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庄子活到今天
原载《群言》 2012年2期
庄子的文章有的实在另类,读了令人惊诧,人世间竟还有这样的思想!这里,且挑三段文字来看一下。
“汉阴丈人”故事载《庄子•天地》,说子贡经过汉阴(地名),见一丈人(老人)在菜园子里抱甕从井中汲水浇菜,子贡问老人家为什么不用桔槔呢?它一天可浇百畦,用力少而效率高呀!丈人答道:“我听我老师讲,有机械定有机事,有机事会生机心(心机),一有机心搁在胸中,天性就被破坏了。天性被破坏了,心神便不定。心神不定,便不能载道。我不是不知道,我羞于去做。”
《庄子•天道》中有一则“轮扁斫轮”的故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一个名扁的造车轮的工匠)在堂下造车轮,轮扁嘲笑桓公读书是在读糟粕。桓公大怒,道:“你说出理由来放你一马,不然就处死!”轮扁道:“我造车轮,慢了,这车轮松滑不坚固;快了呢,艰涩进不去。不快不慢,最得心应手,可这奥妙说不出来,只能存在心间。我无法对我儿子讲,所以,70多岁了,我还在造车轮。同理,古人的书能讲出他心中的奥妙么?所以,您读的是糟粕。”
大公任跟孔子谈“不死之道”一段文字也很奇异,此见《庄子•山木》篇。孔子困于陈国与蔡国之间,七天没吃煮的食物了。大公任去慰问他,说了一通“不死之道”。大公任的理论是:东海上有种鸟,叫意怠。这鸟飞得慢,看似很无能,它群飞而飞,群栖而栖,不抢先不掉队地挤在鸟群中间,吃东西也吃别的鸟所吃剩的,所以,鸟群不排斥它,外物也不伤害它,终于免掉了各种灾难。大公任还说:长得端直的树肯定先被砍死,吃起来甘甜的井肯定先被喝光。你(孔子)有意玩弄智慧来惊骇愚人,修炼品德来揭露污行,光明得像举着日月前行,能不碰到麻烦吗?怪不得被困在外国,差点饿死了。经大公任一开导,孔子醒悟了,于是辞别朋友,离开弟子,隐居在大泽之中,穿粗布,吃野果,与兽处,兽不乱群;与鸟交,鸟不惊飞,成了个“鲁宾逊”。
分析一下。第一段文字表达了庄子对现代化的憎恨。奇技淫巧的现代化导致人性的失落,那么,人类搞现代化岂非是“赘疣”?
第二段文字显现了庄子对书籍的轻慢,“道可道,非常道”,谈书无用,试问,前人的经验如何传承?
第三段文字演绎了庄子的处世态度,人生一世,随随大流就得了呗,这方能消祸免灾。“出头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
做个假设,庄子倘然活在今天,是个学生,交上这样的作文卷,老师如何打分?
坦白地说,庄子不是“主旋律”,也不能算“多样化”吧(“多样化”是“非主旋律”,而不是“反主旋律”),故司马迁说,对庄子,“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庄子传》)。可庄子到底说了写了,一本《庄子》,现存文章33篇,达十万字之多。后来,庄子文章也没有被付之一炬,照样流传,庄子本人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尊为《南华真经》,一直有人对他顶礼膜拜。由此去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在令人神往,那会儿,正与反、是与非、对与错……我思故我在,都可以拿来表述一番,“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讲话的权利”——什么是真正的学术自由?其实,只要看看“百家争鸣”就行了。对吧?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