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第26军,向南突击……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谈及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第26军长途行军突击下碣隅里的战事。以及军史传说第26军第88师“延误战机”分析。 志愿军第26军长途行军突击下碣隅里,为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拉开帷幕。这段战事资料繁多,众所纷纭,本文仅为一家分析,敬请读者详阅参考。 全文1.1万余字,涉朝鲜战争战略秘辛,阅读需要40分钟。 本文设置6元阅读。橡树在体制外写作,靠文字养家,偶尔收费,还望诸君能够体谅。 开设赠阅,可赠朋友。感谢支持。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长津湖系列参考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激战下碣隅里》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那个时代,记忆可真是一座好《桥》
与八十年代告别:佐罗,我们的佐罗
南京大屠杀到底有多少中国人遇难?
最新:
许昌战役与吕公良将军殉国记(上中下)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
与八十年代告别:《迟到》的故事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你好,张之洞!


本文前篇: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点击可阅)。


题记:首先,感谢原志愿军第88师师长吴大林之孙吴西原先生提供资料。


我与西原兄认识日久,隔网闲谈军史、人生,为说得来的清水好友。而后,我在他的朋友圈又看到了我很欣赏的一位兄弟阿莱的点赞。


阿莱有两个儿子,外貌看去就是精灵古怪那种。应该是遗传。


果然,某日,西原兄朋友圈放出照片,是他的祖父吴大林抱着儿时西原兄的合影,提起了长津湖战役和第88师往事,阿莱则便像他的儿子那般,精灵古怪地提起抗战的88师故事。


他们两人都很喜欢战史,性格都很豁达、随意,说来说去,无非是对战史的感怀。


我正在写作长津湖战役系列,于是,便想起求助西原兄资料帮助,再于是,西原兄很快给我发来了关于第88师执行咸镜南道战役情况之综合报导材料等资料影印文档。


这些资料以前零星读过,如今再读,不免唏嘘。


今天文章,便涉及了那段往事。


上篇长津湖战役系列文章《长津湖战役之柳潭里突围战》、《新兴里攻防战全景叙事》两篇,说起195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战事。 


战至12月4日,志愿军第9兵团首轮参战主力第20军、第27军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地区围攻美军,持续激战,相继占领新兴里、柳潭里。


而美军这完成其预期目标,从柳潭里突围,向下碣隅里收缩兵力,固守积蓄物资,调配空援策应,预备总撤退。 


这一天,长津湖战场态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就战役发展而言,第9兵团取得柳潭里、新兴里等局部战斗胜利,但是参战第20军、第27军连续作战,消耗极大,精疲力尽,尤其粮弹缺乏,极寒天气造成很大的非战斗减员,再无组织团级规模以上的突击能力。 


美军方面,既完成了在下碣隅里收拢兵力,美太平洋舰队7艘各型航母及其500余架舰载机已经赶至兴南外海。 在志愿军视线内和实现外形成了极大的战力。


在志愿军入朝参战主力部队里面,第9兵团阵容强大,战力强劲。


不过,第9兵团装备仅达到欧洲军队一战末期、二战早期水平,既无后勤保障,更缺地空远程火力协同作战。 尤其处在长津湖百年难遇冰雪灾害的极端战场环境,第9兵团要想克服极寒冰雪灾害,战胜视线内和视线外的敌人,实现战役预期全歼长津湖美军,确实很难实现。 


为此,面对美军收缩兵力于下碣隅里和长津湖地区持续极端冰雪灾害、志愿军参战各部弹药缺乏,已经全面断粮的新情况,第9兵团指挥部必须对战场态势作出新的判断和战略调整。 


然而,因为缺乏通讯设备、交通情况恶劣、战况变幻频繁等诸多原因,设在长津湖战区柳潭里以北约十六公里处一个制高点上的第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前指,与设在江界胜芳洞的宋时轮指挥部,实际上很难实现即时联系、沟通、会商作战情况。 


受限通讯设备匮缺等原因,宋时轮指挥部既与陶勇的前指联络不畅,与北京军委办公厅、总参作战部及彭总志司联系,也是深受影响。 


战争是人类最缜密、最复杂、最极端、最具风险的社会活动形式。 


紧要关头,指挥部不能即时得到前线作战情况,决策势必受到影响,显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作为兵团司令,宋时轮自然明白这点。 


因而,他一面尽量汇总已经滞后的战况报告北京,一面限令第9兵团参谋长覃健组织司令部参谋、文书、通讯员等分头出发,联系散落长津湖战场的志愿军各军、师、团指挥部搜集最新战况,以便决策后续作战方向。 


1950年12月,向下碣隅里集结的美军。


这天,根据第9兵团上报的滞后战场态势的情况报告,北京电令第9兵团:


“敌已下令由下碣隅里以飞机撤走被围之美军五、七两团,望宋、陶、覃迅速控制下碣隅里飞机场不使敌军撤走,并对五、七两团之南撤部队予以歼灭,只留下其在柳潭里地区之固守部队围而不歼, 以利钓鱼。”


同日,新华社发稿宣布:


“东线方面,被朝鲜人民军及我国人民志愿军在咸兴北面长津湖一带地区所切断和包围的美侵略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两个师的主力,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


又咸兴向北面增援的敌军,已被数次击溃,并受到歼灭性的打击。”


胜利气息随着新闻弥散开来。这天,很多人认为志愿军“歼灭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北京新闻发布气势如虹,苏联、美国及其盟国各家媒体纷纷转载,西方世界大多相信长津湖地区美军必然遭到全歼,民间更是为之哗然。


然而,这时无论东方或者西方的读者,他们因为情报滞后,其实都不清楚这时的美军陆战1师的第5、第7团已经完成突围,进入了下碣隅里,形成了长津湖战役开始以后的美军的最大一个集群。


同时,因为连续作战,志愿军第20军、第27军各部更是极度疲惫,攻击乏力,也使得战局变得浑浊起来。


其中,早期奉命向南穿插至下碣隅里周边及古土里以南的第20军、第27军的一些部队,持续孤军作战,全无有效后勤保障,弹药消耗殆尽,在极寒天气下官兵缺衣少食,减员空前严重,完全无法组织有效出击。 


其中,第20军之第58、第60师能够集中兵力仅不足4000人,其攻击力减弱,已经无发对下碣隅里美军形成威胁。 


这时,在下碣隅里周边及以南地区,志愿军无论人数、火力,都远少于美军。 


12月4日晚间,宋时轮在收到北京电报以后,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战役预备队第26军身上。


为此,第9兵团再度调整第二阶段作战,将能够作战部队向下碣隅里及其以南地区全面展开,摆出了决战态势,并且以此报告北京和志司: 


以第26军替换第20军,在5日夜间,对下碣隅里实施总攻击。 


同时,宋时轮为断绝美军向南败走道路,还以第20军第58师、第60师集中兵力转进黄草岭及以南地带,实施破路、炸桥,准备阻敌、打援。 


当时,第20军军长张翼翔严令第60师各部队破袭下碣隅里至古土里路桥,炸桥破路10余公里,其中包括长津湖水电站坝桥,即后来中美战史极端、有名气的水门桥。 


为保万无一失,宋时轮还以第89师进入古土里和五老里之间的上、下通里地带,预备阻敌南撤。 


宋时轮设想,如此周密部署破袭路桥,阻敌打援,参考抗战、国内战争经验,美军陆战1师在下碣隅里地区的万余官兵、上万吨物资、千余名伤病员、近1500辆各型车辆、装甲车、坦克,已然插翅难飞。 


然而,宋时轮还是没有想到美军还有天上与科技这两条路。


美军在12月1日前后即开通了日本至下碣隅里临时机场的运输。每日在运送伤病员、物资等等以外,得知志愿军沿途破袭路桥,即从兴南调派工兵技术军官搭乘直升飞机沿途考察道路,评估抢修,以准备预制各型简易路桥器材……


双方紧锣密鼓准备再战,就此,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暴风骤雨般的激战,揭开帷幕。


当时,鉴于先期投入的第20军、第27军连续作战,疲敝不堪,留作战役总预备队的齐装满员的第26军,则成为第9兵团决胜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的生力军。


就在志愿军集中兵力围攻新兴里、柳潭里作战后期,12月2日凌晨,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就已经接到了全军迅速南下攻击下碣隅里的作战命令。


长津湖战役打响之初,第26军作为总预备队,各师分散驻扎长津湖以北长津、熊洞、得实里、文岳里、西德里、莲花里等地,分驻面积数百平方公里。


然而,随着长津湖战役全面展开,志愿军大兵团进入长津湖战场已经成为事实,美军舰载机频繁出现长津湖战场,不分白昼狂轰滥炸,迫使志愿军昼伏夜行,隐蔽行军,机动能力大幅降低。 


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以人力运输弹药,完全无法保障高烈度的现代化战争需要。


因此,第26军急于召集各师开会部署作战任务,却因通讯器材简陋、匮缺,电讯、电话不畅,军部只能派出通讯员四面通知。


如此大费周章通知各位师长、政委,再等到各师主官驱车赶往军部,沿途频繁躲避美军舰载机袭击,使得这个作战会议延迟到当日夜间才得以召开。 


第9兵团交给第26军的作战任务,是迅速穿插至下碣隅里以南,黄草岭至兴南之间的五老里以北地区,截断美军陆战1师总退却路线,围歼下碣隅里美军。


然而,第26军各师相距目的地之地图直线距离即超过100公里。


在冰雪灾害和美机狂轰滥炸的恶劣环境下,志愿军要想在一、二日之内,踩踏齐膝深雪长途行军赶至五老里,无疑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12月2日,傍晚,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及副军长张铚秀等人正在地图商讨行军计划,又接到了第9兵团司令部一道十万火急的作战命令。


这次,第9兵团要求第26军务必当晚赶到下碣隅里外围,接替第20军,于3日晚19时,向下碣隅里美军发起总攻击。


第9兵团司令部在向第26军下达作战命令同时,还专门命令第20军第58师师长黄朝天,要求他们及时向第26军通报下碣隅里地形、美军情况和以前攻击经验教训等等。 


如此部署,眼看第20军、第27军与美军搏杀精疲力尽,突然换上生力军第26军发起主攻,看似以强击弱,稳超胜券。 


然而,战场态势却并非宋时轮等人的判断。


抛开美军在志愿军视线外的远程强大火力,以及濒临断粮的第26军进入长津湖战区同样面临极寒雪灾、缺乏后勤保障等等情况不谈,单是第26军要长途行军准时赶往下碣隅里战场,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9兵团将第26军留作总预备队,很大原因是因为战事紧急,运力受限。


同时,宋时轮等人不太清楚美军战力,预判以第20军、26军,即可一战而败美军,因而有轻敌倾向而将第26军放在近100公里外,为战役总预备队。


等到战役发展需要预备队参战之时,第26军相距战场较远,各师进入战场的地图距离在50至70公里不等。等到第9兵团向第26军下达作战命令之时,美军已经开始收缩新兴里、柳潭里兵力,长津湖战役的战局定型。


这时,第9兵团要靠第26军打破长津湖战役局面,仅是长途行军进入战场这点,就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长津湖战役进行虽然没有几天,第9兵团的运输车辆遭到美军战机轰炸,损失即达7成以上。轮到第26军进入战区,因为缺乏车辆,全军只能依靠徒步走过齐膝雪原。


——现在军迷写史,往往会以第20军、第27军进军比较,会以精神与思想比较,认为第26军表现欠佳。


当然,如以志愿军技术条件和后勤保障情况,第26军要在规定时间急行军赶往目的地,仅是抽调营、连、排级别的战术分队穿插行军,可能勉强完成。


但是,要以第26军数万大军相互策应、协同、配合赶赴战场进行作战,显然不切实际。


实际上,第26军这次行军极度缺乏车辆之外,更兼长津湖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极端,再加上美军战机全面出动,频繁巡航轰炸,因而他们的实战行军困难超过之前的第20军、第27军进军,而他们的行军实际距离更是远高图上距离。


可以说,第26军向南穿插,徒步行军,是一场可谓挑战生命极限的行动,更是长津湖战役又一次非常凶险的军事行动。


张仁初、李耀文、张铚秀等人深知任务难以完成,只得一面严令、督促各部向南进发,一面急电第9兵团司令部陈述困难,请求延迟至12月4日晚间21时发起总攻。 


这篇文章主要谈及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第26军长途行军突击下碣隅里的战事。以及军史传说第26军第88师“延误战机”分析。


志愿军第26军长途行军突击下碣隅里,为长津湖战役第二阶段拉开帷幕。这段战事资料繁多,众所纷纭,本文仅为一家分析,敬请读者详阅参考。


全文近1.3万余字,涉朝鲜战争战略秘辛,阅读需要40分钟。


本文设置6元阅读。橡树在体制外写作,靠文字养家,偶尔收费,还望诸君能够体谅。开设赠阅,可赠朋友。感谢支持。


本文设置付费阅读,如是朋友无法阅读,尽可添加微信说明。


长按添加流浪的橡树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38%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