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人工智能·精华导览
关注笔记侠,回复“红包和邮件地址”,有机会抽到课件和音频,拼运气啦!赶快发给团伙一起跨年学习。各大平台转载务必联络微信号:kezhou20,违者必究
物联网之父艾什顿:物联网的好处是投入越少、产出越多
凯文·艾什顿,物联网之父,RFID(射频识别技术)先驱
预测未来并不难,更难的是相信未来。
我对未来的预测中,第一个预言是:到2030年,你将拥有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这个预言非常准确,我甚至想把2030年改到2027年,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拥有,但是会先属于热爱技术的人。之后我也会给大家介绍物联网真正发生的例子。
还有一个预言,大概200年前,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我今年47岁,这意味着,如果我在那个时代,我只能再活3岁,但现在平均寿命已经增加到73岁,我可以再活几十岁,这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事情,我的曾孙辈肯定可以活得更长,超过100多岁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在未来100年当中,甚至有可能是在大家的有生之年中,将有第一位诞生于外星的人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和颠覆。
还有一个问题,星球出生的小孩是人类,还是外星人呢?我们有可能遇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星球的生命体,正如5万年或1万年前在东非大裂谷生活的人群中,有少部分人走了出来,我们今天所有人都来自于那几个人的后裔。亚洲所出生的第一个人肯定最早来自于非洲人,那么最早在外星出生的人类,对于人类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大家会想,人类究竟有没有未来?
气候变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严重生存问题,而且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情况已经越来越恶化了,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总会有一些问题会让人类终结,但是解决问题是人类的特长,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未来肯定会被提出的,比如在中国提出了光伏太阳能发电。
在20年内,大部分计算机都会实现自动供能。这个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因为今天我们对于计算机的体验往往都是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设备都需要电池,大家都需要找充电的地方,所有人都担心电用光了,其实大量的电耗不是用于计算,主要源于屏幕、联网、存储和提取数据的时候,但这些都不是运算。
单位运算的电耗量,每一年半就降低一半,从计算机诞生开始,都会持续下去。
因此,20年之内,大部分电源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90年代,我推出物联网概念并提出这方面预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非常疯狂,但我和同事们坚信这一点。
大家听到这些预言,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相信者可以获得先发优势,比其他人更早看到未来,也能实现更多事情。互联网的二进制不是实物,尽管互联网是非常强大的技术,但是我们要谨记:实物重于互联网。
物联网的经济影响是消费越少、生产越多。
究竟什么是物联网?
过去,计算机只有一个信息来源,就是我们人类通过键盘、二维码告诉计算机,给它传输数据,计算机的数据99.99%来源于人类,但是人类在采集世界的数据方面并不擅长,我们更擅长创意、交流、思考,所以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利用库梅定律,建立遍布于世界的传感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连接,建立自动化获得世界信息的范式,更好地收集世界的数据。我们要建立大思维,正如我们的五官等感官都在收集信息供给我们处理,你的大脑会不断比较,从而建立一个关于世界的图景。
所有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要有价值,这取决于我们的信息能够共享。在新世界中,我们需要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为人收集信息,也要为它自己收集信息。原来的数据太少,没有规模,当我们得到如此之多数据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呢?要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化决策,做出有用的决策,这个非常有趣,也很难,这个领域我们称之为“机器学习”。
在我们一般的语言里,我们也称之为“人工智能”,这些“机器学习系统”可以分析所有数据,然后产生决策,从而影响到人,人类从而采取干预。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决策有什么前景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做出行为,改变世界。从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到给世界带来改变,这点就我们回到的起点:在传感器网络当中发现改变、提供数据、做出决策、改变世界,然后再次循环。这是非常深刻的信息变革,这就是我们讲的物联网,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会不断地发生变革。
任何一个人类本来就具备了创造力,每个人都可以创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具有相同的创造力,总是有些人更擅长创新,甚至超过其他人。很多人觉得创新这件事是神秘的,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很多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和了不起,很多具有魔力和神秘的说法是无意的。如果你要等着被灵感的闪电打中,那你最后只能是无疾而终的。
创新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行为
人类不是唯一使用工具的动物,还有鸟类、海狸等等,使用工具并不是人类独有的特点。在生物进化当中,人的行为和鸟类行为是不一样的,人类拥有认知的改变。我们并不是独立的英雄,我们不可以闭门造车,恰恰是我们所有整体的群体为我们做出了贡献。
前百度院副院长余凯:计算机比人聪明?千万别这样说|完整版
余凯,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知名机器学习专家、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
一、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连接才是首要,拥有并不关键,高效连接才是有用的,这也是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变化。一切的连接都需要通过媒介,互联是通过PC、手机、智能硬件、汽车等等,它延展你的能力,使人和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要解决:人如何用自然的方式和机器交互?机器如何更好地索引世界,成为人的朋友?这两者背后的支撑点都是大数据。
那么,未来是怎样的?连接人和世界,完成交互和索引,人和机器完全融为一体,没有距离,机器变成robot(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自主行为的机器),它完全懂你此刻在想什么,然后自主地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当然,这需要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我认为救赎的方式只有一条,唯一的机会就是在交互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人和机器的交互是零距离的。
二、关于强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辨
互联网最精巧的商业模式之一就是拿着用户信息实现商业价值,正因为对用户的了解足够正确,就可以推出符合用户当下的广告或商品。这中间就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系统构建了一个桥梁,所以搜索引擎和“瓦力”机器人都具有典型的人工智能的几个方面。
讲到人工智能,我们都会看到一个浪漫主义的观点,也就是“强人工智能”,即拥有跟人一样的智能,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传统基于规则的AI系统没有成果,形成了很多的教训:
教训1:这个世界是纷繁的,存在着很多因素和要素,彼此之间有复杂的影响,形成复杂的网络和系统,这难以用一个公式来描述;
教训2:有很多因素和参量,你观测不到,所以系统具备不确定性。现实以概率运行,如果你用确定性的规则,没办法掌握这样的复杂系统,我们要采用基于统计的概念;
教训3: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你很难完整描述,从数据中不断学习、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随着数据演化和进化是关键,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大数据时代的意义所在,本质上数据提供了我们了解世界的可能。随着数据演化,学习能力是一个关键。
我认为过去60年AI的一个总结是:基于规则的系统,统治了过去的AI时代。
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如何从数据中学习映射函数,形成训练样本?比如把多个图片定义为“长颈鹿”的标签,系统通过训练学习,然后再给出类似的新图片的时候,该图片也能自动打上这个标签。
从有限推导无限,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提出假设,没有假设,就没办法做出判断。在古代,古人的智慧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蕴涵了一个朴素的智慧,就是判断的时候一定隐含了假设:两个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人,在其它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特性。
这就反映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的本质问题:假设的合理性。
三、深度学习为何应该受到重视?
我们最近经常听到“深度学习”,在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如谷歌、微软、脸书、百度等等都在运作,并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它让自动驾驶等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变得触手可及。这样的技术为什么应该受到重视?
1、模拟人类大脑的分层结构以及行为,这就是从数据开始呈现的视觉网络行为;
2、深度学习特别适合大数据;
来源之一是对模型进行假设,但是模型假设是没有最完美的,所以肯定有误差。在概率统计学有一个著名的说法:你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些模型是有用的;
来源之二是数据的不完美,样本有限,或者有噪声,或者有偏差。这两种不完美都会带来误差,因为典型的统计学范畴忽略了一点:假设了无限的计算资源,这是来源之三。计算机科学做的是实际问题,就会导致计算的不完美,就会导致误差,所以你要尽量让你的假设完美,让你的假设足够宽泛,收集大量的数据,寻求算法处理大数据。
3、深度学习是一套灵活的建模语言;
4、深度学习的成功应用。
汽车有两大趋势: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两个趋势无可阻挡,汽车也变成了机器人,视觉处理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安全而言,最重要的是处理未知,做到全方位的感知,预见情况。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可用于地图导航、输入法、移动搜索。
怎么去理解自然语言呢?传统的做法是把大问题分解成独立的子问题,然后分别做出分析。现在新的系统是用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可以对句子进行语义的关联阐释,从而训练一个对话系统,我们可以用好莱坞人物的对白进行训练。我们甚至可以把语言和视觉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在语言认知和视觉认知能力上,是同步发展的。计算机今天看到图片也可以开始产生语言文本了,做到同时理解图像和自然语言。
四、智能不等于智慧
我认为在未来,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有三大趋势:所有设备都有智能传感器、所有设备都有云端结合、所有设备都连接人和服务。所有设备最终都成为广义的机器人系:感知、理解、决策。伟大的技术不在于让机器更伟大,而在于让每个平凡的人变得更伟大。
海银资本王煜全:大公司擅长微创新,创业者要找新武器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人
所有的创新刚开始都是叛逆的、不可预料的。不可预料,就是你必须要承担压力,你孤独、寂寞,都是应该的。今天我来分享下世界发展的前沿:智能机器相关创业机会。
一、智能机器未来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汽车缺什么?机器缺少了什么呢?我定义了一个概念:机器需要对人类智能的理解(机器的人类智能)。人和机如何更好融合呢?有一个工业4.0的概念,但我认为这是德国人的阴谋,他们制造了这个概念,尤其把它卖给了特别喜欢概念的中国人。日本、德国的机器人是一样的,追求加工的精确可控度,但前提是:专家操控、平台是封闭的。
全球的主流是反过来的,现在全球创新的核心是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这个潮流会主导这个世界的发展,全球的创新早就走出了硅谷,真正的创新是生态系统和完整体系,让有经验的创业者利用技术改造世界。工业机器人应该去支持有经验的创新者,把先进科技用来支持先进创新,想改变世界的人肯定不擅长做机器人的管理,这是没戏的。
柔性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免编程,这就是未来。工业4.0的争夺和当初的互联网非常像,欧洲互联网一开始的发展非常严谨,没有做起来,美国互联网非常不严谨,但是方便易用,反而发展起来了。大企业不是先进生产力了,创业者才是先进生产力了。
中国制造业完蛋了吗?我太太出去逛街会拉我出去,她是为了购物,而我会关注的是产地,发现小于五个部件的衣服是全世界哪个地方都可以生产的,但是一旦超过五个部件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制造的。可见中国的优势根本不是价格优势,而是产业集群,因为复杂的东西只有依靠产业集群才能做好。因此,中国的优势不是价格,而是产业集群。
但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是安全的?不是,中国的产业集权优势正在受到巨大挑战,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今天的胜利局面不一定会保得住。
二、智能机器三大未来方向
智能机器有三个大方向:帮助人类、模仿人类、辅助人类。首先说一个词汇:恐怖谷,就是机器人越像人越好,到了很像人的时候,反而恐怖了,因为太像僵尸了。但是不用担心,科技总是会向前发展,跨过去就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我们投资了一个公司,就是做类人表情机器人的公司。
国内讲人工的东西,理性的居多,讲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但是实际上缺乏的是情感计算。未来的机器人不仅会情感计算,还会有情绪的镜像反映。
三、未来:人机协同超有机体
人刚开始开发机器类人表情的时候,就是考虑到娱乐、教育,这可能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帮助。人是一个超级社会化的动物,大脑80%琢磨的都是跟人相关的东西,也就是社交。今天很多空巢老人都没有人照顾,这个时候陪护的机器人出现了,它装着一个监视器,一直跟着老人,这个时候老人会很生气,觉得自己被监控了,但如果这个时候机器人跟你长得很像,而且声音也很像,并时时进行实时对话,这感觉就棒多了。这个技术没有多难,唯一要解决的地方就是面部表情需要生动。
现在的智能机器助人,可以帮助盲人看到东西,可以帮助盲人识别汉字,这都是了不起的东西,它辅助人类恢复以前的功能,而不是替代人类。
人类本身具备的智能超越我们的想象,人类是进化的动物,除了显性智慧之外,身体所蕴涵的智能是人类的N多倍,这些智能如果能被分析出来,让机器学习,机器将获得巨大的进步。
BAT只做到中国老大,下一代互联网人应该是全球互联网领袖,中国真正的机会不一定非得自己开发先进科技,当你的基础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你做不到最好就不要开发了。这就像英国人发明了坦克,但是德国人发明了闪电战,所以我们可以把应用做到极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出路。创新是对的,用好创新是我们强调的。盯住先进科技和我们自己结合,这个市场才是真正大市场。
科技是为了改善人的生活,让人活得更快乐,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未来的大潮流和大趋势,空间特别广阔。
未来有一个很大的方向:人工智能背后的群体智能。
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是基于人类群体智能,人类群体智能的代表就是就是谷歌利用搜索积累起来的强大数据库。虽然2045年不知道是不是奇点来临、机器超越人类,但是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库兹维尔可不只是预言一下而已,他正在亲自实践给你看,这位“人工智能超越人”的提出者加入了谷歌,就是想充分运用谷歌积累的群体智能来开发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他要亲手促成奇点的到来。
这个世界最后的赢家不是最聪明的人或者机器人,而是最后能驾驭计算机却未必是最聪明的人。中国人问什么最能赚钱,凯文·凯利说:“人人都在讨论明天是否下雨,而忘了未来进入什么季节。”进入季节是必然性的,下雨是偶然性的,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
我愿意和大家交流现实,但是我认为交流现实背后的变革更重要。
四、人面向未来的三大能力
供需关系决定一切,不是高科技决定一切,因为稀缺,所以具备价值。基于此,你应该做什么准备?人面向未来要具备三大能力:创造力、连接力、领导力。
1、创造力
人就不该做机器该做的事情,要回避任何机器能做的事情,创造力是一个稀缺资源。
2、连接力
现在机器和机器是连接了,但是机器和机器的互动背后是人在互动。由于有了互联网,人的物理连接能力大大增强了,但是我们的社交连接能力减弱了,也就是能否进行有效社交,这才能建立友情。很多人因为社交网络发达了,反倒疏于联络了,而机器可以辅助人提升人的连接能力。
互联网来了,我们被联系到网络里,但是我们更孤独了,现在的社交方式是在阻碍我们的社交的,比如我们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都在看手机。
3、领导力
未来有一本书被低估了价值:《联盟》,未来人和人的关系只有联盟关系,没有甲乙、上下关系。联盟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遵循新木桶理论,你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是先保证自己的木桶板足够长,然后找其他的长板合作,强强联手,这基于长期利益的共同绑定。
雷军和董明珠打赌的时候,雷军说我会超越你,但是他不敢说我也能做空调,但是董明珠去做了手机,因为手机是开放产业链,你设计出来就能制造出来,而空调是封闭产业链,零配件厂商控制在董明珠手里,这是关键。
当它更新慢的时候,就是你能做智能化的阶段,智能+传统一定是有机会的。
科技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创业者千万不要做替代进口的事情,要么和世界第一联手,要么成为世界第一。
五、积木式创新与《全球风口》
真正的创新者是能否放下自己的高位,从零开始做起。
真正好的创业者都是从头开始创业,回到零的心态,从头爬起,一点点成长。我个人认为,90后一定被这个创业环境毁了,创业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而是要孤注一掷的事情,需要坚持的决心。
成功以后,大家都觉得容易,但是成功都是充满艰难的,如果你连打击都经不起,你就该出局了。千万别信《从0到1》,而是要从1到100,大家要完成一群人的创业和一个生态的协同,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最大的优势,彼此协同。协同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世纪的机会。中国不光赶上了这个时间,手中还有牌可以打: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制造优势。现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都不在大公司手里,而是在小公司手里,产业联盟协作在取代企业内部规划,美国很多跨国企业都是做计划生意的,而我们正在从计划生意向协同生意转型,同时用生态领导的方式改变原有的内部命令方式。最后就是长期协作,替代原有的从属关系,你不再丧失自我,成为螺丝钉,而是每个人都靠协同、自尊和优势找到安全感。
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从世界500强榜单掉下来,创新就是如此之快。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如何,就看今天怎么做。
六、向未来过渡的三大不确定性
第一,劳动力:机器换人之后,上一代人要被牺牲,下一代人要能适应新技能;
第二,社会结构问题:人脱离组织,是否有安全感?再多的社会不稳定性,有一条是确定的,就是先进生产力。推动更多的科技,用小企业去推动,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第三,公共治理:领导替代命令。
过去三十年,中国学会和跨国企业合作,接下来要学会和最高科技企业结合,从工走到技,学会怎么跟人合作,学会怎么学习,我们要在中国制造业和美国科技创业公司之间搭桥铺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化和国际化的时代,我们的脚步不能停,要走到中心,获得话语权和地方,这样才是成功。
魏坤琳:虚拟现实让你一分钟灵魂出窍!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基于脑与认知科学培养最强大脑。作为“科学判官”加盟《最强大脑》节目走红,被称为“最帅教授”
“虚拟现实”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它会带来“虚拟教练”,会改变人的认知、心理和世界观,会带来更好的创造和呈现,但也带来危害和社交割裂。那么,作为一种我们都在谈论新的一种生活场景崛起的可能性,毫无疑问,“虚拟现实”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
一、虚拟现实可以带来“虚拟教练”
这是我的学生,他现在先把这个模型装在身上,等他调试好以后,我们可以看一下情况。他现在在虚拟现实中了,大家在这个屏幕上可以看到他。
他现在要展示的是他如何运用“虚拟现实”学打太极。在这个虚拟空间里面,我们站在第三人的视角,会看到这里面有两个人,我们可以控制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环境。如果是他看到,他就沉浸在这个环境里面,他站在第二视角,沉浸感非常强,他可以抱着另外一个虚拟的人转一圈。我们还可以关注每一个动作的关键角度,哪些关键角度跟教练的关键角度差异大,就是你要改进的地方,对不对?因此,将来,你完完全全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实现一些社交行为。
二、虚拟现实会带来更好的呈现
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做“虚拟现实的红与黑”。实际上,我前面展示的是在应用一些技能,你完完全全可以将此使用在其它地方。比如,你也可以学习林丹的扣球。根据所有体育偶像的数据,我们可以做成一个虚拟的教练。这个市场上的所有虚拟现实品牌,都有自己的“头盔”,大家都觉得这个就是未来。请大家一定跟得上时代,无论你将来进入哪个公司。
虚拟现实是一个敏感的东西,其实我们是在现实世界上塑造设计的。在某些地方,虚拟现实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工业设计,以前你要做一个物理的东西,但现在也可以做一个虚拟的东西。虚拟的东西做出来以后,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距离,不喜欢这个材质,换一下就好了,这是很方便的。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也是这样。你可以寻求一个更好的呈现模式。
三、虚拟现实会改变人的认知
这个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转换只要一分钟,人在这个时候是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
我完全可以用虚拟的表象,来改变你的行为偏好,改变你的心理。
我们都知道,人对与自己长得像的人有好感。如果我们两个长得像,我一看到你,我天生就会对你有好感。在虚拟的世界中,我怎么让你对我有好感呢?我可以把一个虚拟的面孔和另外一个虚拟的面孔进行融合。
我们在虚拟环境空间的这个经历,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
在虚拟现实空间里面,让他去扮演超人,在游戏中间救一个小孩,救完这个小孩之后,你的英雄感就爆棚了。对不对?这就有一种英雄情结在你身体里面,而从今以后,我们做一个检验,检验他帮助他人的行为倾向,你会发现,在虚拟空间当英雄之后,更容易帮助他人。
在虚拟空间所有的行为模式都会改变你的心理。
四、虚拟现实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应该给个早期预警。这个早期预警是虚拟空间绝对容易成瘾,更重要的是真实,它容易导致社交割裂,阻隔了我们各种层面的交流。
现在我们的社交关系已经处于割裂的状态了,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玩手机。我们不再用眼神交流,用话语交流。将来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社交人吗?我们知道,它还是精神疾病的诱因,精神病人的眼神是分不出虚拟和真实的。
以前只有心理倾向、没有精神疾病的人,我们预测有可能出现,我们拭目以待。我觉得虚拟现实是未来,虽然我女儿特别喜欢玩秋千,但我不希望我们完完全全住在虚拟现实空间里,永远活在虚拟现实里。
Flirtey:无人机或将掀开一场包裹配送革命
Flirtey作为麦当劳快餐配送的独家合作伙伴,是拥有两个无人机机场的公司,还获得首个无人机配送联邦飞行许可,通过无人机进行配送,无人机递送更快且成本更低,或将掀开一场包裹配送革命
1、颠覆性企业来自初创企业
我们是一家着眼于消费者服务的快递公司。我们公司所做的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就是关于无人机。无人机最早的专利技术,是利用遥控来控制无人驾驶的车辆,在此之后就被广泛利用在军事领域。其实很多伟大的技术都是首先在军事领域产生的,比如GPS、互联网、微波炉等等。就此,我们想尝试将这项技术利用于民用或商用层面上,从而实现“军转民”。
首先,我们先来看技术采纳的时间周期:
第一点,如果你想改变整个行业,那么你要如何评估这项技术呢?这就要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接触到5000万的潜在用户。
第二点,关于开发成本:
因为使用率一直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开发成本下降得越低越好。譬如,2000年,至少需要500万美元才能建一个小公司起步,2005年这个成本下降到了50万美元,2009年下降到5万多美元,而现在,只需5000美元。
第三点,有利于你的颠覆性的环境:
譬如,过去买房子,我们需要一个地段一个地段去看,但如今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们想要了解哪个地段的房子,只需要互联网搜索一下就可以达到目的。同时我们也在问自己,如果我们希望创建一个全新的产业或者细分的行业,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将要遇到的竞争对手,但对此,我完全不担心。
因为一个做颠覆性技术的人,你无须担心Google等等会不会有一天来跟自己抢地盘。因为一个真正的颠覆性技术,比如个人电脑PC,最初只是两个孩子在车库里就打造了第一台PC;又如Google,最初也是两个小伙子在自己的宿舍想出来的。所以说很多颠覆性技术都是来自初创企业的,而大企业反而不会把所有的资源全部放在一个项目上,对项目决策的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
二、无人机的时代会到来
现今无人机的环境在日益成熟,整个生态系统都是指日可成的,所以,一个全新的行业崛起是完全可能的。让我们来看一下技术采纳的速度和开发的成本,以及运营的环境和机制,这些都是我们要考察的,而且还要了解技术的趋势,譬如80年代PC的兴起,然后是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手机的时代等等,而现在,我想应该会是一个无人机的时代。
当下很多人都对无人机显示出强烈的兴趣,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提供商。在此之前,我们曾受邀去迪拜为王储完成了一次无人机投递任务。关于政府的监管,身为迪拜民民航局局长的王储曾说过,政府对此的监管一定是有利于无人机的发展的。
机器人专家王田苗:为什么国家主席对机器人如此重视?|完整版
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
什么叫颠覆式技术?它改变了传统路线,创造和开拓了新需求,在一个时代形成里程碑的市场和标志性的产品。3D打印生物组织、无人驾驶、可穿戴式VR、智能机器人服务助理、无人化工厂和机器战士等等,这种颠覆式技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这些东西都会在未来5-10年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进入我们的家庭,届时,我的背心和我的皮带都可以检测我的身体数据。
这些国家元首和主席为什么对机器人如此重视?我觉得智能机器人是未来制造的基础装备,人们看到了服务机器人的机会,它会像PC一样进入大家的家庭。机器人本质的定义就是具有感知(传感)、决策(人脑思考)的智能机器,可以渗透到我们的家居、汽车、工厂设备,它是战略性的高新技术。
机器人是长期钢性需求,未来至少十年的时间,会渗透到生活,形成新的产业。为此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
1920年捷克作家描述了Robot,1954年第一个机器人诞生,然而产业化推进速度很慢,在60-70年日本率先推进工业技术产业,接下来的机器人发展将经历从工业(加工制造机器人,热点领域有四个:工业机器人新兴主力军、移动机器人平台、医用机器人服务、智能交通系统,新兴主力军来自于3C装配制造、物流仓储搬运、食品与农副产品等)、特种(高效、环境识别、人工智能等)到服务(安全、柔性、交互,来自自然界的仿真学习)三个阶段,未来会走向变形机器人。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关系是机构、感知、交互。机器人作为前沿性的方向,涉及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传感器、自动化、计算机、生命科学,甚至法律、伦理等方面,其中在智能感知识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物材料与刚柔糅合软体机器人等方向会诞生伟大的公司。
中国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和价格。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先从南方再到北方,先从民营企业再到国有企业,先从小企业再到大企业。在搬运上下料、AGV、装备与涂层胶封、加工打磨领域,中国有望率先突破50%的市场,希望中国用十年、二十年,打造高品质产业。国产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在航空、码头、工厂、居家等等。
几年前,服务机器人还是有争论的,认为属于实验室,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因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的技术,把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5年。人们开始思考:今天的产业是工业机器人(军用为主),明天的产业是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的时代即将到来。目前家用机器人的增长速度不高,7%,大家不太清楚它具体的用途,而在公共服务机器人的增长比较高,17%,因为它比较专精。有一个数据:未来3-5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
大家在想“人形机器人”在情感和对话上有一些亲切感,并且想让它像人一样行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够进入家庭,给大家带来希望,就在于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的应用和学习。
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更强调人机交互和安全。现在是一个分散发展的阶段,它必须通过技术和需求两个阶段的考验。而工业机器人更多将先占有中国市场的应用,再走向世界。
问题:服务机器人的范围还不够广,其中的瓶颈是技术问题、市场问题还是时间问题呢?
现在主要在于需求的痛点和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个需要时间的沉淀。市场和资本是不缺的。
问题:初创企业,对基础执行元件的研究是比较艰难的。
做基础部件,没有5-8年的经历,是没有认知度的。如果什么都做,也做不大。
PS:以上笔记均源自笔记侠在混沌研习社、GIC全球创新者大会、“中关村国际创业节暨盛景全球创新大奖”合作的笔记摘要。
想看更多春节系列知识红包,点击
点击下面,还有惊喜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程维|张小龙|张一鸣|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罗振宇2|吴晓波|吴伯凡|宗毅|熊俊|吴声|秋叶|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张邦鑫丨季琦|刘德|雕爷|王信文|齐俊元|凯兹|赵迎光|行动派琦琦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