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售活体葫芦娃:那些笑死人的诈骗案 |实务阡陌

2016-05-30 赵鹏 检事微言
实务阡陌第18期检事微言总第117期这两天,有同行在微信圈里传了一个笑死人的诈骗案文书截图,让我想起曾经办过的不少诈骗案都有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的情节,有些甚至笑了好多年。尽管我痛恨诈骗犯,同情被害人,但每当想起这些像段子一样的情节,都能笑好久。

活体葫芦娃
先把网上流传的这个贩卖活体葫芦娃的说说,既然有截图,我直接上图片:
被告人王某于2015年6月至9月期间,在淘宝上以出售“活体葫芦娃”的名义,诱骗多名被害人向其购买虚构的产品,并向被害人邮寄空箱子,告知发送的“葫芦娃”系具有隐身能力的“六娃”,共计骗取被害人36万元人民币。被告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小贴士这分明是份起诉书网上传的这份文书截图,很多人说是《侦查终结报告》,还有人说是《刑事判决书》,但从行文的体例看,这只能是《刑事起诉书》。个人认为这份起诉书写得稍有瑕疵——关于被告人的到案情况还应当具体一些,写明是主动投案,还是被抓获归案,毕竟涉及法定量刑情节,应该写清楚这一点。
抄写员骗局
8年前办过的一个诈骗案,被告人在报纸上登广告,称“招聘抄写员,按篇计酬,字迹整洁即可。”凡来应聘者只要会写字者都被录用了。被告人要求应聘者交纳1000元工作保证金,然后让他们回家“等活儿”。应聘者回家后两周内,被告人会随便找一些文件让他们拿回家抄写50份再交回,并支付100至200元不等的报酬。然而此后,被告人便不再给被害人抄写任务。被害人来问,被告均称:“没活儿了”。以此骗取多名被害人交纳的工作保证金共计8万余元人民币。

小贴士犯罪成本不予扣除这种案件认定诈骗是没问题的。值得注意的是,被告人为了骗取被害人交纳的工作保证金,一般都会给被害人一些抄写“活儿”,进而支付一些劳动报酬。这种支付在实践中一般被认为犯罪成本,并不从诈骗数额中扣除。即,被告人对每名被害人的诈骗数额仍为1000元。
传真少两行
当年办理的全市首个“彩票诈骗”案。被告人纠集多人,以公司名义通过电话联系被害人,谎称公司在福利彩票中心有熟人,可以有偿提供彩票中奖号码;骗取被害人信任后,再以合同为幌子,谎称如不中奖就全部退款,以此骗取被害人高额合同款。被害人交钱后,骗子通过传真方式给被害人传38组号码,让被害人按号购买。被害人按要求购买的全部号码均未中奖后找骗子说理:

客户:你们承诺我中奖,结果全没中。
骗子:怎么可能,我们给您提供了40组号码,最后两组就是中奖号码。
客户:你们只给我传真了38组。
骗子:不可能,绝对是40组,肯定是你的传真机出问题了,导致最后两组中奖号码没有收到。
客户:晕死,那怎么办?
骗子:因为你的问题导致我们白白浪费了两组中奖号码,你得赔偿我们损失2000元,否则我们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客户:好吧。
小贴士简直无语当年看到这案子的证据时,简直让被害人气疯了,也不想想,他们要是有中奖号码,不自己去买,非兜一圈有偿提供给你赚合同款,你难道不觉得他们应该买点儿“脑残片”吃?
骗子也报警
还是上面那个案子,另一个被害人,在多次和骗子“公司”签订合同后,交了10几万的合同款,却连5元钱都没有中过,于是铁了心找他们退款。在拖延几次之后,骗子们觉得拖不过去了,于是使出了杀手锏:
客户:喂,我要退款。
骗子:我们是公安局,现在发现这家公司涉嫌向彩票中心行贿,以获取彩票中奖号码,这是犯罪行为,你是不是指使者?如果是,请到某某分局来接受调查。
客户:对不起,我打错了。
小贴士公安才不会这么接电话首先,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案件归检察机关侦查,公安机关没有管辖权。其次,即使是检察机关,也绝不会这样接听电话,因为这明显就是不让人来的节奏。
请找马化腾
上个月刚开完庭的“建国以来被告人最多的合同诈骗案”,被告公司作为网络资源服务公司,组织员工互相配合骗客户签合同:销售员先给被害人打电话,问对方是否出售他们注册的“关键词域名”;对方同意后,销售人员把客户联系方式转给公司另一个员工,后者冒充国内著名公司给被害人打电话说要高价收购他的域名,但前提是必须在被告公司完善该域名,于是被害人再找此前联系他的销售员签订合同完善域名,并交纳高额对价。
其中一名被害人被骗时,骗子冒充的是“腾讯公司”,说要出价80亿元人民币购买被害人的关键词域名,但要求被害人在被告公司完善域名。被害人在该公司前前后后消费了30多万元后,骗子告知腾讯公司准备和他签订收购合同了,让他三天后到深圳腾讯公司总部找马化腾签订合同,还特意叮嘱要着正装。被害人为此购买阿玛尼西装一套,充满希望地前往腾讯公司后,被腾讯保安当神经病轰出来了,此后被害人一度出现精神失常。
小贴士算笔小账就能避免如果对方真的是腾讯,能出80亿元购买你的域名,怎么就花不起30万自己去完善它?
短信发错了
还是上面的关键词诈骗案,其中一名老年被害人被骗子公司的两个员工骗了30多万元。两个员工其中一个是销售,另一个冒充知名央企谎称要收购被害人的域名,但要求被害人在被告公司完善域名。在向被告公司交了5次钱之后,满心希望能被高价收购域名的被害人突然接到了销售员的一条信息:
“这个老家伙有钱,好骗,你说咱们再骗他多少钱?30万如何?”
原来,骗他的销售员把打算发给打配合同伙的短信错发给被害人了。被害人当场气病住院。
小贴士开庭时的趣事本来,庭前会议确定了简要出证的方式,这起事实的证据我没打算在法庭上详细宣读。但开庭时那个销售员竟要求我详细宣读一下被害人陈述,说有点儿忘了这起事实的具体情况了。结果被害人上述陈述内容一宣读,加上短信的内容一念,同案犯纷纷笑场……结语很多诈骗手段其实非常低劣,但却能骗倒很多人,骗来巨额钱款。归根结底,无非是利用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天上不会掉下馅儿饼,当一件事太好了以至于难以相信时,我们最好不要相信,因为多半儿就是个骗局。以上,祝各位冷静头脑,永不被骗。点击阅读“实务阡陌”其它文章
  1. 那些年我见过的奇葩判决书

  2. 参加模拟法庭比赛,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3. 段子:法官与记者的一句话相互搞死

  4. 真实版黑寡妇——法律能禁止她上网约会?

  5. 谁来查明死亡的真相?

  6. 警察当庭引爆炸弹,审判人员被炸受伤

  7. 法庭上的幽灵
  8. 说幽灵,幽灵到
  9. 当街将女童砍头,精神疾病可否佯装?
  10. 被告人喋喋不休,公诉人如何讯问?
  11. 被告人避重就轻,公诉人如何讯问?
  12. 被告人当庭诡辩,公诉人如何讯问?
  13. 被告人拒不配合,公诉人如何讯问?
  14. 被告人倒打一耙,公诉人如何讯问?
  15. 被告人是辩论高手,公诉人如何开场讯问?
  16. 798酒店袭击凶徒到案后应如何处理?
  17. 赵丽颖家遭偷拍,闯入者构成犯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