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贺云翱 地名众议院 2023-03-16


  地名属于人类重要的文化创造行为与成果,具有独特的历史、科学、景观、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社会、文学、情感等价值。为此,地名及地名文化遗产管理同样具有广泛的社会现实及未来意义。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在法治化轨道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的重要举措。我们注意到,《条例》中有多处内容涉及地名文化保护,强调地名管理本身就含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在《条例》中专设“地名文化保护”一章,要求“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笔者对《条例》相关规定有如下理解:



  第一,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是世界上重要的连续发展的文化与文明共同体,由此创造和传承了大量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如夏王朝建立期间发生的重要史事——大禹与天下诸侯集会的“禹会村”地名迄今保存,并引出极有价值的考古发现;3000年前商代甲骨文中所载的不少地名至今仍然在使用;全国千年以上的老地名分布在无数的城乡聚落、山水湖海等不同地域,展现着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对生存空间的开发、认知和创造。这些老地名中包含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明的宝库,是当代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的相关规定都体现了地名管理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及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第三条所列八类地名中,几乎每一类都包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离开地名文化,我国今天的地名科学管理系统和地理辨识系统难以成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复完整。因此,地名管理已经成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第二,《条例》对如何做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出了多方面的安排。一是《条例》第四条中规定“地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即地名管理中要坚持保护、传承地名文化,不能因擅自更名而导致优秀文化资源的损失。二是《条例》第五条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即地名命名中,应优先考虑传承、使用当地历史及文化资源,随意起“洋名”的现象必须予以禁止。三是《条例》第十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这更加明确要求对地名文化遗产实行严格保护。


  第三,地名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应该得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至二十七条专门就“地名文化保护”作出规定。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8月,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的4号决议就以“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认定地名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号召全球各国地名管理机构努力将地名纳入非遗保护对象,也建议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方面接纳这些非遗类地名遗产。我国有的城市已经将老地名纳入非遗保护对象,如南京市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其中就包含了“南京老地名”;在此前后,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中也决定把“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由市地名委员会组织评审,经公示后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保护名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南京市的做法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和联合国地名组织的关注。2018年,笔者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将地名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有关提案,国家有关部门对提案中相关建议给予了积极回复。从《条例》相关内容看,“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已成为国家行政法规的要求,此项工作必将得到全国各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及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地名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具备多方面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同样具备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特征,因为任何一个地名文化遗产都与特定的人文或自然地理实体直接相关联,包含着深厚多样的综合文化内涵。为此,《条例》第二十五条提出“制定保护名录”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将使地名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样,成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资源和领域,让地名文化遗产在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常生活、文化旅游和国际交流交往等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

  总之,《条例》的修订出台,标志着我国地名管理及优秀地名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地名管理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地名文化遗产及保护名录也会在展现中华民族经验智慧和独特创造、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上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贺云翱(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点下片片玩儿


抗战中的晋豫一地委记略:两处省界大变化

俄罗斯制裁的48个国家和地区名单与分布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路边社分析:相似与不同

哈萨克斯坦:请愿书要求更改首都等前总统相关地名——以人名为地名在前苏联、中国

哈萨克斯坦“全面改革”    重塑“新政治文化” ——国情咨文凝缩解读

联合国投票通过俄罗斯无条件撤军决议案:141支持5反对34弃权国家的分布与特点

欧美街道广场地名纷纷以乌克兰元素命名

打破蛋黄式格局,许昌市拟对二市辖区交换乡镇

《红色泽州——革命遗址选粹》中的西土河

忠义太行,风起云骧——《晋沁抗战胜地行》诗联作品合集

朝凤山庚子重阳笔会暨《晋沁行》诗词朗诵会盛隆开屏

村镇撤并中的“马屁文化”

绝后阳城  刘伯伦文化遗产须及早保护

晋城:“最后一公里”遭遇“肠梗阻”

晋豫边高速公路:山下叩门声紧,山上袖手无应

从汾西县七普人口看撤县并镇试验区

山西县级人口排名与10小县排名

从山西七普人口变化看区域发展格局演变

唯一省辖市标杆晋中的秘笈——山西省乡级行政区划调整漫议之三

开启我国地名管理的新时代——写在新《地名管理条例》颁布之时

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具有五个特点(附条例全文)

哈萨克斯坦:地名、老纳与局势

哈萨克斯坦地名持续“去俄化”——突厥斯坦州对当地8个地名进行了变更

权威发布:2021年方舆国内十大事件

漫话山河——兼话河山与江山

《山西省设镇标准》《山西省设街道标准》公开发布

极富特色的《深圳市道路命名规则》

宁波:梳理问题路名,制订优化方案,严格审批指导机制,加强市级统筹把关

2020年晋城市乡镇撤并方案审视

焦晋高速公路焦作段桥梁、隧道命名散记

湖南:撤乡并村动作大,小县合并再发力

新拍案惊奇:南京脱苏入皖形成了巨大的“法”意

安徽:一乡镇嫌名字又破又凉,要改:一村庄名字全国最长,要炫

阳城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拜年小品:新年地名春联及胜地待对邀联

扛起地域文化研究大旗,为晋城发展加油助力!

最新疫情地图——疫情波及大陆27个省级行政区,中高风险区涉及29市州,三省抗疫形势相当严峻
2000年晋城市撤乡并镇结果回望
晋城乡镇谣——为讨论撤并乡镇而先导
山西辖市歌之风雅颂
2035的晋城:还需要几多高速公路?
从撤销收费站的呼声看晋城“十四五”普通公路规划建设(三)

一个南方大县的并村样本:怎样撤并70%的建制村,刷新70%的村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