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为什么说是人类第三次教育大变革?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参事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原标题:推进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引领人类第三次教育大变革
为什么说是人类三次教育大变革?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教育大变革,第一次是3000前学校的诞生,人类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正式开始;第二次是300年前班级授课制的确立,教育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有教无类成为可能;今天,人类即将迎来第三次教育大变革,即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到来,因材施教、因需导学成为可能。第三次教育大变革将重构世界人力资源版图,决定谁是未来教育的引领者。
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国成功实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师资水平、办学理念等都得到了磨炼和提升。保持线上教育的优势,并大力促进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引领教育模式变革,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育(Online Merge Offline Education,以下简称融合教育),是第三次教育大变革的起点。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融合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一步。
几百年来的班级社会制度依然是现在的主流,因为的明显优势尚无法替代。
现场感;社会性;有效互动;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感染力。
但是班级社会制度诞生以来,伴随着自身不可克服的严重的弊端,这可以这么说,我们走上班级社会制度以后,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标准化。同样的年龄接受同样的内容,有同样的考核标准,进行同样的选拔。这就把不符合标准、不能够在标准当中有优异表现的人通通排除在这个大类标准之内。班级社会制度的教育成了去个性化的教育;
(二)单一性。教育的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筛选,按照学科的逻辑、按照班级循序渐进的逻辑、按照各种各样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逻辑进行了选择,选到学校里面、选到课堂里面,加上教师的理解一字一字的窄化,不断窄化、单一,与世界丰富多样的面貌相区太大。
(三)被动接受。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内容安排,学习节奏、方式等方面没有主动权,
(四)囿于校园。提到教育,人们会自然想到课堂、教室,校园,学习和校园紧密相连。
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之后,从它建立那天起,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弊端,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那天就是教育变革的一天。300年来,教育的变化、教育的变革、教育的创新,始终围绕一根红线——怎么能够淡化和瓦解标准化和单一化,能够为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各国做了大量探索,包括选修制、学分制、走班制、弹性升学制等等,不断试图在变化。但是在整个体系当中,所有的变革都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四个问题。
我们一直憧憬着一种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新的教育形态就是“因材施教”“因需导学”。我们现在“以教定学”,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你怎么教我怎么学,你用什么速度、用什么节奏、用什么标准,我就按照你的要求、节奏和标准进行学习,所以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因材施教”只能作为一种理想,而不能作为一种现实。
现在我们看到了曙光,既保持工业革命以后大规模、高效率的优势,同时又可能实现个性化因材施教的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到来,这就是第三次教育大变革,而这个大变革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出现了网络教育、出现了线上教育。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是线下教育完全不可想象的。
优势
(一)万物互联。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间都可以传递信息,与日俱增在生活和工作当中表现出来。
(二)时空无限。我们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生活状态现在已经完全可以不受限制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刮风下雨,都可以在网上从事着我们所喜欢的各种各样活动。
(三)海量资源。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图书馆,所用于信息和资源比起现在互联网的资源来说,都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任何内容,这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一种新的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出现了。
(四)多元社交。虽然我们班级也可以有交往,但是网络的社区是丰富多样的,是可以自己组建,是可以发出邀请,是可以自由拒绝的,这种一种新型的社区、新型网络教育平台,是任何一个现在的学校课堂无法比的。
在线上教育,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就有了空前的,以前不能想象的好处。当然线上教育也有它的弊端,显而易见,制约着线上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我们所担忧的。
弊端
(一)视力下降。虽然现在大量的停课不停学,但是我们也有代价的,上个月教育部有一次统计,疫情之后,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1%;
(二)游戏成瘾。一旦上了网络,一旦他进入了游戏区域以后,就不后控制了,你想要他干的事他不一定干,你不想要他干的事他一定要干,现在孩子和家长、学生和教师成了一个斗智斗勇的新景象,你不让他上网,他知道你不让他上网,所以他让你觉得他没有上网,你给他设密码,他可以把密码解开,你以为他没有玩游戏,其实他玩游戏了。这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三)形式单调。线上活动单调性已经开始有点疲倦。在疫情开个视频会议挺开心的,这个东西挺好玩的,很多见不了面的朋友,竟然在这个时候很随意打个招呼就见面了,我看大家对网上会议也是乐此不疲,我们经常一个时间开三个电脑同时开三个会,有时候很兴奋,很多人说这个太好了,现在很多会议不用开了,就在网上开多好,开着开着我们觉得网络会议到底是不行,需要讨论、需要激发敏感和智慧的时候,效率还是不行。我们现在线上的会议逐渐越来越少了,它的单调性还是很明显的。
(四)管理难度大。我们现在用工业化以后的思维方法和行程管理方法,要管理智慧社会出现的信息化景象,我们感觉束手无策。大家知道手机是现在的万能工具,没有手机就等于脱离了这个社会,但是很多国家的教育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部,明文规定手机不可以进学校。一方面我们知道这个东西非常有用,对他的工作、学习、交往、生活,有很大的意义,可是我们不能让它进学校,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管理它的办法。我们现在在用一种传统的、已经习惯的观念、方法,在管理手机、管理信息终端。在新的教育形态下,发生了很多变化,它的时间、空架、流动性、人的交往性,都是我们在现在的管理体系当中没有找到条文的应对,所以我们经常感觉到为了管理的跟不上,而放弃我们认为很多是好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状态。
一方面,线上教育已经兴起;另一方面,信息教育风险要有效进行防范。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尽管线上教育尚有难以排除的风险,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是第三次教育大变革的起点。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进行讨论了,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线下教育严重的弊端,这个弊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个性化、多样化、小型化、快速变革的加剧,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学习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在固定时间、固定的地点、学习固定的内容,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变化,我们现在叫“泛在教育”。
第二,每个人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步骤、学习的节奏,都有自己的要求。
第三,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传统的功能将会逐渐被替代。所有教师简单的、重复的、繁重的劳动都会被机器所替代。教师真正所从事的工作将回归到教师的本职当中去,就是负责对人的思想的交流、情感的碰撞、生命的对话。这是真正的教师的本职,由于教师面对大量的、繁重的任务压力,我们基本变成了一个知识传播、技能传授的工具,而教师本职的使命反而变得越来越没有空间。
随着这样人际关系的变化,在未来的世界里面,人和机器有效的合作,可以使教育工作得到极大的变革。
如果把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优势加以组合,克服线下教育的弊端,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用线上教育的优势来弥补线下教育的不足,就能实现1+1大于2,就能实现因材施教、因学导学的美好愿景。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在借鉴线上的优势,尤其是体制外的教育系统。体制外的教育系统是没有学校校园的,没有传统的教室,很多大型培训机构,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师,但是它可以有上百亿、上千亿的市值,说明它满足了成千上百万的家长、孩子们的需要,是通过服务获得的报酬。这样巨大的潜力,体制内的教育如何引进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
为此,我们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政策建议”。我相信,如果我们做得好的话,我们可以成为世界做得最好的。
着重提出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一、充分认识融合教育对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教育质量是很好的,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学业测试和教师能力测试都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为什么能够获得全世界最好的教学成绩呢?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个问题,美国的专家、英国的专家都到上海来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写了很多报告,都是说从一点、两点、三点指出来。最近OECD提出一个新概念叫“高质量教育体系”,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不是由各个因素的简单相加而获得的,而是一个和它的历史、它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比较理想的教育体系。大家应该注意到这次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关于教育的部分提出了一个部分,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十四五”以后,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导向就是要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现在关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我感觉到有一个问题没有被重视,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最重要,就是这个高质量体系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一定是实体学校和虚拟学校的相通。这里不再展开。
二、打造上海虚拟学校体系
现在线上的活动、虚拟教育的活动,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碎片化、随意性、缺少顶层设计的阶段。我们要打造和实体教育体系相并行的虚拟学校体系,用互联网的思维建设,能够真正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实体和虚拟相通的这样一种全新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里面,我们的所有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内容和所有他喜欢的教师,以及所有教师的教学呈现方式。所有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内容用适当的形式向网上推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服务,把一对一的学生关系变成所有学生和所有教师的关系。
三、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快速检索,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学校,自由组合的一种新的内容形态。这个问题需要讨论的话,也是非常精彩的一个部分。
四、建立学分银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建立学分银行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20年前就提出来了,只是一个概念。因为那个时候学习本身的要求和互联网的条件都不具备,现在我们要形成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定要有和这个体系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与这个新的体系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一个有效的载体手段就是学分银行,这个就是要为教师的发展、为新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条件。
五、教师从独立分科教学转变为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协同育人
现在我们的教师、教学活动是分科进行的,语数外、史地生、文史政,教师在特定的学科里面进行教学,每个教师的分工、每个教师的活动是在大的框架下进行活动。所以我们现在总体上来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教什么书?历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所以当我问到一个教师是什么职业的时候,他经常说我教书的,教什么书?教语文、数学、化学等等,其实这是不对的,教师不是教书,教师是教人,教书育人。由于在这样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较教书的环节已经把精力用光了,时间和精力用完了,没有时间再进行育人,或者很少的时间进行育人,因此我们感觉到教育很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随着学科知识的传授,绝大部分可以有机器替代的时候,教师怎么能够和机器、和人工智能进行高水平的合作,机器能完成的由机器做,机器不能完成的由人做,这就是教育模式真正变革的时候。教师将来最重要的能力是能不能和机器协作育人。
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稳定发展
我们既描述了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未来,但是我们当下还需要很现实的逐步的开展。所以我们认为线上线下的融合应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现在的线下为主,在课堂活动当中积极引进线上的内容,这一点上海很多学校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如果总结交流的话,会在上海中小学里面找到大量成功案例。现在很多老师已经非常自觉的善于从网络当中找到各种各样好的资源,成为他课堂教育的补充。
第二阶段,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线上离开了线下做不成,线上离开线上也做不成,这个需要在虚拟学校相对完善以后。
第三阶段,人工智能达到比较成熟的境界,自适应学习成为学生最重要助手的时候。所谓的自适应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动化推对他最有利、最适合的学习内容的时候,这个通过知识图谱进行知识诊断、学生诊断、学生画像,然后通过数字化的资源,通过计算机的算法,向他推送对于他来说最适合的内容,那个时候实现了一人一个学习路径,一人一个学习样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着最合适的发展。
七、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选考科目,保证上海未来人才的信息素养
到这个地方,我们关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政策建议已经表达完了。在这个地方我想提出一个意见,就是让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选修科目,保证上海未来人才的信息素养。我们三门课必考,语文、数学、外语,还有7门课,这个当中选考两门,上海只有6门课是有选考,信息技术不在选考之内。浙江是7门,浙江有信息技术,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陆陆续续开始了新高考改革,绝大部分地方都把信息技术纳入了高考选考科目,但是上海还没有纳入,上海没有把信息技术纳入选考科目。
有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现在的高考制度的背景下,你考什么他学什么,你不考什么他不学什么。所以信息技术的不考,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和整个系统都会严重滞后,如果上海继续把信息技术排除在高考选考范围之外,我觉得在未来上海人才信息素养当中造成极大的危害。
八、积极研究线上教育的风险防范
虽然线上线下教育是一个方向,虽然说线上线下教育是第三次教育大变革的起点,但刚刚开始。这个当中有很多风险,有技术风险、生理心理发展的风险、各种各样经济的利益风险,总而言之,这些风险在一开始我们要进行有效组织、研究,把风险减少到最低水平。
本文转载编辑:Mr White
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大树的落叶究竟哪一面先着地?然而并不是背面 | 生态文明教育
全文 | 全国近400位专家校长倡议:加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
张象枢:生态教育融入到德智体美劳、对人的全面的教育的整体和过程之中
为什么上海年经人都能自觉垃圾分类?因为18年前华东师大就把垃圾分类写进上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长达22页!
独行30余年,他用镜头记录中国最美的野性世界 | 生态文明教育
收藏!校园内最常见的100种草本野花,你都认识吗!| 生态文明教育
雾霾期间写给我学生的话!一位高中老师写给学生的信 | 生态文明教育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新方法,竟然是在学校种菜?|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 “山竹”过后该学什么?深圳一校长给同学们上了回生动的“台风”课
生态文明教育 | 它霸道的样子真有趣!这个中秋华东师大昆虫博士办起螳螂展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