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升机11架、大型无人机3架,空中行动占科目近50%!“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在滇举行

通航圈 2023-12-25

5月16日上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云南丽江、大理、昭通等地联合举行了“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国务院副秘书长王志清,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管理部、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实际身份参演并现场观摩指导演习。据了解,本次演习投放了直升机11架(其中包括直8、米26、米171、卡32等多个型号)、大型无人机3架(其中翼龙2架,彩虹1架),另外还应用了中型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小型无人机群在科目的设置上,空中行动占了将近50%,将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衔接起来,形成立体救援、精准救援、高效救援。

演习模拟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发生7.6级地震。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震区道路、电力、供水、通信中断,发生山体滑坡、堰塞湖油气管线断裂泄漏、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相邻省份部分地区房屋设施一定程度损坏。演习在丽江设主演习场,在大理、昭通设2个分演习场,共投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安全生产、医疗、电力、通信、铁路、公安、交通、地震、环保、气象等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4300人直8、米26、米171、卡32等多个型号直升机11架、大型无人机3架(其中翼龙2架,彩虹1架,动用部分铁路、航空、公路运力资源、指挥车辆和救援装备器材。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郭治武介绍,今年航空器的投入与高山峡谷地区救援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高山峡谷地区这种断路断网、特别是人员难以进到灾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一点吸取了去年泸定地震(救援)的经验,因此今年发挥空中力量的优势,在科目的设置上,空中行动占了将近50%将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衔接起来,形成立体救援、精准救援、高效救援。

演习视频截图

翼龙-2H 

本次演习突出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行动,围绕先期处置、灾情侦察、通信组网、联合指挥、立体投送、协同救援、综合保障等内容,按照精锐用兵、精准救援、实战实练、实导实演的方式组织实施,分指挥演习和综合演习2个阶段设置43个演习科目演习科目除设置地震救援中常规的建筑倒塌埋压人员搜救、基础设施抢修、伤员救治转运、受灾群众安置等科目外,还结合云南高山峡谷地区灾害特点和高原环境实际,通过实地或构设仿真场景开展空地灾情侦察、空地应急投送、空地联合搜救、灾区应急保障、次生灾害处置等实战化演习。
演习全面检视了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情况,将国家、军队和云南省及其所属16个市(州)抗震救灾指挥机构一体联动、同步响应,优化指挥编组,固化指挥模式,顺畅指挥协调机制;破解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救援难题,真实构设演习环境和大震巨灾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灾害链,研究探索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情况下有效开展救援的方式方法;强化空地一体联合救援行动组织,充分发挥航空应急力量机动速度快、受地形限制小的特点,将航空救援行动与地面救援行动有机结合,实现立体救援、精准救援、高效救援;统筹推进各类应急力量实战运用,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职能,聚合消防、军队、专业和社会等应急力量形成整体救援威力。

下面是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部分演习解读:
演习解读


无人机群全方位、立体式侦察灾情

为现场救援提供数据支撑

在“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中,模拟震中区域出现大面积断电、断网情况,道路中断,为全面、实时掌握灾情信息,急需利用无人机对灾区进行应急侦察。

接到救援指挥部的命令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和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人员快速集结,装备迅速联动,派出大、中、小各类型无人机,从高、中、低不同的航高,对灾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侦察。执行此次侦察任务的无人机群由1套大型彩虹4 无人机系统、1套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11套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构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无人机保障应急分队出动的彩虹4无人机,在地面指挥方舱车、移动卫通车的超视距操控下,从驻地机场起飞远距离赶赴灾区,对灾区全域进行大范围侦察,利用卫星通信链路实时传输灾情影像及视频数据,经解译可反映灾区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植被等基础地理信息。巡航过程中,无人机可快速搜索损毁建筑群、滑坡、塌方、堰塞湖等受灾点,获取第一手灾情现状数据。事后依托高性能数据处理集群,对影像数据、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制作高分辨率灾区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重点区域三维模型,可为灾情评估、救援力量部署、灾害隐患排查提供数据支撑。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分队携带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群,迅速抵进震中一线,开设野外无人机起降场,架设无人机群指挥平台,打通视频侦察回传链路。结合彩虹4回传的灾情数据,利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对灾区重点分区域进行中空侦察,并向救援指挥部传输可视及红外双光空中实时侦察画面。同时,利用多旋翼无人机群快速采集、实时绘集灾区重点区域三维模型,为救援指挥部研判灾情、测算受灾面积、部署救援力量等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撑。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联动就近调派长续航无人机前往灾区执行低空侦查任务,快速定位受损建筑,侦查被困人员及周边受损道路情况,为救援车辆规划最佳行进路线,为第一救援力量提供立体式作战指挥依据。前突小队携带微型无人机迅速抵近被困人员建筑,利用微型无人机携带照明、喊话设备替代人员进入危险楼房进行超视距昏暗复杂环境侦查,确定被困人员位置、搜救路线及周边环境情况,辅助救援人员完成群众人员疏散、解救等任务。

航空力量突入震区开展抢险救援

演习场上砺红鹰  保民平安担使命

2023年5月16日,“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在云南丽江等地举行。国家消防救援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受命参加此次演习,担负直升机空中侦察、编队突入灾区、水域搜救、空地协同营救灭火等任务。

“报告指挥部,我是昆明航空救援支队02307号机机长张英海,经侦察,进入古镇的3座桥梁全部坍塌,大部分房屋倒塌,群众正在开展自救互救,急需开辟空地救援通道,报告完毕!”。紧接着,直升机下降高度飞到了一个站满受灾群众的“孤岛”上空,用机载应急广播发出党和政府的最强音,此次演习,支队作为国家队和主力军,是第一支进入演习灾区的空中力量,采用直升机对灾区实施低空侦察,利用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向指挥部传输灾情信息、汇报现场灾情情况,并通过机载应急广播传递党和政府心声,安抚受灾群众。在侦察完灾情后,支队2架直升机携载特勤大队16名救援队员、2头搜救犬迅速起飞,飞赴灾区开展救援。底部印有“中国应急”字样的2架红色战鹰抵达演习场灾区“孤岛”上空,因为“孤岛”没有直升机降落的平坦位置,需要索降队员们提前落地开辟机降场地。“森林消防16名特勤队员,携带着2头搜救犬开舱门、放绳索、设挂锁,接卡扣,从天而降”,全体队员从直升机悬停打开舱门到索降集结抵达搜救点,全程一气呵成,只用了1分30秒时间,特战队员们选取开阔平整地带,快速开辟临时起降点,为直升机机降、应急物资投送做好场地和引导准备,“报告指挥部:直升机临时起降场已经选定,可以实施机降”。航空应急救援是组织抢险救援、拯救生命最及时有效的手段,具有机动灵活、快速高效、受地形环境限制小等优势,是高山峡谷地区应急救援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灾情紧急、道路阻断,直升机无法降落时,实施索滑降,可快速精准投送救援人员到灾害现场,为后续展开大规模力量、装备、物资投送创造条件,在救援救灾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直击“应急使命·2023”演习:

建强应急指挥通信空中保障力量

打通高山峡谷地区大震巨灾应急救援生命线

高山峡谷地区多为“夹皮沟”地形,地势陡峭、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断崖林立,且气候多变,经常出现“十里不同天”的现象,雨多、雾大、云厚。面临这些极端环境挑战,一方面,救援人员需翻山越岭,无法快速抵达灾害核心区,通信保障“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无线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装备难以建立持续稳定的通信链路。此外,丽江主演习场、昭通分演习场距离350公里,远超地面无线通信可视通信距离,地面无线通信保障难度极大。

为破解高山峡谷地区大震巨灾应急指挥通信难题,应急管理部综合运用高通量卫星、宽带自组网、微波散射等通信手段在演习现场构建应急战术互联网,特别是强化了通信仿真推演支撑和空中通信中继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消除了通信盲区。地理环境怎样、携带哪些装备、如何高效架设,是影响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构建的核心要素。在高山峡谷复杂地形下,及时掌握这些核心要素难上加难。演习利用通信仿真推演系统,基于现场实际环境、实战装备进行场景规划,通过装备建模、信道仿真、覆盖仿真等手段,科学分析演习现场通信环境,可视化呈现装备保障能力,为救援现场通信装备部署和网络构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针对高山峡谷地区人员突入极难与应急通信组网要快的突出矛盾,演习构建了大小结合、高低协同的应急指挥通信空中保障体系。大型无人机方面,调派了两架翼龙无人机携带应急通信平台赴丽江、大理构建应急战术互联网空中骨干节点。该通信平台经过技术革新,机载公网基站由移动单网通升级为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同时新增机载Ka高通量卫通基站,通信带宽提高数倍,达到30Mbps以上,公网最大用户接入数从1200提升至2400,通话并发量从170增加至720;实现了高清SAR雷达图像回传、航测相机图片实时下传,支持实时灾情分析、灾区正射影像图快速生成及扩展更多任务载荷超视距数据传输。小型无人机方面,针对石鼓镇地处山坳、通信受阻的问题,采用复合翼无人机搭载宽带自组网基站构建空中中继,建立石鼓镇至丽江主演习场的通信链路。复合翼无人机能够垂直起降,最大化降低了升降场地要求,同时具有航时长(10小时)、载重大(10kg以上)的优点,可以根据需求执行断路环境通信补盲、信号延伸等任务,发挥了翼龙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的协同保障作用,提升了应急战术互联网随遇接入、全域覆盖的能力。


来源:应急管理部、央视新闻、国家消防救援局、云南应急管理厅、云南消防。

PS:最近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