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冻死伦敦的中国网球名将许承基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一年一度的上海网球大师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去年此时我曾写过一篇上海和网球大师穿越八十一年的缘份,讲到三十年代世界网坛最优秀的选手铁尔登和梵恩斯曾来上海表演的往事。那个年代中国网球水平不差,今天不妨就来讲一讲许承基。他是民国时代中国最优秀的网球选手,而他的死,却十足令人扼腕。


许承基(1912-1947)


许承基原籍福建,1912年9月2日出生于印尼巴达维亚苏哈腊茄村,其父许汉廷是村长,家庭条件优渥,家里有草地网球场,兄弟姐妹六人都会打球。打着打着,排行老三的许承基显现出过人的网球天赋,于是开始加练。许承基16岁获得印尼中部单打冠军,1933年回国参加民国第五届全运会一举成名。1937年,25岁的许承基参加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打进32强。次年更是以8号种子的身份杀入温网16强。1938-1939年,许承基连续两年赢得全英硬地网球赛冠军,1937-1939年连续三年获得伯明翰网球赛冠军,并永远保留此杯。许承基在当时的世界网坛应属一流选手,他所获得的成绩,后来中国网球男单选手无人能企及。


许承基(左)和另一位网球名将邱飞海(右)


假使许承基生活在现在,想必是众星拱月,一定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可惜他生活在民国时代,运动员打球一切都是靠自己。1946年,许承基代表民国国家队到欧洲参加戴维斯杯(当时翻译成台维斯杯),球队输球以后他到英国伦敦训练比赛。当时中国网球队出国参赛,国家只负担四分之一的路费,其他费用由华侨募捐委员会赞助。许承基留在英国训练,用的全部是自己的钱,渐渐坐吃山空。他曾经央求华侨朋友帮他找工作,“哪怕是半天,哪怕会计也可以”,但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伦敦,找工作谈何容易。许承基计划通过打比赛挣一点钱回国,他要看一看抗战胜利后的祖国,然而这个计划终于未能实现。


许承基1934年的签名


1946年,伦敦的冬天特别寒冷。许承基每天坚持训练消耗大量热量,但饮食根本跟不上,一天只能吃几片肉。伦敦有一家名为FAVA的餐厅老板是中国人,有时接济他一些牛排和猪排,但这只是杯水车薪。那年的冬天,英国人自己的食物都是配给供应,所谓“室中无火,桌上无肉”,谁还顾得上这个孤身一人在那里打球的中国人呢。而许承基老家是地处热带的印尼,他适应不了寒冷潮湿的气候,病倒了。1947年1月30日,有人请他吃晚饭,本就感冒咳嗽的许承基为了补充热量带病前往,吃完饭回家再受风寒,终于转化为肺炎高烧不退。次日凌晨两点救护车送往医院,他在途中就去世了。


许承基打球照片


许承基英年早逝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无不感到痛惜。中华全国体协香港分会募集了1万元基金,并在民国全运会上专门设立许承基纪念奖。然而这一切对许承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中国网球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民国时代把他称为“中国最伟大的网球家”)就这样饥寒交迫地在伦敦冻饿而死。这是许承基的悲剧,也是中国体育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悲剧。许承基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娶中国人为太太,他曾和一位荷兰女子结婚,但离异了。许承基曾对朋友说:“外国人做做朋友还行,妻子还是中国人的好”,他曾央求伦敦的中国朋友为他介绍对象,可终究没有成功。对比许承基的人生,现在的中国网球选手再怎么艰苦,总不会为饮食和取暖发愁,但许承基曾经达到过的成绩,却变得遥不可及。


最近我还写了

想当年,他们曾怒斥美国“不自由”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脚手架下的上海底牌

上海有条国庆路

色即是空

名家响档打相打

一段情被她演绎得如此凄美

1978年的上海

宫怨

腥风血雨的二十年代,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老大却是位传奇球星

旧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曾用摇号取缔妓院

很像金刚杵的明天广场这儿原先真有过块墓地

“310103”的根:徐家汇路卢家弄今昔

回忆我的老师张国安

我的无锡同乡蔡振华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