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名垂史册 他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图)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蔡锷以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垂史册。他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4岁。


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蔡锷做成了领导云南辛亥起义和反袁护国两件大事,从而奠定了他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蔡锷生平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


家里穷,无力供他读书,被当地名士樊锥收为免费弟子。12岁考中了秀才。


1898年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得到了梁启超的赏识,并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这对蔡锷一生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1899年7月,蔡锷东渡日本,入陆军成城学校学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消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落后等原因造成的。


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他从此开始了“军事救国”的生涯,并正式改名为蔡锷。


1900年他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师友多遇害,蔡锷重返日本,决心投笔从戎。


于1901年12月考入东京成城学校自费学习陆军,1903年7月入仙台骑兵第二联队学习,同年9月转为江南官费生,12月初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分入骑兵科,1904年10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真诚的爱国者


蔡锷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他12岁那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这件事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也改变了蔡锷日后的生活道路。


1898年,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高涨起来,樊锥成为维新派中的激进份子,被当地劣绅聚众揭帖驱逐


蔡锷也不能不离家来到长沙,进入时务学堂求学。那时,梁启超、樊锥等都在这所学堂教书,给了蔡锷很大的影响。


1899年,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发生了。接着,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占领北京,更给了蔡锷极大的刺激。


他写了《杂感十首》,里面表白他爱国抱负的诗句:“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蔡锷在痛苦思索后认识到:救国首先必须发扬尚武精神,加强国防力量。


他说:“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他下决心投笔从戎,从事军事生涯。


1902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习骑兵科。第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4年冬蔡锷自日本归国之后,将其爱国主义思想付诸实践,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从事新军的编练和教育工作。


“为求中国的独立自由”是他的“最高目的”,“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他的生动写照。


辛亥武昌首义之后,蔡锷审时度势,在云南成功地领导了重九反清起义,并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这时,他年仅29岁。


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到北京,任全国经界局督办。他一方面领导经界局工作,一方面仍热心于军事学术活动。


他与蒋方震、阎锡山等11人组织军事研究会,深入研究各种军事学术问题。


1915年末,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


护国战争


蔡锷于1915年11月11日离开北京,然后从天津到日本,又取道上海、香港转河内,于12月19日到达昆明。


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众推唐继尧为云南军政府都督,组成护国军三个军,分别从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


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4个梯团(旅)约8000人入川,拟对川边敌军突然袭击,出奇制胜,夺占叙州(今宜宾)、泸州诸要地,再北攻成都、东取重庆,尔后挥师东下,会师武汉。


蔡锷组织指挥的四川战役,无论是在制定计划,组织协同,还是实施指挥诸方面,都有条不紊,果断坚决,在整个护国战争中,堪称精彩的一幕。


有史学家称,袁世凯至死都不能理解蔡锷之所以反对他称帝,竟然不是为了一己的野心,而是“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


在护国战争接近尾声之时,他多次表示将功成身退,在家书中写道:“而大局稍定,争权夺利者,必蜂拥以出。……一俟局势略定,即当抽身隐退,或避居林泉,或游海外。”


从这段历史我们看出,历史常常呼唤着英雄,而历史也常常为英雄提供机遇。


但英雄总是少之又少,一些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胆识。蔡锷使我们看到他的胆识,和他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护国战争结束。蔡锷被继任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但他很快辞职,9月东渡日本,于11月8日在日本福冈病逝。年仅34岁。


1917年4月12日,蔡锷的国葬典礼在蔡锷的故乡湖南长沙举行,会场庄严肃穆,许多知名人士送去了挽联,其中孙中山先生的挽联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他以班超、马援这两个历史上智勇双全的名将作比喻对蔡锷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和赞颂。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为防止失联,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


lily39679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击垮的三支美军王牌部队

不平等条约是怎么废除的?

民富国弱:从外公和父亲看30年代民国文人的工资收入(图)

日本原来是这样(11) 织田信长与独裁

日本原来是这样(10) 净琉璃记

日本原来是这样(9) 尊王攘夷

日本原来是这样(8) 日本的近代

日本原来是这样(7) 明治的平等主义

日本原来是这样(6) 机密中的国家

日本原来是这样(5) 楠木正成和福泽谕吉

日本原来是这样(4) “统帅权”的无限性

日本原来是这样(3):杂货铺式的帝国主义

司马辽太郎:日本原来是这样(二)

司马辽太郎:日本原来是这样(一)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三)

上帝的命定,为神而战的以色列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二)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一)

越南课本中的中越战争

孤军守四行 令人敬佩的国军团长谢晋元(图)

德国海军一战强大主力舰队原来这样毁于一旦

历史回眸:“布拉格之春”始末

德国不仅是二战的侵略者,同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越南侵略柬埔寨的动机是什么?

一战期间 世界第二德国海军为何兵变暴动?(图)

蒋的“中央军”是怎样崛起的?

德国与中国的抗战

北宋王朝为什么历代都定都开封?

历史上消失的四位名人 他们去了哪儿?(组图)

蒋眼中的八年抗战的最大功臣是谁?

(摘译)美国第一次与中国进行贸易--中国皇后号

19世纪末的开放门户政策和最优惠国待遇

回顾历史(五): 德国为什么在1941年6月进攻苏联? 教训?

回顾历史(四), 冷战的起始点? 谁打响了第一枪?

回顾历史(三), 日本败的起始点? 谁打响了第一枪?

回顾历史(二), 德国败在什么地方?

回顾历史(一) : 德、日、苏为什么最后败了? 

历史知识:诺曼底的历史和今天

见识一下飒爽英姿的以色列女兵

59张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罕见中国抗战历史照片(下)

59张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罕见中国抗战历史照片(上)

1862年恭亲王与美国的外交接触

1862年美国驻华使节与清政府互动

1860年清朝给英国赔款第一笔--英国外交档案

英国外交档案--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每天更新历史



---------------------------------------


加拿大进口超大瓶装 富含欧米伽3 DHA EPA 加拿大进口kirkland野生鱼油软胶囊DHA中老年心脑健康,丰富的OMG3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血脂、胆固醇,调节血压,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症,增强视网膜的反射能力,预防中老年视力退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