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蕴---色,受,想
还原生命原始的面目,这个过程称为修行。那么我们所认为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情?我们的觉受?我们的体验?还是我们的思维?当我们去思维生命,究竟原本的面目,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释迦牟尼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个无边的“苦海”,如何理解?将生命诸种的表现聚合起来,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觉知、情绪、感情,我们的喜怒哀乐,人性种种的欲望,和满足欲望之后的经验体会,当它相续凝聚而成概念,概念的相续就会呈现出现有的,非常真实系统的,真切、有血有肉的“自我”。
如果这个“我”,他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老去,人体就不可能生病,我们的心就不可能体验喜怒哀乐情绪的起伏,我们也不可能最终走向四大分解。我们的身心、思维、情绪、感受仅仅是生命的展现,但是在展现生命的同时,因为我们的心,被概念呈现所蒙蔽,误认为色尘因果的表现是真实存在,心灵攀缘了色尘相续,因果聚合就成为了我们自己。当心灵被妄想束缚,妄念相续所现因果,从而体现出来了我们的命运起伏,生死轮转,因果循环展现出众生世界。心灵色尘分化心灵觉知,业力习气显现出三界六道,生死苦海。
我们原始本初的自性,伴随着我们的见闻觉知,伴随着肉体的成长和消失,伴随着我们心灵的觉受,以及各种情感体验,但是却从未生过。本初觉性如同虚空,与我们的心合为一体,但是却不被内心觉知习气所染着。当虚空中烦恼尘色消散,则本初觉性亦同分解,无所生、无所住的空性,实无可证之境界,实无可得之明觉,无染诸法,却依诸法显现。当自性以众生心表现,即是清净菩提心,即是妙明真心。祂不是我们的思维与意识能够觉知的,可是众生的思维和意识,情感和体验却无时无刻、圆满周遍都在体现着菩提心。行者透过思维与体验返观内照,分解见闻觉知的源头经验,就能够觉照内心清净菩提,菩提心随本初觉性生化万有,包藏宇宙,渗透微尘,随色尘处处彰显,菩提心却不落诸相,本初觉性仅仅是清净菩提的倒影,自性清净随尘所现,却无染诸尘,随顺周遍,圆觉不动。
法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类、阿修罗、天人、声闻,缘觉,菩萨、如来佛。一切法之彰显,从究竟义来说,皆依妄想倒映自性所现幻境,“妄为明觉”从而觉明为咎;而一真法界,即众生圆成自性——却渗透在十法界一切众生世界之中,无染本觉渗透在地狱、饿鬼、畜生、人类、天人、阿修罗、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众生因认知自性,所现身心境界,寂灭本觉以宇宙苍穹,世界众生所体现,伴随一切却不染一切色尘,周遍众生却不挂丝毫境界,随顺生灭却如如不动,众生于清净菩提心即见一真法界之如来。众生自性皆是佛陀妙明真心,宇宙世界皆升起于如来妙觉真心,只因众生迷失佛心从而沉沦业果。当众生在因果相续中,能够听闻正法,反闻自性,清净自心,破除妄想,当下,即能于妄想境界中,实证本初妙觉明心,圆觉自性就于尘垢身心显现无碍清凉,这就是见性。
宇宙是众生心性所现幻境,因无始劫来众生妄想尘劳,业尘相续所现世界诸相,宇宙即是心尘因果相续,本质缘起性空,只因众生烦恼业力所现因缘相续,蒙蔽如来自性而成三界六道,流浪生死。生与死,即是业尘烦恼的相续,生与死,即是自心现量,依众生五蕴循环,所现苦、集、灭、道。
何为五蕴?色,受,想,行,识,我们所认为的身心自我,世界自然,皆因五蕴尘色相续所现,“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阿难,如是观察,这五种阴,虽有粗细、深浅的分別,总是五种妄想所造成,并非真如妙心所本有。——《楞严经》
譬如说,现在我们面前摆放着一个果盘,果盘中有橘子、橙子、香蕉、葡萄、荔枝、龙眼,柠檬等各种水果。当我们看到果盘的时候,也就同时看到了虚空。桌子上摆放着果盘,而桌子与果盘一定是存在于空间之中的,你看到果盘与虚空相,即是色阴在作用。
当我们看到果盘中的水果,内心对于水果色相生起体验:香蕉是绵的,苹果是甜的,荔枝是甜的,柠檬是酸的,葡萄水多……当我们看到水果色相的同时,内心会对这些色相生起条件反射:酸、甜、苦、辣、干燥或是湿润,内心对于世界的条件反射,诸种体验感受,即是受阴所呈现。
当我们看到果盘的时候,知道果盘的名相,知道这个名相是水果,这个名相是桌子,这个名相是香蕉,这个名相是柠檬……诸种水果和物质的色相,我们赋予它各种名词的概念。而概念的形成,是因为意识曾经体验过水果与物质的觉受感知,感知形成经验,经验固化形成体验,体验与意识相续,而成记忆,记忆相续形成思维,思维与内心经验感受相续,形成概念,诸种概念观念,聚合肉体六根,摄取外部世界色尘,就会投射出外部世界诸种色相,思维概念为色相冠以诸种名词,即会形成人类的知识体系、逻辑思维、诸种学术,以及建立在思维概念之上的逻辑科学,以及精神文化修养;记忆与意识,即是想阴所呈现。
想阴是两部分构成的。第一是心灵经验觉知;第二是意根的概念分别。
心灵觉知经验攀缘意根,意根摄取外界色相,形成概念,概念累积聚合形成记忆,有了记忆,才会通过过去记忆的概念,对外界的事物形成取舍分别,它就形成了思维、意识。有了思维,有了意识,又会在思维意识对于六根摄取的条件之下,对外界形成分别和判定,将判定的概念又种在阿赖耶识里,对于外界形成相续,如同圆圈循环。往复相续的过程,即体现出对取舍外尘的诸种概念,习气妄想形成心灵境界体验,心灵依概念体验而取舍六尘,形成觉知分别,觉知就是自我的根本。而意识则是心灵觉知摄取肉体,所现意根,意根摄取外界色尘,与阿赖耶识中习气妄念种子相续,循环往复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我意识,思维思想。
意,仅仅是心灵觉知攀缘肉体六根,所现习气妄念的相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本源头都源于心灵觉知。心灵的觉知,是由极其细腻、极其微观、极尽细微的经验聚合而成,是无数的非常精微细腻的分别经验所聚合而成。无量念头的经验,聚合而形成了心性觉知,觉知就像是载体,形成了大地的表面,在土地上才能盖出房子。
意,就是众生心性本初觉性,被觉知妄想蒙蔽分割,在肉体意根所现的觉性光明,当众生心性松弛舒缓,彻底消散内心深处经验取舍的紧张感,则现众生意识清晰明澈,意却不被思维分别意识所动摇,所改变,所沾染。意,仅仅是六根的一个功用,他的源头,即是心灵深处的觉知所现,当心灵觉知不再攀缘六根色尘体验,心灵觉知不再被心性色尘相续所现的诸种境界带动,六根色尘清净,心性则安定轻柔,清明无染,则心灵觉知就会逐渐分解消散,觉知分别消散的过程,就是心性深处行阴流,展现光明世界的过程,心灵觉明依觉知所现光明世界,觉知即是觉明染着所现幻影。当觉知彻底消散,则心灵觉明亦同消散,无生无灭,即破除了行阴流,展现出识阴的原本面目。
心灵觉知攀缘意根,就会体现出意识。意识即会分别空与色,就会分别存在与不存在。只要有了存在的概念分别,就会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是时间和空间。
觉知攀缘了眼根,就分辨出光明,或者是黑暗,诸种色相就会形成;觉知攀缘了身体,就会有触觉与无触觉。对于触觉的延续分别,就会形成了冷热胀酸麻疼痒诸种体验,眼耳鼻舌身意的功效,皆是觉知延续所分别,色声香味触法,皆是习气妄想的相续业尘。
所以我们六根的根本源头,在于心灵的觉知。这个觉知,是因为心灵的觉明被六根的色尘所掩盖分化而形成觉知、构成觉知的,无量细腻习气体现出来三界六道众生的生命表现。
心性觉明被六根的色尘蒙蔽固化后,形成觉知,觉知攀缘六根展现出世界诸相,而我们心灵原始纯明、洞察秋毫的心性觉明,却被我们的觉知分别所掩盖。所以我们的意识,思维没有办法知道,原来肉体六根所摄取的景象境界,体验感受皆是虚假的,我们的六根功能是有局限的,肉体六根刹那间就在生灭相续中,六根尘色本来就是无量细腻的妄想习气相续所聚合构成,众生所看到的全部是心灵尘垢相续所现的虚幻。反过来讲,我们就是被心性觉知所固化而成的见闻觉知给蒙蔽了。我们像奴隶一样,我们像被套上笼头的牲口一样,被我们心灵觉知攀缘六根色尘,所形成的妄想经验,带入到妄念不停生灭的习气相续之中去,那就是生死大海,那就是永无终尽的生死流浪。
因众生迷失了自性,明空觉性被妄想所掩盖,形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形成妄念种子,妄念业尘相续,因缘业果体现出三界六道,妄想相续,因缘相扣,循环不息,所现十二因缘法,色、受、想、行、识,妄念所现业果,妄心攀缘业尘,尘念循环,展现生死苦海,众生心性迷幻所现世界,尽是无明。
众生命运起伏,三界生死轮转,皆因想阴起,行阴流所现的本初光明,那如同浩瀚光明海洋一样,纯然流动的本初光明,被想阴所固化,分解、局限成为众生的见闻觉知,形成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体现喜怒哀乐惊恐惧七情,就像河流流过河床,遇到水底石块,水面就显现出一个一个的漩涡,这一个一个的漩涡,就是心灵觉明攀缘六根尘色,所现细微分别经验,因经验分别而形成一个一个的细微念头,由这些微细的妄念与根尘相续,形成内心境界体验,因内心体验摄取六根,所现意识想阴。心灵觉明就是行阴流,是妄想觉知的核心与根本,却因觉知妄想,习气业尘的分割固化,展现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同的功用,所现诸种见闻觉知。
就像平静的湖泊遭遇寒冷的温度,将湖面冻结凝聚成了冰块,温度就是我们意识深处,心灵紧张感的经验体验,而冰块就是我们的思维意识。因为心灵深处,觉明取舍六尘所现的细微妄想,形成了分别经验,经验攀缘六根形成体验,体验形成概念,概念本身即是业尘觉知,觉知凝聚了习气妄念、蒙蔽原本纯然的心灵觉明,觉知攀缘六根取受外界尘色,即是身心我执,意识思维,情感体验。当觉知摄取六根对于外界的色尘信息,形成新的经验概念,在概念体验中成长的觉知,反过来又蒙蔽了心灵觉明,客尘烦恼与觉知循环,形成了新的妄想、经验、体验和概念。觉知不断地累积,不断地相续,不断地蒙蔽心灵觉明,将心性纯然光明蒙蔽分割,透过肉体意根展现,就形成了众生最原始的意。
如何从妄想的绑架、束缚、蒙蔽、牵绊、奴役当中解脱出来?我们只能依靠正法,遵从正知见。依止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学习《楞严经》、《圆觉经》,去思维《楞伽经》、《大日如来真经》中所阐述的究竟意义。将这些法,深刻地烙印在见闻觉知的深处,以我们的心灵深处的分别觉知去体验。去思维苦、空、无常,去思维苦、集、灭、道,去思维理解身心如幻的道理。以佛陀教法,去清净思维意识,以深观禅修,去清净六根习气,心灵远离攀缘贪爱、真诚面对我执,深入我执傲慢,明辨心灵妄想,进行持久深入的忏悔,改过思维中错误的概念,以宽恕、大爱、感恩的心,化解心性深处,因无明索取而形成的紧张感。久而久之,细微我执妄业消散,六根尘境自然清净。
当行者身心处于松弛、安详、柔软、清净的状态,则六根就会逐渐地体现出原始局限的面目,眼耳鼻舌身意仅仅是心灵认识世界的工具,色声香味触法原本是心性觉知,凝固了习气业尘的延续。当心灵不再攀缘六尘时,则六根的功效如同望远镜一样,仅仅是一个存在的工具,却不再束缚生命原本的明觉。心性柔软清净,觉照六根六尘的客尘烦恼相续,却不再被习气烦恼牵引带动,众生心灵觉知攀缘六根,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尘境,是亿万劫客尘烦恼相续形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分散掉。当修行者逐步深入禅定境界,随着我执傲慢、贪欲执迷的清淡清净,我们的内心觉受,会从过去的紧张感、压抑感、混沌感、疲惫感,慢慢地复苏,逐渐地清晰,柔软,清净,淡然,祥和,安定,犹如高速行驶的车辆,速度慢慢地减缓。我们因为攀缘了车辆高速行驶的速度,从而绷紧的神经,就会因车速减缓的当下,逐渐地松弛,安定,不再因攀缘六根色尘的妄想境界而紧张。
心灵从紧张感中解脱,如同急速行驶的车辆,终于停靠在了路边。开车的人,不再因车辆的速度所绷紧神经,自然就会好好地休息一下,终于可以体验到开车人原本的存在,而不再是行驶车辆的存在。车辆如同六根,急速行驶的速度,即是觉知攀缘六根,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开车的人,即是心性深处,对于六尘极其细腻微观的觉知。当觉知不再攀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则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会逐渐地停息。虽然心灵表面,六尘运动相续所成的境界依旧存在,却无法带动心灵深处的觉知,觉知清净,则我们的记忆观念相续就会停止,思维是观念与记忆聚合而成,当观念记忆不再相续聚合,则思维就会消散。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意,是思维的根,即是我执识,源于心灵深处觉知分别,投射在肉体大脑上的体验,就是意,而识就是思维,是意对于肉体其他根尘的分别取舍,形成的概念运动相续。
当心灵觉知放弃了对于六根客尘的攀缘,不再被六根功能所现的境界习气所束缚,心灵觉知就会慢慢地从根尘幻觉妄想中解脱出来。当思维消散的当下,其他五根,皆会慢慢地停止相续,内在的感触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诸种觉受感知,就会慢慢分解,意,逐渐脱离意根,思维消散的同时,意,从意根脱离,如同地上的探照灯,投射在虚空中的光柱,就会消失,空中的光斑,就会融化在地上的探照灯中。此刻心灵觉知不再攀缘六根,六尘境界分解,则六根根尘清净,六根的功效依旧健全,眼耳鼻舌身意依旧可以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却无法带动、左右、蒙蔽心灵觉知。
过去,我们喜欢看电影,看电脑,看报纸,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在社会中生活,我们的身心要与世界相续才算是生活。相续的基本动力源自哪里?源自心灵觉知对六根尘境的攀缘妄想,觉知妄想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意识动机,也就是需求,动机在推动肉体与世界结合运动,其次才是思维分别、概念取舍形成的感受体验。我们的身心与世界,无非就是心灵觉知与意识分别相续而成的业果,世界宇宙,成住坏空,皆是心灵觉知攀缘六根,所投射而成的幻影。
众生与世界诸相,皆是无始劫妄想与尘业相续,所现的业果,本质缘起性空,我们本质上就是心性尘垢所现的果报,我们根本就是被业力妄想所塑造,被业障习气所推动,所活着,被因果束缚,无奈无助地造就着下一世的业习循环,妄想相续,永不停息,因缘生灭,无有终始,妄念业果所现目前的这一生。就算你掌握了全世界的知识,成为最有知识的大科学家,就算你在人世间功成名就,富贵至极,名誉响彻一亿个宇宙,权利统摄十方三世无量国土,可是宇宙本为业果相续,根本缘起性空,一切拥有获得,只不过是因缘相续,果报聚合,皆是生灭不停中,所现虚假幻境。因缘聚合所现生,因缘分解所现空,一切繁华嚣张到最终,依旧无法逃脱成、住、坏、空的结果。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所值得炫耀的这一切,所自以为豪的这一切,我们所牵挂的这一切,让心灵痛苦的、让感受幸福的,人世间所有一切的拥有:权势、财富、名誉、利益与亲情,在死亡面前皆是虚幻!
就算你是世界领袖,就算你的财富比比尔•盖茨超出了无量亿倍,你拥有整个地球的财富,因缘聚合,因果兑现,四大分解之时,也买不回来你一条命!宇宙都是缘起性空,因缘和合之物,任何物质都在运动中生灭,任何生命现象都是生灭运动所现暂时的体现,我们怎么可能脱离因果?世界皆是因果相续所现,因果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心灵。当我们被心灵色尘所投射的妄想业果所蒙蔽,我们注定被妄想塑造,被业果束缚,沉沦生死,无有片刻休息。当我们从妄心业尘中,寻找到心灵的源头,见证了生命的实相,我们才可能从生死大海中解脱,获得究竟恒常的安乐!我们必定会死,可是我们原本的自性伴随生灭相续,却无生无灭,圆觉不动。
为什么不以死亡,这个注定的、必定发生的事实,去衡量生命过程中我们暂时拥有却迷惑我们心智,本质毫无实际意义的现实利益呢?如果我们最终都要面对死亡,你为什么不去考虑考虑死亡的本身?为什么非要去考虑最终必定会失去的一切拥有呢?难道你没有听闻过,从未见到过他人已经死亡了吗?如果我们已经看到思维到,生命的苦、空、无常、短暂,犹如河流上漂浮的树叶,随着湍急的水流涌向悬崖,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如同死亡的黑暗,将我们的身心灵魂带入深渊,我们却从来不去考虑如树叶般脆弱的身心,如何从湍急的水流中解脱?虽然看到死亡的瀑布吞噬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祖辈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众生,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所有一切的发生,却熟视无睹,好像死亡最终不会降落在我们的头顶,持有这样麻木茫然的心态,我们如同傻子一样,无奈绝望地走向生命的黑暗漩涡……
如果能够体验到死亡的真实存在,比现在所拥有的、所获得的、所希望、所期许的一切,更加永恒真实,更加客观公正,心灵愿意直面死亡,直视生命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本质,深刻理解佛陀所说,三界如同火宅,危机四伏,升起真实逃离之心,离舍世间索取享受贪爱,这就是出离心。
出离心并不是去寺院过几天清苦日子,并不是在深山闭关几年,过清净离世的生活。真正的出离心是直面死亡,此刻当下,真实、如实地面对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要像面对导师一样,真诚、坦诚、如实地面对死亡的觉受,去面对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最终最现实的问题——死亡。当面对死亡,心灵直面死亡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今生所有一切的获得,仅仅是一张脆弱的纸片,就是一片飘浮在虚空当中的柳絮,就是空中绽放的一朵烟花,就是水上浮起的一个泡沫,脆弱单薄,瞬间即逝,了无真义。当心灵能直面死亡的时候,当我们渴望去了解死亡终极真相的时候,当我们渴望从生死的挣扎轮回中,获得究竟解脱意义的时候,当下即是出离心的升起。
出离心是圆满菩提心的基础。菩提心是众生先天的圆成自性,如虚空般,随顺万有,无生无灭。但是我们要想通往终极的究竟自性,第一步就是诚实、真实地,无所掩饰、无所牵绊、无所恐惧、无所幻想、无所索取地直面死亡。思维无常,思维死亡,思维苦、集、灭、道,思维生命缘起性空,思维宇宙因缘和合,思维所有这些究竟法义的实相,能让修行者升起真正的虔敬心,升起离我无求的纯正信仰,升起真正的大雄勇猛的精进,升起彻底的出离心。当我们直面死亡的现实,在死亡的赤裸黑暗面前,我们的人生一无所有。
当我们彻底放弃对于人世间一切拥有、获得、索取的执着,彻底放弃对于生命未来享受,以及所有获得的希望,心灵觉知清净,六根清净,随顺世间诸种尘垢色相,却不再攀缘色相,从而在内心升起诸种境界体验,当我们再看报纸的时候,再看电视的时候,再使用电脑的时候,内心会觉得了无实意,了无兴趣;这些外界的信息,繁杂而空虚,无聊肤浅,却占用我修行的时间。修行中的人,心灵深入观察内在习气经验,清净觉照习气念想,在妄念相续中,在生灭刹那间,体验不被生灭聚合所掩盖的自性真如。
我们要全身心专注于内心,处于无有疑虑,无有思议的自然,心安住在裸露如虚空的明觉纯然中,无有取舍无有分辨,任何思虑皆是牵绊,任何觉受波动,皆是干扰禅修的魔罗。闭关修行不是进入深山,而是清净内心对于世界的攀缘。
心随着意识的静止而清净,意识随着心灵的柔软祥和而放松,心不再被意识的分别观念所聚合所分割,意识随着心灵觉知放弃我执,放弃对于六根色尘的攀缘,而停止分别停止记忆观念的相续,心不再被意识分别的紧张感所凝聚束缚,意识停止,意与心灵觉知此刻即是一体,心灵觉知彻底柔软放松,离于焦虑情绪体验,意即会融化于心,心与意相合,心灵觉知就会消散,所有附着在心灵觉明上的烦恼习气、客尘、体验、觉知、分别、我执、幻想、欲望、习气的客尘烦恼,都会分解消散。
此刻,我们依旧看报纸,依旧使用电脑,依旧看电影看电视,可是,仅仅是看,心灵觉照所看景象,却不生丝毫境界染着,无有情绪感受波动,心清净如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见闻觉知的所成就的景象,如同镜面映照世界,能照外界万物,却不留丝毫景象,镜面不会因为映照的外界景象,升起一丝波澜,境过不留,如同雁过寒潭,无有痕迹。报纸上的每一行字都清晰清楚,心灵明晰觉照,却无染记忆观念对于文字的延续幻想。离舍思维概念对于文字的分别,心灵深处即会清净文字境界,明空离念,文字所指向的究竟意义即会现前。心灵明晰觉照,电脑中每一个图面历历清晰,电影中每句话都听得很清楚,心灵觉照不被习气色尘所构成的情绪所蒙蔽,听,仅仅是听,听到了声音,心灵却不会被情绪体验所造作演化,成为任何情绪的衍生波动。
心灵觉照借助眼睛在看,意可以分别万物,心却不会跟着分别走,这就是清净心。
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以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五行、 五脏、五腑、 五官、 五华、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和身体的调养全在这儿!!!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择业七择偶,八交贵人九养生!
索达吉堪布不可思议的功德境界——从一个汉僧司机的神奇梦境说起
分享的是智慧
转发的是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