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知青那些事】南联山兵团之情---
最近几年,当我每次回去西双版纳,大家对研究、整理知识青年留给这块土地的“知青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大,从中显示了“知青”在西双版纳的巨大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青话题在西双版纳将越来越热。“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在中国的知青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知识青年在兵团的四年半的时间,当然是一段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
现在谈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一般以1968年主席的号召为开端,到1970年,云南省的农场全改为生产建设兵团,直接由昆明军区管辖,省农垦总局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司、政、后的领导全由军队现役干部担任,各地州农垦分局为师,各总场为团,分场为营,生产队为连。各级第一把手均为现役军人。
改成建设兵团后,我们许多知青就是向往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块在那个年代金光闪闪的牌子而去的。在那“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的年代,可想而知,当时的“兵团”对知青而言有多大的吸引力。
1970年4月,穿着军装的军人郭荣柱同志带领13位军人赴“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六营”。从此,农场“挂羊头,卖狗肉”,一张红头文件,使“土包子” 变成“兵团战士”,然而,以“兵团”“ 部队”“ 解放军” 的名誉,穿着军装的解放军去了上海、四川等城市大肆“招兵”,不知多少学生向往“部队”,报名“参军”。我和许多知青都冲着那“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解放军”、“ 兵团战士”、“ 当兵” 去的“云南兵团”?我是咬开手指,写了血书,与出身“两代黑” 的家庭划清界线,投身到“部队当兵”,来到了兵团“接受再教育”。
我们这个营座落在西双版纳允景洪城南边缘,现在是南联山旅游度假区和西双版纳避寒山庄所在地。那时以种植生产橡胶为主,全营2100干部、战士,23个连队,4000多人口,5000多亩橡胶,是一团最大的“超级大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郭荣柱当了营的第一把手——教导员。那是我们营里党指挥枪的“最高领导”。
不久,我从连队一个生产班长上调到营部工作,主要从事画画写写的宣传工作,从此,在机关工作的关系与郭教导员接触。在那个年代,自己作为“可教子女”处人处世极为低调,只是埋头工作,与教导员只是上下级相处。基本上沒有同任何领导有私人恩怨。
30多年后,教导员在网上与我联系上,他无比高兴。我们相敬如宾,谈吐诙谐。那年老人已年过八旬,身患癌症,但他乐天知命,与时俱进,书卷气浓浓,活跃在网络中,有问必答,令我感动!他的心中至今仍把知青当成知己朋友,互相之间,无话不说。从此,我俩常在QQ上聊天,还时常交流文稿。后来,我将老人的《回忆笔记》其中《终身难忘南联山》以对话形式发表在《上海知青网》与我《晚秋子歌》的博客上。从中听到了过去神密的军装内包装的一个兵团老军人的内心倾诉。
教导员----那时是我们全营至高无上的领导,从他《回忆笔记》中一段最朴素无华的对知青叙旧中了解到:原来,他本人也受文化革命冲击,军队的公检法被砸,他也是忍着伤痛,被“革命浪潮甩到兵团”的。谈到知青,老人回忆说:“我和知青有缘相处四年多,那是我命中造就到南联山,老天爷把几百号知青交给我,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职业军人,知青的惨剧我经历过(我17岁离家),他们与亲人生离如同死别,我深有感觉,我比他们大10多岁,我头脑清醒知道,我应该做他们的老大哥。回忆和几百个小弟小妹共同生活的年代,我感到幸福。我最连心的是知识青年,他们从优越的大城市来到这荒无人烟的穷乡僻壤,住进四面通风,没有门窗的茅草房……他们的爹妈能放心吗?他们生长在大城市吃、喝、拉、撒足不出户,终日幸福的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呵护之中,出门有大商场,有休闲的大公园,步行有宽阔马路,多美呀!一声令下,几天之内被火车、汽车、拖拉机拉到这羊肠小道,穷途潦倒的兵团。我记得有一女知青下车后问我:首长,路上太脏,澡堂在哪里?我无言回答,处于人性本能,我为他们的天真震惊,他们还在梦中,这是连张手纸都买不到的穷山沟,他们受不了呀!我也有三个与知青年纪相仿的女儿,我见到这些孩子,热泪只能往心里流......”他常常用电话、QQ、写文章,讲述了许许多多知青的故事,每个连,每件事,每个名,他都记忆犹新。真让我感慨万端,几十年了,他心中还装着“知青”,挂念着“知青”。真让我对这老领导肃然起敬。
后来,教导员告诉我:几年前他患肺癌,但很乐观,给我发QQ还风趣地说:“地球拖着我自转一圈我赚一天,它拖着我绕太阳一圈,我有赚一年,今年有80多岁了,已经健康长寿了。”他说:“在70岁以前旅游全国各地,打门球、下象棋,早晚参加舞会,学过打拳因腰腿痛没成功。从70岁开始学习手机、录像机、制光盘、计算机。”他还说:“现在,以前禁止听的、看的、说的,现可以随心所欲,国内国外到处横行。他和老伴俩各有所长,各有心情,老有所为,乐在其中。” 他给自己取网名为“随心所欲“。
自从与教导员在网上相见,我们常来常往,我从2013年元旦起,在自己《晚秋子歌》的博客上连续发表了有关教导员的文章,题为《我最连心的是知识青年》1--7集。从这些文中字间表露了他对知青的内忧外患、同情和无奈,引起了知青们的共鸣,知青们都说:郭教导员是一个可敬的老人。
40年后的2014年底,我正在西双版纳办点事,邂逅教导员,我与老人在我们共同生活、工作过的澜沧江畔意外相遇,可劲握手,激动不已。老人告诉我,他已84岁了,趁自己还能行动,让老伴和女儿陪同来版纳,他去了原来工作过的部队、兵团走走看看,探亲访友,实现自已几十年来的夙愿。那天,我们相见,谈了很多,很深,我想要陪他在版纳多玩几天,但他执意后天就要返回,他说去看了原来工作过的地方,见到了几个想见的亲朋好友,这次又能在这里意外见到我,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他已心满意足了。
临别,我与老人家相约去上海,一定陪他好好玩玩。他使劲握住我的手说:“炳兴啊,我毕竟是个84岁还开过刀的癌症病人,下次的相约……。” 话音低沉、含糊了,老人不时地擦着眼泪,他哽咽了……。
版纳分别不久,我回到了上海,又与往常一样,想找他聊天,打开电脑,看到老人在我QQ上留下这么一段话:“炳兴,……我懂得,精神垮了,人就滩了,智慧就没了。但毕竟是八十五岁的人,不要为我多操心了。”这是个非同寻常的留言,让我忐忑不安……。
我决定去洛阳看望老人。事也凑巧,过了几天,正遇上有山西、河南旅游的知青专列,行程上途经教导员所在地洛阳市,我与妻子一起报了名,并给老人回话:“教导员,你是个快乐老人,别悲观失望,要乐观面对, 要心情愉快,要心境开朗,病魔就一定会被驱散,眼前就会一片明亮。我近日要来洛阳,尽一切可能去探望您! ”
于是,出发行程一定,我即给老人去电,他气喘吁吁回我话:他正在住院,让我不必再去看望他,並给我发来题为《后语》的邮件:
郭教导员发给我的【后语】,全文如下:
“耄耋远程访亲友的思路、图片经过三次大的删改而成。共分五集现已经完成。它起源于2014年初CT显示肺癌复发,因为多种原因,延至10月13日CT检验,检验结果肺癌扩散至双肺及纵隔膜,自知生命空间有限,为了充实老年生活,冲破癌变束博,过高质量老年带癌生活,产生外出访亲友的理念,后觉得这样的思路不妥,改为隐瞒“癌变”,探望亲朋好友旧地重游的思路,但它仍然没有摆脱癌的阴影,最后定稿耄耋远程访亲友。我已经进入八十五岁,失去了自我生活能力。不必亲自来看望。按照你旅游计划进行……。”
那天,夜已深,静听风雨,电闪雷鸣,是天空在哭泣,还是落花在叹息?墨笔下,打开了心窗,情感有所释放;记忆中的美还是变了模样,此时我懂你;何须解释,也无需解释,因为一切灵犀共鸣;懂你,没有理由,也都是理由,因为心灵相吸相守……。
由于我们是上千人的专列,全是集体统一行动,我们无法前去医院看望教导员,这时,洛阳下着大雨,教导员的老伴綦医生(原是我们营的医生)在大女儿的陪同下,冒雨来到火车站与我们相见,于是我们只能留下“心意”,在旅游车驾驶员的催促下,匆匆与她们告别。我们默默为老人祈祷:愿老人家早日康复,我们期待相约上海!
版纳南联山的橡胶树,不在乎它长得有多高,更在乎它流出多少胶。幸福的人不是得到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已经拥有的友情。
当我此文章刚刚从微信发出,突然收到大女儿郭綦微信:“诸大哥,看了您的文章,忍不住流泪,我现在爸爸病床边,他已病危!等他醒来我代您向他问好……”。
2015年5月28日早上,郭教导员大女儿郭綦发来微信惊悉: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六营教导员郭荣柱老首长,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27日22点45分,在他的家乡河南洛阳热电医院逝世,享年85岁。为悼念这位可敬的老领导,现在此发表本人原创《教导员让我学骑马》,以此寄托哀思,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大干、苦干、拼命干”
郭教导员在版纳下塌酒店门口
40年后作者(左)与教导员在版纳相见
作者(右)与教导员在版纳合影留念
2015年5月26日于上海
2015年5月28日二稿
作者简介
诸炳兴,上海老知青,曾上山下乡到云南农垦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先在基层劳动,后调场机关工作。他目前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正在撰写有关知青文化历史文稿。
目录
真实的记载 亲身的经历 ——原重庆赴云南知青李长寿的长篇纪实《在命运的博击中突围》在沪签售
知青---军人---作家------记"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水...水! 水、水、水...水!!---版纳勐海插队与农场知青首次聚会
流沙河畔的故事(16)(17)(18)(19)(20) 【“表妹”的坎坷人生路】
流沙河畔的故事(21)【“表妹”的坎坷人生路 (6)(全集共6节完)】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