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co Wire 019丨气候、能源与绿色发展道路…资深高级顾问带你走进低碳节能环保领域

ESD研究中心 ESD研究中心
2024-09-04


【引言】什么是Eco Wire?

Eco Wire由绿色光年主办,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组织。


Eco Wire将会是一系列长期开展的线上分享活动,迄今已举办了24期。我们每月将邀请1-2位在发展学或国际发展领域(Development Studies 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有独到见解或独特经历的嘉宾来分享自己的求学或工作经历。他们来自全世界各地,有着特别多样化的背景和成长历程。我们希望帮助有兴趣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工作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甚至是人生路径),以及帮助对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朋友了解更多该领域的相关信息。


未来我们将会把Eco Wire打造成对可持续发展有兴趣的中国年轻人将来参与国际治理的交流平台,期待您的持续参与和关注!



本期有幸邀请到气候金融和碳市场领域学者丁莹老师。丁莹老师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及央企和上市公司高级顾问,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绿普惠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环境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专家委员,有着二十多年的低碳节能环保领域工作经验,其中16年专注于气候与碳金融领域工作。曾就职于安徽省环境保护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担任项目管理及团队管理工作。


本期主题是气候、能源与绿色发展道路…资深高级顾问带你走进低碳节能环保领域




分享环节


求学与职业发展之路

我的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求学过程还是比较艰苦的,当时也是经历过专四、专八级的磨练。1998年毕业季,当时同学们基本上是分为三个去向:外贸公司、政府部门、高校英语老师。


我本人分配到了安徽省环境保护局从事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管理及翻译工作。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全年级 60 多名同学中,我是唯一进入到绿色发展和环保行业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当时,我国的环保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刚刚经历了经济和工业高速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水域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当时的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会有一些发展领域的国别贷款给到中国,专注于推动环保、卫生及教育等公共领域的发展。这些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通过财政部转贷给有需求的地方企业,一般是通过地方政府进行转贷与担保,地方政府会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对于资金的使用,以及环境社会相关指标的达成进行监督和统一管理,我就是承担了这样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来自绿色发展领域的国际雇员和国际顶级专家,他们帮助我提升了绿色发展领域的认知,也让我更明确了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工作两年之后,2000年初我在国家财政部国际司借调了一年,管理国际金融组织在中国环保项目贷款。2001年被授予英国政府旗舰奖学金项目-志奋领奖学金,公派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取得了国际公共管理方向的MBA学位。回国之后,我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工作,有机会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气候变化和碳市场议题的专业从业者。200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项下的《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我离开联合国机构,加入了外企,一脚就踏入了商业领域,专注于中欧之间的二氧化碳减排交易和项目开发。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之后,我从外企出来自主创业,运营着自己的碳交易和碳咨询的公司,期间也有跟央企一起成立合资公司,成立碳基金,组建专业团队等。


目前除了运营自己的碳资产管理公司之外,我还在国际机构担任顾问,也是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环境学会的专家委员,也担任了两家环保公益机构的理事。我给自己定位为跨界环保人,一方面在商业领域,我是碳资产开发、管理和交易的从业者,另一方面在环保公益及发展领域,我运用自己的专业积累、资源和人脉推动行业进步。



“双碳”现状


双碳战略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在推动。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双碳有一个基础,就是 2015 年通过的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基于长期的目标,我们现在把目标分解到各个国家,让每个国家提供自主贡献目标,且每个国家每五年要更新一次目标。目前,全球有将近 190 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每五年会设定自己的发展规划。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下,双碳目标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控制煤炭消费的增长,那么到十五五时,火电项目就会逐步减少。其次,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扩大化,目前有太阳能、风电、水电等,产业升级是未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首要抓手。除了能源结构、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工业行业排放的技术革新之外,我们国家目前正在推动二氧化碳减排交易,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



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碳减排。一是发展新能源,风电、光电、水电和核电也包括氢能。二是能效提高与技术创新,发展互联网+能源、零碳钢、零碳水泥等,把它变成常规的、商业化的状态。三是在减碳的基础上提高生态固碳的能力。生态固碳指的就是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冻土等生态资源,要加强植树造林、绿化的的工作。四是针对大气中实在无法消减的二氧化碳,可以进行碳捕捉、碳封存和碳还原,但这些技术的成本目前还是颇高的。我们相信,在全球化双碳技术革新的大局面下,碳捕捉等技术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等方式减少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就是碳中和。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企业层面,都可以践行碳中和。个人层面上,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反对食物浪费,这也是我们为双碳工作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企业层面上,碳中和有三个角度,一是企业对传统的排放行为承担经济责任,二是把碳排放核算作为成本,一切生产资料纳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三是从环境市场的角度,促进企业的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走上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认为两点很重要,一是了解联合国机构、国际多边及双边发展机构及目前各大企业的资金会的职责以及发展方向,二是形成相关知识体系。关于实习的机会,有一个网站叫中国发展简报(China Development Brief),所有跟中国发展领域相关的实习机会,都可以在网站上可以找到。同时,要保持好奇心和终身学习的态度,把兴趣爱好与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性结合,建立职业发展的网络互助体系,可以多跟师长和校友保持沟通,定期沟通请教问题。我觉得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才会找到自己感兴趣,同时这些机构也需要你贡献力量、以实现相互促进。




问答环节


Q1.有没有碳领域入门和入行的书籍和课程?我目前的专业和工作暂时和碳中和都没有关系,但想多多了解。

答:无论我们从事什么专业,都要找到一些最基本的工具书,比如我刚刚谈到的比尔盖茨最新出版《气候变化经济学与未来经济》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从深入浅出的角度,从全球范围和视野探索技术方面有哪些革新领域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看一下这本书。专业和工作暂时和碳中和没有关系十分普遍,因为目前这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从业人员,包括教育行业、金融行业、法律专业等的,很多人对碳中和碳达峰都是非常关心的。



Q2.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上,一般经济的发展都伴随着能源的扩张,因此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我国来说,最巨大的挑战就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中国也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基本上现在都是使用化石能源,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技术革新,都是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



Q3.您在很多领域都积累了工作经历,我想问一下,您在政府部门、企业、非政府组织的不同工作体验? 

答:对我来说,首先我从事的都是我熟悉的事情,知识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工作性质不一样。在政府部门更多的是政策制定、上传下达,包括一些项目落地的工作。在国际机构,比较大的挑战是国际环境的适应,这对人才的背景要求非常高,必须语言过关,还有大量的会议、笔头上的工作。在商业领域,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兴趣的推动下做不同的项目、以结果为导向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客户交流合作,达成目标。



Q4.人造肉生产属于碳排放的范围吗?虽然没有办法替代肉蛋,但也能满足一定的蛋白需求,减少肉类消费。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的确是素食,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如果用素食代替肉蛋,从而减少养殖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逻辑是相当成立的。现在有很多环保组织也在推广这个概念,我还不大了解人造肉的生产原理,如果口感合适、质量保证,从碳减排的角度看,用来替代传统的肉类消费是成立的。



Q5.我国立法上对高碳排企业有采取相关手段吗?是强制性的吗?

答:理论上是有气候变化立法的,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立法性的工作。但实际上,我国这方面的立法流程还是比较长、比较严谨的。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目前有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三个文件,关于技术核查、交易碳排放权等方面。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家共同遵守的有政策约束力的文件,希望气候变化立法能够尽快完成。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ESD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