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叹中国父母亲“苦水经”》另十篇(卢忠雁)

知青情缘 2024-02-02





《感叹中国父母亲“苦水经”》

另七篇


作者:卢忠雁






读:小娟

 

《感叹中国父母亲“苦水经”》



   中国的父母,一般而言:一生之中,为儿女奉献一切,物质上、精神上都给于充分的满足。唯一对于自己却非常的“抱歉”而执迷不悟。此话怎讲?是最近好友的一次搬场而想到的:好友儿子37岁了,已婚多年。又,小俩口为开心一族,除了工作,就是旅游玩耍,不要孩子,这也没啥可说的。


   关键的是:好友儿子结婚时,他把2处的房子卖了,再买了3房二厅二卫的大房子给儿子结婚,而老夫妻俩呢,却在外借房子住。唉唉唉,不知何由?为何要如此做呢?这不,现在借的房子,东家要收回,自己住。于是乎,只得再找房子,搬走。搬走的这一天,我正好路过,才知其要搬到宝山区的大华那边借房子住了。


   还有一位朋友,听信了房子以后过户要交遗产税,早早地把自己的房了过户给了女儿,这倒没啥,双方愿意。关键的是:又把老俩口的退休工资让女儿保管,每月只留少许的零用钱款。如有事,要多化一点钱,却要向女儿打申请报告。如今想买点东西,或其它之用,女儿支支吾吾,又不给钱: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给钱。想想心里难过。呵呵,自己的钱,却用之要打申请报告,岂不冤枉也。当以上2位朋友向我吐苦水时,我只得说:“钱财不应这么早都给子女以及保管。老人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得在有生之年,保管好自己钱财!” 中国的父母亲啊,当自私一点:对自己好一点,该吃一点,用一点,玩一点。人生苦了一辈子了呀,得享受夕阳红的幸福生活。


 



《人生就是此一时,彼一时》


 

   人生之旅,许多事,遇到了,才有深刻的感受,不身临其境,不知其境之险;不身临其地,不知其地之况;不置身其中,不知其身之味也。这不,不生病,不知生病人之苦。过去见一拐一拐之人,总想:既然病成这样,就不要再东走走、西走走了。一拐一拐地走,累不累啊!还不如在家多休息休息吧。


   然,人之活,总得动呀。一个健康之人,看到不健康之人:或走路一拐一拐;或病魔缠身躺在床上,总感觉心中悲情兮兮的。有时,又感到有些许的别扭。心中期待自己永远健康,不生病。但,吃五谷杂粮,凡人总会生病。即使再有能耐的人,或曰做大事的人,也逃不过生病之一劫的。


   过去见走路一拐又一拐的,总感觉有些许别扭。一旦生病了,也成为了一拐一拐走路之人时,才知走路一拐又一拐,是无奈的动作。到了此刻,才会同病相怜,才会“怜香惜玉”,也才会有共同的语言。


   是的,“少年不知愁滋味”。年青时,住在5、6楼,走楼梯,不在话下,中年以后,渐渐地感觉到累了,走几层,得停一停,喘口气了。


   一晃,老将至。那,力就不济也。于是乎,还住在没电梯的老房子里,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快速能早日按装电梯;有条件的人,把老房子卖了,去买电梯房。此一时,彼一时,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状况,如何去面对呢?!


《家务事,做减法》



   朋友对我诉苦,现在做家务,做得辛苦。问之能否做减法?我曰:“当然能,只要自己看得惯才是。这就是一为减量化;二为借助于科技的发展而实施之”。


   做家务事,有些事,不能做减法,如要吃饭,就得做饭烧菜。其实,想想也可以减法。不必要每天4菜1汤。有时,可以简单些:当下吃点汤面或馄饨,就可省了烧菜的时间。


   又比如:擦房间,每日一次,可否改为二、三天一次。对于擦玻璃窗以及灶披间的灶具之类,时间可长些,或半年或一年,更可以请钟点工来解决这一类劳作!


   对了,擦地、擦玻璃窗都有机器来干活,可买扫地机器人、擦窗神器来代劳。好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做饭烧菜,都可有机器人来帮忙来做。到那时,做家务的减法会大大地实现!


   家务事,做减法大有可为。关键是自己能不能有意识去改变自己“加重”活计的做法;或是能否改观自己的“强迫症”,减少给自己每天满满的工作和任务。


   是的,家务活要干,但不必事事较真。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做了就好了,不必要样样去检查,累不累啊?!故而,减少家务活,是退休工的一件“大事”。写到这里,欣闻小区旁的汤包店装修一新,成为了社区食堂,好了,以后吃饭更加方便了。


   当下,正是大好的旅游时机,让我们抽出时间,约亲好友一起,走出去,去旅行,去吸吸氧,踏踏青,将其置身于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景之中,看看、走走,拍拍,欣赏美丽的风景之后,吃吃饭、聊聊天,换得精神爽,气旺足,愉悦感始终洋溢在身边,多好啊!


 


《收垃圾废品的阿姨》



   小区里收垃圾的阿姨,好久不见,家中堆积的报刊杂志多了,想卖给她,却一直不见其人。后来才知,她一直在我家附近的悦乐坊大厦里收集纸箱子,每天要去好几回,顾不了小区零星的报纸、纸箱的买卖了。收废品垃圾的阿姨,过去一直收小区买卖为主。现在有了大买卖,对于小区的废品收购,自然无时间顾及了。然,世上事就是如此:关上一扇门,必然会开启一扇窗。幸好,邻居说:“在定边路走过去的铜川路上,开了一家收废品的收购站,每天早上5时就开业了。从家中走过去,很近,大约5分钟多一点。” 这不,乘家中有空,整理了一下,并把订阅的报装杂志装入小拖车内,一下子送到了废品收购站点。


   是的,任何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小区没有人来收废品,那么,要找机会去解决问题。由此,去卖掉旧的报刊杂志而多走一点路,也是一次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不然,平时懒惰而不愿多走路呢。感谢收购废品的阿姨,她不来收购。为此,多走一点路,这是好事一件;又,被铜川路废品收购站点收购,旧的报刑杂志卖掉,钱的收益又多了一点(过去小区收废品的阿姨,价格要低一点。不然,她怎么赚钱呢?)。好的,自己去卖掉旧的报刊杂志,多走路,又得益多了一点,这一举两得的好事,不错也。


《老人的尴尬谁去“帮困”》


   手机的普及,大大地方便了众人。然,跟上时代的步伐,老年人有些难,这甚为尴尬的之事时常碰见:在街头喊车,被拒,因为不会手机喊车;在参观博物馆,要扫码并登记之类,不会而“忍痛割爱”之;有的地方,拿钱买东西,服务员怕麻烦,叽叽咕咕的,要你手机上支付为好;去医院体检要有随申码,不会,折腾许久时间…… 老人的尴尬,谁来“帮困”?窃以为:关键是社区要有社区学校,并配备有耐心细仔的老师,除手把手教外,还可建立答疑解惑的群,使老人能掌握这一“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如鱼得水”,享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之,也才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光盘行动,还是少点一些菜为好》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厉行节约、珍惜粮食以及文明用餐习惯,全国范围内的饭店、酒店都在认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宣传和引导活动,广大企业、市民,都积极响应配合。在现实生活中,“光盘行动”宣传、知晓率等做得不错。但人们对于多点菜,仍有大大的“市场"。主要是广大顾客,感觉现在条件好了,反正是自己请客吃饭,不差这点钱,多点一点菜,有面子。多点一些菜,没什么关系,大不了打包回家吧。但据了解,不少人打包回家,第二天还吃吃,到了第三天,不少的人没有了胃口,毕竟放过冰箱,不新鲜了。再热再吃,感觉总是差劲了。于是乎,往往最后的命运:一倒了之。光盘行动需要全社会的人,都积极响应,并身体力行之。珍惜粮食和菜肴,就是要不讲排场、不攀比,适量制餐,按需取餐,理性点餐,尽力光盘之。光盘行动,广大顾客,到饭店吃饭喝酒,要根据人数点菜,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多点菜。打包不是“保险箱”,还是按量为好。少点一些菜,不够完全可以再点菜呀。作为服务员,在顾客点菜点多时,也当善意地提醒之。




《生儿生女都一样》


   结婚以后,人们都盼望早生贵子。其实,生儿生女,只要健健康康,都一样也。一般而言:生儿是名气;生女是福气。在年青时,我的师傅为生女而生气。是的,当时,只能生一个,独生子女的政策。再想儿子,也无济于事。在几万人的纺织厂工作,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厉害,都是嘴上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且慢。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自己的子女结婚后,总是盼望着生个儿子。我过去纺织厂工作时,人们嘴上说说,生儿生女都一样,但心中总是盼望着生一个儿子,这样就不会被人说闲话,我机修组的一位老师傅,喜欢聊天,更喜欢神侃,当时就吹牛说:“我以后结婚,生小孩,肯定是儿子;如果是女儿,要'打包'真回去。”哈哈,偏偏其不争气,到时,却生了个女儿。打那以后,他见人就“逃”,仿佛人矮了一截。现在其实要好多了,生儿生女,不在乎的人好像多了。放开二胎后,真正想生二宝的,希望大宝如是儿子,二宝最好是女儿,这样组成一个好字,成双成对。但世上事,往往会事与愿违,生大宝是儿子,生二宝也是儿子,这类情况“此事古难全”。呵呵,有人说,这是命注定,生儿生女是“天晓得”的事情,往往人难以把握。罢了罢了,生儿生女,只须健健康康即是。名气也好,福气也罢,家长如何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生儿生女,一样吗?!》


   那日,写了《生儿生女都一样》,友人阿健说:“生儿生女不一样的。生了儿子,压力很大,要给儿子准备婚房。如果生女儿,最多买辆汽车,再加一个红包,不错了!”


   想想,确实如此。生儿子,压力太大,买了房子,还不行,得装修房子,还有,买家具之类的琐事;这酒店要去订,订几桌呢?给女家又得几桌!算一算,就是小康之家的生活,一下子变成了“杨白劳!”这不,那些养女儿的,偷着乐:中国游,连着外国游;买东西,眼晴不会过多地眨一眨!养女儿,就是吃香。结婚以后的小俩口,往往是女当家。闺女对父母亲,那个亲啊:精神上的给予后,又,物质上的送货到家……


   哈哈,思来想去,还是养女儿来的实惠,又,窝心的暖。难道生儿子就一定“受罪”吗?情况也有不同的版本。友人阿伟生的儿子,确实不错。大学毕业,工作是搞设计的。他结婚前,双方父母亲第一次见面,大家就提出:买新房,双方的家庭,先出大头,小头让小辈贷款去还。当时,限于经济条件,只能买一房二厅的房子。这样一来,男方家压力小了。


   其实,当时阿伟想把自己的一套大房子(二室二厅让出来,可以使小俩口结婚新房)。但阿伟的媳妇以及父母亲不同意。亲家的意思:让小俩口自己奋斗,若干年后,再换大一点的房子。生儿生女哟,都是“天注定”。说了半天,是生儿好,还是生女好呢?还是那一句话:“不管咋样,生一个健康的小宝宝,管他是男,还是女?随缘吧!”



《防范骗子,得多点心眼》


   骗子,总有一套诱惑人的语言,让其受骗上当。这不,小区里有人租出去的房子,只收到一个月的房子和一个月的押金。何也?是第二个月,到时间了,咋不见所谓的中介打房钱过来。一打手机,成了空号;再网上查找所谓的中介,根本找不到。无奈之下,找到自己房子的租房者,租房者说:“我一年的房租都付过了,并押金押了一个月。” 这才知道,是所谓的中介,承诺其6800元为一个月,却租给此人为4500元。如此,租房者感觉4500元便宜了,所以,愿意1年一下子付清了。这一状况的发生,其是在自己的楼道上碰到所谓的中介后,达成的“生意”,根本没有去过所谓中介的公司;又,“鬼吹灯”地全权委托之,实为荒唐。虽然,此事已报案。但,现在此人找不到。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但已经骗了不少人了,附近小区也遭殃过。把房子租出去,如自己熟练这些“程序”,可自己操作;如自己不熟练,那么,找信得过的中介办之。千万不能委托“不明不白”之人,去办这类事。防范骗子,还得多一点心眼才是。


 



《赌博为万恶之源》


 

   赌博,是千万千万不能沾的一件事。现在不少人喜欢搓麻将,不来点刺激,不爽;但“小赌赌”,说是怡情。我佩服友人阿林搓麻将的做法:他们每次搓麻将为50元,输赢就是这50元。输到了50元时,就拉黄包车。如此,过了搓麻将的瘾,愉悦了;又,输赢,不“伤筋动骨”。好。如果迷赌博而之大赌,则是伤身费神的,弄不好,会被赌债推之:挺而走险,最后走向毁灭之路。这,并非危言耸听。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得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那些喜欢进入赌场的人,有谁能够控制住自己,做到赢钱而缩手呢?赢了,还想再赢,输了,更想去捞本回来。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到头来,必将是毁掉自己,害了亲朋好友以及家庭。不少来沪的打工者,工作之后,在生活中,娱乐活动少,就此发了工资后,一起来个小赌赌,谁可想,只一会儿的功夫,辛苦一个月的工资全输了。是的,离家来沪,时间一长,确实会感到寂寞和枯燥的,可以去读读书,或是去唱唱歌,也可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团,从而去不断充实业余生活,从中提升自己,创新自我。千万不能涉足赌博之事,一旦进入,就很难自拔了。赌博成瘾,会害了自己,也会毁了美好的家庭生活。耍点小聪明或者碰运气,只能是一时得逞,不可能时时有好运。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奋斗,去努力争取精彩纷呈生活,这才是正道。写到这里,联想到家附近的一家超市,生意红火,却关门一月有余。通知上说,在装修。据知情人士透露:是该超市的老板赌博有债,将超市卖了。生活中,现实这样的例子可谓多矣。一位醒悟者说:“赌博这东西,最好不要沾手,因为你只要碰了,就很难再甩掉,除非你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不过一般人很难做到。”此言甚是。赌博者,一旦涉之,很难悬崖勒马,这是成瘾之故。一旦赌瘾来了,又会重蹈覆辙。赌博,只要沾上,最后的结果:输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押在赌博上,只能是自毁前程,别无它路。



《接力式楼道电梯》



   说到装电梯,成本价钱感觉有点高。所以,有的小区的某一幢楼,打算装,事先说得好好的,却到收钱之时,就有一至二家不愿意了。结果,无奈地宣告:“破产”了。当人们中年以后,向老年渐渐地走去时,再走楼梯,特别是住在5、6楼的居民,上上下下,走楼梯,确实有点累。上楼时,往往在半道上,要歇一歇。是的,中老年人走楼梯时,脚累并痛着,这是上了年纪,再走楼梯而上上下下带来的烦恼。日前,见有报道:有接力式楼道电梯,在网上查看,价格为3至6万不等,这样的费用,应该说,在整幢楼中分一分,分到每户人家,钱不算多,应当每户人家都是可以承受的范围。这样的好事,要做好:就需要有相关的部门来牵头,进行开会讨论并“按部就班”地去实施之。都说好事做好,亦难,确实如此。总之,做这份外事,得费心费力,又得跨前一步,难度不小啊。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介•

   作者系江苏省大丰县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的上海知青

荐读


二代人的大学梦(卢忠雁)

知青食堂的苦日子(卢忠雁)

假领头(卢忠雁)

穿喇叭裤的日子(卢忠雁)

《遗憾的金戒子》《失恋“坏事”变“好事”》(卢忠雁)

我人生指路明灯——母亲(卢忠雁)

“50”学“吹打”(卢忠雁)

处理好工作和家庭关系及和谐之我见(卢忠雁)

第一次工资,就寄上5元钱给母亲【外二篇】(卢忠雁)

过街楼往事【外二篇】(卢忠雁)

向儿子学孝顺【外二篇】(卢忠雁)

小时候“过夏”二三事【外一篇】(卢忠雁)

父亲篇(卢忠雁)

晨舞改变了妻子(卢忠雁)

《档案》外一篇(卢忠雁)

《感恩老爸的投稿“情结”》外一篇(卢忠雁)

《遗忘》外一篇(卢忠雁)

洁癖的“当家人”(卢忠雁)

《我家的“小鹿纯子”》外一篇(卢忠雁)

我与儿子一起成长(卢忠雁)

三代“读书郎”的故事(卢忠雁)

退休之日正是读书乐(卢忠雁)

难忘露天电影(卢忠雁)

《买书,是一种好心情》另一篇(卢忠雁)

《给男人一点面子》另一篇(卢忠雁)

《墙被打出洞来》另一篇(卢忠雁)

《“一碗汤”的距离,好》另一篇(卢忠雁)

《爱,就这么简单》另一篇 (卢忠雁)

《聚会亦纠结》另一篇(卢忠雁)

《练毛笔字》另一篇(卢忠雁)

《记性差了偷着乐》另一篇(卢忠雁)

《榨汁机的好处》另一篇(卢忠雁)

《学烧菜》另一篇(卢忠雁)

《那时,不懂爱情》(卢忠雁)

《珍惜当下》另一篇(卢忠雁)

《一个真实的你》另一篇(卢忠雁)

《成功之路始于足下》另一篇(卢忠雁)

《爱的感动》另一篇(卢忠雁)

《没时间去生气》另一篇 (卢忠雁)

《农家乐》另一篇(卢忠雁)

《走好人生的后半程》另一篇(卢忠雁)

《阳光灿烂的你》另三篇(卢忠雁)

《不要勉强做朋友》另一篇 (卢忠雁)

《人生总要有拐弯的时候》另一篇 (卢忠雁)

《操不完儿女心啊》另一篇 (卢忠雁)

《有始有终》另一篇(卢忠雁)

生活感悟集锦十六篇(卢忠雁)

《新年三曲》(卢忠雁)

《同舟共济抗“病魔”》另一篇(卢忠雁)

《突如其来的疫情啊……》另二篇(卢忠雁)

《严防死守,好》另四篇(卢忠雁)

《疫情过后想干啥?》另五篇(卢忠雁)

《平安健康最重要》另N篇(卢忠雁)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另N篇(卢忠雁)

《忆旧心情》另N 篇(卢忠雁)

《老了,还得无奈分居两地》另一 篇(卢忠雁)

《生活就是悲喜剧》另 N 篇(卢忠雁)

《故乡》另七篇(卢忠雁)

《秋日断想》另一篇(卢忠雁)

《浅说修东西一事》另五篇(卢忠雁)

《带老寿星去农家乐》另七篇(卢忠雁)

《人生,就是一个劳碌的命》另五篇(卢忠雁)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感叹中国父母亲“苦水经”》另十篇(卢忠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