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的论文学习系列2——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研究
现在在当当网上还有发售,对于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数学问题帮助很大,价格也非常亲民。笔者一直有收藏和学习。
由于笔者最近任教初中,对课本例题的变式教学比较感兴趣,在知网上查询下载文章进行学习时,偶然发现了严校的一篇初二教材的变式例题研究,如获至宝的学习起来。现在利用ggb软件,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篇文章。
静态图形如下:
收获和反思2:教学生解题,更要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先提出了一个“问题1”:
即:
本来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问题1已经解决,但是作者并不满足于一种解法。
一题多解多么重要啊!
在ggb中绘制出美观的静态图形如下:
解法2的证明也非常奇妙,是不是做出来问题1就结束了呢?还能提出其他新问题,能有新发现吗?
继续学习:
条件削弱,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新发现1)
静态图形如下
接下来作者进行了证明:
再假设不是正方形,会有什么结论?
上面就是现在非常时兴的“十字架模型”,作者在2007年已经提出!厉害啊!
可参看笔者的文章:(点击可打开)
作者继续用“否定假设法”对问题进行推广
收获和反思3:作者把一个教材上极为普通的例题,通过“否定假设法”这个主要的研究方法,从两个角度,把问题进行了一般化的推广,研究得非常深刻!
罗增儒教授说: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但实际上,能做到这样的教师是非常少。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知不觉和学生一样,都把做题置身于考场上考试的情景——尽快的消灭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
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仅仅这样就题解题的学习是“不深入”的,不能做到透彻理解的。
如何改变?
……
收获和反思4:上述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命制新试题的案例,如果一个期中考试以上的测验,尤其是区级以上的考试,都是陈题,或者有85%以上的题目都能用作业帮找到答案,则测试的可信度是可疑的。
收获和反思5:上述的案例改编成学案之后,就是一个可以用来上课的参考。但是,编制这种变式习题学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一般教育理论来支持?似乎没有,或者笔者还没了解到,如果有欢迎读者指教哈。笔者认为可提供支持的是波利亚、弗莱登塔尔和罗增儒的数学解题理论,及中国数学教育的变式教学理论。可见,数学教学是有其学科特性的,想从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来指导众多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有其局限性的。
……
……
声明:以上所引用的文章的版权是严运华老师,文章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下载。
如果读者感兴趣,也可以关注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的对话中回复: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研究,
也可以下载学习
上图选用自章建跃博士的《我们应该如何教几何》。
动静结合中交替演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刻画,2019年中考数学:素养导向的试题观察4——2019广东25题()
2019年中考数学:素养导向的试题观察1——2019连云港16题;
初三培优系列2:2018广州中考第24题——不给图的数形结合题;
初一培优系列3:史上最难?2018年区初一上半学期数轴动点问题
(微信中长按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