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没有未来?

凤来仪 功夫财经 2020-09-13

■文 | 凤来仪☞风险管理专家,经济和历史研究者

给凤来仪打 call

印度的历史和现实注定了这里只能是一个普遍贫穷但少数人极富,普遍愚昧但精英超级强大的国家。

即便有大量的人口,印度这个国家也很难大规模推进工业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要一直保持高速才算好也需要商榷,跑得快固然是一种优势,跑得长久同样重要。

11月29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从上个季度的5%降至4.5%,已连续7个季度下滑,为6年多来最低水平。 

数据公布后,印度国内掀起激烈讨论,有人质疑“莫迪经济学”失灵,还有人称,是全社会弥漫的相互不信任的“恐惧气氛”,阻止了印度经济向前发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论调称印度未来也将复制中国的道路,成为制造业大国,对此我只能表示呵呵了,要知道,并不是人多就能搞制造业的,印度的历史和现实注定了这里只能是一个普遍贫穷但少数人极富,普遍愚昧但精英超级强大的国家。

当然,任何国家的现在都不是凭空长出,任何国家的民族性都并非一日铸就,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要先从他们的历史看起。


独特的印度社会

在过去,“印度”跟“希腊”有点类似,它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正如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诸多城邦国家的统称,古印度也不是。

谈印度就不能不谈种姓制度,那么种姓制度是怎么来的呢?印度这块地方的地形非常有特点,位于印度次大陆,北边靠中国这头是连绵的青藏高原,人畜难过;东边是莽苍原始森林,也没有强敌;外来强敌只有两条通道,一是海上——古代海上力量大家都比较薄弱,二是西北山区的诸山口。
历史上,各种势力走马灯从西北进入印度建立统治,外来势力建立统治,最为警惕的自然是当地人的反抗,于是最早到达印度的高加索雅利安人发明了种姓制。
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管祭祀,刹帝利管行政战争,吠舍主营工商业,首陀罗草根老百姓,在四等之外,还有达利特——根本不算人类。
这种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之处在于其并非仅仅落于纸面而是落在人心。一个首陀罗农民有意见,但看到一个破落的婆罗门也只有低头服软。哪怕他举起锄头立刻能杀掉面前的婆罗门,他也绝对不敢。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历史上对农民的奴役如此之深,却甚少见到印度农民起义的缘故。相比之下,中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真是平等的表达。
在种姓制外,印度在历史上长期沿用一种叫做柴明达尔制的土地制度。14世纪,印度开始使用柴明达尔这个词,自莫卧儿时期开始,它的意思基本等同于国家的田赋征收人。
到了17世纪,这些柴明达尔(田赋征收人)遍布印度全境各地,他们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间人,向村社或农民征收田赋,本质类似包税人。
最初柴明达尔对其领地没有所有权,后来政府为了促使其交足田赋,开始允许他们在领地内享有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并且这种权力可以继承、转让和出卖。
1793年,印度总督宣布在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实行固定柴明达尔制。承认柴明达尔为世袭的土地占有者,规定柴明达尔缴纳的田赋数额固定不变。
种姓和柴明达尔这两种制度结合后,从两个层面深刻地影响到了印度后来的发展轨迹:
一是印度自此形成了长期的超稳定结构,谁入侵,谁就当刹帝利老爷好了,至于新来的征服者,当然也不会反对这种极其有利没有人反抗的社会。
二是印度因此有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各种土围子王公林立。即便是征服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的中亚帖木儿家族,也改变不了封建领地四处割裂的现实。
更主要的是,在建立现代国家后,印度的悠长历史痕迹,依旧牢牢捆绑住了这个国家。

尽管现代印度已然不承认种姓制度的合法性,现任总理莫迪也出身于低种姓吠舍,但从深层底子看,这个社会依旧是分层的。


服务业撑不起印度

不同于全民“向钱看”的中国,今天的印度,文盲占比依然极高,物质上的赤贫也多得不得了。因为有古老的宗教因素,很多印度人安贫乐道,并不以贫穷为耻。

社会氛围如此,即便有大量的人口,这个国家也很难大规模推进工业化。

可是在另一方面,印度的精英又特别厉害,关于印度精英,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某印度学生考上麻省理工,人家问他为啥这么厉害,他的回答竟然是,自己没考上印度理工只好来这里了。
不说别处,单就硅谷这一个地方,华人多半是中低层工程师,而印度人呢,占据高位者比比皆是。

谷歌印度裔CEO桑德尔皮查伊

这样的分层结构,就使得印度特别适合服务业,比如软件外包业。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精英,但缺乏足够勤奋的产业工人。这一点也被印度的经济结构所印证——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不强悍,面向世界的服务业却很火爆。

但是,服务业永远不能承担吸引大量劳动力,并且让他们脱贫致富的功能,这种经济结构下的印度,自然贫富分化巨大。


深陷发展瓶颈的印度

曾经的土邦林立,让坐拥10亿人口的印度,始终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为各邦(省)之间差异实在太大。就连消费税,各个邦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货物流通的极大麻烦,而各地的地方实力派又很乐意维持这种局面。

关于各地税制不统一,印度已经闹了太多笑话,各邦之间依旧在运转的边境税关,简直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后的活化石。

经过了17年的提议和改革,印度在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统一税制。商品和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取代了之前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多重税制。
新的税制减少了跨省贸易和工业的壁垒、降低了物流成本,在印投资的外商,也因此享有了一个成本更低的税收环境。而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GST的好处也是大大的:它能够稳定税收收入并且降低收税成本。
但是,要改变一个千年以来困扰印度的问题,哪有那么容易,让印度政府始料未及的,是很多老百姓居然反对这种税制,因为他们害怕新税制后地方和中央权责不明确,最后导致他们要交两份税。
可以说到现在,围绕税制改革的背后博弈还没完成,印度要成为一个统一市场的愿望,依然在路上。
而从国际层面来看,印度今日的经济情况,跟整个世界日趋单边主不无关系。与当年中国加入WTO时的绝好机会不同,印现在面对的并不是一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而是一个关税壁垒逐渐抬高的世界,就连与印度关系极好的美国,也不时传出要加征印度关税的消息。
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叠加,印度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也就不奇怪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因此就小觑印度,这毕竟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更是一个精英质量高得吓人的大国。
在美日的亚太战略版图里,印度绝对是重要一环,从莫迪访问美国受到的礼遇就能看出,美印关系或有反复,但总体是向好发展。
更何况,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要一直保持高速才算好也需要商榷,跑得快固然是一种优势,跑得长久同样重要。

功夫财经学者矩阵

时寒冰 | 马光远 | 王福重 | 李大霄 | 胡润 | 肖锋 | 郎咸平 | 如松 | 欧神 | 今纶 | 二号头目 | 凤来仪 | 关不羽 | 尼德罗 | 维克多 | 管清友 | 熊志 | 杨德龙 | 张丰 | 孙骁骥 | 陈兴杰 | 林奇 | 黄凡 | 聂辉华 | 周俊生 | 樱桃大房子 | 马硕 | 杨红旭 | 徐斌 | 盛夏 | 财经麻辣姐 | 狮刀 | 曲凯 | 银行螺丝钉 | 花荣 | 朱红之泪 | 苏小妹 | 海马小姐 | 孙亚菲 | 浮云 | 孙哥 | 余清泉 | 冷眼 | 叶云燕 | 魔都财观 | 彭蛋蛋 | 张虎成 | 趋势交易的奶爸 | 财主家的余粮 | 猫叔 | 金地八卦男 | 马行空 | 周老板 | 层楼 | 言寸 | 村西边王寡妇 | 镁姨 | 曾响铃 | 双极分析师 | 三万 | 二鸣 | 王慕之 | 拆哥 | 奇齐 | 杜瑜 | 刘远举 | 江南小袍子 | 

……

热文回顾


猛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