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东扶贫记:民盟与八斗村的不解情缘

张志捷 群言杂志 2022-07-27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闽东主政期间,就精辟地提出摆脱贫困要有“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


也是20多年前,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全盟提出了“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针。


伟人的睿智之语是灯塔,又仿佛是铿锵的号令、绝美的预言。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福建民盟各级组织,从区到市、从市到省,不断接力、坚持不懈,持续帮扶八斗村。十多年来,在民盟等组织的帮扶下,一个昔日的贫困村,一点点、一滴滴地发生着变化,终于完成了凤凰涅槃,欲展羽翼。





缘起


八斗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西面约八公里外的大山里,全村118户,575人,是畲族聚居地。


△ 八斗村里的畲族风情图。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通用汉文,唱畲歌。


耕地面积660亩,毛竹2785亩,林地7000亩,茶果园1300亩。这些都不上万的数据是八斗村2000年分村时的全部家当。


2000年,八斗村从霍童镇大石行政村划分出来时,人均年收入仅1260元。这个刚刚诞生的行政村一“出生”就承担了5万多元的历年旧债。村委会借用的是村小学空出的教室,挂上牌子就算是有了办公场所。这时,章金英——一个在村小学任教的女教师——因为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被群众推上了村干部的岗位。


“七抖八抖,抖到八斗。”这是当年八斗行政村成立之初客人坐柴三机(柴油三轮车)到八斗村时发出的感慨。村里的老农记忆犹新:“电灯不明、电话不通、电视看不到、饮水靠山涧、群众生活普遍困难,更别提什么娱乐生活。”上世纪90年代末改变闽东山村的“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因为山高路陡,并没有项项都惠及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山村。说村里“一穷二白”实不为过。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穷在深山有远亲,这个先天不足的小山村被列入了蕉城区政府帮扶重点村的名单。从此,章金英和村干部们带领全村几百口人步履蹒跚地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最早走进这个村帮扶的民盟组织是民盟蕉城区委员会区直机关第三支部,随后民盟蕉城区委会跟进并伸出了结对的援手。过往的资料上记载着这样一些扶贫事迹:2001年,民盟蕉城区委、区民盟机关第三支部支持3000元,资助修建村委楼,并购买种鸭800只;支持2000元,牵引闭路电视;争取资金8000元,用于老区项目开发……


此后每年民盟蕉城区委都为这个刚刚独立的小村庄添砖加瓦:枇杷苗送到山头,为荒芜的山头点缀绿意;水泥运到村里,让泥泞的路面不再难走。但这些毕竟是杯水车薪。此时,“海西春雨”行动吹拂八闽,民盟福建省委积极响应,酝酿在省内帮扶一个贫困村,聚盟内力量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民盟蕉城区委的牵线下,民盟福建省委社会服务部的干部肩负重托走进了八斗村。


八斗的资源在哪里?群众的力量在哪里?帮扶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进入八斗村挨家入户走访调查摸底后,民盟福建省委社会服务部干部们深感这个村比以往的帮扶点落后许多,要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困难重重。就在此际,章金英出差到福州,走进了同心楼民盟省委的办公室,再一次诚恳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民盟帮扶的心愿。



是啊,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也许没有政策、钱财的依托能迅速改变一个帮扶点的面貌,但民盟有人才优势、有智力优势,民盟的社会服务工作不为锦上添花,更重雪中送炭。2005年,民盟福建省委领导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了“定点扶贫八斗村”的决定!民盟宁德市委会也积极参与,由此八斗村成了区、市、省三级民盟组织接力与合力帮扶的挂点村





扶志也扶智    输血也造血


地理的偏远也带来观念的落后,长期戴着“老、少、边、山”的帽子让小山村人形成了“等、靠、要”的观念。  


翻山越岭看资源,座谈走访摸实情,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民盟干部们认为,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要同步进行,扶贫需先扶志,扶贫亦要扶智


扶志是启发心灵的力量。民盟干部们与村民探讨,启发他们立足山地资源,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鼓励他们找准方向谋发展,摘掉贫困帽。民盟福建省委请专家帮助该村制定了《2009—2020年霍童镇八斗村发展规划》,这思路里,有每年民盟的物质慰问,有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精神食粮扶贫;这规划里,有村容村貌的改善建设,有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谋思。


 “我们民盟提出做好事、做实事,就是主张盟员同志们脚踏实地地去做,帮助农民想办法、出主意,帮助他们致富。在这样的实事好事里边,我们的知识都用得上,不是没有用处。知识和农民结合起来,就能变成财富。”费孝通先生知行合一的总结是最好的指导,“扶持产业、精准扶贫”成为民盟帮扶八斗村的思路。



村民蓝赛明是八斗村最早的脐橙种植户。2002年,他听说种植脐橙能赚钱,就率先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纽荷尔试种了几亩。由于他的示范带动,本以种田为生的八斗村村民纷纷效仿,全村纽荷尔脐橙渐渐发展到200多亩。可是因为没有种植、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脐橙投产后即饱受病虫侵害,树型瘦弱、果实酸涩,每树仅产果十几公斤。遭遇了令人灰心的秋收之后,村民们把这个苦恼向多次进村走访的民盟干部尽情倾诉。


拥有各行各业尤其是文教科技界专家学者是民盟的优势,而智力帮扶则是民盟服务社会的发力点。民盟干部向盟员专家求助,很快得到专家们的响应。不久,八斗村就迎来了村民盼望已久的果树专家组,有土壤专家、种植技术专家,还有病虫害防治专家,他们白天在果园手把手教农民,晚上则举办脐橙种植讲座,从果树的施肥、剪枝、疏果、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果农们遇到的技术问题在专家面前一个个迎刃而解。


△ 2007年8月,福建省农业厅民盟支部盟员下乡指导脐橙种植。


讲座结束,已是夜里10点,黑魆魆一片,山路弯弯,寒风瑟瑟,但果农的心却是明亮亮、暖烘烘的。


让知识启迪村民的心智,用温暖点亮山村的灯盏。2007年,民盟福建省委援建了八斗村图书室,送来了千余册农村实用书籍,还配置了影视音响,寂静的山村有了文化娱乐的气息;2008年,他们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3万元,将一口口白色“大锅”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置在了八斗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原来只是摆设的电视机终于派上了用场, 40多套卫视节目为村民们增添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小山村热闹起来了!


△ 2007年9月6日,民盟福建省委会机关工会组织工会会员开展“海西春雨”行动,为八斗村援建一个农村图书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后每年,民盟省委都组织省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盟员专家到深山中释疑解惑,传经送宝。几年来累计组织专业科技人员下乡30余人次,举办科技讲座六场。小小的八斗村成了科技传播场,邻近村庄的农民闻讯也都赶来取经。好产品变成好商品还需合适的营销渠道,民盟省委适时邀请专业人士,在八斗村开设了《如何建立农民合作社》的讲座,之后,八斗村即成立了脐橙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村民们从此有了品牌意识和生产标准,经过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全村脐橙发展到了600多亩,并成功注册了霍童八斗脐橙无公害商标。2014年,八斗村农民人均脐橙收入达到4800元。如今再上八斗村,春夏,800亩茶园织出翠锦;秋天,黄橙橙的果实挂满枝头,远近茶商果商慕名争相而来。


农民富了,如何让这个村子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成为民盟帮扶者们开始思考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长远改善。多方探讨之后,兴办村级茶厂成为大家的共识。茶厂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民盟福建省委向各设区市委会发出呼吁,厦门市十几位盟员企业家积极响应,在民盟厦门市委会的安排下,到八斗村实地考察,慷慨解囊捐赠18万元建厂资金。挂点八斗村的扶贫办、老区办、老科协等部门也多方合力,终于,一座两层楼、600多平方米的厂房矗立在高山青青茶园边。继而民盟福建省委邀请蕉城、福鼎的茶企盟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上山为茶厂“量身配置”制茶设备。“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相信从这里飘出的茶香将弥漫在村民和民盟干部们的心头。




深深的情缘


2014年12月2日,寒风朔朔,雾气还未散去,民盟福建省委机关工会的20多名会员已经来到八斗村后山上,又一次种下了香樟、红豆杉等名贵树苗。这也不知道是民盟为八斗村植树造林的第几个年头了。从挂钩帮扶起,民盟省委机关工会每年都组织会员到八斗村开展植树活动,这几乎是工会活动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在他们眼里,八斗村仿佛是民盟省委的另一个家园。村民家的门前屋后种满了,就种在村道边,道旁树棵棵茁壮成长了,他们又开始绿化茶厂。如今,早年的香樟树已经有碗口粗细,清风中树叶飒飒作响,仿佛在传颂着这些年民盟与八斗村的点点滴滴。


树,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生命成长的象征,也是友情的信物。在八斗村,树不仅具有象征意义,它还担当着责任和使命,寄托着八斗村的未来和愿望。如果说民盟援建八斗村茶厂是为当年村财力不足而谋划,那么植树造林就是为八斗村的未来发展而积蓄。福建民盟给八斗村种下的是摇钱树,馈赠的是聚宝盆。八斗村植下的一行行、一片片名贵树苗,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逐步释放出它的造福能量。让村民们感动的是,这些树木中有民盟中央领导亲手种下的扶贫树、友谊树,它承载着民盟中央领导对八斗村的期望和祝福。让我们回放几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珍贵画面吧:


——2008年1月31日,冬雨潇潇,寒气逼人,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主委郑兰荪一行踏着泥泞的山涧小路,攀上八斗村的大兰里自然村后山,为民盟援建的大兰里自然村饮水工程竣工揭碑。该项目是民盟省委为解决大兰里自然村村民的饮水问题,在2008年至2009年的办公经费里省下8万元建设的。此后,村民们告别了喝山涧水的历史。


——2010年11月1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到八斗村考察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慰问困难群众,倾听基层声音。在民盟援建的“怀远亭”上,为民盟与八斗村共建碑揭幕。


——2013年1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来到八斗村,为八斗村刚落成的茶厂厂房剪彩,并代表民盟中央援助八斗村10万元建设款。


树木作证,十年扶贫不寻常,一枝一叶总关情。2014年5月,中共蕉城区委书记王世雄到八斗村调研,盛赞福建民盟“十年磨一剑”的扶贫精神。民盟福建省委领导也热情表示,只要民盟的帮扶工作能给八斗村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带来帮助,只要是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将一直不懈地做下去。



如今的八斗村已从当年的落后封闭中走出,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小山村。站在 “怀远亭”上远眺,背倚青山,眼前群峰层递延绵,稻浪起伏,蔬果飘香,村庄内一幢幢青瓦灰墙的房子随山势错落分布,一条曲婉的山涧清流昼夜不停地唱着潺潺的歌,溪中鹅卵石和悠游的小鱼儿清晰可见。村中老人孩子往来其中,憨朴可爱,鸡鸣犬吠在小山村中回响。


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原载《群言·福建专刊》;原标题:一个参政党与一个小山村的不解情缘——福建民盟帮扶八斗村发展纪实)



更多地方专刊文章

《群言》“上海版”与大家见面啦

《群言·江苏专刊》简介

詹朝霞:锦瑟无端思华年

殷志敏:思南路上的“沉思曲”

王沁 严伟勇:历史上的民盟纺织人

阙政:方寸之间,有一份上海城市生活备忘录

应琛:本帮菜:舌尖上的上海记忆

斯博:海派咖啡的文化记忆

杨国庆:南京城墙甲天下

唐希:近代风流出侯官

叶占鳌:走进淮安府署

吴燕玲 李静蓉:刻在石头上的文明对话

吴馨萍:往事追记——淮海路上的民盟情报站

陈凯峰:红砖白石 翚宇燕脊

陈四益:复旦那三幢小楼黄

皓婧:写在古港帆影里的海外交通史

张久升:遥远的游戏

孙国亮:走近福建土楼

何书彬:鼓浪屿的心灵

龚德建:千古龙飞地   “三绝”惊世人

若江:荡口:人文浸润的江南古镇

姚冰阳:淮海战役秘密战中的徐州民盟

毛昌宁:苏州民盟成立初的那些人那些事

魏淑玲:一部浓缩的简史  一段光辉的历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