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到底有多大的难处?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1-01-13

 戳蓝字“灼识新维度”关注我们哦!



12

治理新疆(二)

晚清沧海事下卷 12

 作者 | 罗马主义


经常有读者给我留言,问我明明你写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为什么却掺杂了很多对当今世界的评论呢?


这事说来话长,你一定先要明白一点,本书讲的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故事,我能把这段历史写出来,你最终能够看得到,其实是费尽了周折,相当的不易。


中间的故事太多了,几乎又可以写一本书了。


本书曾经被封过一次,下架过两次,最后一次是两会前夕,好几个政府不同部门的人,开着警车来到我们公司,质问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指责我们有可能破坏了维稳,要我们立刻下架。


由于直接找不到本书中的漏洞,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我向他们指出了,中央政府发布的《新疆问题的白皮书》,其中不少的观点,都是本书先发表的,在此之前没有人阐述过,请他们注意这个事实。


于是他们就改成了一天给我打几个电话,在其他方面骚扰,考虑到他们也是奉命行事,而且马上要召开两会,他们也有难处,我们也就主动下架了。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每次我们这本书刚一下架,又会有好几个政府部门打电话来问,为什么把这本书下架了?这是一本反对民族分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书,在当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让大家都看一看,赶快发出来。


所以本书又能和读者朋友们重新见面了,在这里我再次感谢他们的支持。


因此你看,对这段历史究竟该怎么认识?其实现在的分歧也是非常大的,不仅仅如此,本书也是极端宗教恐怖份子、民族分裂份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害怕这段历史被大白于天下,总想把真相隐藏。


面对这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对我来说,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确保历史事件的绝对真实性,这一点我到是完全做到了的。


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你要说在细枝末节上,本书有没有错漏,我也不敢保证,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那绝对都是客观事实。


即便是那些反对本书的人,也找不到任何这方面的漏洞,他们担心的都是其他问题,那么他们担心的是什么问题呢?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猜得到,就是这段历史,会不会被极端恐怖分子,拿来另做文章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他们的这个担心,我在写本书的下半卷的时候,以及后来的历次修改中,增加了很多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现实解读,目的就是让坏人们无机可乘,不能拿本书中所写的历史,来实现他们现实中的卑鄙企图,彻底解决某些部门的担心,同时也能让极端宗教恐怖分子、民族分裂份子,找不到借题发挥的机会。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顺利的看完本书。


所以请大家多多理解,体谅作者的良苦用心,毕竟我写这本书,还肩负了相当重的社会责任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因此请大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理解我们为什么不开放留言?为什么不对某些敏感的问题作答复?因为我们真的必须慎之又慎。


至于我写这本书的动机,目的就是为了让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能大白于天下,让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文明的昌盛,浴血奋战过的列祖列宗们,他们的英名能够永远被后人所铭记,成为鼓舞我们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世世代代永远流传,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要达成这个目标,这本书很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从这本书已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来看,不太可能再有类似的第二本书出现,因此理解万岁,谢谢大家。


接下来再回答读者们的另一个问题,有人说你把大清在新疆的治理说的那么好,有真凭实据吗?


当然有,要说乾隆对新疆人民有多好,我给你说一个数字,你就能看得出。
 
清朝每年向南疆地区的人民,一共只征收六万二千余两白银的税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就是当时清朝南方一个县的税收。
 
可是你要知道,新疆的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乾隆时的新疆比现在的新疆,面积比现在还要大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以税赋之低,是无可置疑的。
 
我再给你做一个对比,白山派阿伯克和卓统治南疆的时候,每年要向蒙古准噶尔的大汗噶尔丹,交纳二十万两白银,几十万担谷物,除此之外,他还要征收自己必需的开支,大致也在十万到十五万两白银之间。
 
这些钱,最终都要落到新疆维吾尔族的老百姓头上,因此你可以想象,清廷直接管理以后,维吾尔族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这当然是前所未有的仁政。
 
所以一个简单的比较,你就可以知道,清朝统一新疆以后,给普通维吾尔老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因此,你如果在任何一本书上看到,说是清朝政府曾经残酷的压迫南疆的维吾尔族人,那纯粹是胡扯八道,罔顾事实。
 
至于清廷这么做,收没有收买到人心,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因素。
 
今天的新疆之所以还能在中国的版图里,清政府付出的代价之大,很可能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首先我们来说说,清廷为了维护新疆的统一,一年在新疆要开支多少钱呢?三百万两白银!这笔钱是怎么来的?当然只有从内地的各个省份调拨。
 
可是白银虽然运到了新疆,但是它不能吃也不能喝,就必须在当地卖成东西,用来维持生活。
 
由于新疆的生产力有限,这些东西在当地不可能够筹集齐全,也不可能从内地运来,因为运输成本太高,所以这些白银,最终就只能流向中亚国家。
 
这样就带来了以下几个严重后果:
 
第一个问题,严重的白银外流。每年至少有150万到200万两白银,通过新疆流往了中亚地区。
 
在乾隆年间,这还不算太大的问题,因为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是顺差,特别是中国的瓷器,生丝和茶叶这三样,对西方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到了乾隆晚期,事情慢慢就变了样了。英国人开始在非洲和印度试种茶叶,德国人和法国人学会了制瓷器。
 
 乾隆时期的瓷器  
 
原来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售价,基本上和同样重量的白银是一个价格,现在欧洲人会造了以后,开始逐渐减少从中国的购买量。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瓦特在乾隆晚年发明了蒸汽机,欧洲人迅速把它用于了制瓷工业,于是从西欧生产的瓷器,成本比中国生产的大大降低。
 
更令人着急的是,欧洲人由于发明了化学,很快就搞明白了瓷器上釉的真实原理,因此就能举一反三,很快就发明了骨瓷,而且瓷器的图案更精美,很快在质量上也把中国甩到了后面,因此,中国在这方面的白银收入锐减。
 
而且英国人经过反复折腾以后,终于也在乾隆晚年,在非洲和印度种植成功了茶叶,产量远远超过了中国,今天这两个地方,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地,于是中国的白银外汇收入,又进一步减少。
 
国际收支中,中国白银慢慢就开始出现了逆差。这对中国的国内经济,是有致命性的打击的。
 
因为中国自从雍正改制,实行摊丁入亩以后,向农民收税,收的都是白银,而农民在实际生活中,用的却是铜钱,因此铜钱和白银的比价,会决定农民负担的高低。
 
从康熙到乾隆中期,中国的海外贸易是巨大的顺差,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所以银价一再下跌。
 
比如本来1000个铜板换一两白银,后来降低到了五六百个,所以农民的实际税负就降低了一倍,日子也就越过越好。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日子过得好,大家没事了就多做床上运动,再加上清朝政府免去了人头税,于是中国的人口,瞬间从1亿多增加到了3亿多。
 
可是到了乾隆晚期,瓷器的出口增长陷于停滞,茶叶的出口价格也有所下降,于是白银的流入急剧减少,银价就开始飞涨,铜板就变成了二千多个换一两白银,所以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翻了几倍。
 
一方面人口增加了,一方面白银又减少了,所以清朝官方虽然没有增过税,可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直线下跌。
 
这个时候,再在新疆每年外流一两百万两白银,就可不是闹着玩的事了,直接成了国家经济上的,一个负担不起的大窟窿,所以清政府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填上这个大窟窿。
 
第二个带来的问题是,每年这么大一笔白银流入了中亚地区,把周围的穆斯林国家全部给养肥了,特别是,地理位置占了优势的浩罕,这让他们后来有实力挑战大清。
 
浩罕是今天新疆边上,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附近的一个穆斯林小国,本来穷得叮当响,自然政治上也就没有什么作为。

 
可是清朝政府收复新疆以后,每年向新疆提供的300多万两维持费用,要在当地购买东西,极大的推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这些钱在新疆北边的,主要被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人挣走。
 
而在新疆南边的,主要被浩罕挣走,浩罕通过和南疆的喀什和叶尔羌做生意,发了大财。
 
他们把印度,伊朗,阿富汗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东西贩卖到中国的南疆,又把中国的货物卖到了这些地方,一来一往,赚了大钱。
 
有了钱,浩罕迅速的就发展了起来,很快就变成了中亚地区的一个新生的军事强国。
 
那也许有人就会想,浩罕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应该对大清政府感激涕零吧?那你就太天真了,相反,它对大清政府恨之入骨。
 
为啥会是这样呢?前面我们讲了,你大清在诺大一个新疆,才征6万两白银的税,这么低的税率,传到了中亚,让我们浩罕怎么办?
 
在浩罕看来,你大清有内地做支撑,可以打肿脸充胖子,可是我们也要跟着学,那岂不是就要喝西北风去了?
 
所以在政治上,浩罕对大清是极端敌视的,在经济上,浩罕也对大清非常的不满。
 
这大家就有点费解了,不是浩罕的崛起,全靠大清为了维护新疆的统一,带来的白银吗? 

浩罕古城

 
不错,浩罕的崛起,全是因为清政府统一了新疆的缘故,可是随着浩罕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花的钱越来越多,因此它就希望,清朝政府能在新疆撒下的白银也越来越多。
 
你可能会觉得,浩罕开支增加了,需要更多的钱,这关清廷个屁事儿啊?!可是浩罕的王公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些增加的开支,应该由大清给一些补偿。
 
浩罕王公们的逻辑是这样的,都是因为你大清在新疆收那么低的税,害得我们不能横征暴敛,所以现在钱不够用,你自然也该赔我们一点。
 
因此面对这样一群邻居,大清简直就无语了。
 
所以浩罕虽然在对清贸易上占了大便宜,可是却像怨妇一样,不断的向清政府提条件。
 
一会儿要求减免税收了,一会要求要求在喀什修建库房,派人入驻了,最后干脆要求,它能在大清的地盘上,对其他外国人征税。
 
刚开始的时候,大清想着上国威仪,对小小的浩罕,网开一面,同意对浩罕的商队,只征收其他商队一半的税收,以为对方这样就知足了。
 
可是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浩罕政府却是贪得无厌,提出来的要求,越来越荒诞不经,于是就开始经常拒绝。
 
这下浩罕政府就生气了,于是他们就决定,开始搞小动作。
 
他们派人把大和卓的儿子萨木萨克,从乞丐堆里找了回来,出钱资助他,让他和南疆的阿訇们取得联系,密谋发动暴恐袭击,给清政府在南疆的治理找麻烦。
 
等到清政府发现了这个苗头以后,他们又跳出来装好人,说是可以帮助清政府管教萨木萨克,条件是每年要给他们2万两白银的管理费,而且要在关税上做出让步。
 
不要以为只有古代的浩罕才这么卑鄙,今天很多的西方国家和某些中东国家,其实一直都在干这种下三滥的勾当,他们利用庇护新疆东突恐怖分子,鼓励少数民族外逃,在新疆制造事端,借此来要挟中国,逼中国政府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
 
所以这种事从古到今都有,而清朝政府也因此被这样一个小小的浩罕国,经常折腾得头痛不已。
 
从新疆每年外流的白银,是一百五十万两到二百万两,十年就是一千五百万到二千万两,等到乾隆去世,几十年间,清朝政府已经在新疆花了将近1亿多两白银。
 
等到悲催的嘉庆和平庸的道光上位以后,这白银不光是从新疆向外流,在广州也贸易失衡了,因为英国人把鸦片运到了中国。
 
于是内地老百姓的负担,比起乾隆时期,上升了四到六倍,后果可想而知,嘉庆年间,内地接连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让已经非常吃紧的国库更加吃紧。
 
然后,更要命的事又发生了,法国发生了大革命,拿破仑在欧洲开始输出革命,四处征战,接下来西班牙被灭国,美洲的白银不能顺利输出,剩下其他地方的贵金属,也大部分都被运到了烽火连天的欧洲去了。
 
这让中国的经济顿时雪上加霜,对外贸易直线性下跌,这白银进来的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大清的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的艰难。
 
嘉庆道光两朝,朝廷的精英们看着铜银比价不断的上升,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心急如焚,可是却搞不清楚内在原因,只是简单的认为都是对外贸易惹的祸,于是要求闭关锁国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了。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新疆,因为和广州不同,广州只要把鸦片禁了,清朝政府是顺差,白银是流入的。
 
而新疆不同,白银是纯粹的净流出,根本的问题在于,庞大的驻军和行政费用不能自理。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一部分人呼吁在新疆建省,减少低素质的当地贵族官员,增加从内地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更有能力的满汉官员,去提高行政效率。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则呼吁增加移民力度,把内地多余的贫困人口,迁移一部分过去,通过这些人来开发新疆,最终实现自给自足。
 
这些倡议都非常正确,后来左宗棠在新疆建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照搬了这些办法,最终才解决了新疆的财政问题,因此虽然经历了清朝的灭亡和民国时期的内战,新疆还能留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归根到底,都是左宗棠做出的巨大贡献。

但是回到当时,这些政策究竟能不能奏效?没人敢拍胸脯。

放弃维吾尔贵族,改用内地的官员,会不会引起他们的剧烈反弹,由此引发新的动乱?把内地的贫困老百姓迁往新疆,怎么迁?他们愿不愿意去?去了以后怎么安置?即便是朝廷的政策再好,可是千里迢迢的路程,如果中途被贪官污吏执行走了样,会不会因此引起民变?

这些都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想想都让人头大,自然是议来议去,最终毫无结果。
 
而另外还有一部分官僚,则质疑清朝政府拥有南疆的必要性,他们强调,当初平定新疆是为了消灭蒙古准噶尔的威胁,至于南疆的穆斯林地区,在军事上的意义并不是十分重要。
 
他们认为随着清朝政府在北疆发展军垦和移民,渐渐的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相反,治理新疆最大的财政窟窿,反而在没有多大用处的南疆。
 
因此他们质疑,清政府到底有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去维持新疆南北的统一,获得一点脸面上的风光,这样值得吗?
 
在他们看来,维吾尔人过的好,过的坏,关我们个屁事,不如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就不要在那里驻军了,维持名义上的藩属关系就可以了。
 
赞同这个观点的人,当时也不在少数。
 
虽然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以及其它很多士大夫,都对新疆的问题发表过一大堆意见,但是,因为这些方案都动作太大,牵涉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最后都不了了之。
 
最后,一个看起来最无害的方案,通过减少和中亚做生意,从而消减白银外流的观点,占了上风。
 
这个看起来最不伤筋动骨的方案,恰恰是所有的选项之中,最伤筋动骨的下下之策,因为这项政策,让中亚所有靠大清白银吃饭的穆斯林国家,集体愤怒了。没有了大清这个冤大头出血,大家怎么混呢?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浩罕,由于它最爱唧唧歪歪,平时屁事最多,随便那一次的无理要求,只要稍微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立刻让大和卓之子萨木萨克,带人来清朝的边境捣乱,所以清朝政府对他们,早就对他们不耐烦到了极点,因此限制贸易的第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浩罕。
 
于是,浩罕居然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气得浑身发抖,炸毛了,他们以前使用和卓之子萨木萨克,是有分寸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好处,并不是为了真正和清政府决裂。
 
但是,现在恰好浩罕老王死了,新王刚刚登基,血气方刚,于是就决定给大清一点教训,让它老老实实的当好冤大头。
 
而恰好这个时候,萨木萨克也死了,他的儿子张格尔,也不仅仅只想在浩罕手中当棋子,而是想自己创业。
 
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于是,清朝中叶,新疆最大的一次危机爆发了。

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让清政府签订了一个,比南京条约更耻辱的丧权辱国条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如果觉得本文可读的话,请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
 

- End -


以防失联,请大家关注备用号
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备用号:灼识熔接机




晚清沧海事系列

●  晚清沧海事 上卷(1)●  晚清沧海事 上卷(2)●  晚清沧海事 上卷(3)●  晚清沧海事 上卷(4)●  晚清沧海事 上卷(5)●  晚清沧海事 上卷(6)●  晚清沧海事 上卷(7)●  晚清沧海事 上卷(8)●  晚清沧海事 上卷(9)●  晚清沧海事 上卷(10)●  晚清沧海事 上卷(11)●  晚清沧海事 上卷(12)●  晚清沧海事 上卷(13)●  晚清沧海事 上卷(14)●  晚清沧海事 上卷(15)●  晚清沧海事 上卷(16)●  晚清沧海事 上卷(17)●  晚清沧海事 上卷(18)●  晚清沧海事 上卷(19)●  晚清沧海事 上卷(20)●  晚清沧海事 上卷(21)●  晚清沧海事 上卷(22)●  晚清沧海事 上卷(23)●  晚清沧海事 上卷(24)●  晚清沧海事 上卷(25)●  晚清沧海事 上卷(26)●  晚清沧海事 上卷(27)●  晚清沧海事 上卷(28)●  晚清沧海事 上卷(29)●  晚清沧海事 上卷(30)●  晚清沧海事 上卷(31)●  晚清沧海事 上卷(32)●  晚清沧海事 上卷(33)●  晚清沧海事 上卷(34)●  晚清沧海事 上卷(35)●  晚清沧海事 上卷(36)●  晚清沧海事 上卷(37)●  晚清沧海事 上卷(38)●  晚清沧海事 上卷(39)●  晚清沧海事 上卷(40)●  晚清沧海事 上卷(41)●  晚清沧海事 上卷(42)●  晚清沧海事 下卷(1)●  晚清沧海事 下卷(2)●  晚清沧海事 下卷(3)●  晚清沧海事 下卷(4)●  晚清沧海事 下卷(5)●  晚清沧海事 下卷(6)●  晚清沧海事 下卷(7)●  晚清沧海事 下卷(8)●  晚清沧海事 下卷(9)●  晚清沧海事 下卷(10)●  晚清沧海事 下卷(11)●  晚清沧海事 下卷(11)●  晚清沧海事 下卷(11)中2●  晚清沧海事 下卷(11)●  晚清沧海事 下卷(12)1



归因论

归因论一:一次马种的改良,是如何导致东亚两大强国覆灭的?归因论二:中世纪治理水平最高的宋朝,为什么连一匹马都养不好?归因论三:金庸笔下的郭靖,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归因论四:一度天下无敌的阿拉伯人,最后是怎么变成战五渣的?归因论五:为什么拥有最接近现代社会制度的罗马人,也发展不出一支像样的骑兵来?归因论六:宋朝人办不到的事,欧洲人是怎么办到的?归因论七:古代世界最好的战马,是出自哪个国家的呢?归因论八:蒙古军队最拿手的,到底是什么武功?归因论九:埃及人和蒙古人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改变世界的进程?归因论十:为什么一个文明能否崛起的关键原因,取决于它的战争能力?
归因论十一:阿拉伯人真的曾经在中国南方建立过割据政权吗?归因论十二:中国人为什么放弃了占领印度尼西亚?归因论十三:中国人什么时候去清迈可以不用办护照?归因论十四:为什么一个民族选择使用步兵方阵还是使用战车,会决定它的政治制度呢?归因论十五:为什么英国的农民也敢闹事了?归因论十六:法国真的可以乳吗?



◇ 时政评论  ◇






热文

☆ 一个永远无法知道的真相☆ 7月31号,一个神奇的日子☆ 毛泽东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灼识新维度·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维度

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广告合作:331090708(QQ)



—————————— / 广告 / ——————————

·END·

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www.sczhuoshi.com

咨询电话:028-8612260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及购买灼识熔接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