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第20集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千字文》(第二十集)
老师:接下来我们就把刚刚这一首《闲居述志》来吟唱一遍。这一首的格律是七言律诗,然后平起,首句入韵式。平起仄起要看哪一个字?首句的第二个字,对不对?首句,闲居,居是平声,所以叫做平起。那第一句有没有押韵?多邻,聚多邻,尽咏春,赖清贫,首句有入韵。那首句入韵跟不入韵,差别就在入韵的话拍子要拉长。因为近体诗大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押平声韵,所以首句入韵的话,它也是平声,就拉长一点。刚才那一首是五绝仄起,然后首句不入韵。不入韵的话,“未改心肠热”,所以那个热就比较短,未改心肠热。这一个是“闲居陋巷聚多邻”,总共四拍,mi两拍,re两拍。刚才是mi、re各一拍。格律上是这样子,我们现在先听我这样唱一遍。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式,《闲居述志》。“闲居陋巷聚多邻,来往何尝尽咏春。匡世有心培后进,荒途无累赖清贫。遥山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境绝尘。老去终存忧乐志,非栖林壑伴幽人。”
好,我们一句一句来,先把旋律熟悉,然后再来强调一些应该注意的小节。刚才是五言,所以五个字而已,你看那个旋律差不多,刚才是这样子,do sol sol mi mi re,现在加两个字,变成do do do sol sol mi mi re,就前面多两个字。所以平仄格律,五言的跟七言的差别就多上面的。仄仄平平仄,这是五言的第一句;七言的话,就仄仄前面再加个平平,错开来,前面是平仄平仄,互相对应一下。你不要四个都是平声,平平平平平仄仄,四个平连在一起,平三连就是不好,仄三连也不好,孤平也不好。王伟勇老师在讲《笠翁对韵》的时候,应该就会跟各位介绍到有关作诗的一些格律问题,到时候有兴趣的你就可以好好跟他多请教。你们现在也有同学喜欢作诗,但是基本上格律还不懂,还没办法按照格律来。所以填出来的诗,用意很好,可是格律不合;韵是有押到,但是有一些韵部详细的,有时候可通可不通;有时候现代音跟古音仍有一点些微的差别,还有平仄的问题、入声字的问题,这些都是要讲究的。
所以我们就直接照这个一个一个来。第一句是“闲居陋巷聚多邻”,这样子来。预备,起:“闲居陋巷聚多邻”。第二句,“来往何尝尽咏春”。预备,从“来往”,预备起,“来往何尝尽咏春。匡世有心”,来。
学生:匡世有心。
老师:培后进。
学生:培后进。
老师:荒途。
学生:荒途。
老师:无累赖清贫,来,无累赖清贫。最后一句转调了,转调,从C调转F调。这个地方记谱还是照C调的音高去记,后面就全部用F调了。用F调以后,改成do do,可是音高已经差四度了,这个do是在C调的fa那里开始。所以后面这边就整个上升,“遥山”,预备,来,“遥山入室窗留黛”。不要低八度,低八度整个就会掉下来。入室窗留,预备起,“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来。
学生:修竹横天。
老师:天。
学生:天。
老师:tie tie,天。
学生:天。
老师:境绝。
学生:境绝。
老师:尘。
学生:尘。
老师:sol mi re si(低音),尘。
学生:尘。
老师:老去终存。
学生:老去终存。
老师:这是切分音,这两个音,终、存两个音合起来几拍?终、存,合起来三拍,一个半拍,一个两拍半,终半拍,后面是两拍半。老去终存,来。
学生:老去终存。
老师:忧乐志。
学生:忧乐志。
老师:非栖。
学生:非栖。
老师:林壑伴幽,来。林壑伴幽人,来。
学生:人。
老师:好,这个转调以后音高了一点,大家比较不习惯,可是最高音也只有到哪里?C调的do而已。do高吗?陈勋,do很高吗?很高?你不是已经变音过了吗?do还算中等,可以唱到re,唱到mi,有的可以唱到mi。所以这个只有到do而已,大家撑一下就上去了,撑,撑一下。遥山,预备,来。
老师、学生:“遥山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境绝尘。老去终存忧乐志,非栖林壑伴幽人”。
老师:好,我们从前面回头过来,我把那个调降低一点好了。“闲居陋巷聚多”,预备,来。
老师、学生:“闲居陋巷聚多邻,来往何尝尽咏春。匡世有心培后进,荒途无累赖清贫。遥山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境绝尘。老去终存忧乐志,非栖林壑伴幽人。”
老师:这个音高大家比较习惯。好,我发觉大家很快就掌握到这个旋律了,一下都进入状况了。现在就只有一些小地方,再把它稍微注意一下,那个韵味就可以更能够抒发出来。
前面“闲居”,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符号。“陋巷”,这个地方就加一个箭头的音,我们称这个叫做立音,立体的立。这个是戏曲唱腔的用语,立音指的就是刚才讲的那个类似书法的方笔,方笔就是给它顿一下再拉出来。各位画那个篆书、隶书的基本笔画,那个是圆头的,对不对?圆头的。以前你们写楷书习惯就是顿下去再拉出来,那个就叫做方笔。尤其魏碑要顿得更尖锐。这个方笔就是把那个头很明显的给它顿出来。那我们这个吟诗在重要的某几个字,重要的音符那个地方、要强调的地方也是用方笔的方式,我们称它为立音。立音就是加一个装饰音,比它高的装饰音,不是低的。低的叫做滑音,这是由低往高滑,最后那个贫是由低往高的滑音。那现在是由高往低的立音,装饰音。譬如说,do sol,加了装饰音就是加la,或者加si,唱出来效果就会变成我们刚刚讲的第四声。陋巷,这个字念ㄒㄧㄤˋ,陋巷,xiang,xi,xiang,陋,la sol,或者si sol。到la si就可以了,不要太高,太高的话,那个不好唱。闲居陋巷,预备,来。
学生:闲居陋巷。
老师:陋巷,xiang,xi,陋巷,陋巷。巷,我们把它反切,切清楚一点就是xi ang,xi ang,夕阳,你唱成夕阳就对了,黄昏的夕阳。陋巷。
学生:陋巷。
老师:夕阳,xi ang。陋巷聚多,直接多,就可以了,多邻。那个上面有一个符号,再强调一次,就是把那个韵母再重新发音。邻,它的韵母主要元音是i,邻,在最后再收n。来,再一次陋巷,陋,预备起。
老师、学生:“陋巷聚多邻。”
老师:好,这个怎么样韵母重现?这样,iiiiiiii,预备,来。
学生:i。
老师:好,再一次。i,我顿一下你就跟着顿一次,预备起,ii。
学生:i。
老师:可是我听起来都一样。你看过莲藕吧?iiiii,要有一个波浪。不是i,那个是水管。好,你在浇水的时候,那个塑胶水管拉得长长的,水管那个水流过了之后,这样子喷,那个水就是固定的这样的喷。被你脚踩一下,它会怎样?喷一下,喷得更远;踩一下,更远;踩一下、踩一下……所以你这个地方,我们在喷口那个地方压一下、压一下、压一下,它就会喷一下、喷一下、喷一下。这个韵母重现就是有这个效果,就是用我们喉咙,喉咙是气流通过的那个管子,在这个地方把那个气流稍微控制一下,iiiiii,让它的声音有变化。否则就是我刚才讲的唱一般歌曲,流行歌曲。“闲居陋巷聚多邻,来往何尝尽咏春”,这跟唱流行歌没什么差别,叫做没有声情韵味,声音表情。什么叫声音表情?你听看看,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有什么不一样?表情不一样。
好,再一个,你去呀,你去呀,你去呀!你去呀!这什么意思?你去呀,你敢不敢去?你就不敢去了。你去呀。好好好,我真的去了。你去呀,心安,你去呀。你敢不敢去?你不敢去。你去呀,你去不去?你去呀你去呀,再加一次,你去呀去呀,你会去吧,对不对?你去呀,好胆你给我去呀!有胆量你给我去呀!那个叫声音表情不一样,对不对?吟诗就要吟得有表情,这个表情不只是面部表情而已,面部表情也要有。面部表情有时候像哭、有时候像笑、有时候像打呵欠、有时候像咳嗽。所以我们要把声音表情做出来,这个跟那个广播剧一样。广播剧跟舞台剧差别在哪里?舞台剧你可以看得到他的肢体动作,看到他的脸部表情,看他的种种的一个表现;听广播剧完全是靠声音。你们听过广播剧吗?有,没有,年轻人没有;没有,我讲你就没有办法感受。这广播剧完全是靠声音的变化,你光一个大家好,光一个你去呀、你来呀,你如果分辨不出。我们不是要察言观色吗?察言,察这个言语的声音,声音表情。人家明明说:你去呀。你还真的冒冒失失的,你还是不长眼睛,你就真的去了,你就真的来了,那最后后果自己想像就知道了。
所以吟诗要有声音表情,声音表情就是透过刚才讲的那个吐字、行腔、归韵,才真正能够把这一首诗的声情还有韵味。什么是有味没有味?这个味是来自于食物的味道延伸出来的。中国的饮食最讲究色香味,对不对?色香味俱全。那你如果吃起来没有味道,这个食物,好好的食材被你烹调到没有味道,破坏了,太可惜了。
所以诗的味道就跟食物的味道一样,有韵味。那韵味从哪里来?你听那个平剧、昆曲,那不是有什么梅兰芳,南派、北派,他们的韵味、他们的风格就来自于这些技巧。这些技巧你如果能够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这样含糊过去,吐字、行腔、归韵,字要咬得清清楚楚。
刚才我们前面那一首特别的念,现在这一首我们也一样,“闲居陋巷聚多邻”,这样子咬。来,试看看:
学生:闲居陋巷聚多邻。
老师:好,我抓到一个漏子,抓漏,抓到了。陋。
学生:陋。
老师:ou,它是两个音素,ou两个合起来了。那你如果没有收u,陋,陋,陋,我们台湾国语大部分是这样子,大陆同学应该可以咬得更清楚才对。台湾是陋巷陋巷,陋巷。好,那这个巷还不能这样含糊过去,刚才讲的,夕阳,xi a ng。聚多邻。
学生:聚多邻。
老师:来往。
学生:来往。
老师:何尝。
学生:何尝。
老师:尽咏春。
学生:尽咏春。
老师:春。
学生:春。
老师:三个,chu、er、n。
学生:chu、er、n。
老师:三个音素,chu一个,er一个,n一个,春。
学生:春。
老师:匡世有心。
学生:匡世有心。
老师:培后进。
学生:培后进。
老师:荒途无累赖清贫。
学生:荒途无累赖清贫。
老师:遥山入室。
学生:遥山入室。
老师:窗留黛。
学生:窗留黛。
老师:留也一样,liou。
学生:liou。
老师:i、o、u,三个音素。i跟l合起来一个,li o u。
学生:li o u。
老师:在这里,li o u。
学生:li o u。
老师:这个黛,黛,这个是韵母重现,这两个a合起来是一个,da ai。
学生:黛。
老师:修竹横天。
学生:修竹横天。
老师:境绝尘。
学生:境绝尘。
老师:绝。
学生:绝。
老师:绝是üe两个而已,üe,绝。尘。
学生:尘。
老师:老去终存忧乐志。
学生:老去终存忧乐志。
老师:非栖林壑伴幽人。
学生:非栖林壑伴幽人。
老师:iou。
学生:iou。
老师:三个音素。i,我们常常讲话的时候,那个i都很快就滑过去了,幽人,幽人,连u也不见了,就幽幽幽幽幽。我们现在吟诗、吟诵、唱平剧、昆曲,都要把那个介音,主要元音韵尾咬得清清楚楚。咬,这样咬咬咬咬。你这样子常常咬咬咬,这个地方会按摩,帮脸部做按摩。
好,再重头来。闲居,来。
学生:闲居。
老师:陋巷聚多邻,来往何尝尽咏春。好,这个春,chu er her n,来。
学生:chu er her n。
老师:chu er her n,chu er her n,春,来。
学生:春。
老师:匡世有心。
学生:匡世有心。
老师:好,这个“有”还咬得不够清楚。匡世有心,来。
学生:匡世有心。
老师:培后进。
学生:培后进。
老师:培。
学生:培。
老师:它的韵母是eri,eri,台湾国语是ei。黑板,北京话是黑板,黑板。我们请大陆同学念标准一点的,来,你念看看,黑,你也跟我们这边比较接近。还有谁是,来来,明言同学你念念看,黑。
学生:黑,黑板。
老师:黑板。你原籍是在哪一省?苏州已经偏南方了,愈南方愈念成ei了。愈北方,有没有北方的?住北方一点的,你就是北方了,你试看看。eri,黑。再一次。你还是黑,还是很偏南方,因为现在普通话受到媒体影响,大家都互相拉平了。要不然早期,以前在台湾年纪大一点,有听到大陆的一个叫古小兔,有没有印象?古小兔,那个很标准的黑黑黑。我们在师范学校里面教国音,也要特别讲那个黑黑黑,要发得很标准,都要口试。可是后来台湾国语当道,台湾方言当道的时候,这个已经不是主流了,现在讲得愈草根好像愈有市场。所以不管怎样,反正我们现在念就照着这个来念,黑。培,就介于er、ei之间都没关系,培,重点是后面那个i要咬清楚,培后进。
学生:培后进。
老师:荒途。
学生:荒途。
老师:现在是已经念过了,要唱了。匡世有心,预备,来。
学生:匡世有心。
老师:培后进。
学生:培后进。
老师:进。
学生:进。
老师:mi re,进。
学生:进。
老师:荒途。
学生:荒途。
老师:无累赖清,来,无累赖清。这个清,前面三个音都还只是i而已,还没有转鼻音。do(高音) la sol fa,清,来,清。这个附点要抓得准,没有练过一些专业训练的不太容易,那我一般都会请他们这样,清,一拍,清,一拍,这样子就把那个附点送给后面那个,附带到后面那个,do(高音)la sol fa,清,你就这样打拍子,就可以唱得比较接近一点了。清,来。
学生:清。
老师:清。
学生:清。
老师:好,但是那个要顿得清楚,清。
学生:清。
老师:i ng。
学生:i ng。
老师:贫。
学生:贫。
老师:我们好像又回到C调去了。好,后面,遥山。
学生:遥山。
老师:降key好了。遥山,来,遥山入室窗留,来,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
学生:修竹横天。
老师:天。
学生:天。
老师:境绝。
学生:境绝。
老师:要顿一下,境绝。
学生:境绝。
老师:绝,其实我是有加一个小小的,比它高的装饰音,这个叫小立音。境绝,这样会比较更明显。境绝,来。
学生:境绝。
老师:尘。
学生:尘。
老师:sol mi re,这个时候都还是cher而已,尘。
学生:尘。
老师:尘。
学生:尘。
老师:那个送气音还可以再明显一点,尘。
学生:尘。
老师:不必很用力,只要轻轻的咳一下就好了,cher her her her,尘。
学生:尘。
老师:对了,就这样,轻轻一咳就可以了。老去终存。
学生:老去终存。
老师:忧乐志。
学生:忧乐志。
老师:志。
学生:志。
老师:第四声,志。
学生:志。
老师:非栖。
学生:非栖。
老师:林壑伴幽。
学生:林壑伴幽。
老师:好,各位的i不见了,就算有也是不够,足足的快要半拍。幽,来。
学生:幽。
老师:对,你听这样子,幽,这个就是咬字,就跟像在咬东西一样,把它咬出来,就不是含糊这样,幽、幽、幽,一有、一有,i、o、u三个音素。音素,吃素那个素,音素就是最小的声音单位,a、e、i、o、u,这个叫单韵,单独一个音素。复合韵就是ai、ei、ao、ou。你们念声韵学应该都训练过。那后面还有声随韵,an、en、ang、eng,对不对?复合韵有两个、有三个的,ai、ei、au、ou是两个音素,iai、iau,这是三个音素,iou,iui,iui国语比较少。iai,崖,山崖的崖。所以这几个音素都要咬得很清楚,而且不要轻轻一点点带过去而已。
幽,非栖林壑,壑,不要壑一下就壑出来了,壑,伴幽人,这样子。从非栖,预备起,非栖林壑伴幽人,rer hern。
学生:rer hern。
老师:人。
学生:人。
老师:r、r、r,rer、rer、rer,不是l、l、l。人。
学生:人。
老师:好,这个“非栖林壑伴幽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你看刚才我们大意的最后一句怎么说?我可不想,是那种味道,我可不想。还是我好羡慕,我好羡慕那个隐居的幽人。我可不想当那个隐居的幽人!那你就要怎么唱?非栖林壑伴幽人,不是非栖林壑伴幽人,那个表情完全不一样。那你如果都没有表情又怎么样?就是没有感觉,没有感情。没有感情怎么可能去感动自己、去感动别人?唱歌也好、吟诗也好,所有的艺术,包括书法、绘画、电影、演奏会、演唱会,自己都没有感动了,怎么可能去感动别人?至于自己有没有感动,自己最清楚。当你被感动的当下,你的鼻子就有一点酸酸了;鼻子酸酸,眼眶就湿润了,然后那个声音就有一点要啜泣了,这就是感动得痛哭流涕;就算没有痛哭流涕,也要有鼻子酸酸。
好,当我们在一直强调技巧的时候,就容易忽略情感。这个学习当然是要一步一步的,一层一层加,不可能在三两下子,一下你就能够很快进入那个情境。不过,我从书法的练习、学习,我发觉各位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力超强,瞬间就可以吸满了我要给你的东西。我相信各位做得到,我们从头来。至于大小声,各位看字就知道了,该大声你就大声,该小声就小声,这个是一步一步来加上去。等到你旋律也摸熟了,该立音的地方立音,该韵母重现的韵母重现,该送气的送气,你再考虑把这个强弱加进去,这样的话那个声音表情就会更丰富,就更能够扣人心弦。不是讲说什么丝丝入扣吗?你要丝丝入扣,就是在这个唇吻之间去形容、去揣摩。
人家作诗是多么的不容易,字斟句酌,然后吟成一个字要怎样?“捻断数茎须”。那个杜甫,修改一个字,修修修修到定稿了,那胡须不晓得被他捻断多少了。有没有听古人说过,七言绝句,七四二十八,二十八个字,每一个字都像圣贤一样?这个是把它供奉得好崇高。怎么说它圣贤一样?是这样精雕细琢锻炼出来的。作诗的人这么样的苦心孤诣,读诗的人这样含糊带过,怎么对得起诗人?李白、杜甫听了我们念他的诗,一定会从地下跳出来;就算跳不出来,也会在地下哭。这就是我们读别人的诗,尤其读古人的诗,尤其读雪公太老师的诗,你如果没有这样子去深刻的体会的话,真的很难去进入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的真正的那个意境、那个韵味,那你就没有办法受到他的那个情感的感染、感召。我们读古人的传记、伟人的传记,读了以后,会受他的精神感召对不对。这个诗已经跟我们有一点隔阂了,不像传记,传记就是白话文,读了读了,直接从它的某一个,就像我上次讲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各位听了以后,有人就会很感动。
诗,我们现在因为跟它有隔阂了,我们没有受过这样基本训练,蒙学没有读过。作诗,《唐诗三百首》也没有完全背好,《诗经》三百篇更不用说。再来,人家那个字斟句酌,那个精雕细琢,这样子千锤百炼出来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作诗作者的这样的一个苦心,读就这样含糊过去,就没有办法让诗境重现。诗境重现我们才能够,上次讲过,透过这个作品,由读者的悟境进入作者的心境。作者的心境、作品的意境、读者领悟的悟境,三个能够合一,那是最理想的。所以我们要让诗境重现,诗境重现无非从情跟景两方面着手,诗的情感,诗讲的那个意象。意象离不开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所对的色声香味触。色尘、声尘、香尘、触尘、味尘,进入到脑海里面统统叫什么?第六识对的法尘。法尘就是所有文学的意象,所有的文学那个视觉摹写、听觉摹写,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的摹写,写到文学里面去,统统都叫做意象、统统都是法尘。第六识,第六识攀缘法尘,不是吗?
《心经》里面:“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无无无无,那是《心经》讲空、讲无。那我们学了佛以后,你讲到六尘,讲到尘就会联想到尘是污染。六尘可以污染,也可以怎样?转。《回向偈》里头有一句这样,巧把尘劳怎样?巧,轻巧的巧、巧妙的巧,巧把尘劳,尘劳知道?为佛事。写下来,大家才会印象深刻。
六尘,尘是污染。劳,劳,疲劳、劳累。我们在滚滚红尘,在这个地方打滚,都是尘劳。可是念佛、学佛就是要巧妙的把尘劳转变,转为佛事。佛事又是什么?佛事是做法会吗?佛者觉也,觉悟的事情。“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兔子有没有角?这个角不是那个脚,头上的角,兔子没有角。佛法在世间,离不开从世间法去觉悟,所以烦恼就是菩提,菩提的来源。烦恼就是难题,难题就是得分题,难度愈低得分就愈少,难度愈高得分就愈高、愈大、愈多,所以不要怕尘劳。刚刚讲六尘,六尘可以污染,也可以变成觉悟的事情,觉悟的助缘、增上缘。
这个吟诗,各位听起来好像在唱歌。八关斋戒里面不是有一条,哪一条,跟唱歌有关的?不什么?歌舞观听。歌舞观听,观、听,现在是进一步,我自己唱。各位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那是上次有说过,儒家讲诗礼乐,音乐,佛家有梵呗、有唱赞,这些也是在唱,看你是用什么心态,看你的起心动念、你的动机如何。刚才讲我们吟这个诗、读这个诗,就是要体会作者的心志,这跟一般的歌舞观听是两回事,所以不要有什么疑惑。
所以刚刚讲到那个六尘,都是文学的意象。文学的意象,你可以迷,迷则为尘劳;觉,觉则为佛事,就是觉悟的增上缘,就是去感受作者那一种伟大的度众生的慈悲的心怀。
好,我们继续,刚刚练到哪里了?这里吧?转调后面还没,还是从头?从头来好了,从头到尾就唱下去了,就最好不要停了,有困难的地方我们再来好好复习。我们吟唱的话,照一般程序就是先念,念格律,再念题目,再念诗的内容。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式,闲居述志”,通常会再加上一个作者,“雪庐老人”,这样子。然后直接开始来,预备起:“闲居陋巷聚多邻,来往何尝尽咏春。匡世有心培后进,荒途无累赖清贫。遥山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境绝尘。老去终存忧乐志,非栖林壑伴幽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朗诵也好、读文章也好,吟诗,都要随文怎么样?入观。随著文字进入观想,“遥山”,你要想像远山;“入窗黛”,就想到一片的碧绿;“修竹横天”,眼前就出现我刚刚给你的那景象,那只是一个辅助而已,你自己去想像你生活经验当中的修竹,修长的竹子,横陈天际;“境绝尘”,这个只能用回忆、用想像,什么叫做超俗绝尘。所以要你亲近大自然就是这样,你如果都完全没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人家诗句写得再怎么美,你还是停留在都市的鸟笼里面。所以要亲近大自然,就是多看看、多走走,古人他所见过、所描写的这些大自然的景物。
我印象很深刻,我第一次到台中那个横贯公路,中横从台中到花莲。走走走走到,车子开到海拔两千公尺以上,看到那个杉木、那个桧木枯了、死了,留下来的那个树干还有树枝,左边右边,这边两根、那边三根。我一看,这个景象我以前在国画里面看过。到底是美得像一幅画,是山上的树像画,还是国画像这个山、像这个树木?谁才是本身,谁才是本尊,谁才是分身?大自然才是本尊,图画就是模拟大自然。很多东西我们只有在画面、图片、影像上面看,你没有看过真正的原始的。第一,亲临其境,感觉完全不一样;还有出去旅游,你坐在车子上看跟下来走路看,完全不一样;有人喜欢骑单车,到处这样子走,跟坐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骑单车跟步行,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味道。
好,我们再一次随文入观。要不要配音乐?音乐比较高,你要配合它的那个,它是C调。好,配音乐会被那个拍子给束缚住。好,从格律来,七律,预备起。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式。慢好几拍,预备,二三四。
“闲居陋巷聚多邻,来往何尝尽咏春。匡世有心培后进,荒途无累赖清贫。遥山入室窗留黛,修竹横天境绝尘。老去终存忧乐志,非栖林壑伴幽人。”
好,配了伴奏就是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要迁就它的拍子,除非你很熟,跟伴奏的旋律配得很熟,拍子配得很熟,那样子的随文入观,比较容易带入情境。那没有关系,各位自己就课后再熟悉熟悉,音档也都有了,谱也都有了,会乐器的人就照着这个谱,这样子按一按、吹一吹、拉一拉,就可以出来了。
好,现在进入第三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学生:“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老师: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是照《千字文》的原意讲,然后雪公老师怎么做那是两个问题,各位要分清楚。因为《千字文》它是受限,它是一个被限制的题目,我给你一千个字,这一千个字是固定的,你给我排成一篇文章。所以他只能照一般的情况去把它组合,组合出来的,或许就是一般世俗人认定的享乐标准、价值标准,或退伍、退休、退隐的情况,然后我们再补充的是雪公老师不只这样子。他说退隐山林的日子里面,“尚友古人”,听过这句话吗?尚跟那个上下的上相通,同时还有高尚的意思。跟古人做朋友,这个友是动词,跟古人结交做朋友。为什么不跟现代人做朋友?也不排斥。但是,现代人做朋友是另外一个问题,朋友之间往来还有很多,你不要误会、不要解错意:好,以后我都不跟你们做朋友了,我徜徉在我的书堆里面,我尚友古人,我跟尧舜禹汤结交,我跟李白、杜甫做朋友。读书不要变成这样子。尚友古人,跟古人成为精神至交,神交,精神上面契合的朋友。阅读古书,那你不要说,那我今书都不读了。不要会错意。“入读古今书,出交天下士”,也读过这两句话吧?出交天下士,士人的士,入读古人书,或者古今书。这两句,这个对联也很有气派,出交天下士,入读古今书。好,欣赏前人的嘉言懿行,可以遣除杂念,自在逍遥,过着优游自得的生活。
古人是靠读书可以解忧,否则上次说过,你如果是一个不适合山林生活的人,好山好水后面就好无聊。是不是?常常看我们登山的时候还有一些青年,青少年,青年男女带着那个,以前还没有那个随身听可以戴耳机自己享受的,提着一个CD player,拿到那个二千三百公尺,两千多公尺上面,在那边放那个热门音乐,真的是煞风景莫过于此,那真的是好无聊,好无聊才会把那个带进来。你如果在那种高山流水、那种美景当下,自然就有,陶渊明不是弹一种叫无弦琴吗?你去享受那个天籁,大自然的音乐、大自然的乐章。无丝竹之乱耳,为什么丝竹叫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读过吗?《陋室铭》。丝竹,当然你如果是音不准,会变成噪音,丝竹乱耳;就算很准、很好听的音乐,在某些情况之下也是多余的,最高品质静悄悄,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声音有时候,刚才讲六尘,声尘,有时候就是尘劳;有时候你就变成觉悟之道,觉悟了以后就不需要它了,否则的话也会变成扰乱你的耳根清净。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求古寻论”,在历史的文献中寻找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慧,论述,智慧,智慧的结晶、智慧的传承。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是古人的两句话。乌,不是鸟,是鸟还是乌?鸟。普通的鸟只要追随着鸾凤,鸾凤是一个在鸟类当中很特别的,凤凰。鸾凤,这个都是飞禽里面特殊的这些鸟类。一般的普通的鸟,你只要追随着,跟对了,追随了鸾凤,你就可以飞得很远。人伴贤良,我们如果结交天下的善知识,我们的品,人品就会跟着崇高。所以读古人书就是这样子,藉着古人的智慧,我们上次讲的心这一面镜子,心像一面镜子,要用书来磨,心镜书磨。
“散虑”就是排遣忧虑,逍遥自在。
再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还没念吧?来,念一下。
学生:“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老师:“欣奏”,“欣”就是欣喜、喜悦的事情;“奏”,跟三点水那个“凑”意思一样,把它聚合起来、把它组合起来。“欣奏”,欣喜的事情会合起来。“累遣”,把忧愁的事情把它排遣掉。
“戚谢”,拒绝忧伤的事情。这个“戚”,小人常戚戚,这个戚跟那个戚相通,就是忧伤。“谢”就是拒绝。拒绝忧伤,招来喜悦欢乐的事情,戚谢欢招。
把喜悦的事情串联起来,就能够让喜悦加倍。就是我们世俗讲的,把快乐分享给别人,会怎样?更快乐。把劳心的事情排除掉,怎么排除?有时候也是抒发、倾诉,不是把垃圾倒给他,换他痛苦,不是。把垃圾倒给他,他不一定会痛苦,他只是帮我们分忧解难,我们的痛苦就降低了。所以欢乐分享会加倍,痛苦抒发就可以减轻。所以这样子就能够消除不尽的烦恼,获得无限的喜乐。这里头就讲到这位隐居的人,他是读古书,从古书当中去跟古人做朋友,然后排遣他的忧愁,然后找寻他的读书的快乐。
底下我们再引一首诗,看看雪公老师怎么样排遣忧愁。先问一个问题,雪公太老师有没有忧愁?有人摇头,没有人点头。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忧愁?想当然耳。他怎么会有忧愁?那个《维摩诘经》上面就讲,维摩诘居士为什么会生病?众生有病,所以我才有病。雪公老师有没有忧愁?有忧愁。他的忧愁是什么?不是个人的生死利害,是整个国家社会。他经历了清末民初、北伐,什么什么,总共他说他自己是六朝,他是六朝人。不是魏晋南北朝那个六朝,从清末、民初、北伐、抗日、迁台,总共六个朝代。他有忧愁,他忧愁很多,满腹忧愁,这个不是我随便乱讲的,是《雪庐诗集》里面他自己写的。这些忧愁都是来自于国家、社会。那有了忧愁怎么样排遣?作诗,雪公太老师是用作诗来排忧解闷。
所以这一首诗各位来看看,我们念一遍:《咏诗》,雪庐老人,来,“鼓刀磨剑不平气,郁塞胸中化作诗。世事如桑千万树,春蚕才吐一行丝”。读一遍就大约可以领略它的大意了,那详细的我们再一句一句看。
“鼓刀磨剑”,这个鼓跟一般打鼓那个鼓意思不太一样,这个鼓刀的鼓也是挥动的意思,挥起了刀。“磨”,磨剑这个磨也是挥,不是在那里磨,你磨剑要干嘛?鼓刀磨剑都是在那里练剑的意思。练功的人常常要锻炼,练武的人有时候练刀练剑,挥动一下,不要让自己的骨头生锈了,不要让那些招式陌生了。所以鼓刀磨剑就是什么?在那边抒解心中的郁闷。心中的郁闷就是雪公太老师从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在河北什么卢沟桥,这个时候,当时的中央政府就下令要把奉祀官接走,就接到四川重庆。所以马上从山东迁到重庆,雪公太老师一个人去,家属都没带走。在重庆,中日战争一战就是八年,八年没有回故乡。到了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战结束,这个时候也没有回到故乡,有回去曲阜,可是没有回到济南。接着奉祀官府又迁到南京,民国三十四年迁到南京,待了四年,这个时候也没有回到山东。到民国三十八年,就是一九四九年,就直接从南京到台湾来。这当中都是战争,都是战乱。战乱有国家社会的一些忧愁,还有思乡之苦,怀念故乡。雪公老师,雪公太老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我们以为雪公太老师已经是神圣了,就没有这些世俗的情感了,那是有落差的。各位去读他的《雪庐诗集》,这些家国之思,家国的情感,那是很感人的。你读他的诗,就好像面对面在听他讲故事一样。所以他这么多的郁闷,鼓刀磨剑。雪公太老师以前也是练武的,他练过剑。雪公太老师的祖先是武将、武官。“鼓刀磨剑不平气”,还是没有办法平息心中的那一股闷气。这个平是动词,不平,没办法平息那一股闷气。闷气就是刚刚讲的这些忧愁。
“郁塞胸中化作诗”,“郁”,就在那边愁闷;“塞”就是充满了。这些愁闷充满了胸中,化作诗,我把它转化成一首一首、一字一句的诗。类似这样的,在《雪庐诗集》里面非常多。像我们再举另外两句:“无边横逆填胸次,不尽清词吐笔端。”无边就是无量,无量的横逆,这些困难,这些逆境,这些战乱流离、国仇家恨,填满了胸中,胸次就是胸中。怎么办?古人一般的文人,文人怎么消愁?李白怎么说?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所以你借酒消愁没有用,愁更愁。雪公老师别有妙招,作诗消愁。所以,作诗以后,不尽清词,清词就是一首一首、一字一句的那些词、那些诗,从笔端流露出来。用我们现在的心理学就是,情绪就转移了、升华了。那些苦恼、那些烦恼就转移到诗句上去了,那些忧愁暂时消解了,这个叫做作诗以消愁。“郁塞胸中化作诗”。
再来,“世事如桑千万树”,世间让我烦恼的事情像桑树一样、像桑叶一样。桑,各位看桑树,一片一片的桑田。听过沧海桑田吗?沧海桑田讲的是人世无常的变化,这里面讲的是世事多,世间的烦恼多得就像桑叶一样,成千上万,成千上万树。这些烦恼那么多,没关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重点是烦恼,这里的烦恼,烦恼多如桑田中的千万桑树,怎么办?
“春蚕才吐一行丝。”这里有相关语,这个丝跟思想的思谐音。绵长,绵绵不绝的思绪或者情感像愁思一样,这个愁思就化成一个字一个字、一首一首那些诗了。这个地方是把烦恼愁闷化为一个字一个字,字字的诗思。春蚕,那些蚕宝宝吃了多少的桑叶?很多桑叶,它整天不停的吃吃吃吃吃吃吃吃,最后吐出来就这么一条丝。你看那个蚕茧,把它拉出来就是一条而已,对不对?抽丝,剥茧抽丝,拉出来就一条而已。这句话什么意思?诗的作用,诗是一个很凝练的文字,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好像上次说,像那个浓缩的肥料,浇花那个花宝,一克一CC要稀释多少?一千倍,用一千CC的水去稀释。所以这个诗短短二十几个字,也可以稀释成两百、两千个字。现在转过来,我们把那两百、两千个字浓缩成这一首诗,就好像蚕宝宝把那些桑叶,那么多的桑叶,那么多的烦恼,浓缩成这样一首诗。作诗来消愁,多么划得来!那喝酒,举杯消愁愁更愁,没有用。这是雪公老师很独到的地方、很特别的地方,“春蚕才吐一行丝”。
来,我们念一下,挥了刀。
学生:挥了刀,舞了剑,仍然无法平息心中的郁气,只能将满腔愁闷化为诗句。纵使世事多变,沧海桑田!世间烦恼多如千万桑树,而春蚕却只将它化成一行细丝!
老师:我们也可以学,但是,问题我们现在还不会作诗。没有关系,作诗跟写文章,工具不一样而已。你各位有烦恼,我们化解烦恼很多种方法,有的人烦恼心情不好,去打打球就好了、有人听听音乐就好了、有人念十句佛就消掉了,十句不行,一百句、一千句,各个方法你都可以用。雪公老师作诗以消愁,我们不会作诗,我们可以吟诗也可以消愁。诗歌诗歌,诗就是音乐,诗歌,吟诗就是把音乐跟诗、跟文字结合起来。你平常以前如果有喜欢听的音乐,烦恼的时候听听你喜欢的音乐也可以,化解一些、抒解一些烦恼压力。
今天跟各位练习了几首诗的吟唱,这一首也可以吟,今天时间不够了,我们明天再教大家来吟唱。有,明天再来练这个吟唱。我们透过这个吟唱,然后也可以抒发一些情绪。你如果不会作诗,你写写一些短的感言也可以。文字,透过文字来抒发,抒发一些愁闷,都是一样的方法。
好,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