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淞沪会战:川军出川,赴国难,打国仗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日苏博弈阴影下的九·一八事变

印度专题: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最新: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从七七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漫谈日本民粹往事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广岛原子弹事件75年:由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最新:告别八十年代:我们的排球女将

         告别八十年代:追忆1979年流行歌曲与影视的点滴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上期:日本投降,从8月15日到9月3日

八一三纪念日:向上海的那段史诗般的战史鞠躬

忘却他们,于心何忍:从《八佰》谈起淞沪会战


题记:多位朋友留言,让我写写淞沪会战。


阅读、推演抗战及淞沪会战的史料,本属我的日常工作之一,淞沪会战确是我深度研读抗战主要会战之一。


因为网络对淞沪会战确实有着太多的无视历史的夸夸其谈,因而,每次说起淞沪会战,我总会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解析中国发起淞沪会战,纯属当时中日战争态势下的无奈、必然和唯一的可选。


如今,尘埃落定,淞沪会战已经为国家肯定。


即便如此,网络依然不乏对自己的先人的英烈之举的嗤笑、讥嘲、指责甚至于诋毁……这般跳梁最高者,往往自画眉宇,满脸正气。


确属诡异。


周末,闲话,唏嘘。


在此,愿多发一篇关于淞沪会战的文章,唤起多一人对抗战历史的敬畏之心


地方军也是淞沪会战的主力军。


1937年3月,一直关门内斗,打打闹闹的四川大大小小各路军阀们终于心平气和,坐在一起开了一次团结的大会。


这是川史上著名的川康整军会议。


川康整军会议不再是老套路的军阀们重新划分地盘、分配利益。


外敌压境,这次,是大家坐在一起,手拉手地异口同声拍胸口,表态川军出川抗日的大事。


眼前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等教训,以及1937年华北局势,使得远在四川的军阀们坐立不安。


二十余年,四川内战硝烟不散,川军分区划地,相互敌视,新仇旧恨,一盘散沙。


可是,家国危机在即,这些把天府之国闹得乌烟瘴气的军阀们却幡然醒悟,放下旧怨,响应为抗战的军改,转身变成了真正的国军将领。


——原来,民国时代,还真有爱国的军阀。


根据整军决议,这次军阀们几乎不再讨价还价,南京命令一到,即开始雷厉风行的缩编、整编。


一切为了准备抗战。彼时,川军、川政的改革,在南京政府直接安排和操作下,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了。


1937年7月17日,日军在华北继续扩大事态,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的讲话。


于是,远离抗战第一线的天府之国,一夜之间,沸腾起来。


七七事变后的四川成都街头上的民众。


8月7日,中日关系继续恶化。


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慷慨陈辞,代表四川军民为抗战请命:


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 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然而,当时四川能够提供的战兵、壮丁和粮食确实捉襟见肘。


四川长期军阀分割,政令不一,政令不畅,效率奇低。抗战爆发进行政改尚未完成,要及时为抗战提供战兵、壮丁和粮食,落地操作非常困难。


至于川军,虽然年年内战,战斗力更为惊人的低下。


——川军山头林立,大大小小的川军山头与四川水陆码头的帮会渊源颇深。所以,川军各派关系错综复杂、勾心斗角、藕断丝连。


战时为兵、为匪;闲时为民,为痞。


川军各派连年打仗,连年扩军,虚耗财力,不过是一支纸面上的大军。川康整军会议前后,川军人多枪少,几乎无炮。


紧巴巴装备军队的川造手榴弹丢出去,能够爆炸,简直就是运气。


就这样的军队,尚不够格近代化军队标准。


当时,在黄埔系和其他地方军将领们看来,川军素来松松垮垮,懒懒散散。


关门打内战在天府之国瞎闹腾、打打内战、扰扰百姓,勉强可以敷衍。


如要上抗日战场和现代化日军死磕对战,确实让人担忧。


何况,当时川军的军改尚未完成。


当时国军后勤极为原始、艰苦。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


淞沪会战初期,国军最早投入兵力以第87师、第88师和独立第20旅,以及陆续投入的第56师、第98师、第36师等部,编组成由张治中指挥的第9集团军。


这是汇总了黄埔嫡系调整师——网传的德械师的国军最精锐的兵团。


8月17日,张发奎率第8集团军陆续到达上海浦东地区,主要负责警备杭州湾北岸日军可能发起的登陆,附带牵制性攻击浦西日军,配合第9集团军主攻。


这是一支在抗战爆发前基本完成国有化军改的地方军兵团。


1937年8月23日,日军上海派遣军在宝山至吴淞一线登陆,国军十日围攻失败,淞沪会战变为近代化国军以人海对抗日军陆海空火力的血肉磨坊大战。


至此,淞沪会战升级,国军由攻击转为防御。


血肉磨坊大战空前惨烈,为阻挡宝山方向日军上海派遣军主力向上海攻击,陈诚指挥第15集团军沿蕴藻浜向北展开。


蕴藻浜战场成为淞沪会战主战场。


第15集团军主力以第1军、第18军和第39军为主,既有黄埔嫡系,也有基本完成国有化军改的地方军。


至此,黄埔嫡系除去投入华北抗战的8个师,卫戍南京、京沪杭重要目标,以及其他要地的5个师,剩余17个精锐步兵师全部参战了淞沪会战。


上海战事空前惨烈,国军伤亡空前惨重。无奈,蒋介石和南京要在淞沪战场持续坚决抵抗日军入侵,只得依靠各地抗战武装。


彼时,各地军队一改近代史中国军队一盘散沙面貌,南京军令一到,各路杂牌慷慨举兵,共赴国难。


在最早参战淞沪会战的刘建绪率领两湖子弟兵第10集团军、薛岳率领的岭南子弟兵第19集团军之外,川军因为抗日请战最为热切,也成为最早接到命令参加淞沪会战的地方武装之一。


救中国,打国仗,责无旁贷。


可是,川军当时番号杂乱,整军备战尚未全部完成,无法全军出动。


于是,川军最早完成整编的杨森夏炯的第20军,受命担任出川先锋,在贵阳誓师,驰援上海。


9月5日,贵阳市南较场举行抗战出征誓师大会和贵阳市各界欢送大会锣鼓喧天,在民众欢呼声中,驻防贵州的杨森川军第20军由湘黔公路走向淞沪前线。


10月初,川军43军26师也受命从湖南常德出发,徒步至长沙,乘火车到武汉,顺江东下南京,再乘火车参战淞沪会战。


壮士出川,川军八年史诗般抗战活剧由此拉开悲壮的帷幕。


川军出川。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出川参加抗战的四川军人、民工遍及各大战区,共计达350万人,伤亡64多万人,人数居全国各省之首。


四川封闭,川军对现代化战争几无了解,装备也在全国各路抗日军队最为逊色。


缺枪少炮不说,川军编制也很混乱,如郭汝栋第43军,其实仅有第26师一个师,除却后勤,人枪不过5000。


老旧川造步枪,或膛线磨光,或枪机锈落,几门迫击炮如要在战场使用,也必须得有军长亲自下达的命令。


第20军最早接受南京军改,为国军两师制乙种军


该军辖步兵师133师、134师。每师下辖2旅,每旅下辖2团,每团配有4门迫击炮,团属重机枪连有2挺重机枪,每个步兵连则有3挺轻机枪。


川康整军会议之后,该军各部三成步枪换装了汉阳造步枪。


就凭这份可怜巴巴的家当,第20军已为川军装备最为精良的精锐。


实则,第20军一次性齐射火力,与当时拥有陆海空火力的日军比较,甚至远逊日军3、5个野战中队的齐射火力。


装备如此落后,后勤则更为原始。


川军通常单兵口粮不过红苕、盐菜、泡菜。


白天行军,夜间,他们还得挑起煤油灯,各自打草鞋、缝破衣。


单兵装备,不过步枪一支、单衣两件、绑腿一双、单被一条、竹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而已。


川军靠着斗笠遮风避雨,风雨兼程,由贵阳、长沙、武昌、汉口、郑州、徐州、南京,于1937年10月12日,抵达嘉定,即刻编入第19集团军作战序列,走向了淞沪会战的主战场。


川内混战,川军装备落后,纪律涣散早已大名在外。


当时,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并不看好川军。


按照薛岳的命令,第20军开赴上海近郊的老人桥、郁公庙、新泾桥、谈家头、池后宅、战头桥一线,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备战。


10月16日日军锋芒直逼薀藻浜以南的大场。


这天,刚刚赶到战场的川军第43军第26师奉命在浏河、蕴藻浜至大场一线布防


——当时,陈诚、白崇禧、顾祝同等正在筹划发起一次空前规模的反冲锋,川军位于在桂军、粤军前面,掩护反击部队集结,位于防御第19集团军防御纵深体系第一线。


于是,战力最弱,装备最差的川军,挡在了日军海陆空火力的正面,实为名副其实的炮灰军团。


抗战期间,国军受装备、后勤局限,2000人的一团部队,扣去后勤,真正装备有武器的战斗部队,不过千人上下。


当然,这也是当时几乎近代化的国军,要以战术去抵抗现代化日军的无奈决策。


1937年10月后,中日战力悬殊导致淞沪会战越发惨烈。


川军第20军和第26师防御的蕴藻浜防线,为淞沪会战第二阶段的核心。


蕴藻浜河防线的攻防战,国军受制于武器之落后,完全处于被动。


是时,海内外报纸和国际军事观察员目睹激战,无不震撼称之“血肉磨坊”。


很显然,川军在淞沪会战白热化阶段进入战场,其防线便处于“血肉磨坊”的中间部位。


以整个淞沪会战全局着想,第19集团军最大的任务,就是劣势下,想方设法保证蕴藻浜防线不被日军全面崩溃。


薛岳尤其精于战局进程和敌我战力的计算。


在战事最关键时刻,把装备落后的川军投放一线,消耗日军攻击。


最后,依靠相对武器装备、训练等更为出色的粤军、桂军决战托底,以保全集团军战线。


当时,蕴藻浜防线为上海向东北的最后防线,薛岳电令简单:


死守上海郊区大场、蕴藻浜、文家场


杨森自认杨继业后裔,川军第20军多有杨森同宗的兄弟、子侄。


故而,川军第20军有杨家将、广安兵一说。


当时地方国军装备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近代化单兵武器。


收到薛岳电令,杨森完全明白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位置和处境,而后,他对部队的战前动员也变得非常简单:


我们20军,调到上海来对日作战,是最光荣的。


为国牺牲是值得的


杨森为川军名将,第20军更是川军内战最为善战的部队,同时也是第一支来到上海战场的川军部队。


杨森到上海的时间更早。


在第20军之前赶往上海之前,杨森即带着作战参谋在军统(当时厉行社特务处)的安排下,潜入租界,登楼眺望,侦查、了解日军军舰,战机,地面部队等等战况。


正是早有了解,杨森虽然从未接触日军,但他由此深知日军海空猛烈火力威力,是以,杨森与夏副军长在督率各部进入战场之时,即反复强调、要求各部队尽量加大纵深防御,抢修工事。


为此,杨森脱掉将官服换装作战服,亲自往来各个作战部队,监督、督导各部拉开防御纵深,加紧工事抢修,并且动手示范,挖掘战壕。


——战壕挖得过深,以至于川军在低平潮湿的蕴藻浜防线修成工事,积水早已漫过官兵腹部。


不过,也正是这样足够深,拉得足够开阔的工事,在后来的大战里,成就了第20军一战成名的战绩。


1937年10月13日,秋高气爽。


守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阵地里,川军第20军第134师打响了川军抗战的第一枪。


这天,经过陆海空猛烈炮火准备,日军精锐第3师团以大队规模,向蕴藻浜防线看似一片狼藉,死寂沉沉的川军第20军第134师的阵地疯狂撞来。


然而,在日军预料之外,猛烈炮火硝烟尚未散尽,川军即以落后的单兵武器,川造手榴弹,向日军发起猛烈的反击。


杨森和他的第20军在四川内战中作战以刁钻出名,这次出川抗战,第20军士气空前高涨,更是发挥刁钻本色,在前敌阵地修建相距大致500米左右的双重阵地,以次要阵地诱敌火力,以主要阵地迎击日军。


日军炮火覆盖的前沿阵地多是川军观察哨。


日军发起攻击之后,第134师的川娃子们这才骂骂咧咧涌上前沿阵地。


狂傲至极的日军未及预料,等他们冲过重重弥漫的硝烟,冲到那个一片狼藉,了无生气的阵地前面,立刻被突然出现的川军以密集步枪、机枪、手榴弹迎头就是一阵好揍。


日军被打懵了。


随即,后续日军涌来,日军开始越发疯狂冲锋,甚至,突入川军战壕。


然而,这次日军又被川军以意想不到的打法,再次打懵了。


抗战初期的日军训练有素,作战顽强,还不是后来太平洋岛战的日军,还不明白自杀性攻击的战术,这次,他们遇到了身材单薄、矮小,却身手灵活的川娃子们的自杀性逆袭。


川军装备极差,官兵长期营养不良和长途行军体力消耗,近战劈刺,更加不是日军对手。


可是,川军奔着赴国难,打国仗而来,上了战场敢死亡命,确实名不虚传。


杨森将军。


川人本性刚烈、憨犟,川军编组多以乡党、兄弟为主。


日军炮火猛烈,川军伤亡惨烈。死者死了,生者怀恨,热血涌头,也不再有生还之念。


于是,一旦等到日军冲锋递进阵地,生者往往急于为殉国同乡、兄弟们复仇,如是抵近射击一旦失败,川军官兵自知肉搏吃亏,索性拉燃手榴弹冲向日军,同归于尽。


第20军开拔蕴藻浜防线,加强装备最多的就是手榴弹。于是,手榴弹正好成为身材单薄、矮小,却身手灵活,亡命而战的川娃子们近战的利器。


日军发起步坦协同攻势,川军无法抵抗,于是,同连、同排兄弟们竞相抽签,抽中者无论官兵,都是抱着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径直冲向日军坦克……


这天,骄横的日军发起攻势屡屡被川军击退,彻底懵逼。


同时,经此一战,蕴藻浜一带的川军好不容易修建的阵地,也被日军猛烈炮火炸得一塌糊涂,变成一片低洼的烂泥。


川军防区背靠上海,纵深狭窄,退无可退,地势开阔,无险可守。


于是,川军只好也只能就地掘壕,挖出单兵坑,准备再战日军。


日军首战吃亏,次日便悬浮观测气球,指挥重炮反复袭击川军防区纵深。


——依靠火力投送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优势,日军就以这一贱招观测作战,在南京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等大战,屡试不爽,而国军苦于没有远程火力,完全无力应付。


抗战时期,中日远程火力悬殊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炮火下,川军阵地前仅有的沙袋、掩体被日军炮火追踪打得稀烂,迫于无奈,最终,川军只好把殉国的兄弟们的遗体堆积起来,当做掩体。


川人好乡情,重情义。


淞沪会战参战川军各部,不是乡亲,便是旧友。


如此以兄弟遗尸为掩体,可见当年川军官兵已经到了血战到底的最后境地。


趴在自己兄弟的遗体后面,生的和死的川军兄弟,一直并肩作战。


抵挡日军陆海空火力的淞沪前线的国军阵地。


彼时,第134师的第802团和第804团,仅剩余不到3个连的官兵。


这是淞沪会战极为惨烈的血肉磨坊的激战往事。


14日,后续赶到的第133师3个团抵达战场,未及休息,辗转千里疲惫至极的川军官兵便在师长杨汉域激励、指挥下,替换了第134师阵地。


这时,淞沪会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为赢得国际声援,为争取上海大撤退,国军不得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的规模,不断向防御阵地投入兵力。


第134师属于10月13日,第133师则属于10月14日。


真实的淞沪战争,实际上是近现代战争史上可能装备、战力最为悬殊的一场会战。很多时候,日军航弹、舰炮猛烈轰炸之下,不少的国军步兵师上了前线不过三五个小时,即因战损过大,战力丧失,不得不退出战场。


早期不被看好的川军第20军却钉子一般钉在了蕴藻浜河防线。


装备拼不赢,一线川军官兵稀疏分散在烂泥里,几乎人人抓着手榴弹,等待机会,拿命去拼。


日军累日强攻,川军则以单兵怀抱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组队实施自杀性逆袭还击日军。


日军攻势如潮,第133师伤亡惨重。


战事危急之下,师长杨汉域打电话询问第794团团长李介立:


你部已经伤亡重大,现在敌人又来进攻,你准备怎么办


李介立毫不犹豫回答:


请师长放心,只要我没死,阵地就能固守。


如果我阵亡,请师长另派部队来接替


李介立以此誓言,苦守阵地,在日军大规模攻击中失去陈家行阵地之后,他即在全团召集亲朋乡党们组成敢死队,怀抱手榴弹,由棉花地潜伏接近日军,而后,一声令下,川军敢死队人人边冲边投手榴弹,突入日军阵地,一番肉搏近战,不仅收回阵地,甚至缴获日军一批枪枝弹药。


此后,激战三日,李介立率第794团等到援军接防退下前敌,伤亡之外,全团官兵仅幸存40余人。


准备攻击的日军。


17日下午,蕴藻浜河防线战事进入白热化状态。


当时,日军以坦克掩护,对川军防线正面轮番发起攻击,川军官兵则还是抱着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各自寻找目标,拉燃手榴弹钻入日军坦克下……


战事激烈时,桥亭宅、顿悟寺一带友军第32师防线被日军突破。


危机之下,薛岳电话第20军杨森:


桥亭宅、顿悟寺一带被日军突破,阵地失守,命令你军速派人收复阵地


在正面激战日军的川军,被薛岳看做了救火队。


当时,川军顾全全局,杨森立刻抽调刚刚撤下前线的134师802团增援。


川军逆袭反击,一度收复阵地。


可惜,人海毕竟抵不过日军火海。


这次反击最终为日军强大火力压制而失败,802团自团长林相侯以下官兵千余人殉国。


林相侯团长阵亡,802团几乎全军覆灭,消息传来,川军哭声一片。数小时之后,18日之夜,向文彬团长率川军804团再次组成敢死队扑向日军……


淞沪会战期间,体质赢弱,装备落后的川军多次向身强力壮、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发起逆袭,其情其景,稍微想起,即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潸然,感动。


那个夜里,秋雨绵绵,号声凄厉。


向文彬团长率川军804团2000多壮士扑向日军。他们举起老破的步枪,或射击,或刺杀,几乎人人都抱定必死之心,随时在攻击遇挫之时,便拉响手榴弹。


40年后,向文彬回忆录中,字字含血:


当时战场上遗尸遍野,受伤者还在血泊中辗转呻吟。


——这是怎么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


浴血奋战一夜,川军804团在拂晓之前夺回了阵地。


这时,全团营、连、排长们非伤即死,班长剩下4个,官兵幸存者剩余不过130人。


川军奋勇血战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薛岳大喜,通令嘉奖川军804团,向文彬团长因此战功。


一日之间,向文彬团长由中校升上校,再由上校升少将,战场连升两级。


进犯淞沪的日军。


这场血战最危急时刻,杨军长和夏副军长亲自提枪,冲向战场。


战事最激烈时,夏炯副军长亲率军部手枪团逆袭突击日军,消息传到第19集团军司令部,得悉川军如此不要命的作战,薛岳倍感震惊、深深为川军勇烈而感动。


为此,他立刻要求廖磊第7军火速接替第20军阵地。


10月19日,杨森将第20军防守的阵地完整地交给了友军。


是日,第20军结束了5个昼夜的淞沪会战,奉命到纪王庙整顿残部。大公报记者以通栏标题醒目报道川军淞沪抗日消息:


川军20军,屹立如山


战后,川军第20军两个师已经伤亡过万,残部及奉命收编了打乱编制后的其他友军,原本近2万人的第20军全军,仅存不到5000人。


也就在川军第20军激战同时,川军26师同样也在浴血奋战。


该师4位团长,解固基团长,谢伯亭团长阵亡。


全师4000多人,幸存600多人。


会战之后,川军第20军被国军上下公认为与胡宗南第1军等主力,同属淞沪会战参加国军的能战精锐。


淞沪会战,川军一战成名。


淞沪会战之后,川军第20军经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1、2、3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大反攻、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桂境追击战。


最终,川军第20军成为在八年抗战中,战功卓著的抗战国军劲旅。


当时,川军第20军的淞沪会战结束了,这这只是川军波澜壮阔的出川抗战的序幕。


——在淞沪会战同时,川军各部自刘湘、唐式遵、邓锡侯、孙震、李家钰、王陵基、王缵绪等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誓师,踏上了出川抗战的征途。


以血肉铸成抗战史上悲壮的景观,至今,川军,让历史铭记,让我们含愧铭记。


关注朋友,可注明添加我的微信zksd1222。

详说电影《八佰》之外的四行仓库之战

感谢诸君,看完之后,希望能够顺手三点一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