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定狮子山牡丹园记 ​(李国庆)

李国庆 知青情缘 2024-02-02






武定狮子山牡丹园记 


作者: 李国庆


语音:原野


   阳春三月,真是踏青赏花的大好时节。适逢第二十六届武定狮子山牡丹花文化旅游节开幕,我们昆明滇韵文体研究会一行十四人兴致勃勃驱车前往武定,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精神盛宴。



   狮子山以形似伏卧的雄狮而得名,自西蜀高僧朝宗长老于元代至大四年(1311)开山建寺,天竺高僧指控禅师元代延祐二年(1315)年续建至延祐七年(1320)完成后,开始闻名滇中。以雄、奇、古、秀著称,明朝初年就誉满全滇,游人蜂至。景区内古树凌霄,山色迷幻,危岩多姿,怪石嶙峋,洞穴深邃,古刹悠久,植物繁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景区内有种子植物137科538属1157种,被植物学家称为“滇中绿色明珠”,素以“西南第一山”和“中国八小佛教名山”驰誉滇中。景区内琳琅满目的摩岩石刻、诗词楹联增添了佛教和历史共融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后隐遁狮子山削发为僧的遗迹和传说更加引人入胜,更有古印度高僧指空禅师建寺传佛的伟绩,使正续禅寺成为韩国佛教界朝圣仰慕的圣地。狮子山以其优美旖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积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冠盖西南而独有的牡丹芍药精品园名扬天下。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


    武定狮子山是云南省传统的牡丹种植地,也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牡丹观赏园。狮子山上有一株古牡丹名为“建文牡丹”,相传为明朝因靖难之变逃至云南的建文帝朱允炆亲手所植,历经数百年,至今仍旧枝繁叶茂,花径达28厘米之多,1988年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中国牡丹之最”。1988年初,武定县开始建设牡丹园,经过20余年的培育和引种,已建成占地100多亩的3个牡丹园,即牡丹文化园、牡丹观赏园和牡丹山水园,先后从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安徽铜陵、四川彭州和我省丽江等地引进了众多品种,同时利用本地品种与外地品种进行多年杂交选育,培育出惠帝紫、罗婺献瑞等数十个特色品种。狮子山牡丹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目前已收集定值牡丹品种121个,涵盖9大色系,共计4万余株,并有姚黄、魏紫、二乔、赵粉、豆绿、胡红、青龙卧墨池等珍稀品种。狮子山牡丹园比起洛阳、荷泽的牡丹园规模不算大,但所种牡丹堪称精品,其集中了各地的优势品种和珍贵品种,在西南形成精品园。2005年4月,中国牡丹花协会的两位专家到狮子山考察,见南国牡丹如此娇艳,惊叹不已,继而大加赞赏,称之四最:一是开花最早;二是花期最长;三是花朵最大;四是纬度最低海拔最高。每年早春初夏,牡丹竞相开放,娇容艳丽,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观赏,逐渐形成武定旅游的亮点和特色品牌,也造就了武定二十六年来年年如期举行的牡丹盛会。


   到达目的地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直奔牡丹园,与群芳之首零距离亲密接触。



   刚到牡丹园门口,只见满眼云蒸霞蔚,流光溢彩,一大片、一大片的牡丹花吐蕊怒放,争奇斗艳。好运气!真是好运气!记得上次来,牡丹花已经落败,我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我们来到牡丹园的中央,只见五彩缤纷的牡丹花丛中竖立着一座汉白玉“牡丹仙子”塑像,她面容端丽庄肃,神态安详大方,颇具“王者风范”。


   细细端详“牡丹仙子”塑像,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


    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她想:“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以我堂堂武则天之威,想那百花岂敢违旨!”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有的说武后的圣旨怎能违背呢,不然,一定会落个悲惨的下场。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种种劣迹,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全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火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因此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面对着牡丹花海,我们目迷五色,看不胜看,只有挑那名气大的,色香形品俱佳的先睹为快。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这话的确不假,然而,在洛阳牡丹中,姚黄和魏紫却是最好最奇的两种名花。好在这两种牡丹中的极品武定都已引进,我们在牡丹园园丁的指引下找到了她们,目光便像磁石一般被吸引住了。


    古人把牡丹称为花中之王,又把“姚黄”称为牡丹之王,把“魏紫”称为牡丹王后,“姚黄魏紫”几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词。     


    姚黄乃牡丹花四大名品之一,皇冠型,有时呈金环型。花蕾圆尖形,端部常开裂;花淡黄色。传统品种,最早出现于北宋。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此花婷婷玉立,光彩照人。


    姚黄形如细雕,质若软玉,自有一种高洁气质。据《洛阳花木记》载:“其色甚美,而高洁之性敷荣之时特异于众花,故洛人赏之,号为‘花王’,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而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


    有诗人赋诗赞曰:


                   姚家育奇卉,绝品万花王。


                   着意匀金粉,舒颜递异香。


                   斜簪美人醉,尽绽一城狂。


                   且倚春风里,遥思韵菊芳。



    诗人才情飘逸,妙笔生花,只寥寥数语就把姚黄的美流泻纸上,让人心醉不已。


    魏紫也是牡丹花四大名品之一。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麦。花传民家甚多,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


   魏紫花朵硕大,层叠高耸,状如皇冠。花蕾扁圆形,花朵绚丽,花呈深紫色,瓣端呈粉白色,稍有光泽,花径18厘米×12厘米。花瓣最多,外瓣3轮,形大质硬;内瓣细碎,直立褶叠,瓣质厚而较硬,密集卷皱。雌蕊退化变少。花梗粗而硬,花朵直立,芳香浓郁。


   二乔,出自洛阳,又名洛阳锦、花二乔,蔷薇型,中花品种,是洛阳牡丹的传统珍品,在复色系中排名第一。  


   关于二乔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宋代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中:“‘二色红’,千叶红花也。元丰中出于银李园中,于接头一本上歧分为二色,一浅一深……”专家认为,当时的“二色红”,就是后来的二乔。


   清代《曹州桑篱园牡丹谱》中明确记录,二乔是洛阳牡丹品种:“二乔,花千层,起楼,异色不同。每朵紫、白二色,亦有半红半白者,或正红正白不等。叶硬齐短。花出洛阳,移曹州百余年,一名洛阳锦。


   最初人们培植的二乔,是一株牡丹上可以盛开两种颜色的花朵,后来经过花师们的不断培植、选育,一朵花上可有紫红和粉红两种颜色。


   此花如此美丽,人们不由得想到了三国东吴的绝代佳人大乔和小乔,便为其取名“二乔”。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杜牧也有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之美”,倾国倾城,用来比喻牡丹,恰如其分。


    牡丹万紫千红,粉色的娇艳尤令人怜爱。粉色系牡丹中, 不能不提的便是“赵粉”。无数游客在盛开的“赵粉”前流连忘返。“赵粉”花朵硕大,粉面含春,实在不枉与“姚黄”“魏紫”“豆绿”并称为四大名品。


     据工作人员介绍,“赵粉”出自清代洛阳赵家花园,因花为粉红色而得名,旧时称“童子面”,其花形多样,花量大,清香宜人。


    2002年,洛阳市编写的古装豫剧《牡丹魂》则直接将“赵粉”作为主人公的名字,讴歌了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不仅如此,画家笔下“赵粉”的美还被定格在一枚小小的邮票中,“窃得玉楼红一片,染成芳艳眼前春”。如今,“赵粉”移居彩云之南,委实是众多“花迷”之幸。


    豆绿牡丹出自洛阳,俗称绿牡丹,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


    在牡丹品种中,豆绿是唯一纯正的绿色珍品,花为绣球型,因色如青豆而得名。此花是晚开品种,初开时呈青绿色,盛开时颜色渐淡,阳光下花色变白,清爽雅致,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


   宋朝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洛阳花工宣和中以药壅培白牡丹如玉千叶、一百五、玉楼春等根下,次年花作碧色,号欧家碧。”欧家碧是豆绿的古名。1957年,我国进行牡丹品种调查时,将其记为绿牡丹。


    关于豆绿牡丹,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称它是百花仙子头上的绿玉簪所变。一名花农辛苦培育出了牡丹新品种,却未能夺得“花魁”称号,一气之下欲摔花盆,被百花仙子劝住。百花仙子告诉他,想种出名花,就要经得起磨难,说完从头上拔下绿玉簪,随手丢入土中。数年后,花农在埋有玉簪的土中培育出了晶莹似玉的绿牡丹。


   豆绿牡丹刚培育出来的时候,因为比较稀有,人们争相观看,有“豆绿值千金”的说法。武定狮山的专家独具慧眼,将“豆绿”引种成功,为牡丹园增添了一大亮色,功不可没。


   大胡红又名胡红、宝楼台。株丛低矮,叶面深绿色,多紫红色晕。花浅红色,皇冠型,有时呈荷花型或托桂型。晚花品种。该品种长势强,着花多,花形丰满端正,花瓣层叠,色泽鲜红艳丽,为传统名品。


   今人有诗赞曰:


                       暮春凝艳妆,


                       款步出椒房。


                       楼榭望情远,


                       丝绦着意长。


                       红云迷杏眼,


                       绿雨润薄裳。


                       端丽赋名品,


                       无言自溢香。


    青龙卧墨池是牡丹名品。落叶灌木,株丛开展,枝繁叶茂。叶肥大而圆,质厚,小叶卵形,缺刻少而钝。叶面绿色带紫晕。花浅墨紫色,托桂型,有时为皇冠型。基部色泽明显加深、宽大、圆整的二轮外瓣围绕着细碎而卷曲的内瓣,正中的雌蕊瓣化成青绿色,狭长、翻卷的彩瓣,周围是墨紫色的多层花瓣,似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故称之青龙卧墨池。     关于她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年,孔府从李集村请了一名花匠,他养的牡丹枝繁叶茂,花大香浓,深得主人钟爱。为了讨主人欢心,他从家里移来一株珍贵的黑牡丹,所喜的是,黑牡丹不但成活了,而且花色艳丽。正当乾隆下江南,驾临孔府。有人奏道:孔府有一株黑牡丹,实属罕见之物,请圣上御览。皇上听说大喜,命刘墉陪驾前往。一进花园,就见五光十色,香气袭人的景象。圣上为一株似缁缎的黑牡丹目不转睛,如痴如醉。便轻声问:叫什么名字?别人回奏说:新得仙葩,尚无名字。天子对着鲜花俯视、凝思,暗自点头。对刘墉说:爱卿满腹经纶,起一雅号如何?见乾隆先指天,后指地,又抚胸微笑。刘墉不假思索,已心知肚明。说:自古以来,常以墨表示学问,孔老夫子是儒家不祧之祖,堪称墨池也;大清皇上实为青龙,合在一处叫“青龙卧墨池”,更让此花增色不少。皇上心想:它包含了大清江山、当今天子,朕下榻“圣府”,不就是“青龙卧墨池”吗,此乃天意也;遂命人奉上笔砚,一会,“青龙卧墨池乾隆御笔”,跃然纸上。



   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在牡丹园里徜徉、流连,虽说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但确实是大大饱览了牡丹家族中的众多精品、名品、极品,虽然门票不菲,但个个都说“值!值!


   是啊,美是无价的,赏美的收获是无可估量的,此行不虚,不虚此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李国庆,喝黄浦江水长大,1969年17岁时赴云南西双版纳“修地球”,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1979年留居春城昆明,现为民盟昆明市委宣传专委会主任。


自1972年笫一篇文字见诸报端起,40多年来蹒跚学步,历尽艰辛。自忖生性愚钝,立志以勤补拙,“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每每伏案笔耕于“三更灯火五更鸡”,不知黎明之将至。写作全凭兴趣,广泛涉猎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民间文学、新闻诸种体裁,发表500余万字,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三十余项,主编出版专著多本、个人著作四本,诗文被选入20余种国家正式出版物。现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当代作家传略》《云南省当代作家传略》《云南省当代作家评论家传略》收有小传。


此生将以文学作为永远的情人,无怨无悔。


推荐阅读

李国庆在【知青情缘】 发表的文章.


【知青回忆】偷听“敌台”(李国庆)

【知青回忆】牛棚”记事(李国庆)

我成了红军作家的“关门弟子”(李国庆)

物华天宝山河秀  人杰地灵文气浓——文山散记(李国庆)

乃古石林探奇(李国庆)

上海阿卡(李国庆)

奋斗(外一首)(李国庆)

【小小说】父亲(外一篇)(李国庆)

蒙自,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李国庆)

【知青回忆】曼庄“八仙”(李国庆)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蒙自纪行(李国庆)

少将的侄子(李国庆)

【小说】嫁给绵羊还是嫁给豺狼 (上)(李国庆)

【小说】嫁给绵羊还是嫁给豺狼(下)(李国庆)

【小小说】《除夕之夜 》另一篇(李国庆)

我和李颂源(李国庆)

【小说】乒乓之恋(李国庆)

【小说】没有新娘的婚礼( 李国庆)

【小说】没有新娘的婚礼( 李国庆)

 “乒乓志愿者”的风采    

记昆明七彩金桥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李绍红(李国庆)

我叫国庆,我骄傲(李国庆)

【气吞山河  壮怀激烈】观电影《为国而歌》有感 (李国庆)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在看”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定狮子山牡丹园记 ​(李国庆)

李国庆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