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德引领教育伦理的人文范式

田海平 师德研究与评价 2022-0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用明德引领教育领域立德树人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大课题。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伦理学?建构当代中国教育伦理学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如何体现“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的时代精神诉求和价值理念关切?


    笔者近读《教育伦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有一个深切体认:当问题在一种根本性深度和广度上被持续问及且得到实质性响应时,教育伦理学必然从狭义师德范式进入广阔的人文范式之论域。我认为,这部《教育伦理学》在关涉相应学科体系、知识范式、问题域和概念方式四个方面,贯彻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开放性探索框架,是对明德引领教育伦理的人文范式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它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奠基。从体例和组织形式上看,这是一部由全国十所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伦理学研究的专家合作编写、由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主编的专著性教材。这部新著距王正平主编1988年版的同名教材已然经过了卅一年的沉淀和积累。它是对旧著的“合理继承、学理发展和历史超越”。其文献史意义在于,透过三十多年探索,一门中国特色的教育伦理学的学科体系从这里呼之欲出了——换言之,它获得了一种开放性概念框架之奠基。具体说,人们在新《教育伦理学》的字里行间清晰地辨认:教育伦理作为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价值基础,它在学科性质、基础理论、研究层次和知识类型上,第一次系统地突破了作为职业伦理学的师德范式和学校伦理之局限。教育伦理的基本理论被表述为:明德引领下的对教育之善的追寻,首要原则是立德树人,精神实质是对整个的人类教育实践之善的人文反思和道德合理性探究。这种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的新诠释,旨在通过一种开放性论域之拓展,使其学科视野更为开阔、知识领域更丰富、思想张力更强劲,以便为一种更为宽广的“人文范式”的教育伦理学的探索进行奠基。

    第二,知识范式的开放性视界融合。毫无疑问,教育伦理学既关涉约翰·杜威所说的“学校伦理问题”“教育方法的伦理”“课程和学习科目的伦理”等具体的教育科学的知识范式,又关涉儒家所说的“明人伦”“明明德”的实践人文知识范式。前者偏重一种具体规范性知识,后者则强调一种人文引领性知识。这部新《教育伦理学》旨在贯通两种知识范式,呈现出一种开放性视界融合。这有助于从跨学科视野上将教育科学与道德科学加以连通。一方面,“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与“明明德”的教育价值论和教育实践论,强调在明德引领的教育伦理学的认知旨趣中拓展已有的知识边界和认知范围;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中具体伦理问题的讨论,例如师生关系伦理、教师共同体伦理、教学伦理、研究伦理、教育管理伦理,等等,由于贯穿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和明德引领的人文价值指引,而呈现出无限高远的认知空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

    第三,教育伦理学问题域的开放性拓展。今日教育伦理学的学问探究,要着眼于一切人类教育活动的明德精神,以明确我们工作的性质和方向。这表明,它在学问之道上的“总问题”必定是:“以明德引领”。在这方面,这本教材深植于中华民族教育生活之现实土壤,立足于中国话语和中国思想传统,并开放出熔铸古今、引领时代的学问气派。具体说,它的精神源头,是以《大学》三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推演并扩展出教育伦理学的时代性问题:一方面,教育伦理要以“大学之道”为精神实质,以明德引领、立德树人为贯穿始终的研究纲领,因而是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性问题、世界性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的典范;另一方面,明德引领的总问题又绝不是一种无内容的抽象,而是具体展现为各种开放性问题的探究,如教育与制度,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技术,教育与德性,等等众多的相互关联的伦理问题域类型。因此,从问题域呈现的方式看,这部教材亦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学问品质。它当然是以知识性关切为主,但却始终贯穿了一种开放探索的问题式思考。甚至可以说,它更多地是在提出问题,进而激发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自由思考,而不仅仅是提供某种教条的知识性的标准题解。

    第四,教育伦理学概念方式的开放性谱系。教育伦理学的概念方式不能局限于教师德性的师德范式,不单纯是一种教师职业伦理或者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概念方式。它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内涵,涉及教育公正、教育民主、教育自由、教育仁爱、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权威、教育尊严、教育政策、教育交往等开放性论题。我们看到,这本书教材是在教育伦理学概念方式的开放性谱系方面,做一些非常重要的推进。作为教育伦理学的一种部新编教材,它有教材的特性,在体例上遵循着理论、原则、范畴到问题、实践的逻辑脉络。但是,作为一本专著性的教材,它又和一般性教材有着实质性不同,即它通过提供了一套开放性概念框架体系而力图加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吸纳更多的、丰富的一些前沿性学术成果。此外,这种开放性概念方式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应。

    总之,在笔者看来,这部新《教育伦理学》体现了一种值得赞赏的开放性探索之精神。在学科体系、知识范式、问题域和概念方式上,这种开放性探索的直接目标是做精品,做文献史上的专著性教材。现在,这部厚重的教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把它看作是学者之学者的明德精神的一种具体表征,它本身就是对“明德引领”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伦理精神的一种诠释。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往期文章精选:

首批“全国优秀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正式授牌

不讲教育分寸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对教师"体罚"的处理应恰当合理

对师德考察和评价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师伦理道德建构的三个维度

我国的教育伦理道德体系如何科学合理?

人性培育的缺失:“北大学子弑母案”的教育伦理反思

依托道德激励重建新时代师德师风

全国著名专家力荐系统研究新时代师德的新《教育伦理学》

何为教育伦理学?

教师立德树人何以可能?

对高校师德建设中两个典型问题的伦理思考

新时代师德提升的四个要义

立德树人:中外教育伦理思想的精髓

论师德人格的价值建构

当今师生关系的伦理忧思与引导

教师的惩罚权亟需理性治理

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伦理准则

师德建设因教师政治地位提高更具特殊意义

尊重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将教师“污名化”会是全社会之殇

新师德宣言——我们的师德信条

文字编辑:姜小华

美工编辑:夏   祺

微信编辑:李文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