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产阶级那些不可告人的烦恼

崔骥 破词儿 2020-08-31


文 | 崔骥
编辑 | 六姨太
首发 | 《看电影·午夜场》
2010年第2期,有删改


《致命女人》里有一栋位于郊区的、非常漂亮的大房子,这栋房子里住过两个中产阶级家庭。


所谓中产阶级,是指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比如稳定且高薪的工作,但又不及上流社会那般富足,属于“夹心阶层”,不过比你我已好上太多。


©️《致命女人》里位于郊区的房子,是美国电影里中产阶级的标志


前一家来自60年代,男人是火箭工程师,属于能“买得起该死的豪宅的男人”,女人是全职主妇,母性含量极高,喜欢变着花样给男人做晚饭。


刚搬进来时,两人都有些受宠若惊,对邻居说,“太激动了,我们从没住过这么好的街区。”


但紧接着,他们的婚姻就出现裂隙,男人出轨,女人在晚餐里加了西班牙椒,希望男人被噎死。


©️《致命女人》


后一家来自2019年,女人是个律师,男人是一名电影编剧,他在一次女性游行示威上见到这个女人,当时就觉得“这个女权主义者也太性感了”。


同样的,他们的生活也不如意。矛盾在一个深夜里被激发,女人声嘶力竭地咆哮——


我的生活太艰难了,我每天要工作那么久,接的案子又糟心,然后回到这个房子,这个我们负担不起的大房子。房贷的钱还得我出!


©️《致命女人》


据说,每一个国家都有相当一部分人渴望成为中产,梦想拥有中产的漂亮轿车和花园豪宅。这几乎是一个成功的标志,一种最受认可的积极的生活方式。


但是你看,无论他们过着别人眼中怎样的好日子,都会被电影戳穿。电影像一只大手,毫不犹豫捅破了窗户纸,扯开了遮羞布,让中产像一只被煮开的蛤蜊,将大房子里的精神世界暴露无遗。



历史上,中产阶级社区雏形脱胎于行道树。


[美国丽人] [革命之路] 等,片中连接城郊的宽阔大道,两侧布满齐整的林木,它在16、17世纪兴起于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鼎盛于美国。


©️行道树,顾名思义,就是道路两旁的树木。上图为[美国丽人],下图为[革命之路],皆有行道树


电影[猫头鹰的哭泣]中,离婚后的罗伯特,每天下班后,把车停靠路边,偷偷躲到树林里,透过窗户,偷窥做家务的珍妮女士,艳羡她的幸福生活。


此时此地,行道树竟然成了偷窥者的天然屏障。 



对英美人而言,城市中心的街道所缺乏的行道树,是郊区住宅特有的东西。


进而,郊区成为了“激发人们向往高贵生活的地方”,被成功打造成 “美国梦”的一部分。


相较禁锢人身心的多户合住的廉价公寓而言,整洁雅致、独门独户的郊区住宅被盖上中产趣味和“美国梦”的印戳,便具有了为特定阶层代言的能量。


托德·海因斯导演的作品[远离天堂],就定义了这种中产阶级郊区的标准场景:


姹紫嫣红的金秋园林簇拥着一户富足的中产人家,家里妇人勤俭,男士勤劳,仆人踏实。如此中产化的空间,因为男角弗兰克是同性恋而江河日下。


朱莉安·摩尔饰演的凯西发现后,悲痛万分,与黑人园丁瑞蒙切磋园艺工作时,产生了阶级友谊。


而这份不被世俗伦理所认可的友谊,不出所料,被扼杀于流言蜚语之中。


©️[远离天堂]


这里,花团锦簇的郊区场所,散发着凄迷的精神气质。


中产阶级的雅调对应着植物的冰冷,蠢蠢欲动的情感世界空对凄凉与静默。再想回归往昔的天堂般家庭生活已不可得,凯西离天堂渐行渐远,郊区成了指向光明生活背面的讽喻。 


擅长精神分析的导演海因斯,通过此片反思美国战后社会,物质富足时代的文化缺失,辛辣地讽刺中产阶级社区的病态。


©️[远离天堂]


很多导演都喜欢发掘这种病态,这种安静平淡之下令人窒息的因子,比如[时时刻刻]、[夏日时光]、[冰风暴]、[美国丽人]、 [为子搬迁]等。


以求用准确、犀利的影像语言矫正这股社会中坚力量的精神痼疾,让他们免于沉迷在漂亮房子、高级轿车、清新绿地的浮华之中, 愈加积极向上。


©️[时时刻刻]


©️[为子搬迁]

 
为此,导演山姆·门德斯选用[泰坦尼克号]主角凯特·温斯莱特和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革命之路],演绎一对生活在美国郊区的中产阶级夫妇。


影片中的弗兰克和四月夫妇从城里归来,谈及无聊单调的生活,而在路上大吵特吵,吵闹的紧张气氛伴着公路来往车辆。


如多布里恩在《郊区的阶级》中所言,“山谷或荒野里,通勤者来回穿梭,从乏味的城市匆匆赶往郊区的家,他们的汽车前灯,延长的光束蔓延了恐惧。” 


©️[革命之路]


最终二人达成共识:变卖家财、决心前往梦幻般的城市——巴黎。


不料弗兰克面临升职机会,让夫妇二人储蓄许久的勇气瞬间干瘪,去巴黎的事搁浅了。四月看不到生活希望,已有生孕的她开始与邻居私通,而后堕胎,不幸身亡。


©️[革命之路],用玻璃上的反光映射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影片结尾,弗兰克搬走了,新房客再次到来,无聊的郊区生活获得循环不息的能量补充。 


这个空间像是 “围城”,进进出出,川流不息,进出的人互不理解却互致疑惑。


©️[革命之路]


城里人没有开阔且静谧的公共空间,享受不到单独的社区和私家花园,所以“城里人”试图再购置一套乡间住宅,想方设法地不当“城里人”。


郊区人则心里明白,郊区这个场所是破坏了自然环境的产物,它分裂了国家认同感和社区观念,并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如诗人理查德·威尔伯所写:“在精神萎靡和麻木的夏日,中产阶级郊区死一般沉寂。



曾经,我对郊区生活心存向往,可是一旦在郊区前面加上定语“中产阶级”后,兴味肃然寡淡。


为什么呢?郊区拥有私密的氛围和恬淡的空间, 这里有着外人不能分享的共同经验,同时又能因中产之名,将这种经验抽离于日常俗世,让人放松地推着除草机或者遛遛狗,这是我的期许。 


看完[诺丁山]后,我敛收了对郊区的一厢情愿。一个浪漫故事和唯美的发生地,却挑起了我的偏见。


影片中,男主角布里奇居住在伦敦的一个时尚地区,街道总是很干净,行人也精心挑选地只有土生土长的白人,少数族裔和工人阶级被清理出局。


为了让肮脏的老城焕然一新,制片方不惜搭建洁净的城市,以配合那里居住的和谐的富裕青年。


这种对中产阶级郊区形态的偏爱,建立在对普通大众社区的偏见上。这种偏见源于盲目和肤浅。


©️[诺丁山]


电影[复制娇妻]、[克莱默夫妇]和[身为人母],则把人心的芜杂无限放大。


2004年版的[复制娇妻]由妮可·基德曼主演,该片无情地讽刺了家庭主妇和贤妻良母。


妮可饰演的乔安娜与丈夫搬到康州一处中产阶级社区,社区优雅恬静,梦幻如乌托邦。


小区内所有妻子打扮得光鲜美丽,身材姣好,相夫教子,温顺有加,每家每户都布置得一尘不染。


闲来无事,主妇们举办读书会,学习分享有关家庭事务的书籍。导演把他们塑造成机器人,泯灭了自我意志, 绝对服从丈夫,以丈夫的思想为思想。


©️[复制娇妻]


作为新住户,“机器人”主妇们集体要改造乔安娜,但并未得逞,却被乔安娜将社区丑行昭示天下。 


然而,乔安娜的行为蕴藏着玉石俱焚的风险。


以中产阶级为支撑的美国社会结构,他们的价值观和集体意志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俨然结盟的主妇便是法律和道德的一切,乔安娜夫妇被社会游戏规则抛弃,他们的生活必将荡漾无度,失去依附和根基,将被社会本能地推向边缘。


如电影评论家安妮·戈德曼所说,“失去了外在的符号,作为人类他已不复存在;离开在自己的社会圈子中的角色担当,他便什么也不是。因为正是他对群体价值的附着才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复制娇妻]


[身为人母]中,长舌妇们每日聚集在社区公园,看孩子们玩耍,管理他们用餐,喷发一些闲言碎语。


有娈童犯前科的罗纳德入住社区后,便成了她们无尽的谈资和无垠的噩梦。


最终,被孤立的罗纳德下场凄惨,流言迫使他以自宫换清白,这在本质上戳穿了中产阶级的空虚无情。


而多情的男女主人公不过是用偷情调剂空虚。


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萨拉过着百无聊赖的家庭主妇生活,与其他妇道人家共同语言极少,却充满对爱情和激情的渴望。


男主由帕特里克·威尔逊饰演,娶了事业有成的妻子,有了做家庭主男的机会,加之俊朗外表,顺理成章与萨拉上演婚外恋,并最终以回归家庭而告终。


©️[身为人母]


这部改编自汤姆·佩罗塔的小说《不伦之恋》的影片,指出了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强压的不安与焦虑,他们总是想打破郊区的平静生活,以显示他们在努力生活,实际上他们从没有做成过什么事。 


[身为人母]的批判精神透着科恩兄弟的韵味,仿若临床医学般绘制了极端空虚的郊区生活。


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富足、美好的郊区呢?


[恋爱假期]中,卡梅伦·迪亚兹路上偶遇的老人家呈现了一幕让我感动的场景。


老人家是好莱坞电影编剧,他的书架上奖杯无数,包括小金人。但他独居、回家常迷路,因为小区内的房子总是拆了建,建了再拆,使他辨不清路向。


这些瑕疵,他看不惯,也不曾接受,却毅然在此住了一生,这不需要勇气鼓动,而是心灵的选择。


日子平静如水,生活却睿智超脱。


©️[恋爱假期]


或者像[拜物有理]中四个郊区家庭, 十几个人物百无聊赖的生活,被导演运用手法蒙太奇剪辑在一起,升迁、叛逆、出轨、欲望、梦想、纠结等情绪与行为连缀而成最真实的中产阶级生活场景。


©️[拜物有理]


中产阶级的郊区就是这样,殷实而空虚、娇贵而轻浮、平静而冲动……


当它极力塑造区别于贫民区的气质时,这个矛盾、困惑的场所空间,已经被打上无数胎记。 



-哎等一下,别走那么快-


最近,我们新建了一个给破词儿读者朋友的聚集地,
在这里,你可以任意勾搭几位主笔,
也可以认识些有趣的新朋友,
以后可能还有一些抽奖啊、小活动啊等等惊喜等着你
不多说了,想加入我们的快来扫以下二维码,
让运营小姐姐拉你入群吧👇


【推荐阅读】
仅限秃顶阅读 | 画哥特妆被地铁拒 | 娄烨解禁 | 新阴阳魔界 | 无主之作和裸体主义 | 东德人翻墙野史 | 废土电影 | 朋克武士 | 中国人蹦迪简史 | 穿粉红色蓬蓬裙的女杀手 | 肥宅版雷神索尔的原型 | 人格分裂 | 乔欣有钱 | 红烧皮卡丘 | 切尔诺贝利 | 杨幂的齐刘海儿丑哭了一个时代的狂热 | 一看见这些熊孩子我就不想生 | 看深夜剧看到想报警  | 哥斯拉*王者基多拉 | 明星擦屁股|猫片简考 | 哥斯拉爱情故事 | 我们 | 日剧跑 | 黑衣人 | 台湾妖怪奇谭 | 比利·怀德的桃色电影 |不工作就变成猪 | 女人睡变态杀手 | 断舍离 | 韩国偷拍业 | 乐队的夏天 | 中国澡堂子文化 | 荷兰弟 | 长安十二时辰 | 垃圾分类 | 被黑惨的刘亦菲的一生 | 喜多川 | 狮子王 | 奇情浓烈,温柔悲悯 | 宇宙最全间谍暗器大赏 |怪奇物语 | 李现 | 换脸 | 金敏喜 | 越狱指南 | 凄艳港鬼 | 蓝忘机的抹额 | 火箭人 | “少女感”审美和中年女演员 | 马思纯与胖姑娘 | 长安十二时辰(下) |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