾馆是明治时代所诞生的西洋风建筑,与之相对的,京都迎宾馆则是在平成时期打造,传统与现代融合为基调的和风建筑。



庭屋一如


迎宾馆的外观特征,与周边的京都御所建筑使用了相同的筑地塀,顶部则是从中国大陆传来的建筑技术所打造的むくり屋根,维持统一的历史风情。


馆内的数寄屋建筑和庭园以「庭屋一如」的概念进行创作。运用数寄屋大工、左官、漆等传统技术修建房屋,室内装饰和家具则以京都的蒔絵、木工、截金、锦织等技术进行制作。





工匠精神



「聚楽之间」的安乐椅,使用京都有职织物做成。



「藤之间」舞台上的截金,以木曾桧6枚板制成的精妙图案。


截金技术随着中国、朝鲜的佛教文化一起来到日本,后来作为日本和京都的传统工艺,以更加纤细的形态发扬光大。这幅木曾桧作品来自人间国宝江里佐代子,在「桐之间」和贵宾室亦有其作品展示。



可供24人用餐的宴会场「桐之间」,其桌板是一枚约12米长的吕色涂。



「藤之间」的格子光天花板,使用本美浓纸和京指物制成。



大臣会常用的「夕映之间」,墙壁上装饰着缀织作品「比睿月映」。这幅壁画远看似乎很普通,实际是用缀织做成。缀织是使用金、银等多种色线,京都传统工艺西阵织中对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种文样织,会用到上百至上千种颜色。



像这样随处使用人间国宝所作,把传统技术最高峰的部分融合到建筑和家具中,正是京都深厚底蕴的体现。


温软甜蜜


就像大阪人的菜单上,肉默认为牛肉一样,京都的乌冬店,菜单上标注「乌冬」的,指的便是汤乌冬(すうどん)。


京都的地下水是软水,由此诞生了美味的出汁,京都日常饮食中的生活文化,与出汁亦密切相关。无论是作为食欲缺少时的营养餐,还是寿司或者盖饭的汤物,出汁乌冬在京都的面食世界中均十分活跃。





花间小路的
权兵卫,便是隐藏在游客店中的一家老铺乌冬。不过,习惯了化学添加剂和重口味的人,也许并不能欣赏没有嚼头且出汁清淡的乌冬,说不定会一边骂着「京都人到底在吃些什么东西」,一边投入浓口拉面的怀抱。


白梅与白川


お茶と酒たすき的樱花刨冰,只要不是对甜品完全无感的人似乎都无法抗拒。



等位时在白川散步,穿着各种日式服装的外国人小姐姐们一字排开,在旅馆白梅前面的桥上拍照。不多时,几位日本老奶奶从出租车上下来,挥手驱赶桥前的游客,她们有权利这么做吗?我想是的,因为她们是白梅今晚的客人。





授之予天


南禅寺的塔头寺院天授庵创建于室町时期的1339年,之后一度荒废,于安土桃山时代中兴。虽然网络上多有其飞石作庭手法出自江户幕府的庭师——小堀远州的推测,但实际上这一点并未得到证实。




天授庵前庭的枯山水,于中兴后再造,其切石构成即为小堀远州发明。枯山水的白砂表现出大河,白砂对岸配置较低的苔山,中间设置苔岛,庭园深处的苔岛种植着黑松。


往里进入书院南庭,眼前是创建于镰仓至南北朝时代的池泉庭园,西池是蓬莱岛,与飞泽石以石桥相连。比起稍具现代感的前庭,野趣横生的南庭更具几分深邃,雨中远景忽暗忽明,脚下的苔石和蹲居勾勒出生动的自然曲线。令人屡次驻足不前。





花街夜色


「这里适合和女生一起来,因为什么,回去的时候可以带着微醺的状态一起在茶屋街散步。」


第一次被某位日本前辈带到这里时便被如此告知。祇園的酒吧龙蛇混杂,有不少干脆拒绝生客。来到1974年创业的祇園samboa时,虽然推开门的一瞬会略显紧张,但看到客人们在拥挤的吧台进行亲密会话,就会慢慢放松下来。





穿着和服的大女将中川欢子总是微笑着招呼:「刚吃完饭,还是没有吃?先来一点highball,或者先垫垫肚子如何?」


角瓶和碳酸水「咚、咚!」地倒入杯中,火腿黄瓜三明治也顺势端上。来祇園的人往往不会只去一家店,所以酒精力道不强的highball和清淡的蔬菜三明治就成为主打。这是一家非常传统的京都酒吧,到7月祇園祭时,因为京都人不在这段时间吃黄瓜,蔬菜就会换成洋葱。



点上一杯酒在祇園长居并非绅士所作,追加了威士忌。坐在门口的年轻人聊着音乐,内侧转角处的特等席上,穿着华服的老人们和女将扯着家常。轻轻拨开山口瞳题字的暖帘一角,让随行的京都女孩率先踏上石屏路,花街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ponto





先斗町读作ぽんとちょう,仅看汉字的话有些难以想象,有说这一读音来自葡萄牙语的ponto。也有京都人说,先斗町是一条狭窄的通路,被夹在鸭川和高濑川两条河之间,就像夹在两面皮中间的鼓,敲上去就发出会ponto!的声响。


先斗町是京都五花街之一,与祇園的团子纹不同,这里的店所挂出的灯笼,都画着象征先斗町的波千鸟。和祇園一样,这里有很多针对外国人,用英语书写菜单的店,也有不少延续京都传统的老店。


位于先斗町一角,于1952年创业的「ますだ」,是一家典型的京都番菜居酒屋(内部禁止摄影),各种当地的小菜、季节性料理放在盆内,客人可以看着点自己喜欢的。吧台后面的三代目父子都在京都的料理店专门学习过,再回来继承店铺,算是「味道专业的家庭料理」。以京都居酒屋颜面般存在的きずし(〆鯖),在这里不可不尝。


作为ますだ最主要的支持者,司马辽太郎在战后作为记者奔波于京坂的六年间,一直是这里最大的常客,他还担任了上任女将益田的葬礼委员长。先斗町附近是多数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座敷的屏风上写着濑户内寂听、梅原猛等人的名字,司马辽太郎以粗毛笔一气呵成的雄浑即兴绝句,让身处京都的实感随着杯中酒和鯖寿司高涨。


晚上不吃姜的北京姑娘


与东京的商人宁可卖掉老婆也要吃初鲣不同,京都的旦那众爱算计,爱攒钱,喜欢好东西但要求性价比合理,所以那些可以单点的和食店总是本地人的爱。





実伶的菜单非常丰富,来这里用餐的人,下酒的东西也各不相同:整只毛蟹刺身,有如皮蛋豆腐般普遍的茄子田楽,烤稚香鱼。长崎出身的店主听说我明天要去天草,「打算去尝尝日本三大寿司之一,与次郎齐名的那家店吗?」


「不了,因为我对山本x博并不感冒。」



最后的主食点了穴子新生姜饭,北京出身,长居京都的女伴提出了一些质疑,「在中国晚上不吃这么多姜吧,会不会对身体不好?」


「这是丸太町,不是灯市口西街,一年中我们可能只有一个晚上会吃这么多姜。」


幸福的场景




春日的緒方,有着很多迷人的贝类料理。拳头大的山口赤贝,素炸过的生鲍鱼,弹力十足的齿感和淡泊生鲜的本味刺激着味觉,而今日的主菜,是几条来自琵琶湖的本诸子。




炭炉被端到了眼前,平日都是主厨緒方俊郎亲自操刀,但是在常客较多的时候,年轻的副厨也会承担这一工作。


身边坐的东京社长夫妇,每个季度都来这里吃饭,我们与副厨一起,聊着东京的和食潮流,看着眼前的炭网冒出丝丝青烟。小鱼的骨头很软,可以轻易嚼碎,緒方选的鱼都是这一不影响实感的大小。但比起美味的烤鱼,场景本身在此时更能成为一副画卷。我想起了太宰治在去下北和龙飞旅行时写下的文字:


「我把鱼交给旅馆的阿婆,告诉她烤熟了端上来,结果她居然把鱼切成了五段!这是怎么说呢,鱼切开是好入口,但我只是想把整条烤鱼放在这里,一边喝酒,一边享受眼前这富足的时刻。」


我们一直在追求好味,亦想要体会那些独一无二的时光,无论是数年前在龙飞饥寒中喝着限量供应的劣质酒的太宰,还是在如今京都高级餐厅炭炉前的主客尽欢。



京都的奥座敷


由京都市内乘坐巴士,大约一小时左右,会来到嵯峨野的神护寺。


嵯峨野以上海来说大概就是松江或青浦之类的位置,过去村松有视曾在其著作中写道:有着平安京奥座敷之称的神护寺,可以看到平安草创期京都的风景,因为靠近大自然,这里也是最能感受到京都四季变化的地方之一。


俵屋旅馆的庭师明贯厚曾多次来神护寺,这里建筑与自然的巧妙融合,也被他借鉴到俵屋的庭园设计中。明贯与俵屋旅馆的建筑担当中村外二同为北陆出身,与加贺百万石金泽的华美不同,能登半岛出身的明贯,在设计庭园时有着多一分的率直和质朴。



明贯将嵯峨野神护寺的石头搬回到俵屋,作为晓翠庵的础石,同时将苗木和苔的组合模仿过来,在俵屋庭园与房间面积1比1的理念下,实现在京都市内并不太容易看到的,作为京都延长线的嵯峨野所展现的自然。



人臭味的樱花


白洲正子同样喜爱神护寺,她有着在旅途中收集石头的习惯,过去曾在高山寺收集到很多珍视的石头。彼时的白洲,在春日通过高山寺的山道来到常照皇寺,眺望让後水尾天皇下令调转车头驻足观看的「御车返之樱」。



曾经种在御所的「左近之樱」也被移植到这里,白洲将其称为有着人臭味的樱花。从繁华的洛中来到寂静的山里,过去被禁里、公家所宠爱的花树,如今只能默默地孤独等待着樱花满开。


「在南山眺望京都町中的晚霞,脚下的山林与神护寺的屋檐浮现在眼前。凝视着一切的五轮之塔,其所表现出的高洁感,也许正是超越了死这种东西以后所呈现的平和形态。」——白洲正子




初识京都的魅力时,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古都」这一概念。


神社寺院、庭园、苔,由历史构成的部分固然是京都的一大魅力,同时,京都作为日本最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都市,其传统和创作所密切接触的部分,或许才是京都文化独有的特质——这是自己最近数年的想法。


平安京时代以来,京都的住民呈现多样化趋势,具备了复合都市的文化特征。因为过去是天皇的所在,天皇和公家保持着传统宫廷文化,与宫廷文化相关的职人上洛,进行与之相关的美术工艺创作。室町将军家为中心的武士文化,在会所、座敷开始传播武家思想。禅院以常住坐卧、举手投足进行修行,形成寺院的茶道和食文化。


最终传统文化、武家文化和禅院文化,均通过町众传播开,形成京都日常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也就是现在京都的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并非生活本身,它以日常为基础,以游离于日常的形式存在。京都持有自己独自的思想和审美,当文化沿着人所经营的轨迹诞生后,就会成为一种强力依附于风土上的个性,在城市间持续发酵。


很多时候,我谈起旅行,并不仅关乎于想要去哪,更关乎在那个地方如何实现理想的生活方式。


图&文/周磊 专栏作者、撰稿人

原创图文禁止转载


本文提到的地方


京都迎宾馆🏠

祇園samboa🥃

南禅寺 天授庵🏡

お茶と酒たすき🍧

白梅旅馆🏨

実伶🍴

ますだ🍴

权兵卫🍜

緒方🍴

俵屋旅馆🏨

神护寺🏡


如您喜欢本篇文章,可关注公众号或点击图片观看以下文章:



如您喜欢日本食记,可关注公众号或点击图片观看以下文章:









如您喜欢酒店类文章,可关注公众号或点击图片观看以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