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 | 语文九年级(下)第13课《短文两篇》课文朗读+视频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练习

全册精讲+→ 绿色学习平台 2022-04-10

精典往期

小学英语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语数英预习单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初中历史初中音乐初中美术 初中语数外预习单


精彩回顾

第一单元1.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第2课《梅岭三章》3.第3课《短诗五首》4.第4课《海燕》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第二单元5.第5课《孔乙己》6.第6课《变色龙》7.第7课《溜索》
8.第8课《蒲柳人家》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9.第9课《鱼我所欲也》10.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11.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2.第12课《词四首1<渔家傲·秋思>》12.第12课《词四首2<江城子·密州出猎>》12.第12课《词四首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第12课《词四首4<满江红>》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四三单元13.第13课《短文两篇》

每天同步更新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初三)高清版

第13课《短文两篇

__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__

课文朗读

__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__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__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怡情(yí)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énàn)滞碍(zhìài) 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怡情:使心情愉快。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狡黠:聪明而狡猾。诘难:诘问,为难。滞碍:不通畅。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学习《谈读书》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句。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试举例说明。①比喻论证。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③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4.学习《不求甚解》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2)《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3)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①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名词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②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③对比论证。将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小组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相同点:①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②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③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不同点:①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②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③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
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不可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微课精讲

__

第一课时 《谈读书》

第二课时 《不求甚解》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离线观看视频

如何用手机观看和下载教学视频?点这里


图文解读

_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同步练习

__

一、给加粗字注音。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伦理(    )

滞碍(    )    怡情(    )    吹毛求疵(    )  咬文嚼字(    )


二、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


三、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1.读书使人________,讨论使人________,作文使人________。

2.读书时不可存心________(为难、刁难、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读书足以________,足以________,足以________。

4.而读书的________,全在于会意。(要点、要求、要诀)


四、阅读《谈读书》“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语段后回答问题。  


1.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


原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明智,作文使人准确。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五、阅读《不求甚解》后回答问题。  


1.作者批驳了什么错误观点?



2.你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参考答案:


一、zǎo  xiá  jié  lún  ài  yí  cī  jiáo


二、1.比喻  2.排比  3.对偶  4.比喻


三、1.充实、明智、精确  2.诘难  3.怡情、傅彩、长才  4.要诀


四、1.略  2.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举例  对比


五、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同步练习2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 jiǎ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抠字句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o     吹毛求疵cī

2、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彩藻饰     读书废时     纵观统筹

B、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3、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

(2)好读书,不求甚解,                     ,便欣然忘食。

(3)作者有思路,                     。 

(4)敏而好学,                      。

4. 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

味同嚼蜡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通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                           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5、给加粗字注音。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伦理(    )滞碍(        )    

怡情(    )   吹毛求疵(    )  咬文嚼字(    )咀嚼(        )死抠(       ) 豁然(     )  相似(    )  曲解(     )  迂腐(   )

6、解释下列词语

(1)、藻饰:

(2)、狡黠:。

(3)、诘难:

(4)、滞碍:

(5)、味同嚼蜡:

(6)、吹毛求疵:

(7)、寻章摘句:

(8)、不求甚解:

(9)、咬文嚼字:

(10)、豁然贯通:

(11)、学究:

(12)、开卷有益:

7、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8、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_______________。

(2).而读书的________,全在会意。

(3).三人务于精熟,而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___________,不必_______。

(6)、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________________。

(7)、重要的书必须常常_____________,每读一次都会觉得_______________。

9、辨别字形纠正错字

(1)、所然无味    (2)、博采   (3)、策画     (4)、蒸溜    (5)、辨论     (6)、辩异     (7)、要决    (8)、烂加粗暴   (9)、屈解   (10)、独道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用课文原话)


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5、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7、作者批驳了什么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


1、B   2、A  3、(1)学而不思则罔(2)每人会意(3)遵路识斯真(4)不耻下问 4、略 5、zǎo xiá jié lún chìài yí cī jiáo jǔjué  kōu huò sì qū  yū(1)、修饰文辞。(2)、狡诈。(3)、诘间,为难。(4)、不通畅。(5)、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6)、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7)、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8)、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9)、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10)、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11)、迂腐的读书人。(12)、读书有益处,有收获。7、(1).比喻  (2).排比  (3).对偶 (4).比喻

8、(1)欣然忘食 (2)要诀 (3)独观其大略(4)死抠一字一句 因小失大  而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5)且放过 太滞 (6)豁然贯通 (7)反复阅读 开卷有益  9、(1)、索然无味(2)、博彩(3)、策划(4)、蒸馏(5)、辩论:(6)、辨异(7)、要诀(8)、滥加粗暴(9)、曲解(10)、独到  

二、1.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3.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4.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

5.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6.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7.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温馨提示

1、课件习题文档下载地址

http://1ydt.com/v/down-13213.html(复制链接至浏览器下载)

2、扫码下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课件习题

3、文章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


往期精彩回顾




小学语数英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1-6年级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1-6年级资料汇编小学语文1-6年级整套教案设计小学一年级-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1-6年级电子课本小学数学1-6年级资料汇编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知识点汇编
小学数学1-6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课堂教学讲解
小学数学1-6年级必背基础概念归纳


小学英语

人教版 | PEP小学英语3-6年级资料汇编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上下册,教学资料

人教版 | 小学英语1-6年级【期末测试卷】

初中语数英


人教版 | 初中数学7-9年级【汇总】图文精讲

统编版 | 初中语文7-9年级【汇总】图文精讲

人教版 | 初中英语7-9年级【汇总】图文精讲


微信号:yzy5200426扫码关注我们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