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是检测学生学力,承载选拔功能,体现教学导向的有力凭据,也是实施教学的良好素材。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各地的中考题,试题多解,优解挖掘,本源探究,也对试题的价值导向,教学建议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笔者已经研究了广州近10年的中考题,若有时间希望能适当每天做一份各地的中考试题,同时也阅读借鉴已发表的杂志文章,希望能给同学们和老师们带来一点借鉴。为了方便阅读,笔者的公众号字体调大一点,同时尽量的不直接在word拷贝过来,以免大家阅读的时候眼睛辛苦。今天探讨的是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填空题16题。
动画理解题意:
由动画可知:AP/AT的值最大为3,如下面的静态图:
1,此题是双动点的问题,即随着点P的运动,点T也在运动变化,即线段AP,AT的长度都是变化的,现在要求这两个线段的比的最大值(当然也可以求最小值);出题人是怎么想出这样的问题呢?2,这样的模型学生平时非常少见,似乎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这才是高水平的出题?3,此题究竟考察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或体现什么样的数学素养?从知识角度而言,此题的知识很简单,矩形的概念,圆的概念,线段的比,最值,但是题目确有点难,为什么?如何才能命制出这样的好题?4,此题的问题是“求线段比的最值”,那么,求线段比也有套路吗?
则AP/AT=(AT+TP)/AT=1+TP/AT,
分析3:要求PN的最大值,笔者第一时间想到了以点C为坐标原点来建系,这样可以写出圆C的方程,直线BD的方程,则可以轻松的表示点P和点N的坐标,这样求PN的最值就不是难事了。
但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水平,(初中学生没有学习圆的方程或圆的参数方程),还有没有适合初中水平的解法呢?
由动态图可知:
当点P在圆C的右侧是,PN才会大一些,如下图:
设点H是切点,连接HC并延长交圆C与点G,作GM//PM,交直线BD于点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圆的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反思2:一道填空题,学科网上的解答竟然如此复杂,说明这个解法值得优化!
最后笔者参考了中数参的部分文章,阅读中数参等杂志让笔者获益良多。在此对编辑和著作者表示感谢!同时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绘制各种图形,让读者能短时间看懂这个小文章。谢谢大家的阅读,有问题或心得体会的欢迎大家在留言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