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三公里和稻谷仓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柳建球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城市记忆CityMemory】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长沙原有一条老街叫三公里。三公里西接蔡锷北路,东连松桂园,全长不过一华里有余,进巷过了市立医院,到茅亭子巷口略为弯曲了一下。
*图源/陈先枢
因三个清朝名人而得名
∨
初听其名,很多人一定会误认为此街长有三公里。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查资料才知是此街附近曾住过近代三个名人:曾公(曾国藩)、左公(左宗棠)、陶公(陶澍)。
长沙市望麓园地区的工商银行中山路支行、原省图书馆(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至乐古道巷、局关祠、蔡锷路,这个大圆圈区域原是曾文正公祠堂;司马里至市一医院这一带是左文襄公的住宅;东面戥子桥那一线是陶澍公的住宅。曾公、左公、陶公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所以,处于这三公住宅位置中间的市一医院前面有条街,叫三公里。
*图源/陈先枢
又据《湘城访古录》载,三公祠为同治十三年(1874)湖南巡抚王文韶奉建,系祀湖南巡抚骆秉章、张亮基和湖南布政使潘铎三人。三人在咸丰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有功于守卫长沙城和稳定长沙社会经济有功而建,街因此得名。
反正不管他是哪个资料对,总之,三公里是因三个清朝名人而得名。
煤店里走出位诗人
∨
三公里巷子西口南边第一家是煤店,叫三公里煤店。北边也是一个小店。2008年,有一次参加长沙老年大学(位于司马里市总工会内)的重阳庆祝活动,认识了诗词班的老师言建忠,他是湖南知名的诗人。我后来专门去采访了言老师,他谈起诗词来,滔滔不绝,妙语如珠,我被他的学识征服了。从采访中知道他是湖南诗词协会的负责人之一,是《湖南诗词》刊物的副主编,于古体诗词一道有深厚的造诣。
因为我们年龄相近,爱好相同,后来成了好朋友。了解多了,才知道三公里煤店是他家从前开的,后来公私合营,才变成国营煤店。他开玩笑说:你是酱园的长大的,我是煤铺里长大的。
1986年长沙地图中的三公里一带
心惊胆战进北区公安局
∨
这里进大门左边一排小房子是拘留所,那朋友被关在里面,他对我说:后悔不该冲动打人,关在这里可不好受。屋子里阴暗潮湿,还受同屋的人欺侮。每天只吃两餐饭,菜是少油没盐的萝卜白菜,饿得要死。后来他被放出后,跟我讲,我送进去的几个法饼当时就被同屋的人抢了。
1980年,我调到北正街酱园当经理,当时北区公安局的食堂采购员经常来我店买香干,虽然他们没有多少计划,可我还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我想,要是哪天我打了人被关进去,也留点香火情。
好在我没有打过人,也就没有再和他们打交道。后来,北区公安局搬到东风路大桥那边,有次我代表单位去开会,受到主持会议的副局长的热情接待,使我受宠若惊。
市一医院新大楼外路边停车场,是原北区公安局的门口
市立医院的两次看病经历
∨
过了北区公安局,便是市第一医院了。
据《一个城市的记忆——老地图中的长沙》一书记载,长沙市立医院前身为始建于1920年的湖南公医院,1926年,院址一度被北伐军占驻,改为官长医院。1928年1月西征军入湘,医院无人负责管理,军队纷纷进驻,医药设备损失殆尽,后在公医院董事会的干预下,于4月恢复门诊。1929年9月,复名湖南公医院。七七事变后,医院迁往茶陵,抗战胜利从茶陵、醴陵迁回长沙。于1946年秋恢复门诊。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长沙军管会正式接收该院,并改名为长沙市立医院。1956年,又更名为长沙市第一医院。
*图源/陈先枢
上世纪50年代,长沙医院还不多,湘雅还没有附二院,省肿瘤医院还没有建立,所以市第一医院在长沙算是蛮好的医院了。当时长沙人都称这个医院为市立医院,把二医院叫做人民医院。
这里是一医院老门诊部,现变为急诊部,旁边是其他新建病区。柳建球于2019年。
在1958年的公私合营中,我父亲被分配到离三公里不远的玉春酱园当营业员。大约是深秋时节,我头上生了个疮,还在腋下逼出个“阳子”,痛不可挡。妈妈要我找父亲带我去医院看病,父亲便带我去了三公里的市立医院。
那时到医院看病的人不多,医生也很敬业,一看便知病情,帮我挤去疮中脓血,搽点药,几块钱就解决问题,没有做什么检查。从此,我便知道长沙有个叫三公里的小街,这里有个非常好的医院。
原三公里老街口、现在营盘路和蔡锷路口的市一医院新大楼。柳建球摄于2019年。
上世纪80年代中,有次我喉咙肿得连水也咽不进了,只好到市立医院看病,医生看后马上留住院。那时我们单位有劳保,和市立医院是挂勾单位,我到单位财会室领一张记账单交给医院,马上就住进了八楼病房。那时可真是毛主席说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有次医院自来水管出了问题,病房高的楼层用不到水。那可是三伏天,我们反映到院长办公室,很快就安排我们八楼病室可以到下面干部病室打水用,没有一个人将问题踢足球;其二,是我住了21天院,结帐时共用了129元。没有做一个多余的检查,没有多用一样多余的药。
三公里市立医院对面是医院的宿舍区,医院的大多数医护人员都住在这里。就像湘雅附一医院建院占地时就考虑了医院职工的住宿问题。所以三公里巷子几乎有一半被市立医院占有做了宿舍。
一医院里老住院楼后的老宿舍。医院对面的老宿舍区在建营盘路时拆迁了。柳建球摄于2019年。
特殊时期的民办中学
∨
过了市立医院,便到了和茅亭子巷、司马里巷相交的口子。茅亭子巷南段的西边有一大段是市立医院的围墙,这里前些年曾挖出过战国时楚国古墓,出土了不少文物;东边却是原真知中学的围墙。所以这半截巷子当时并没有多少住户。
原真知中学大概在这个位置,左前是茅亭子巷口。柳建球摄于2019年。
说到真知中学,在上世纪60年代的长沙,还是非常有名气的。大跃进时,因长沙的正规中学不多,而要上学的学生却太多,许多学生因中学少不能入学。于是便办了真知中学这样的民办中学来解决入学难的问题。
当时长沙西区、北区这边的中学,只有真知中学是民办的。据我的小学同学芮小小讲,她是1961年小学毕业后进的真知中学,前面还有三届同学,每届大概是四个班。
茅亭子南口,右边围墙是原真知中学的。柳建球摄于2019年。
真知中学虽然是民办中学,可这里的师资可还真不错,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大多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才被分到这里教书的。
真知中学的学生也比较特殊,一半是成绩特别好的,一半是成绩较差的。其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有一股讲究成份的潮流,成份不好的学生,成绩好也不能进公办中学,又不能不让他(她)们读书,所以只好把这些学生分配到真知中学。还有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没有考上公办中学,便也只能分到真知中学。
据芮小小讲,她们那一届学生有四个班近200名学生。真知中学在校有初中三个年级,便有12个班,学生可真不算少。因为成份论的原因,真知中学的初中生,几乎都没能升高中,便只能上山下乡当知青挖地球了。我的几个知青战友龚小黑、黄力士、刘柏林、芮小小等都是真知中学的优秀学生。
左起刘柏林,黄力士、龚小黑,三个原零陵前进公社老知青都是真知中学1964年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是我小学同学,刘柏林是少先队小队长,龚小黑是中队委,黄力士是大队长,可是他们因家庭成份不好,只能上民办真知中学。柳建球摄于2004年零陵前进人民公社。
真知中学可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就停办了。文化大革命后,长沙人口增多,中学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便在东西南北四个区各办一个民办中学,编号是30中、31中、32中和33中。其中北区的是办在文星桥的原18中,后为长征中学的校园里,叫32中;西区办在盐道坪的33中。
惜字公庄、松桂园与稻谷仓巷
∨
原江永老知青郭晓鸣就住在惜字公庄。他是知青中比较能干的人,曾有“长沙钢材大王”之称。现在还自费带领一个长沙市老知青合唱团活跃在长沙声乐舞台上,多次在各种合唱比赛中获得殊荣。
惜字公庄巷内郭家围墙。柳建球摄于2019年。
惜字公庄巷与三公里(现营盘路)相交处向西拍。柳建球摄于2019年。
过了这个十字路口,便是长沙有名的松桂园了。
*图源/陈先枢
现在的松桂园路口是营盘路和芙蓉中路相交路口, 也是长沙最热闹最堵车的路口之一。路口西南角是五星级的喜来登大酒店;东南角是原松桂园大酒店,现成了湖南邮政银行;东北角是建鸿达大楼,大楼后边便是长沙有名老街便河边;西北角是金牛角王大楼。松桂园路口四面高楼林立,和长沙最有名的第一中学相离不远,每天都有无数学生在这里走过。
这是原三公里东口、现营盘路松桂园路口西南角是喜来登大酒店大楼。柳建球摄于2019年。
前面说了真知中学的围墙东边在茅亭子巷的南半截。茅亭子以稻谷仓为界转个小弯分为南北两截。稻谷仓巷是和三公里平行的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巷。西边和三公里一样连接蔡锷北路,东到茅亭子,比三公里要短一点,在三公里北面,正好位于在市立第一医院的后面。
这是三公里和支巷茅亭子相交处。柳建球摄于2019年。
据说,稻谷仓原先也是名副其实的。100多年前,当长沙城还被清朝统治时,稻谷仓巷里是有个官府装稻谷的仓库的。
上世纪初,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当时长沙的粮仓,包括稻谷仓的粮食在内,稻谷不足30万石,只能保障长沙市民两个月的需要,而新谷上市,至少还要等待三个月。这种状况下,不良富商还竞相屯粮,粮价一涨再涨,长沙城内人心惶惶,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抢米风潮。当时抢的,基本上是为富不仁的商贩的米,作为官仓的稻谷仓,因有重兵把守,并未受到损失。
我因为住在稻谷仓附近的富雅坪多年,加上我的知青好友余智为曾在稻谷仓居住多年,所以也经常到这里走走。记得稻谷仓里有一家幼儿园,在巷子中段。这是一家开办比较久的优秀幼儿园。我的一个老同事曾住在幼儿园内的宿舍里,所以去过几次。
幼儿园的师资在长沙中小幼儿园中要算是比较好的,设施也比较齐全。我小时候家住在外湘春街时,和外湘春街幼儿园是隔壁,虽然家穷没上过幼儿园,可也曾多次进去玩过。稻谷仓的幼儿园只稍微比外湘春街的教会幼儿园差点。现在办成了望麓园幼儿园和开福区希望新居民子女关爱服务中心。
现开福区希望新居民子女关爱服务中心。柳建球摄于2019年。
稻谷仓巷里还有一家老牌按摩医院,过去听说是家盲人在做按摩,服务态度和按摩手法都很不错,现在叫做长沙市按摩医院稻谷仓诊所。
而稻谷仓库里占地最多的除了市立医院的围墙,就要算原13中的宿舍占地最多,长度有全巷子的长度三分之一。
三公里和稻谷仓,都是长沙北城内的普通老街,也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两条老巷正好是在市第一医院前面和后面。现在把其他老旧房子一拆,便像是成了一医院的前后通道。三公里早已消失,稻谷仓却还保持了原样。
现在的稻谷仓因为长沙城市建设大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小轿车进了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来不宽的老城内马路被汹涌如潮的汽车挤满,稻谷仓巷便被开辟成单向车道,并留出一半街作为停车点。虽然老巷变化不大,可被修饰得漂亮整洁,也算得上老城内的宜居典范了。
现今的稻谷仓巷 柳建球摄于2019年
搬了十次家的老知青
∨
记得1979年时,下农村10年、参加工作近5年、还当上了长沙市经武路粮店经理的余智为,年已30,虽然结了婚,可一直没有住房。他年初结婚时,还是父亲和弟弟到亲戚家借宿,才让出一间小房子做新房。而他家的另一间小房子里还睡着他祖母、母亲和两个妹妹。
万般无奈下,他跑到北区粮管处的书记家赖着不走。当时大环境下,单位的职工都缺少住房,书记无法解决余智为的困难,便将经武路粮店楼上的值班室借给了余智为,让新婚夫妻有个开铺的地方。
半年后,终于一个原住稻谷仓口的职工搬家,腾出一间小公馆院内的一间厢房,便让余智为搬进去。搬家那天,他兴高采烈,叫上我们几个要好朋友,让我在酱园里借一部三轮车,到他寄存家具的地方搬了一张床、一张桌和被子衣物,挺进了稻谷仓。他眼含泪花地看着那10来平方的小房间,开心地说:我有自己的家了。
稻谷仓西口,(前出蔡锷北路)围墙处是原余智为住过几天的小公馆现成了一医院的宿舍围墙了。柳建球摄于2019年
可是,他还没开心几天,房子又被收走了,他没办法,这回只请了我一个人,帮他再次把行李家具拖到三公里,单位不知是如何想方设法在原真知中学的老校舍里分了一间二楼的房子给他。
原来稻谷仓的小房子虽然小,可还是个小公馆,有院子,有公共堂屋,有厕所。到了三公里这间房子,只是一间原教室间隔开成几间小房的房子,木板墙不隔音,只有一个和门同向的窗,不通风,没有厕所,煮饭的灶只能摆在楼下大走廊里。他在三公里这小房子里住了几天,一气之下又搬回了经武路粮店值班室。
多年后,他虽在单位分了房子,可住了几年又碰上伍家岭修立交桥,要拆迁。一时无处可住,只好求爱人单位、原13中借一间宿舍过渡。这便又回到稻谷仓的13中宿舍了。这一住就是几年,虽然是住在六楼,天天要爬上爬下,可到底是一室一厅、有厨房有厕所的套间,心里还是蛮满意。因此我们这些好朋友也经常来稻谷仓他家玩。
余智为住过的稻谷仓长沙市13中(现为长沙财经学校)宿舍。柳建球摄于2019年。
余智为说起他从1979年第一次搬到稻谷仓后的10多年里,竟然因为住房的困难,搬了十次家,不由得感慨万分。他两次搬到经武门粮店楼上仓库借住,两次进出稻谷仓,一次住到三公里原真知中学旧屋内,一次搬到下麻园岭的铁路边,一次住到伍家岭的粮店边宿舍里。只有伍家岭这次打算长住。一次住到崇圣里,一次住到荷花池13中教室,最后一次搬到下大垅宿舍才安定下来。
∨
因建新营盘路,三公里巷已全拆,随同三公里一起消失的还有老营盘街和这条线上的许多老街巷。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吧?
三公里老街原来应该在这个人行道和绿化带位置,左边是一医院等单位,右边的营盘路大道是拆迁三公里煤店和一医院宿舍等房子建成的。柳建球于2019年。
可是,蔡锷路和蔡锷路上的许多老街巷如东兴园、红墙巷、荷花池、恒香花园、稻谷仓、学宫街、局关池、教育街、胡家花园等老街还保存完好 ,如果能把这些街巷继续保护好,也算是为长沙老街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END
添加城小忆微信,邀您入群,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csjyds.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微信同号):1521114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