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眼中的昆明和关于它的一点感想(昆明记)(文、图、曲)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此文刊登在《生活新报》2006年2月,几年前云南媒体刊登了不少对昆明城建的得失进行反思的文,当时我也参与了关于昆明城市建设的讨论,这文是12年前想到的一些观点看法。当下的昆明正致力于保护和重建古街等行动,但愿昆明的城建能逐渐焕发出新的魅力。

     

         来到昆明生活之前,昆明是我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我的曾祖父曾在滇军任中将司令的纳西族将军王洁修部中当幕僚而在昆明生活过。我的祖父曾经两次徒步从丽江走18天来到昆明,他绘声绘色地对我描述过这一段经历。童年和少年时的我,就对昆明有一种强烈的向往和憧憬。     

      我1978年来到昆明读书,从此留在昆明,应该说是在昆明度过了生命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的一个当代昆明人了。我目睹了昆明当代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记得读大学时,我们还可以在滇池里像一群快乐的鱼那样地游泳。周末,在武成路、长春路、金碧路以及那些叫不出名的老街巷闲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领略到昆明人的市井生活之乐。常常徜徉于街道两旁那浓浓的梧桐树的荫影中,周末散步在举足便可到的田园里,觉得昆明既有一种城市的魅力,又有一种像我的家乡丽江那样的田园风光之乐。


      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2018年摄)


       后来昆明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昆明城里的道路不断变得宽敞,昆明那些狭窄的街道不断地被宽敞豪华气派的道路所取代,城郊那些随季节更替而不断变换着颜色的田野、河流和树木在悄悄地消失。不少人说,昆明越发有大城市现代化的气派了,而我却觉得昆明那边地多民族居住的城市那种独有的宁静清纯,独有的安祥美丽,也在随着这种全国有些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城建之风的日益高涨,不断地在随风飘逝。


    昆明街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林堂。(2018年摄)

      不知为什么,我老是在怀念读大学时昆明那些古旧的街道、城郊那绿色青色黄色交替着的田野。我觉得昆明的现代化其实不应该把这些老的独特风景轻易地扔掉丢掉,特别当我在国外特别是欧洲跑得多了,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 

      有一年去了昆明的姐妹城瑞士的苏黎世,看到苏黎世古城的古老风貌一直保留至今,城里的街道上能触摸到历史沧桑的一个个印迹。城里的很多民居都保持着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貌,连路旁的街灯,都是传统的古老模样。走进这座古城,读到了一种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感受到的是一种岁月和人类文明的沧桑。瑞士是个旅游大国,当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雪山滑雪、湖泊泛舟或商场购物后尽兴归来,钻进古城,就溶进了人类创造的另一种充满灵气智慧和区域特色的情境,心中也自然产生一种在山水田园、现代商场以及在自己的故土难以体味到的异乡文明情调。我有机会领略过不少欧洲的古城,深切体会到古城、古道、古建筑、古风对人心理的调适魔力和魅力,这与现代不少城市那种千篇一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泛滥的汽车洪流对人们身心的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

       

    上世纪50年代前的昆明古城远眺(采自网络)  


    从苏黎世城,我自然就想到了我所在的昆明这个有“历史文化名城”之誉的苏黎世的结拜姐妹,很多来向我打听昆明的苏黎世人,对这个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城市,多年来又未曾受到战争的毁坏而竟然会没有一座古城而困惑不解。我不想向他们解释的是,昆明也有过历史沧桑苔影斑驳,古文明旧梦萦徊的古城,只是因我们过早地觉得它们老态龙钟碍手碍脚而被轻易地一锅端掉了。如今西方国家那些现代化的始作俑者们在视如珍宝地爱护他们古老的风景,这些古物给他们带来了文明的自豪感和源源不断的经济利润。而我们很多想尽快迈进现代化的人却风风火火把它们视若敝屣地扔弃了,其实当年一个明智的城市规划就足以保住这些并未妨碍发展,不该过早消逝的文明印迹和资源。

     

金马坊旧照(采自网络)


      多少年来,我们使昆明这个原本天生丽质的东方女子被迫成了疲于奔命地追逐各种建设时尚的“摩登”新潮女,相比之下,苏黎世这个姐妹是老式而古旧,执着地不入新潮的“保守派”。她始终守望着那一片古老的朴素和清丽。如今,她持久的魅力却使任何一个生活在昆明的人都会发出深深的叹息。 

      感叹归感叹,过去了的事情只能总结它的得失和汲取应该记取的教训,现在应该以积极的一种姿态面对昆明的未来,云南省和昆明市的各级政府也在致力于描绘新昆明的宏伟蓝图,我感到,希望在前面,新的美丽,还有可能再回归昆明的怀抱。

    

昆明大观楼公园旧照(采自网络)


      在昆明,除了汉族,还生活着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少数民族市民,很多国内外的人说,昆明应该是一个因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存在使人眼花缭乱的边地城市,七彩的城市,应该有别的城市没有的风采,包括昆明的衣食住行、街道风格等,都应该体现出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记得有两次到成都市现在仿古新建的“锦里”街,看到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惬意地领略成都的各种传统民俗、小吃和成都人的生活方式等,我不禁大为感叹,因为昆明还没有这样一个民俗味和地方特点那么浓郁的所在。同行的成都朋友说,昆明如果突出地方特点来发展这样的城市风景,成都等城市是没法比的,比如昆明如果发展出各种突出各个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街巷文化,社区文化,那昆明真正是个令人眼化缭乱,目迷五色的边地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昆明武城路(采自网络) 


     朋友的话,使我想起有一年我陪几个来自印度和欧洲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朋友在顺城街闲逛,这条街那种具有突出的回族饮食文化习俗的风景和气氛,使他们兴致勃勃,流连忘返。我和省博物馆的几个同事曾议论过,如果这条顺城街能发展出“回族文化一条街”,那肯定可以成为昆明的一景;过去昆明有很多像“石屏会馆”那样由各个地州县在昆明所建立的会馆,如果能保护和恢复好,那昆明真的就是一个各民族文化美不胜收的边城了。 


上世纪80年代的昆明顺城街


    顺城街都早已拆除了,我还在这里说这些废话,想起来真是好笑!不过,作为一个市民,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希望,都是为了昆明的未来实话实说,想来也无大碍,所以就这么说了!

     愿未来的昆明能永远留在更多人的记忆里和睡梦里,留在历史的不朽中!

 

            此文载《生活新报》 2006年2月14日

   

至今昆明人一提起来就痛心疾首的当年的“围海造田”(1969年底开工,历时约8个月。滇池在围海造田后,水域面积大大缩小了,并给昆明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持久的负面影响。


新浪微博讨论: http://weibo.com/p/1005051218733074/weibo?from=page_100505_home&wvr=5.1&mod=weibomore#3629750524820176

延伸阅读

阳春三月圆通山观花(昆明记)(诗、图、曲)

昆明翠湖赏荷(昆明记)(图、文、曲)

昆明西山龙门感怀(昆明记)(文、图、曲)

夕阳滇池吟(昆明记)(文、图、曲)

咏昆明金马碧鸡(诗、图、区)

莲花池畔凭吊陈圆圆、李广田(诗、图、曲)

拜谒聂耳故居(昆明记)(文、图、曲)


走在新疆的荒原(诗,图)

喀纳斯湖畔(诗、图)

新疆行漫记(系列图)

咏新疆火焰山(诗、图)

云中看天山(诗、图)

题喀什老城的儿童和少女(诗,图

赛里木湖之思(诗、图)


故乡吟三首(文、图、曲)

静静的文海

玉龙雪山第一村

歌咏泸沽湖(诗、图)

放歌泸沽湖(文、图、歌)

剑川石宝山歌会有感(诗、图)

康巴艺术节看华装盛服(《西行茶马古道》选载)

来到滇越铁路人字桥——《滇越铁路行与思》(节选)

走进云南边城屏边(文、图)

乐于为人引路的古城老人(丽江古城忆旧)

喜欢音乐的古城少年(丽江古城忆旧)

走进碧色寨——《滇越铁路行与思》片段之二

咏虎跳峡(诗、图)

《远去的背影——云南民族记忆1949-2009》编撰札记(文、图)

碧塔海与木增(《忠臣雅士—木增》节选,文、图、曲)

咏茶花(诗、图、曲)丽江元宵节观灯(诗、图、曲)

游普者黑二首(文山行之一)

到“桃花源”坝美——文山行之二(文、图、曲)

在广南坝美看小孩戏水(文山行之五,文、图、曲)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