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下)
编注
本文是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同济大学前校长)于2017年9月29日,在南怀瑾学术研究会主办的“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记录稿,经作者审定并授权本平台发表。
因篇幅较长,分上中下三期连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下)
裴钢院士
四、古为今用
我举几个例子,今天陈凯先院士讲了中医药与生命的关系,实际上我也参与了很多中医药的事情。中医药的难点实际上是什么呢?我刚才讲过,第一个是科学,第二是哲学,第三是信仰,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文化。传统中医药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成分,有哲学成分,中医都是讲阴阳虚实的。中医中药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高度,所以毛泽东为什么将中药提到这么高?我们看中医中药,我们看中华美食,我们看京剧,都不只是就医、就吃、就乐而已,我们要把这些当做文化来对待,应该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百花齐放、与时俱进。
第二个例子,我和广州的裴端卿院长都是做干细胞的,这篇小文是发在《Cell Research》上的。我们想用中国的哲学来解释,干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命运转化的过程中,怎么来实现阴阳平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知道,一个精子,一个卵子,阴阳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一个生命,这个结合的胚胎就会产生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八个细胞,一点点最后变成动物或人,所以我们就想诠释这样一个“生命之道”的概念。
第三个例子就是老年痴呆,我们如何来面对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有一个原因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七十岁已经是很老了,现代可以活到九十岁、一百岁,大家经常听说一百二十岁是上限。如果老年痴呆没有解决的话,活到一百二十岁的话大多数人都可能是老年痴呆。解决老年痴呆问题,要古为今用、中西结合、多靶协同、防治并重,也就是要讲阴与阳、身与心、标与本等等。
五、怀念大师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据传这是南怀瑾先生的诗,但是有些南老师的学生说不一定是他的,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在走廊上看到许多南怀瑾先生写的话,我觉得非常有味道。不管从哪个尺度上,哪个角度上琢磨,这两句话很深邃。五年前,南先生离开的时候,正好也是我一位导师,他活了百岁,正好也离开了,时间很近。当时我写了几句诗,“新竹争春时,老松笑看之;百年风雨后,依然是我师。”这就是老师的力量。我想南老师的力量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说、一派之门,而是努力融贯儒释道三家,真正的目的是弘扬我们的国学。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软实力在哪?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我们最强大的东西在哪?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的国学,而要研究好国学,谁也不能离开儒释道这三块基石,它们永远是我们的经典,松竹梅永远长青。
附:互动问答
提问:刚才这首诗最后一句“依然是我师”,松竹为什么会有师?
裴:我只是这样想象,因为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师承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讲“岁寒三友”:松、竹、梅,现在也有讲“岁寒四友”:松、竹、梅、兰。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进入国学这个大学堂的门,外边越是大千世界物欲横流,里面越需要这么一种松、竹、梅、兰的情结。所以我觉得他们可以作为师。在座各位都是师,也都是友,南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亦师亦友,师友兼顾,所以他的影响力非常大。
提问:关于老年痴呆症,我们看到一些老年人,比如南老师年纪非常大,但是头脑还是非常清楚,但是有的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思维就退化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裴:你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简单地回答,就是三个字:不知道。大致来说,老年痴呆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寿命没有过这么长,如果有上帝的话,就是说上帝没有设计这么长。好比我们现在的汽车开十万公里基本没有事,各方面都挺好,但是开了十五万公里,可能就要有一个部件损坏啦。心、肝、脾、肺、肾、脑子,反正概率上总会有一个要坏的。我和吕总(吕松涛)有一个很重要的交集就是他们绿谷全心全意在做抗老年痴呆药物。还有一个哲学问题是,人稍微痴呆一点是不是好一点?我们总是算得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年轻时就可以不要太聪明。
提问:裴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同济大学的。有个事情想向您请教一下,我们在读书期间,国学的教育体系怎么和大学的教育体系相契合?我们在读书期间必须要发论文,必须要研究,有些时候好像变成了任务。
裴:你问的问题,我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回答。我上午在北师大,策划一个项目就是研究青少年脑发育。脑发育我们都只讲智力怎么样、分数怎么样,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没有想为人怎么样、处事怎么样、对父母怎么样。我很好奇,对父母孝顺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对别人发善心的生物学基础在哪。以前作为大学校长,我经常自我解围,说有些事到上大学的时候再抓就晚了,要从娃娃抓起,国学也应该是从娃娃抓起。儒释道三者怎么样融入到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里?不光是理论,而且要行动,要知行合一,实际上有些道理说得再多也没有用。所以现在很多人办私塾来做国学教育,有家长自己教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但是人生和人际交往这些课他没上啊,他怎么跟社会和他人打交道啊?什么是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他都没学会,就学会数理化了,怎么办啊?总之,我认为国学教育包括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应该作为全民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必要和前提条件。
(全文完)
相关阅读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
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简报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