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伦理道德建构的三个维度

晏辉 师德研究与评价 2022-0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我们应该从社会进步、个人发展、民族命运的高度正视和重视新时代教师伦理的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教师伦理创造了条件和环境。总的来说,建构教师伦理目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规范伦理学的视角。从建构教师伦理的主体看,有国家、学校和教师,而从建构的内容看,则有规范论和德性论两种类型。国家一般给出有关教师伦理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只是原则性的,而对教师进行直接管理的学校,则致力于制订可操作的规范和规定。教师的素质由德性、知识和能力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它们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使命”:德性决定方向,能力决定行动。德性在人的整个行动中乃是一种最为初始性的力量,它决定着善恶的展开方向和扩展程度。如若没有一个善良意志去指导人们的心灵,财富、权力、荣誉会使人傲慢,并以其功利所得作为炫耀的资本。在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上,应把培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确定为根本原则。一如马克思所说,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当把原则转换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时,在建构教师伦理的具体过程中,就必须区分作为的义务和不作为的义务。不作为的义务乃是每个教育者均不得做违背教师伦理规范的事情,如若不对应当做什么作出明确规定,那么教师伦理规范的设计就是解构性的,而不是建构性的。不得做什么的道德要求乃是底线伦理,是一种不作为的自由,而就教师的使命说,他必须有作为的义务。在教育者的日常管理中,被鼓励的行为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在教师伦理的建构上采取底线伦理策略,就会从制度与规范方面导致不能实现达于至善的道德人格追求。

    二是美德伦理学的视阈。如果说,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只是重塑教师伦理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他律式的道德律令,那么建构教师伦理的根本道路乃是“主观意志的法”的重建与培养。简约说来,就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完善,亦即信、知、情、意四个核心要素的培养。将为仁由己、学以成人、体道悟道、传道授业作为一生之追求,便是教育者的道德信念;当把这种起于心意以内的由己性变成广泛而持续的行动时,便是意志;为着联结信念与意志的逻辑进路,必须充分且公开运用理性。依照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用科学、理智、理性把握逻各斯,因为科学和理性就是逻各斯本身;用节制、自治、意愿去分有逻各斯,以使教育者的实践朝向终极之善,即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德润身、以学养心、知行合一、知止行止。前者乃是理论理性把握教与学之客观规律的方式,后者是实践理性把握道德规律的方式。而连接信、知、意的最为重要的中间要素是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而教育者之道德人格的养成,都需在反复进行的道德实践中实现。

    三是履行教师使命的现实需要。如果说情感和理智是教师在反复进行的教学与科研中,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和谐的交往中养成和形成的,提供的是促使教师成为一个求真、向善、趋美即有人格健全的心理倾向和内在体验,那么在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德性则有更高的理性要求。因为,无论是就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看,还是就现代社会的日常和非日常交往看,理性的地位都愈来愈重要。其一,在拥有逻各斯的意义上,理论理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所谓科学就是认知、把握和表达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系。表面看,这些规律似乎与应当、正当问题无关,但实质上,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都直接、间接地涉及道德与伦理问题。事实逻辑优先于价值逻辑,但价值逻辑却重要于事实逻辑。其二,在创新的意义上,科技创新和规范创新乃是教师伦理结构中的进取性道德。因循守旧、毫无进取、浅尝辄止、安逸自乐,是进行科技创新和规范创新的最大障碍,教材教法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所探索的正是理论的创新和方法的革新。其三,在行动的意义上,实践理性具有实践哲学的意义。教师作为面向自然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神圣职业,其直接目的是探索世界之序和心灵之序,而终极目的则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结构。在行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善良意志”把行动指向目的之善,这就是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养成道德人格、形成健全人格,出于和合乎责任地去履行教师的使命。在行动过程中,实践理性表现为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内心的冲动、抵御外部的诱惑。在行动的结果上,教师应当反思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和正当性,为仁由己,修己惠人。总之,教师伦理就要在道德人格基础上实现四个统一:德性与规范的统一、德性与幸福的统一、行动与行动者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文章摘自:  晏辉《教师伦理的建构》

(作者为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往期文章精选:

我国的教育伦理道德体系如何科学合理?

人性培育的缺失:“北大学子弑母案”的教育伦理反思

即将召开全国研讨教育伦理和师德热点问题的学术会议

依托道德激励重建新时代师德师风

全国著名专家力荐系统研究新时代师德的新《教育伦理学》

创建促进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

何为教育伦理学?

复旦大学师德建设出了哪些新招?

教师立德树人何以可能?

对高校师德建设中两个典型问题的伦理思考

新时代教书育人的价值诉求

新时代师德提升的四个要义

立德树人:中外教育伦理思想的精髓

论师德人格的价值建构

当今师生关系的伦理忧思与引导

教师的惩罚权亟需理性治理

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伦理准则

师德建设因教师政治地位提高更具特殊意义

专为教师发声的公众号向您约稿啦!

怎样使“尊重教师”不成为一句空话?

尊重教师才能实现教育利益的最优化

尊重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将教师“污名化”会是全社会之殇

新师德宣言——我们的师德信条

文字编辑:李文青

美工编辑:夏   祺

微信编辑:李文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