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望长城精神家园(一) 长城脚下玉门花海子

玉门市博物馆 玉门历史文物 2023-09-19


在西北边疆,水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历史上的民族争战,往往是为了争夺水草而来。数千年来,河西走廊的大片水草换了好多茬的主人,月支赶掉了乌孙,匈奴赶掉了月支,汉朝赶掉了匈奴……鲜卑、吐蕃、党项、回鹘、蒙古等等,都曾是这里的主人。

公元前121年,自从西汉占领河西走廊后,大片的水草就从匈奴人手里归入了汉朝的版图下。汉王朝为了把水草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想了好多的办法。在人迹罕至的绿洲边缘筑起了长城及其庞大的烽燧等军事设施,驻扎军队,移民实边。

浩瀚大漠中的长城(花海头墩附近)

为阻滞匈奴人的脚步,西汉在河西走廊的最北边就筑起一条这样的长城,从黑河边上的(肩)金关到疏勒河西头的玉(门)关,长达500多公里,它穿越大漠戈壁,穿越水草绿洲,连接起了黑河、疏勒河两大内陆河水系,沿线设有强大的军事设施,有数百座古城和烽燧,酒泉、敦煌两个郡太守旗下有多个部都尉在这里把守。

长城两边拉上了刺丝网,封闭保护,成为新的长城“卫士”

大漠中的头墩及长城

大漠中的头墩附近汉长城

玉门长城属于金关到玉关500公里长城防线的组成部分,长度110公里。东到与金塔县沙枣园子接壤的干海子自然保护区,西到与瓜州县桥湾镇接壤的饮马农场,主要分布在花海、青山农场、黄花营、饮马农场一带,存在墙体遗迹的80公里,消失的30公里。其中,墙体34段,壕堑1段260米,烽燧31座、关堡3个、相关遗存6处。

花海子头墩旁边的水草

花海子是这条长城经过的第一个水草丰美的地带,自然也是汉王朝重点防御的地段。从这里向西100公里,在汉代至清代一直是湖泊相连,这里是疏勒河东支流北石河经过的地方,花海子则是疏勒河东面的尾闾湖。长城沿线,每隔10华里许筑有烽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燧。长城和烽燧建筑在同一个直线上,长城往往在烽燧北侧。长城走向的转折处也多以烽燧为标记,烽燧多呈上窄下宽的方柱形。

花海子头墩旁边的水草

大漠戈壁中的一汪水面,也是疏勒河东支流——北石河目前的尾闾

这段长城线修筑有40余座古城和烽燧。西汉池头县(东汉沙头县),就在长城以南10余公里的地方设置,现在是玉门的三个墩遗址。从数量众多的历史遗迹来看,这里是酒泉郡重点防御的地带。从相连的湖泊来看,这里过去水草茂盛。汉长城将水草圈在了长城以南,长城以北则是截然不同的大漠戈壁景观。民族争斗就是这样直接了当,需要什么就把它纳入怀中,无需征求对方的意见。

朝阳中的头墩,拍摄于2017年

汉长城沿线还分布有许多城障,同长城、烽燧共同构筑成坚固的北方防御体系,彼此相连,进可攻,退可守。古城集中在头墩西面70公里内,70公里有17个古城、关堡,平均4.1公里一座古城。其中花海境内古城有北沙窝破城子、北沙窝火烧城、西沙窝、下回庄、上回庄、东回庄、西回庄、三个墩,其余一、二、三、七、十、十一、十八为城障。集中分布在头墩,周边20公里内分布有12个,其北2个,其南5个,加上三墩、三个墩,总计12个,可谓密集。

大漠戈壁沉睡千年的古城

西沙窝破城子

上回庄坞壁遗址

北沙窝破城子

北沙窝火烧城遗址

下回庄城址

西北地区的民族争斗实际就是争夺与控制河流,这一片水草就是疏勒河浇灌的结果。汉王朝自然也是把河流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河流也是天然的防御设施。这里的长城和烽燧都是沿着疏勒河向西行进,有时在河流北面,有时在河流南面。长城与河流形成双层的防御结构。

长城脚下的水草

头墩

头墩

头墩

雄伟的汉长城最终也阻挡不住诸多民族的铁骑,这里的 水草还是随着诸多民族的你来我往,一茬一茬换了许多的主人。

西汉以后,历代对汉长城都有利用,安史之乱后,这里先后落入吐蕃、回鹘、党项、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历时1000年。及至清代,随着疆土扩张和对新疆用兵,这里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对这段汉长城沿线烽燧进行了修筑和修缮,并对沿线烽燧进行了编号,从头墩、二墩、三墩……一直到十八墩,这些烽燧名字有的已经演化成了一方地名。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策旺阿拉布坦进犯哈密,清廷急调大军,设军营于巴里坤,河西的重要地位再次凸显。为保障大军的前方供应,清廷应吏部尚书富宁安之请,于肃州附近之西吉木(赤金)、达里图(玉门镇)、布隆吉尔等处派人屯种,后又派甘肃巡抚绰奇勘阅肃州以北及嘉峪关以西可耕之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根据靖逆将军富宁安之请,在“西吉木设立赤金卫,达里图设立靖逆卫,各添设卫守备一员,有效地阻遏了青海和硕特蒙古在嘉峪关以西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清廷在新疆的平准战争。为了就近在河西筹集粮草,也为了嘉峪关至哈密漫长运输线的安全,清政府通过移民屯垦,开始经营嘉峪关以西地区。

头墩

这一代丰美的水草,在清代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设立花海子马场,成为西北四大马场。

清代青海及甘肃河西官营畜牧业以养马为重。雍正十一年(1733年),署理陕西总督刘于义因新疆战事方紧,筹划在河西设马场,上奏折:

“又肃州嘉峪关外之花海子湃带湖一带周围约二百余里,水草富裕……臣请于摆羊戎、花海子、大草滩、黄羊川地方各设马厂一处。臣查儿骤马西宁口外及陕甘内地尚易购觅。如此经理数年,马匹蕃息于边疆,防守永远有益矣。”乾隆元年(1736年),获得批准,在甘州大草滩、凉州黄羊川、肃州(花海子)和西宁巴燕戎地方各设马厂一处,并专门组织严格管理。规定以游击1员总管马厂,每厂养马1200匹,场分5群,每群有化马200匹、牡马40匹,以作为马匹的配种和产马的保证。每群设牧马千总、把总各1员,牧副外委1员,牧丁10名。

由于牧养制度严格,成效显著,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西宁镇马厂有大小儿骤骗马三千七百余匹。多次分批将富余马匹发往甘州、凉州、肃州(花海子)的马场。至道光年间,河西甘州、肃州、凉州、西宁牧场养马达2万匹,数量之多可见一斑。推动了甘肃的马政建设。

当时西北官牧厂所养牲畜除负责供应本地,甚至全疆及陕甘各营补缺骑探马外,新疆兵屯、回屯用畜以及矿厂驮畜、军事交通用畜、驻军口粮等等,这时期对于清朝保障西北军事所需,稳定边疆以及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都有重要的意义。战时,八旗、绿营牧场互相配合,调拨马匹,以保证战场后勤的充分供应。

清咸丰、同治至光绪、宣统年间,西北官牧厂开始衰败,一方面是受战乱影响,回民起义,反抗暴政,所有马厂全被破坏。马匹损失一空。

水草之地,都是有古道通向外面的。花海子向西可通向新疆,向东可以通向肃州,向北通向马鬃山进入漠北,向南通向走廊。《肃州新志校注》:

“由野马湾到巴里坤(北小道约近一百五十里):野马湾一百里至疙瘩井子,又四十里至新井子,又三十里至花海子。”、“肃州西北至野马湾六十里,至沙枣园八十里,共一百四十五里。”

由肃州过花海子去新疆巴里坤距离要近很多。

水草之地,都是有重兵把守,清代对通往花海子的路都是这样。《清实录》卷之一千三百四十四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上:

“兵部议准、陕甘总督勒保奏称、甘省嘉峪关外花海子地方。路通王子庄、野麻湾等处。为紧要之地。请于花海子分驻把总一员。兵三十名。并于通花海子之红泉口、笈笈槽、红柳井子、四十井子、草湖、爬腰树等六处。各安兵五名。所派把总兵丁。于赤金、靖逆二营内。按年轮流派拨更换。令该把总于红泉口等六处。轮转巡查。并令赤金营都司、每月赴花海子等处稽查结报。又木笼泉、梧桐窝、石人子、断山口、均通花海子路径。请于桥湾营拨兵十名。分驻木笼泉、梧桐窝、于威虏堡营拨兵五名。分驻石人子。于嘉峪关拨兵五名。分驻断山口。仍令各本营将弁。随时查察。以专责成。从之。”

花海子是水草丰美之地,似乎也避免不了西北内陆尾闾湖泊的命运,它是疏勒河东尾闾湖,历史上波光粼粼,水鸟飞翔,是甘肃省候鸟自然保护区。清代还湖泊相连,20年前已经完全干涸,成为一片荒漠。成为继罗布泊、居延海后,我国最近一个干涸的内陆湖泊。


文字:王璞           编辑:周欢             审核:王璞


往期好文:

边关黄花营

阿拉伯人记载的玉门关在今玉门市

宋代地图证明古玉门关在今玉门市

西汉玉门关最初在今玉门市考

西汉玉门关遗址质疑

人形彩陶罐成为国家博物馆镇展之宝

最早玉门关位置之说又添力作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玉门文物亮相国博

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西北边城骟马城:一座城池  一段传奇

塞城倩影——疏勒河流域古城堡图片展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四)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三)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二)

祁连疏勒间的历史风烟(一)

疏勒国  疏勒县  疏勒河

小河的文化生命力

祁连山天堑古道昂藏沟考察

玉门千年独登山盐池史海钩沉

玉门赤金峡摩崖石刻初步考证

一个有三座古城的小城

斯坦因笔下的玉门黄花营

长城脚下黄花营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昌马东大沟关隘遗迹初探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一首诗  一座城——绵延千年的诗意之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