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2年增刊要目

法研在线 2023-03-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检察杂志 Author 人民检察杂志

目 录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

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能动司法检察理念下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制度研究

丁霞敏 高嘉澍

法学专论

从事实归因到规范归责

——司法工作人员相关渎职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应用探索

徐伟勇

实务研究

完善检察官考核体系应统筹处理好五对关系

李贵成等

对跨境电子取证亟待强化法律监督

郭欣阳

区块链背景下惩治洗钱犯罪司法困境的破解

王 旭 王 智 汪 乐

相对不起诉与前科劣迹衔接机制探讨

胡春健 周保强

办理流量攻击类案件的难点与对策

——以南通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万某某等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为例

任留存

网络直播售假之刑事认定

孔 雁 牟 莉

涉案企业合规问题研究专题

涉案企业合规的刑事激励模式探究

史航宇

刑事一体化视角下企业合规体系之建构

罗 涛 李小东 魏阳光

从三方面完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张亚军 尚丽娟 陈 英

涉案企业合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构想

张占营

权威解读

检察机关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解读

徐向春 马 滔 赵景川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践

构建大数据背景下虚假诉讼线索发现机制

章芳芳

司法改革探索

铁检基层院转型发展中的职能管辖解析

宋红伟 刘亚茜 吕 辰

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之实践完善

李 宁 陈小炜 管军军

观察与思考

加工贸易中串货行为出罪的法理阐释

李艳霞 宫本晓

系统研究破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难题

刘 浩 赵华峰 刘 磊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惩防之策

屈绳忠 陈文武

内外发力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丁银霞

儿童演员权益保障问题分析

乐绍光等

依法能动履职加强司法人权保障

万方鹏 陈珊珊

书评·心得

事物本质: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的类型化思维方法

——读《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有感

卞宜良 刘 璐

案例评析

运输人员截留打包钢筋中部分钢筋如何定性

罗海妹 邱 楠 张 涛

短刑期罪犯减刑的认识分歧及解决

刘海东 冯 辉

从旧兼从轻原则在一起危险作业案件中的运用

张廷勇 吴高飞

利用系统漏洞反复获取积分兑换商品牟利的行为如何定性

严世红 邓园园

经验交流

运用穿透式理念深化检察听证工作

钟 琦等

基层院视角下检察指导性案例的产出与适用

李 琪 曹源源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落实机制探索

申乐国等

案管部门能动管理之建议

焦 琰 王晓玲

“三审二促一落实”促进适用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王树亮 张昭兴 尚志雷

观点撷要

准确适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隋国华 冯润森

办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案件应考虑三个轻缓因素

宋君华 彭 辉

以问题为导向 推进优化“案-件比”

陈国根 张友连 冯昌波

检察业务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李建军 刘根良

能动履职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郎显成 盛立民 白丽艳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中调查核实权的有效行使

姚晓东 宋远升

借助智慧民事检察监督平台提升监督质效

杨鑫炜 宋文涛 李花飘

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需防止“口袋化”

张慧敏 朱汝默

强化机制构建促进法治副校长工作

谷振国 荣国华

完善暂予监外执行检察监督防止“纸面服刑”

夏 禹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

刘康磊 牛加娥

以专业化建设促营商环境优化

郭 潜 庞蒙蒙 申宇新

多措并举完善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机制

赵桂杰 毕盼盼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能动司法检察理念下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制度研究

摘要:检察机关应坚持能动司法理念,遵循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相结合的民事检察思维,积极探索构建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制度,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实践中,检察机关应坚持合法性原则、尊重当事人处分原则、诉讼平衡原则、独立审判原则,将民法典语境下的特殊民事主体作为支持起诉的对象,厘清民事检察支持起诉的案件范围,把握好支持起诉的启动、审查和决定程序。

关键词:能动司法 特殊群体 支持起诉 民事检察

作者简介:丁霞敏,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高嘉澍,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


法学专论


从事实归因到规范归责——司法工作人员相关渎职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应用探索

摘要:司法工作人员相关渎职犯罪均要求发生重大损失结果,但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难以有效指导司法实践。在司法工作人员相关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中,区分事实归因与规范归责,事实归因采用条件说,规范归责借鉴客观归责体系中的规范保护目的理论,通过职责规范目的与内容对事实因果关系予以限制,能够为合理认定相关渎职犯罪因果关系提供一种方法论工具。

关键词:渎职犯罪 因果关系 规范归责 客观归责理论

作者简介:徐伟勇,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主办检察官,法学博士。


实务研究


完善检察官考核体系应统筹处理好五对关系

摘要:河南省检察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考核框架体系,深化考核实施办法,动态修改考核规则,全面推开考核本地化。根据河南省检察官考核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应统筹处理好全面考核与以司法办案为中心考核、入额领导干部个人司法办案与管理工作成效、考核标准相对统一与本地化个性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各自特点与融合发展,以及考核与信息化智能化五对关系,以推动考核工作更好地发挥“风向标”“指挥棒”作用。

关键词:检察官考核 司法办案 本地化 业务管理

作者简介:李贵成,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杨敏,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丽,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检察官助理;牛犇,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对跨境电子取证亟待强化法律监督

摘要: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取证存在规范不完备、取证方式规定不明确等问题,检察机关对跨境电子取证的监督也面临一些困境。对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强制措施分类审查机制,构建层次分明、富有实效的监督方式体系,加强对跨境电子取证权利保障的监督,建立跨境电子取证司法审查机制,完善非法电子证据排除制度,以健全跨境电子取证监督制度。

关键词:电子证据 跨境取证 侦查监督

作者简介:郭欣阳,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区块链背景下惩治洗钱犯罪司法困境的破解

摘要: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的底层逻辑生成了具备匿名性、安全性、跨域性特征的去中心化虚拟货币,该技术被用于洗钱犯罪将会导致犯罪主体难以锁定、主观故意难以认定、资金流向难以追踪、电子证据获取遇阻的司法困境。办案机关应当通过技术帮助定位、优化举证责任分配、境内外合作建立数据监管及取证系统、积极探索新型存证模式、预防先行的路径,来惩治区块链背景下的洗钱犯罪。

关键词:区块链 虚拟货币 洗钱犯罪 司法困境

作者简介:王 旭,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 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汪 乐,中财期货有限公司合规法务。


办理流量攻击类案件的难点与对策——以南通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万某某等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为例

摘要:DDoS等流量攻击类案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办案中存在因果关系证明难、经济损失认定不统一、法律适用不规范等问题。应结合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从网络的可用性层面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应秉持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区分要素,准确认定“因果关系”;兼顾商业秘密保护与有效打击犯罪,在全面取证的基础上,认定“用户数”应坚持客观判断、“直接经济损失”应具有确定性、“必要费用”应具有合理性;对于DDoS等流量攻击类案件同时构成多项罪名的,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数罪并罚的情况下,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

关键词:流量攻击 典型案例 因果关系 从一重处断

作者简介:任留存,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


网络直播售假之刑事认定

摘要:网络直播销售行为涉及主体更多元、法律关系更复杂,使得网络直播售假案件的打击难度也更大。关于网络直播带货中主播的法律地位,相关法律规范的认定不统一,应具体结合不同带货模式进行分析判断,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是流量主播为商家带货的模式。该种模式下,若带货主播具有未履行审查义务,存在覆盖商标、商品链接以代号表示、删除直播回放等异常行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对外销售,曾因售假被处罚后又销售同一种假冒商品等情形,则可推定其明知销售的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该类案件中,除行为人供述外,一般缺少据以定罪的直接证据,须充分运用间接证据构建论证逻辑认定犯罪。

关键词:网络直播带货 主播 售假行为 推定明知 法律地位

作者简介:孔 雁,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牟 莉,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一级检察官。


涉案企业合规问题研究专题


涉案企业合规的刑事激励模式探究

摘要: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当前无论程序法还是实体法,我国的刑事合规激励尚不足以形成体系,这将影响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将涉案企业合规建设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融合,通过进一步明确涉案企业合规的基本有效性标准、规范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的监督考察等举措,使得涉案企业合规建设在司法运行中更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涉案企业合规 合规激励 附条件不起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作者简介:史航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观察与思考


加工贸易中串货行为出罪的法理阐释

摘要:加工贸易中的串货行为应当出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强调企业经营行为的自主性,促成这一行为的非罪化。从刑法保障法的性质、海关法修改的立法背景、走私犯罪行政犯的属性进行解读,海关法的修改直接影响了串货后续走私犯罪的成立。实践中串货行为也多作为行政违规加以处理。

关键词:加工贸易 串货 后续走私犯罪 出罪

作者简介:李艳霞,鲁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宫本晓,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徐贺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2022年第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7期要目《人民检察》2022年第8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9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0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7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8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9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0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2期要目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2023年《人民检察》抓紧订阅中!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