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大约有300多篇优质讲座课件,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相应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
2020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21年复习备考建议
2021年“新高考”数学试卷结构&题型分析
2021高考一轮复习注意事项,避开10大弊病8大雷区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暨提分策略(含PPT)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1年一轮数学备考策略
高一数学:48道例题,29道练习(国庆精选题)
强基计划2020真题!新高三,高一高二的同学一定要收好!
新高考:高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含PPT)
例谈新形势下高三数学“强基”策略与方法(含文档)
好文荐读 | 蔡上鹤: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章教学问答
浙江省教研:例谈“高观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21江苏命题研究:关注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含文档)
讲题应如何讲?
《妙解之慧》优质学习资源汇总(建议收藏)
建议收藏:高中各科思维导图汇总
初中数学解题研究群:1164126943
高中数学解题研究群:414652933
全国各地2021命题研究讲座文章,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已累计分享专题讲座1000余篇,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欢迎转发分享,让全国师生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
开讲啦:张继平感受数学之美
“我懂你”,用古诗词的23种说法,真的太美了
2021年,老师,请对自己好一点!
张景中院士:好的老师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我主张“多学少考”
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放假了,老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值得收藏)
老师眼中的“好课”,为何学生偏偏不买账?
2021年中考复习策略 与核心素养下教学 案例剖析(含PPT)
疫情反弹,居家学习必备:初中数学微课汇总(建议收藏)
院士专家讲科学 | 黄立锋:疫情下如何常态化学习
高一近期各地数学文化题搜集
数学文化主题公园的讲座:数学的可视化直观
张奠宙:数学教育在争论中前进--- 兼谈数学本质和数学文化
源于数学文化 解于数学文化
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的途径与策略
唤醒“固化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下高考复习“一题多解”案例探微
命题评价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命题思考
好文荐读 | 喻平: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理论思维
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
高中数学:关注思维的临考前复习
七种思维方法呈现给你“数学思维”是什么?
思维拓展: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逻辑的人?
把握函数本质,培养解题思维(含PPT)
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含PPT)
媒体刊文:数学思维今何在?
史上最大规模,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八省联考试卷解析与点评
2021年新高考地区八省联考逐题解析与点评
作者 | 张景中
来源 | 《数学家的眼光》
张景中院士:把数学变容易大有可为
张景中院士:华为为什么要“囤”700名数学家
高考状元张景中院士的故事,看看五十年代的高考阅卷!
张景中院士:好的老师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我主张“多学少考”
用手扔一个石子,它要掉下来。再扔一个玻璃球,它也要掉下来。再扔一个苹果,它还是要掉下来。我们会想到:不管扔个什么东西,它都是要掉下来的;进一步去想这是为什么,想到最后,认为是由于地球有引力。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每件东西都扔上去试一试。试了若干次,就认为可以相信这是普遍规律。这种推理方法,叫归纳推理。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许多实验科学的研究中,用归纳推理来验证一条定律、一条假说是常有的事。理论对不对,用实验来验证。数学研究似乎不是这样。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量它的三个角的大小,加起来差不多是180。。这样画上百个三角形来试验,发现每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接近180。而且量得越准,越接近180。你能不能宣布,我用实验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呢?老师早就告诉你了,这不行。要证明一条几何定理,要从公理、定义和前面的定理出发,一步一步地按逻辑推理规则推出来才算数。用例子验证是不合法的。这表明,数学要的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只能作为提出猜想的基础,不能作为证明的依据。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大工具。都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又何必这样水火不相容呢?可是有些数学家,眼光偏偏与众不同。我国著名数学家洪加威,在1985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提出了新颖的见解。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严格地证明了这么一个使人吃惊的事:对于相当大的一类初等几何命题,只要用一个例子验证一下,便能断定它成立不成立!根据“例证法”,要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画出某个“一般的”三角形仔细量量它的三角,确实是180º,我们就说这个命题成立。不过,要量得足够准确!也许你不相信,也许你以为这里面包含了过于高深的数学理论。恰恰相反,例证法的基本原理很平常,我一说你就能明白。你知道,这是个恒等式。因为用一下分配律:
(x+1)(x-1)=x(x-1)+(x-1)
=x2-x+x-1=x2-1
如果有人告诉你:取x=0代入(1),两边都得-1;取x=1,两边都得0;取x=2,两边都得3。这就表明(1)是恒等式。你怎么想呢?你可能不同意。恒等式嘛,必须是所有的x代进去都能使两边相等。才代了3个,凭什么断定它是恒等式呢?有趣的是,这样取3个值代入后,确实证明了(1)是恒等式。道理很简单。如果(1)不是恒等式,它就是一个不超过二次的方程,这种方程至多有两个根;现在竟有3个“根”了,那它就不是二次方程或一次方程,所以一定是恒等式。按照这个道理,要判断一个最高次数为3的等式是不是恒等式,只要取未知数的4个不同的值代入验算。4次等式用5个值,5次等式用6个值,n次等式用(n+1)个值代入。这是因为n次方程至多有n个根,如果居然有(n+1)个值代入都能使它两端相等,那它一定是恒等式。例如,要证明是恒等式,只要取x=0,1,2,3 代入看看。一看,都对,这就证明了它是恒等式。这种方法叫做用举例的方法证明恒等式。因为证明一个恒等式要举几个例子,所以叫多点例证法。如果又有人说,要证明(x+1)(x-1)=x2-1是个恒等式,不一定取x的3个值验算,只要把x=10 代入看看。这时两边都是99,所以它一定是恒等式。这么说对不对呢?也许你会抗议。刚才明明说过,二次等式要用3个值代入验证,现在仅仅用x=10试了一下,为什么说就行了呢?用反证法。如果(1)不是恒等式,把它展开、移项、合并,得到一个方程从(1) 式不难看出,a、b、c都是整数,而且绝对值不会比5大,取x=10代入, 应当有:102a+10b+c=0 移项,取绝对值得 |100a|=|10b+c|≤10|b|+|c|≤55 (3)于是a必须为0,因而
这就推出b必须为0。于是c也必须为0 了,这表明(1)是恒等式。由此可见,要验证一个带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不是一个恒等式,只要举一个例子。不过,这个例子里的未知数要足够大。这个等式里有x、y两个未知数,关于x的最高次数是6次,关于y的最高次数是4次。验证时可以取x的7个值,如x=0、1、2、3、4、5、6,y的5个值,如y=0、1、2、3、4,交叉组合出一共。(6+1)×(4+1)=35组(x,y)代入验算,如果都对了,就证明(5)是恒等式。也可以用一组(x,y)代入验算,但是x和y的取值都要很大,而且一个要比另一个大得多。具体到等式(5),可以取y=10,x=100000。等式里有更多的未知数的时候,仍然可以用例证法来判别它是不是恒等式。如果它含m个未知数,次数分别是k1,k2,…,km,那么就要用(k1+1)(k2+1)…(km+1)
如果这个等式里系数都是整数,而且展开之后可以预估每项系数绝对值都不超过N-1,就可以用一组未知数的值来检验。这组未知数可以取以下形式:
总之,含多个未知数的代数等式是不是恒等式的问题,也可以用例证法解决。用许多组数值不大的例子可以,用一组很大数值的例子也可以。用解析几何的原理,可以把几何命题成不成立的问题转化为检验代数式是不是恒等式的问题。用一组未知数检验,在几何里相当于具体画一个图。这样,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检验几何命题是不是成立,也就不足为奇了。洪加威提出的例证法,是举一个例子来检验,例子虽只有一个,但数值很大,用电子计算机算起来都很困难。另外,我国有些数学家还提出了多点例证法,即举多组例子,但每个例子计算起来都很快,这样就使例证法从理论变为现实。数学里有不少问题,可以用“举例”的方法解决。可以说,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已经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了。
重磅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妙解之慧,里面有500多篇优质讲座,视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讲座,各个专题整理等,是教师,学生学习充电的好地方,长按并识别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关注,然后查看历史消息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新教材培训回放视频上线!2020人教版高中各科新教材培训讲座在线看!(附文档)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分析(含PPT)
高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含PDF)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新教材使用的实践与思考(含文档)
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含PPT)
高考数学冲刺策略:读想算写 真讲实练
高考冲刺讲座:模型化与高考全国卷数学
专题讲座:新课标下高三数学教学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备考策略
高考讲座:浓缩重点 科学整合 减负增效
高三复习策略:铸魂育人, 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李尚志教授:运算律主宰运算(附视频)
何小亚: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对策与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含PPT)
张景中院士讲座:把数学教育变容易(附视频)
李勇衡水演讲: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考试改革((强基计划)含PPT)
黄东坡:追求有高度的数学教育
追求诗意的数学教育(含PPT)
张景中院士:什么是“教育数学”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含PPT)
史宁中教授:做《概率与统计》报告
高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含PDF)
杨志明:走出数学整体教学的误区
储朝辉博士谈:“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附视频)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新教材使用的实践与思考(含文档)
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含PPT)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含PPT)
高中数学《概率》教学建议(含PPT)
专题讲座:概率统计高考第一轮复习(含PPT)
新高考数学试卷特点与备考策略(含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含PPT)
试题命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含PPT)
揭秘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双重“潜伏”
数学考试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
数学考试中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
学习方法:中学生10大不良习惯及改正方法
几种高效的听课方法一一一听、视、思并用,真正做到质疑、存疑、解疑
听课:要想学习好,先把课听好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史宁中教授:做《概率与统计》报告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史宁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数学核心素养(附PPT)
史宁中: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含PPT)
学数学要大量做题吗?史宁中校长谈数学的七个问题
史宁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干误区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含PPT)
史宁中——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含PPT)
开讲啦:张继平感受数学之美
自然中的数学 ▏这些自然界中的几何图形,足够惊艳
孩子了
数学学习的九个境界,你能达到第几境?小平邦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单墫教授手稿:举例子
单墫教授手稿:一个简单的心算题
单墫教授手稿:方程与三角
单墫教授手稿:统一的证明
单墫教授手稿:似乎是显然的
单墫教授手稿:问题,无穷无尽的问题
单墫教授手稿:单位分数——初中生可以研讨的问题
单墫教授手稿:邂逅
单墫教授手稿:最小距离比最大距离
更多单墫教授手稿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