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救助……您关心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湖州民政 2024-05-17

  昨天上午,2023年湖州市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2023年市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和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有关情况。

点击图片回看直播

截至目前,我市十方面52项民生实事已经全部完成。其中,40项超额完成,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民生答卷”。在今年年初的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经与会代表票决,共产生了卫生健康、教育助学、养老帮困、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十方面52项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从项目数量来看,今年是民生实事项目数量实施最多的一年,比去年增加了24项。从资金投入来看,今年累计投入财力已超105亿元,是前两年的总和。为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我市坚持高效高质,深化民生实事“三张清单”管理办法,对项目实施进展实行清单化管理、全过程跟进,实现“事事有清单,件件能对账”。同时,市政府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等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推动,确保时序进度。翻开这份“民生答卷”,是更有保障的医疗养老,是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是绿水青山的优美生态,是可触可感的幸福指数。一件件暖心小事,一条条“硬核”数据,无一不彰显着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图源:健康湖州发布


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突出位置,为全市适龄户籍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15万人次、筛查大肠癌8.85万人次,新建ICU床位200张,改扩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202万人纳入南太湖健康保范畴;新增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终端152个,新建(补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101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468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738张,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1224个村(社区)。

图源:湖州教育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和民族未来。我市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成(改扩建)幼儿园18所、义务教育中小学15所,新增学位2.3万个,实现义务教育段新居民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持续改善学习环境,为15.65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新增“可躺式”午睡课桌椅4795套,新增(优化)学生公交线路35条。

王迅 摄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深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住有宜居”,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9663套(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4个,向8137户家庭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聚焦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建成零工市场14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186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据悉,我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已经启动。下一步,市政府将对征集到的项目召开论证会,聚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可操作性和普惠性,精准选出候选项目,经征求各方意见后,按程序提交市人代会表决。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应

一起来看↓↓↓



今年湖州在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特色亮点?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效为主线,围绕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深化服务、强化支撑四个方面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主要有四方面特色亮点:


  一是全链条布局,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再上新台阶。发布《湖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出台《湖州市社区(已建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置建设三年推进计划》,修订完善《湖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等文件,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实现配建到位。今年已累计完成3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建,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超5万平方米。全市新增千平米级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
  二是多领域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再创新跃升。持续深化“以需定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为契机,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把专业机构养老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打通最后一公里。创新深化居家上门个性化定价服务改革,对11类52项服务项目的服务时长、计费方式、服务资质、服务资费、服务标准等进行规范,引导和促进积极主动的养老消费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老年助餐、助浴、助医等居家养老个性化服务超450万人次。
  三是多元化探索,老年助餐优质服务再探新路径。聚焦老年群体“吃饭难”痛点堵点,我们通过完善补贴政策、科学布局设点、多方助力运营、全链智能监管等方式,打造全域高品质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探索品牌餐饮参与老年助餐的社会化助餐模式,以及“农户志愿者+专业机构+慈善资金+保险”的邻里助餐模式,确保老年助餐服务可达、质量可控、方便可及、幸福可感。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185家、标准化助餐点位875个,助餐服务覆盖1224个村社,覆盖率达99.35%。
  四是全方位保障,养老护理队伍能力再现新突破。我们连续两年把新增持证护理员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在全省率先突破考证年龄限制,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和学历较低的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并采取“口试”考证方式,提高考试通过率和入职积极性。同时还出台了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按照技能等级给予每人每月200元-1200元不等的特殊岗位津贴。今年以来共新增持证护理员1468人,同比增长165%。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达70%,较年初提高20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面向困难老人及全体困难群众开展了集环境改善、家具更新、家电配置为一体的“善居工程”。
  该项目既是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公共服务“七优享”弱有众扶领域重点任务。今年,全市累计投入1100余万元(其中慈善资金占比80%),完成居家环境改善451户、基础家电配置1670户,总量居全省第一,完成率分别达到112.75%和208.75%。项目实施以来,群众反响强烈、满意度高,明年我们也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具体有三方面举措:
  一是敲门问需,精准施策。我们在全省创新开展救助对象“需求+资源”两库建设,依托需求排摸、家境调查和探访关爱,将高频需求纳入项目范围,建立“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为项目实施精准指向。
  二是慈善助力,扩面提质。我们以财政资金撬动慈善资金,实施对象由省定的家庭成员2人及以上低保家庭扩大至低保、低边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施标准从5类基本家电升级至“5+1”个性化配置,拓展项目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资源融合,高效统筹。我们发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综合协调作用,整合救助、养老等多方资源,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适老化改造等服务项目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打造更加安全、宜居、宜养的居家生活场景。




今年市教育局在民生实事项目上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此外,对于明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市教育局有怎么样的思路和打算?



  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未来,一头连着孩子成长成才与家庭幸福。因此,教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今年,市教育局秉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使命初衷,聚焦“入学前、在校内、学校后”三个场景,围绕百姓关切的教育“小切口”,重点做好了10项省市民生实事项目。


  一是聚焦“入学前”,做好招生报名,让每位孩子都有平等开启学习生涯的机会。今年,我市迎来了多孩政策下小学新生的首次入学高峰。为了让每一位孩子在我市都享受同等入学待遇,今年全市累计投入18.4亿元,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15所,新增公办学位1.56万个,有效保障了6.9万名义务段新生顺利入学。全力降低义务段随迁子女入学门槛,确保随迁子女与本地的孩子享受同城同等的入学待遇。目前,随迁子女家庭只要父母当中有一位持有居住证,该家庭的孩子就能在我市义务段保障入学。今年我市所有符合条件的义务段随迁子女在我市实现了100%就读,其中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9.33%。
  二是聚焦“校园内”,加强细节管理,保障孩子健康学习、健康成长。为提升孩子在校的午休质量,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可躺式”课桌椅项目,一套可变形的课桌椅让12所学校7567名孩子午休从“趴睡”秒变“躺睡”。为了呵护青少年脊柱健康,我市实施了“正脊行动”,免费为15.7万名儿童青少年开展脊柱筛查。全市中小学生还在课间跳起了“护脊操”,不光丰富了阳光大课间的形式,也舒展了孩子的“小脊柱”。针对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难题,联合相关部门新增优化了学生公交线路35条,近3000名学生实现了从“家门”到“校门”双向直达,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保障了安全。依托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实现了所有中小学100%配备心理教师,其中专职心理教师占比高达93%以上。探索形成了全过程服务、全线索跟踪、全天候干预的“湖州心育模式”,我市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获央视报道并参加《对话》专题访谈。
  三是聚焦“学校后”,加强职业培训,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服务体系。我们立足教育为民惠民,配合各乡镇街道,积极发展“学校后”教育。组织职业院校、各乡镇街道成校,面向社会人群大力开展学历提升与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帮助了3万多名社会人员实现了学历提升,各类职业培训达9万多人次。让不少在职人员通过这一民生项目实现了工资待遇,乃至职级岗位的提升,真正实现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市教育局还与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大力推进老年示范校建设,帮助老年人丰富晚年精神生活。
  关于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的谋划,市教育局计划重点做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做好项目延续。将延续办好如可躺式课桌椅推广、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正脊筛查等一批群众口碑好、满意度高、可感性强的民生实事项目,做到民生实事既能一件接着一件办,也能一年接着一年干。
  另一方面,做好工作谋划。将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扑下身子、干出样子,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走访调研,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全面收集社情民意。下阶段,我们将认真梳理,组织专家论证,从项目线索中遴选一批接地气、有底气的好项目,努力将群众“所盼的事”,定为教育“要办的事”,最终办好群众“满意的事”。




在2023年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分解中,今年需要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4个,现在快到年底了,请问44个小区的改造进展情况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举措?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群众人居环境的硬核抓手。今年以来,建设系统牢牢按照市委“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要求,围绕省市民生实事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推进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群众最多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截至目前,44个老旧小区已100%开工,工程总体进度超95%,完工37个小区,预计年内可全部实现工程性竣工。在具体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三心”观念。

  一是改得让群众顺心。由于老旧小区“年龄偏大”,各类修修补补的情况在所难免,为最大程度降低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建立了“最多改一次”机制,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的水、电、气、通讯等管线改造,将污水零直排、飞线整治等需要大面积开挖的工程与老旧小区改造合并施工,实现“地上一张图、地下一张网”,有效避免重复施工。特别是我们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改造小区“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理念,确保改造工程不对群众过年造成影响。
  二是改得让群众舒心。在这方面我们最主要的举措就是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改哪里”由群众说了算,让居民成为旧改的“命题人”。在今年的改造中,我们通过纸质问卷、在线小程序、社区议事会等方式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200余条,采纳并落实相关建议1000余条,每个改造小区平均召开座谈会10次以上,确保让群众的声音贯穿改造始终。以下塘小区为例,通过街道社区、业委会、社会力量各方协调,在100%入户调查、沟通的基础上,合力推进12台加装电梯的落地,成为中心城区首个旧改加梯整体推进的小区。
  三是改得让群众放心。一方面大力推进改造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出台了《湖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规程》《湖州市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避免了工程施工的随意性、无序化。另一方面加强工程施工监管,建立了“专业监管+属地监管+社会监管”三管合一的管理机制,在建设部门派出质量监督队伍进行专业监管的基础上,组织属地街道、小区群众、媒体记者进行全方位管理,特别是让被改造小区的群众参与工程验收工作,改造好不好、行不行,最终由群众说了算。
  关于下一步计划,我们总体上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在年内高质量完成44个老旧小区改造,聚焦全市2000年前剩余应改未改的老旧小区,科学排定改造计划,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一轮改造全覆盖,真正让最广大群众共享城乡建设发展的红利。
  二是进一步提升改造水平。重点是结合全省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建设理念,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结合自身需求,植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场景,有效破解老小区公共空间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不高等短板,描绘好老小区的“未来模样”,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进一步加强改造管理。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放在首位,从老旧小区意见征集、施工管理、配套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确保每一个改造项目符合工程标准、满足群众需求。




卫生健康工作一直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话题。请问今年湖州在卫生健康方面拿出了什么样的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来更好地回应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健康问题?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继续围绕“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建设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目标,鲜明提出普惠健康、转型健康、价值健康三大理念,全力回应广大市民对健康的重点关切,并取得阶段性的成绩: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综合医改第4次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落户湖州,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2022年度排名全国第一)。主要的工作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推进医学高地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这是市卫健委始终关注的头等大事,简单说,就是把医院建好、把学科建强,让医生把病看好。汇报几组数据:5家市级医院均建设成为三甲医院,全市三级医院从上一年的8家增至10家,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市现有在建医院基建项目26个,总投资135.9亿元;市级医院有16个学科与沪杭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且都是湖州市民亟需的学科;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共开设454个专家门诊,培育基层特色专科107个,可提供住院服务和择期手术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达到92.5%和32.8%,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区县、疑难杂症不出市的分级诊疗目标。
  二是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我们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公立医院年度医疗总费用增幅实现“四连降”,2022年全市门急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低于省均10.14%和21.71%。扎实开展“健康大脑+”试点建设,“影像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工作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据初步统计,2023年以来就合计为患者直接节约费用约8598.49万元。
  三是推出“舒心就医”十大举措,努力解决群众“看病烦”。我们从增强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感的细微处着手,推出中午不停检、付费更智慧、停车不堵心等10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努力改善患者到医院前、中、后一些“关键小事”。以开展“中午不停检”为例,今年以来,中午时段累计就增加检查检验13.5万人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疗覆盖率达到100%,高峰时期看病排队时间从15分钟降至3分钟左右。
  四是关心关爱 “一老一小”,努力抓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这几年,老龄化、少子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深入实施母婴安全、健康儿童、出生缺陷防治、妇女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将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病种从6种增加至31种,范围扩大到父母一方或双方为本市常住人口。连续4年将托育服务列入政府民生实事范畴,今年民生实事新增托位1538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居全省第2,全日托平均收费远低于全国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52万老年人作了摸底调查,进行“绿黄红”三色分类,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进行专案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60岁以上人群流感疫苗免费接种,今年以来,累计为本市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27.9万剂次。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2.25%、71.77%,“一老一小”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五是抓好健康民生实事,努力做实全民健康促进。一方面,我们认真做好居民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结直肠癌、慢阻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等民生实事,让近300名患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下降至8.23%,居全省最低水平。并且,全国率先启动“无结核城市”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无结核乡镇(街道)”“无结核区县”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我们持续深化健康乡镇、村社、学校、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镇街(村社)“健康管理中心”和“健康管理员”队伍建设,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推动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3.96%,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将按照全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大会的决策部署,继续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湖州享受健康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作出更多、更新贡献。



来源:湖州发布

 往期推荐 

候选名单公示!请为她们投票!

老年助餐 | 875个助餐服务点让老人暖胃又暖心

“站里暖和,来避一避吧……”湖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媒体关注丨中国蓝新闻:吴兴区老年食堂可线上点单 智慧养老发挥大作用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湖州民政

记得点击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