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大型无人运输机系统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突破

科技日报 通航圈 2023-12-25
记者近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获悉,我国大型无人运输机系统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取得突破。
大型无人运输机是无人机领域、航空物流领域的国际性热点与难点。当前国内外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以加装自驾仪控制器的方式基于国外新型通航飞机平台开展。此方式改造难度低,但平台成本较高,知识产权受限,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另外,各国针对大型无人机的各项适航认证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相较日臻完善的有人驾驶飞机适航体系而言,无人运输机适航领域是一片难得的“蓝海”。
该项目选用国产运五B型飞机作为飞行器平台,克服原型机自动化基础薄弱的先天劣势,实现了全系统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
据介绍,该项目是为满足民用智慧物流发展和国家应急运输体系建设需求而开发的重大产业化成果。项目创新性提出基于有人机平台的无人化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突破有人机自动化改造、自主感知系统构建、数字化智能空管、大宗物资连续精准空投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克了有人机平台逆向建模与气动性能获取、系统参数辨识及验证、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共域飞行管理等难题。
据了解,项目突破基于异质多冗余架构的自动驾驶技术设计三冗余飞控导航综合系统、基于在线重构技术的容错控制与辅助智能决策算法、大型无人机无动力回收导引算法,避免了同源故障与单点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项目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的无人机地面滑跑控制技术,实现无人机地面滑行高精度自主控制。项目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解决数据积累初期和不同阶段模型机理变化的难题。项目基于真实飞行数据研发的孪生建模故障在线检测技术,实现无人机故障预警及健康状态管理。
据介绍,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4篇,制定企业标准1项,并多次完成基于真实物流场景的飞行演示试验、跨省跨区域货物运投飞行试验该成果有效支撑民用无人机领域相关适航标准的制定,为我国无人机适航标准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航空物流领域,该项成果可有效缓解飞行员数量、运营成本和运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又可提高应对应急救援事件的空运空投保障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记者 华凌)
来源: 科技日报。
 


延伸阅读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