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2年第21期要目

人民检察杂志 人民检察杂志 2023-03-25

目 录


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万峰湖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的价值启示

张雪樵

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41批指导性案例评析

秦天宝

以深化刑事检察工作助推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

苗生明

法学专论

检察理论研究哲理化的内涵及进路

樊崇义

检察一体化需要把握和处理的三大关系

——以纵向一体化为视角

张智辉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

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监狱巡回检察的工作重点和方法

张书铭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践

数字检察法律监督新范式探索

白秀峰 许 奎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基层策略

董学华

检察聚焦

“包案+听证+救助”三位一体实质性化解信访矛盾的机理及推进

徐向春 韩 旭 王志明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解

中国古代的秉公执法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王立民

司法改革探索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立法支持

王 磊

观察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叶 婷

域外法治

域外检察机关不起诉的公共利益考量

祁建建

观点撷要

民事检察精准监督瓶颈问题之破解

刘占军 陈石元 李蒙梅

基层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的不足与改进

运胜雷

高空抛物罪构成要件辨析

郭亚峰

检察人员业绩考核横向比较模型的构建

李大槐 宋 飞

打好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治理“组合拳”

潘玉亭 蔡春源

提高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质效的着力点

刘 璐 司郑巍 何 杰

加强检察横向一体化建设的多维视角

元爱玲 王向梅 吴新杰

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2023年《人民检察》


法学专论


检察理论研究哲理化的内涵及进路

摘要:检察理论研究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照以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检察理论研究总体上存在理论供给与实践需求不适应、理论研究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此,应锚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切实找准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厘清检察理论研究为什么要哲理化,检察理论研究哲理化的内涵及进路等问题;坚持以马列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检察理论研究之中,融入办案活动之中,从而推进检察理论的持续深化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法律监督 检察理论研究 哲理化 内涵 进路

作者简介:樊崇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


检察一体化需要把握和处理的三大关系

——以纵向一体化为视角

摘要:构建检察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检察工作一体化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就检察机关内部而言,应当重点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把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变成基层检察人员的实际行动,重点解决上下同心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指令与服从的关系,进一步推行领导指令书面化;三是正确处理放权与管理的关系,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重点解决传统办案模式回潮的问题。

关键词:检察一体化 检察官主体性 检察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张智辉,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落实中央《意见》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监狱巡回检察的工作重点和方法

摘要:巡回检察要抓住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巡回检察。巡回检察准备阶段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学习培训和科学制定调卷清单,方法是比对审查法律法规的效力位阶等。阅卷和数据分析阶段的重点是查阅案卷材料,筛选、采集阅卷信息等;方法是对数据进行碰撞分析,运用算法或逻辑关系查找问题线索。补强证据和深挖问题阶段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查核实,完善证据链条,深挖深层次问题;方法是比对法定条件和类案事实证据,排查深层次问题和职务犯罪线索。总结反馈阶段的重点是分类总结问题,拟制检察意见,反馈检察情况;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对等反馈。巡回检察回头看的重点是被检单位的整改情况,方法是销号式核查等。

关键词:巡回检察 阶段 工作重点 方法

作者简介:张书铭,最高人民检察院驻司法部燕城监狱检察室主任,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法学博士。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践


数字检察法律监督新范式探索

摘要:当前,数字检察正处于从“智能系统建设”向“智能制造”迭代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新模式、新内容、新实践,数字检察发展面临数字化能力有待提升、数据获取存在难题等困境。为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检察机关应依法能动履职,提升数字检察履职能力,坚持系统观念、转换思维范式;破除信息共享壁垒,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完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充分进行调查核实,准确及时发现线索。此外,基于数据权力的公权属性,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应保护好数据安全,维护好数据权利。

关键词:大数据 数字检察 法律监督 新范式 能动履职

作者简介:白秀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法学博士;许奎,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

本文系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检察监督能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解


中国古代的秉公执法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中国古代在产生国家、法制以后,秉公执法成为执法领域的重要话题,突出表现在有关秉公执法的思想、制度与典型案例等。秉公执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益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徇私枉法时有出现,这已成为执法司法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执法廉洁、司法公正,有必要大力提倡秉公执法,惩治徇私枉法,进一步改善执法司法环境,助力全面依法治国。

关键词:秉公执法 公正司法 法律文化 中国法律史

作者简介:王立民,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租界法制文献整理与研究》(19ZDA153)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改革探索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立法支持

摘要: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依法能动履职,不断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该项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一定程度影响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建议从形成法律制度框架,完善争议化解制度内容,明确构建路径(包括打好外部协作机制基础、争取地方立法支持、纳入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安排)等方面,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入法”创造条件。

关键词: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立法需求 立法可行性 立法支持

作者简介:王 磊,单位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域外法治


域外检察机关不起诉的公共利益考量

摘要:公共利益是域外检察机关不起诉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公共利益考量因素包括犯罪的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被害人的权益与诉求,证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益,非犯罪化、非刑罚化措施以及起诉作为保护公共利益手段的比较等。对于没有犯罪发生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不起诉;对于不起诉更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的案件,可以不起诉。在法治、权利、秩序、安全、效率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英美德法等国不起诉的公共利益考量因素有趋同的一面,而我国与之相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特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不起诉 公共利益 利益考量 起诉替代措施

作者简介:祁建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合理适用研究》(GJ2020C12)阶段性成果。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徐贺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2022年第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7期要目《人民检察》2022年第8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9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0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1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2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3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4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5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6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7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8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19期要目

《人民检察》2022年第20期要目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2023年《人民检察》抓紧订阅中!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