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展特种通用飞机及无人机,重点开展吨位级物流无人机设计与应用等技术公关!四川省印发“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通航圈 通航圈 2023-12-25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川科高〔2022〕19号),将航空与燃机、民用航空、特种通用飞机及无人机、智能装备、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清洁能源、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等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其中在特种通用飞机及无人机方面,规划提出:开展特种通用飞机的总体设计、通航飞机平台的加改装;重点开展吨位级物流无人机设计与应用、工业级无人机设计、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等技术攻关。 此外,还将成立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发展联盟开展新一代智慧空管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航空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通用航空关键装备研发及应用技术研究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等

此外,在航空与燃机方面,规划提出:开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专用装备及智能化工艺装备;小推力涡扇发动机及APU整机设计、综合试车及验证;航电系统与设备的研发、集成、测试与保障;国产航电系统适航体系与认证能力建设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发动机再制造维修、复合材料维修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进航空航天自动化装配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支线客机机头模块化、批量化交付新型国产大飞机头研制、系统集成、试验验证及交付;基于MBSE的航空发动机一体化研发体系建设;发动机短舱/反推装置;中小型分布式燃气轮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及全球追踪系统等研制。
民用航空方面,规划提出:开展智慧机场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重点开展机场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运行控制装备研制;开展新一代智慧空管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航空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通用航空关键装备研发及应用技术研究,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等。
智能装备方面,规划提出:开展高端装备数字化优化设计及集成创新、智能控制及智能运维、机器人结构/驱动/感知/控制一体化协同设计、高性能3D 打印工艺及装备、智能检测与分析控制、智能化装配与虚拟装配 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智能柔性加工装备、特色产业智能成套装 备、智能作业机器人、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助力四川省装备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能装备在四川省“5+1”产业应用,推动四川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方面,规划提出:开展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自动推理、非完全信息博弈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机器视觉、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及语音识别、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因果学习、混合增强智能、智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系统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发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嵌入式智能系统、博弈学习平台、多模态智能感知引擎及相关装备;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和示范园区
规划提出,到到2025年,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能增效,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发展区域上,规划提出优化区域创新发展机制,推动高端产业资源集聚,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推进全省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重要承载区和产业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区域创新布局。
规划提出了七大重点人任务
(一)基础研究能力提升
制定后补助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与燃机、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重大科技需求组建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项以上,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立足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民生发展重大需求,紧扣最核心“卡脖子”技术关键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培育重大标志性成果,着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重大创新产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每年支持技术攻关重大项目200项以上,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科技成果。
(三)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结合四川自身优势,增强企业创新动能,引育高技术人才、培育科技型企业、孵育新兴产业。强化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计划,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计划,推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举措有效落实,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每年认定高企1500家以上,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0家以上,备案瞪羚企业50家以上。
(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加强军民协同原始创新和技术攻关布局,推动军民重大科技任务联合论证、联合部署和联合实施,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核能与核技术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每年支持科技协同创新项目50项以上,力争形成一批军民协同创新科技成果。
(五)制造强省科技支撑
围绕我省现代制造产业重点方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制造产业集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重塑,使创新成为推动四川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六)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聚焦四川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天府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转化效果好、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连接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产业自主创新原动力。每年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50家以上。
(七)创新人才队伍培育
进一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体系,完善“高精尖缺”科技人才支持激励政策。培养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0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300名、科技创新创业苗子1000名以上
在政策保障措施上,规划提出对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出台制造强省创新生态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新区绩效评价等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全链条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政策与人才、资金、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强化政策的集成支持作用。此外,还将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依托于“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国际创新产业高地联动发展,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全方位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国内其他省市区的科技创新合作,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共同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川渝合作产业示范区、成立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发展联盟等,推动川渝科技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共建川渝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以下是规划全文:
川科高〔2022〕19号


来源:四川省科技厅。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