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兴国:以稳岗就业的实效体现主题教育的成效

温居林 陈鹏等 当代江西 2024-01-05

以主题教育之笔,写好“就业答卷”,稳住“最大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兴国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铁脚板”深入一线,用“大数据”提高效能,落实落细助企稳岗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航拍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

搭建数字平台 延伸服务触角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 兴国县就业中心联合有关部门组成调研团,就“如何利用数字人力共享中心平台,更好地实现用工需求和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对接”等问题,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展开调研。

在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后,9月上旬,经整合全县数字人力共享中心云平台资源,兴国县“线上零工市场”“线下零工服务驿站”应运而生,通过线上数字赋能、线下专业运营同步发力,“用工需求满天飞、群众就业无门路”等“招工难”“找工难”的难题迎刃而解。目前,兴国已建成县、乡、村三级一体的“零工服务驿站”31个。

聚焦“数字赋能”,该县通过搭建云服务市场、设立乡镇零工服务驿站等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招聘活动,有效实现劳动力供需对接。

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万余人,为企业输送劳动力3300余人。

兴国是人口大县,工业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发展中面临人力资源闲置和用工短缺“两头难”的问题。聚焦这一突出问题,该县大力推进“数字人力+产教融合”改革,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需、教、储”三大功能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系统解决“群众就业、人才创业、企业用工”的多重结构性难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2023年兴国表嫂(月嫂)技能提升培训班。陈鹏/摄

提供精准帮扶 激发创业活力

“企业现在员工有多少?用工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今年的招工补贴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了吗?”10月30日上午,兴国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江西宏盛数字经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调研走访,实地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以及招工补贴、技能培训等就业创业惠企政策的落实情况。

以调研开路、以调研破题,是兴国县办好就业领域民生实事、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重要举措。

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波尔山羊的养殖基地老板李江峰面临资金紧缺困难。了解情况后,县就业创业中心在今年9月中旬为其发放180万元的创业贷款。

通过把这笔贷款用于标准化栏舍的改造和建立青料种植基地,公司运营逐步走上正轨。现如今养羊规模已达2000头,种羊500头,基地占地30余亩,带动下岗再就业工人20余名,脱贫户10余户,养羊分散户8名。

李江峰坦言:“公司规模在江西省同类基地中排列前五,是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

兴国县在深入企业调研走访中,对资金紧缺、贷款额度有限、担保门槛高等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分析,出真招实招,不断优化创业政策,着重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创业扶持力度,帮助创业个人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形成促创业稳就业的良好局面。

同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采取放宽扶持年限、提高贷款额度和降低担保门槛等调控举措加大放贷力度,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全力支持创业就业。

截至目前,该县共扶持了赣州一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重点企业,发放贷款6250万元。对重点人群发放个人贷款超过1亿元,直接扶持895人,带动就业4629人。

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阳光玫瑰”葡萄进入丰收季,园内工人们在进行采摘、运送。

打好“三张牌” 提升就业本领

许县华是枫边乡枫边村的脱贫户,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她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中式面点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

结业后,她选择在圩镇人口集中的地方摆摊设点卖煎饼米果、千层糕等,靠着一技之长,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聚焦解决脱贫人口、闲置劳动力、农村妇女等重点人群就业,兴国县以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调研,掌握劳动者特别是重点群体就业状况和求职意愿。

针对如何加速成果转化、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持续培育高技能、高质量人才等问题,县就业部门拓宽思路,努力打好“三张牌”。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依托兴国中专和职业培训机构,积极推行“定向式”“集中式”“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切实提高群众就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搭建就业培训服务平台。推进校企融合,全力以赴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好用足就业优惠政策,优化就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企业和劳动者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对每一名参训学员建立档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培训学员进行回访,做好就业信息跟踪,形成信息传递、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指导、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体系。

——设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开设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开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兴国“人才码”为入口,实现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事项“一码认定、平台联办、一次不跑办成”。举办育工活动,开设新型学徒制培训、业务操作培训会、乡村宴席培训班、劳动关系协调员和HR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

作者:温居林  陈鹏  刘平平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玉山:小香榧如何成“香产业”
纸伞话“春秋”
“云端小水”变形记
品读《白鹿洞赋》的古与今
与英雄城一起奔跑
笛声吹进山乡课堂
最美乡村来了一群自然教育师
韩愈的袁州缘
进博会里的全球化
被“全网最低价”围困的“双十一”
读懂书院里的江西

婺源:绿水青山日子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