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调|“剩”女不“剩”:致敬大千世界每一位独立而有创造力的个体
女权主义的价值观:男争女斗。
女性主义主张:男欢女爱。
请给出一个理由,让我和一个不可爱,又降低自己生活品质的男人结婚?
— by 半城·赵慧文 —
本文转自 央视微电影
(CCTV-wdy)
▼
“剩”女不“剩”,致敬大千世界每一位独立而有创造力的个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134ay4sd&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夜之间,涉及剩女话题的短片《剩女反击战(Marriage Market Takeover)》不仅风靡了华人圈,更成功引发了包括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诸多外媒关注。这个视频里面,你或许会看到那个现在或曾经被父母亲戚“催婚”的自己。
全部人都会在问你:你都多大了,还没结婚吶?
街头巷尾七大姑八大姨的异样眼神,父母像卖白菜一样,在人民广场上张贴告示,写上自己的职业、年龄、学历、资产,寻觅合适的相亲对象。
BBC因为这则视频的风靡专门发了评论文章。文中援引哥大著名教授Leta Hong Fincher在《剩女:性别不平等在中国的回潮(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一书中的评论:“剩女所引发的焦虑和压迫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作者认为中国社会的剩女问题,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人口政策导致的性别失衡。
最近十年,从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粉红女郎》中“结婚狂”唱出的“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到最近几年大热荧屏的相亲交友综艺真人秀,“剩女现象”不仅引起了华人社会的广泛关注,更成为了娱乐段子、新闻八卦所”消费“的对象。
在不断的舆论热炒中,剩女在2007年8月成为了中国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更有好事者给25岁到35岁的女性分别安上了戏谑的名称:“剩斗士”(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必剩客”(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剩者为王”(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和“齐天大剩”(特级剩女,必剩无疑)。
2009年台湾电视剧《败犬女王》直接引用日语中的“败犬”为单身多金的女主角贴上标签......
能够形成一个略带贬义的中文词汇,这本身就代表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普遍不宽容。当新近有媒体曝出“27岁剩女被催婚而跳楼自杀”这则亦真亦假的事件的时候,评论中表现出的除了惊讶,甚至还有很多“理解”。
其实,晚婚化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
日本作为全世界晚婚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很早以前就以“败犬”(一个更加具有贬低意味的词汇)来形容在日本大都市,为事业苦苦打拼但没有迈入婚姻殿堂的“失败”女性。日本的父母也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为子女们寻找爱情。
据统计,2009年约40%美国成年人单身,45岁以上女性中有近一半即2500万人过着单身生活。即使如此,单生大龄群体的出现尚不足以形成一个特殊的歧视性词汇,陌生人之间更不轻易谈及相关话题。
在法国,30岁以上女性中有30%未婚,其中有些选择同居而不结婚。她们认为,只要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结婚证似乎不太重要。在法国,未婚同居也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未婚生子也同样受到社会承认。
在澳大利亚,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31.6岁,女性为29.3岁。如果有女性朋友25岁前就嫁人,大家会非常惊讶;反之如果40岁才嫁人甚至终身不嫁,都不太会引起朋友们的吃惊。
在西方社会看来,结婚、同居或单身,无非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未婚女性的社会压力不重,个体更注重生活品质,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子女的婚否、收入、职业这些个人标签,不仅成为了街坊邻里私下里的谈资,也似乎成为了对子女的“合理”期望。当整个社会的关注点在房子、车子、票子、婚否上面,大众对生活的质量和幸福程度的关注就更加少了。
当越来越多引领思潮的事件不断涌现,当越来越多的人们表明自己的观点,选择去抗争,而非妥协,我们就越有可能接近理想的状态,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剩”女不“剩”,致敬大千世界每一位独立而有创造力的个体。
- End -
延伸阅读
半城调丨国产都市剧为什么看上去很土?看看女主角穿衣的“好嫁风”
半城调丨你只有先了解严歌苓的芬芳年华,才能够更好地看懂《芳华》
半城调丨拒绝沦为性奴,10000个姑娘拿起枪,干掉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男人们
采 编 赵玉姝丨 美 编 陈思丨 音 乐 LM
半城编辑部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 | 叶檀 | 陈文茜 | 黄佟佟 | 野夫| 张明 | 潘知常| 周晓虹 | 白岩松 | 徐士进 | 裴谕新 | 薛冰 | 刘嘉| 李丽淑 | 金一虹 | 晋锋@一猫一艺术 | 吕莎莎 | 张默雪 | 鲁敏 | 陶向南 | 傅国涌 | 曹立群 | 于海青 |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