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晓敏:“四会”的语文注定低效​

唐曉敏 文字研究 2022-04-25

唐曉敏:“四會”的語文注定低效

唐晓敏:“四会”的语文注定低效


人们都知道有一个“钱学森之问”,而对“陆定一之问”,知道的似乎不多。其实“陆定一之问”也很重要。陆定一问的是语文问题。他提出:唐代不少儿童7岁即能写文章,7岁写文章,现在一个也没有, 难道是中华民族的智力退化了?显然,陆定一并不是这样认为,他认为,问题出在西化的“识字教学”上。西化的识字教学要求学生“四会”,对对所学的每一个字,都要求会认、会写、会讲、会用。这样,识字就变得非常慢,不用说7岁,就是,9岁乃至10多岁,也没认识多少字 读复杂一点的书都困难,自然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陆定一是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的。他知道,西化语文之前,孩子是怎么识字的。简单点说 就是集中识字。用“三百千”识字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一年时间把“三百千”背诵下来,其中的2000多个汉字就认识了。然后儿童就可以读书。例如就可以读《论语》。《论语》只用了1543个汉字。

唐曉敏先生


认识字就能读《论语》吗?是的。可以读,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地进一步理解其中文字的含义。对此,周振甫说得特别好,他请教了一些老先生,这些老先生告诉他,开始读的时候不大懂 但把《论语》全文都背诵下来,到了一定时候,就都懂了。而是是“立体的懂”。就是说,每个字的丰富含义都知道了。


这就是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集中识字 认识两千多字之后,就学习经典,学习的方法就是熟读成诵,经典烂熟于心之后,其中的每一个字就都懂了。


这种方法,王财贵有一个“煮汤圆”的比喻 ,他说传统语文教育的识字就是这样 把许多汤圆一下子都倒在锅里,每个汤圆都同时接受滚烫的水 ,一下子能煮一锅汤圆。而西化的现代语文教学,则是一个一个地“煮汤圆”。这个比喻很准确很形象。现在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地煮汤圆,语文教学的低效,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關閱覽】


唐晓敏:《古代汉语》这门课名不副实

唐晓敏:体育教学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唐晓敏:新式语文教育从来没有成功过

唐曉敏:美國現代教育思想對中國的“生態入侵”

唐晓敏: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不教“字词”

唐晓敏:传统语文教学的“篇章识字法”

唐晓敏: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篇本位”

唐晓敏:语文教育造成了儿童的精神营养不良

唐晓敏:蔡元培、胡适、顾颉刚、钱基博、张恨水等13岁前阅读的书

唐曉敏:民國時期學童讀書早

唐晓敏:中小学语文应有“大教材”观

唐晓敏:语文教学,“朗读”为先

唐晓敏:苏辙的教育思想

唐晓敏:《论语》人人应该读也可以读

唐曉敏:兒童爲何要讀經?

唐晓敏:二十世纪前期中国高校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