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纸伞话“春秋”

洪玄发 当代江西 2024-01-05

“甲路伞、甲天下”。婺源甲路纸伞以纸为媒,题诗作画,寓民间工艺与文化元素于一身。


深秋时节,婺源县景区内人流如织。有穿着古装的妙龄少女撑伞留影,一阵绵绵秋雨袭来,更是增添了一番清秋雅韵。

伞是我国所创,曾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传播到海外,古典纸伞以纸为载体一直承载着中国传统书画文化,同时其具有吉祥、圆满、浪漫、怀旧、避邪等传统文化内涵,寓民间工艺与文化元素于一身。

婺源油纸伞是婺源的一张名片,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伞面皮纸吸墨性强,类似书画宣纸,可在上面题诗作画,寄情寓意。一把纸伞,不仅晴雨相宜,经久耐用,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婺源甲路纸伞。网络

先来看看纸伞的“春秋”。

油纸伞,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雨具之一,一直沿用至今。相传,它是鲁班的妻子云氏从建于园林、风景胜地,以供游人避雨休憩的凉亭受到启发而设计制造出来的。

有一句民谣“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流传至今。婺源甲路纸伞制作历史悠久,据说源于南宋丞相马廷鸾(甲路张氏入赘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带了一把油纸伞回来。从此,灵巧的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工艺,且名声大噪。

相传清康熙年间,婺源(隶属徽州)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演戏,不巧天下起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

石子击中了雨伞,然后反弹回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那把伞。于是乎,完好无损的甲路产的伞因此受到关注。

从此,“甲路伞、甲天下”便传开了。一时间,甲路伞便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了长江流域,甚至漂洋过海流传海外,成了历史名伞。

甲路纸伞是婺源的地方特产之一,有“金溪斗笠甲路伞”之称。伞以木头来制作伞顶葫芦,以紫竹或苦竹制作伞柄;把毛竹劈成细条,另配骨撑以发索穿连组成伞骨;用柿树油粘皮纸于伞面,皮纸上抹以桐油,制成精巧的纸伞。

伞面通常由绘画师傅拿着一支毛笔,轻巧地在伞面上涂抹,不一会儿便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图画,有栩栩如生的花鸟、姿态优美的仕女、山明水秀的风景等。

那一把把规格不同、品种色彩各异的花伞,陪伴着夹杂着一丝忧愁的姑娘漫步在思溪村寂寥而悠长的雨巷里;陪伴着多少外出谋生的徽商或赶考的书生走过漫长的古驿道……

画师在纸伞上绘画。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旅事业的蓬勃兴起,在古装电影电视中频繁出现纸伞的身影,传统竹制工艺伞成了一种新时尚。

一把甲路纸伞,凝结了众多手艺人的心血。传统的制伞工艺全为手工,主要工序有: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伞轴)—串葫芦(组合)—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整形)—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

制伞原材料选用考究、独到,伞面取用皮纸,质地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是婺源源口村世代相传的,用网状纸帘,手工抄造而成。曾经原料为纸皮树,俗称“鸟皮树”,四季可采伐,如今伞面由原先的手工皮纸变为现在的进口棉纸、仿绸伞等。

此外,油柿树,其为柿子树的变种,夏初开花,处暑前采果,果实比食用的柿子小,金黄色,味极涩,从中提取之汁,俗称“柿油”,专供裱伞之用。还有一种为漆伞用油,也是采用油桐树的种子榨出油,就是漆伞用的“桐油”。

同时,要用到的毛竹和水竹(又称“伞柄竹”),婺源居多,三五年可采伐,水竹相对较为紧缺。因此,骨架用材的竹子选择,长短骨长度比例,借竹子弹性做伞的开关――伞键,绕伞边的松紧,桐油煎熬的火候等均是制作一把上等纸伞操作要领。

清末甲路制伞艺人张龙盛最为出名,相传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俗称“虎尾键”)系他发明。民国时期伞面画师张祖汉画技传神,形象逼真,民间以收藏其所画之伞为荣。

1990年3月,原全国百强文化站——甲路文化站,“以文养文”,创办经济实体——甲路纸伞厂。戴根盛厂长拜老艺人胡周欣、张高阳、王顷三位老艺人为师,学习纸伞制作技艺。

以“恢复传统地方名牌产品生产,重振传统江南品牌声威”为宗旨,扩大生产规模。1999年注册成立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2005年,该公司开始建设企业网站,同时借助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推广。

在婺源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甲路工艺伞在全国大中城市销量猛增,畅销各大名胜旅游景点,还远销美欧、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婺源甲路纸伞的伞骨。


2009年,李立新先生所著《移动与收放——中国纸伞的结构设计研究》一书中,认为江西婺源甲路纸伞是中国纸伞中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对甲路纸伞考察,研究纸伞在滑动中收放的现象,观察到一个联动的方式。

这一方式已综合运用了力学、材料学、机构学原理,将收放功能要求、设计可靠性以及工艺性集为一体。在构件的结合上,用活动的节点替代固定的节点结构,用钻孔穿线的连接与竹销钉连接相配合,并应用了楔配合自锁机构来锁定结构。

中国纸伞的设计之巧妙,表明这一设计在结构学、工艺学和设计学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与学习的价值。

此外,婺源甲路纸伞产业发展有“三利”:

一是利于当地群众就业。解决了甲路周边群众出远门打工,不能照顾家中老小的难题,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并带动附近毛竹资源的价值实现,促进林农增收。

二是利于传统技艺活态传承。有一技之长的师傅传承纸伞制作技艺,使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如笔者亲戚,闲时一家三代人齐上阵,削伞骨(俗称“做腰脐”),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年轻一代在帮中学到了技艺,家中老人又有经济收入,破解了传统技艺失传的问题。

三是利于繁荣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画工师傅用生花的妙笔在伞面上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既富有艺术美感,又承载文化价值。甲路纸伞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在中国明星县市经济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在首届中国旅游文化节旅游商品开发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随着婺源旅游的兴旺,甲路纸伞也逐渐走俏文旅市场,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云端小水”变形记
品读《白鹿洞赋》的古与今
与英雄城一起奔跑
笛声吹进山乡课堂
最美乡村来了一群自然教育师
韩愈的袁州缘
进博会里的全球化
被“全网最低价”围困的“双十一”
读懂书院里的江西

婺源:绿水青山日子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