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二章:《千羡万羡东乡美》《缘系西江 志存竟陵》

黄永明/李少华 鸿渐风 2023-04-30
李俊安:小村武事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书评二章】

千羡万羡东乡美

—《天门县东乡史考·〈乾镇驿乡土志〉注补》序

黄永明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圣陆羽一生淡泊名利,他写的这首《六羡歌》,向世人道出:他不羡慕黄金白玉,不羡慕朝登天子堂,也不羡慕晚宴尚书台,甚至可以抛却男欢女爱、儿女情长,唯有对于竟陵城下的西江水不能忘情,难以割舍。
唐朝的竟陵,茶圣陆羽生长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天门。
滔滔汉水一路向东南奔腾,浇灌出的这片肥田沃土,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二十年前,我在天门工作,曾经顺着专家的指引,依稀辨认出一座宏伟的城池。后来经过专门的考古发掘,确认为大约四千六百年以前的石家河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玉器震惊世人。
我曾沿着乡间小路,寻找春秋时期令尹子文留下的足迹。他从这里走向郢都,打下楚国蓬勃发展的基础。
现代天门城关仍称竟陵,我也曾静夜寻访,想从陆羽留下的遗迹当中,找到他羽化成仙的秘方,然而一切都归于平淡,恰似雪泥鸿爪。
科举时代,天门共出进士一百一十余位,这里是清代嘉庆十六年状元蒋立镛的家乡。我到蒋家故里寻访,那里的村舍田园,与普通的江汉平原乡村并无差别。池塘浅,稻花香,空气中仿佛仍旧荡漾着诗书继世绵长的文墨松香。
乡间踏访,人们还记得明代的国子祭酒鲁铎,创立竟陵诗派的钟惺和谭元春。追慕前贤的遗韵,又孕育出争芳斗艳的新一代青年学子。
我在天门工作过两年,这里既古老又清新,淳朴民风让人格外难以忘怀。幸好我的老朋友胡德盛先生,校勘、注补《乾镇驿乡土志》,继续前辈未竟的地方志撰述,又献出宝贵的时光,续写《天门县东乡史考》,周详地勾勒天门东乡的最美画卷。
天门东乡这方宝地,原属古代千里云梦大泽的一块滩地。胡德盛走访家乡耆老,查阅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以下历朝历代有相关史地记载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北宋《元丰九域志》和明代嘉靖《湖广图经志书》等,阐明天门的乾镇驿,本名“晴滩”“乾滩”,很早就有巡检司与驿站设置,是中国最早的古镇之一。
他从星星点点的文献中收集信息梳理脉络,结合本地的口述史,甚至到大洋彼岸的图书馆里查找资料,花费无数心血,再经过反复比对校订,最终形成体系完备、资料翔实的厚重读物,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一名之立,颇费思量,如果没有对故乡的那份热爱那份执着,一般作者很难坚持下来。
天门东乡孕育过许多传统文化名人。胡德盛先生在前人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对茶圣陆羽生活的时代、与名贤的交游情况精心考证,给我们描绘出一个行踪具体、事迹翔实的陆羽形象。
天门东乡这块土地,至少从令尹子文开始,生活过许多立德修身、造福乡里的世家。明代鲁铎世家、清代蒋立镛世家等,数代出贤才,甚至产生过全国性的影响。作者对他们的生平和贡献,进行周密考证,同时揭示国学精髓、风俗风骨,阐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这是本书的又一重要特色。
这种独立不迁、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在周树模、沈鸿烈等人身上延续着,也在踏实肯干的东乡民众中延续着。
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令尹子文为政的善良,茶圣陆羽对民众的关爱,蒋立镛防治水患的科举对策中蕴含的对民生的关切。这是仁德的力量,真爱的力量,绵长且久远。
胡德盛的写作态度严谨,文献资料的引用详尽而且精当。他对引用的书目、古代职官制度、典故以及字音字义,都做了认真的注释,确实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本书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叙述性于一体,平实易读,而不哗众取宠,也是本书写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胡德盛的《天门县东乡史考·〈乾镇驿乡土志〉注补》,可以说为江汉平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活的标本,生动的案例,也为荆楚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视角,值得珍视。


作者简介
黄永明,武汉市新洲区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专业,高级编辑,曾任《湖北日报》专版责任编辑,《特别关注》杂志副主编、副总编辑,现任《特别健康》杂志总编辑。在主持《特别关注》“特别报道”专栏期间,以“关林”为笔名撰写原创时评文章二百多篇,至今脍炙人口。系首次在《鸿渐风》刊发作品。




缘系西江  志存竟陵
——《天门县东乡史考  <乾镇驿乡土志>注补》编后
李少华
 
《天门县东乡史考 <乾镇驿乡土志>注补》一书,其校勘注补工作历经七载终臻底成,付梓刊行,今奉此文,以示额庆。
湖北省天门县(今天门市),古称竟陵、景陵,为历代人文鼎盛之所,享誉海内。前有唐中叶竟陵人士陆羽撰著《茶经》,总结唐以前茶事、茶文化,得奉“茶圣”;后有钟惺、谭元春万历年间开创竟陵学派,于文坛别树一帜,名垂载籍。域内文教兴盛,士族星列,山川人文旧迹可称道者不可胜数,实有志存之必要。
地方志,发端于汉晋之《越绝书》《华阳国志》,至南宋体例已趋完备,编纂蔚然成风。彼时各地修志,饶有成绩者,首推江浙。有清一代,方志理论近于成熟,文史大家章学诚明言“志乃史体”,“史遍天下之大,志则录一邑之小”,统合史志关系,以志乘为一县之史,即古者一国之史。殆至清末民初,国家内外交困,西学东渐。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下诏废科举,办新学,启民智。同年学部颁发《乡土志例目》,一时间各府、厅、州、县择选本地博学能文之士按例编辑用于小学乡土史地知识教育的教材,《乾镇驿乡土志》即问世于此时。
乡土志作为地方志的一种,尽管各书形式、体裁不同,内容详略有别,取材范围却遵循统一规定,是一组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上无继承、下无发展。清廷学部饬令各省就乡土取材编修乡土志的目的有二:其一为各地修志筹集资料,以乡土志之名备裁采;其二作为蒙学教材,教育儿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是一种普及性的教材。周庆璋先生修成的这本《乾镇驿乡土志》,内容涵盖天门县东乡各地,钩稽旧史,阐扬人文。并以行文谨严、内容新颖、直陈褒贬得到方志学界认可,著录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名录,实为乡土志中之上品。
湖北旧志存世者众,然乡土志尤其志州县下之乡镇者,屈指可数,《乾镇驿乡土志》弥足珍贵。该志稿本原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后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初,干驿公社地方志办公室以该志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手稿影印件为底本,组织点校,于1982年铅印成书;1984年,周庆璋先生之子侄在手抄“干驿公社本”的基础上予以校释修订,刊行于世,1990年于台湾再版。
《乾镇驿乡土志》流传百年,虽内容递有增补,然受限于时代与认知,以今日目光审之,亦存在不少疏漏讹误。譬如:部分山川、古迹、人物被记述者遗漏;年代错误;史实错误等等,不一而足。
2012年秋,天门学人胡德盛先生缘获此书,遂兴补史之志。五载之间,胡先生辗转海内外,造访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不吝重金,爬梳网罗旧籍,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兼以实地调查勘验、采访乡邦贤人,补充旧材料,收录口述历史。功不唐捐,对原书的注补工作终于2017年完稿。
其校勘增补可道者略有四端:一为查核原书有文献出处的内容并校补错漏,对订正或补入的文字及错讹字增加标识;二为增补内容,增加原书未收录人物12位,名胜6处;三为对疑难字词酌加汉语拼音及释义,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制度、典故等予以详注;四为对难解之处加案语予以辨解,并标注存疑。
原书校补工作完成之际,胡先生深感旧作体裁难以备述天门一地历史之沿革,文脉之绵长,世事之赓续,故另起笔端,以白话文新撰《天门县东乡史考》。新考之撰,严偱“志、传、记、考”传统体例,其中涉及人物、大事记的内容,作者皆爬梳文献,言必有据,孤证不立。较之原志,新考成书,亮点有四:
其一,重绘清乾隆、道光及民国时期天门县地图,置于各卷卷首,方便读者参证;
其二,对天门境内世居之鲁氏、周氏、陈氏、蒋氏等士家望族情况作一系统梳理,整理各族中贡献较大、影响较广的名人逸事;
其三,新增大事考两篇,对移居南洋的天门流民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介绍;对原国民党军128师火烧乾镇驿事件进行考证,理清其原委及过程细节,以正视听。
其四,收录《乾镇驿乡土志》不曾记述的天门本地乡谚、风俗等民生内容。
天门新考的创作,加上原志校勘注补的工作,前后共耗时七载。文稿交付出版社后,作者尚数次到访,将新发现的材料、考证中新厘清的错误疏漏,一一向笔者讲述。这样一件在外人看来枯燥而无经济收效的事业,作者却是乐在其中。依笔者观察,支撑其完成这一驳杂繁琐事业的精神力量,正是其书稿中娓娓道来的文字所流淌出的,对于家乡故土那一份深沉而坚定的眷恋。这份深情恰似竟陵城畔那蜿蜒的西江之水,无论天门游子漂泊何方,都能顺着这一汪清浅溯流而上,情归故里,志存竟陵。
乡情如水,源远流长;乡情如山,百年不移。唯盼读者诸君,品玩本书之时能同笔者一样,体味到作者那颗赤诚期盼的拳拳之心。

 

2021年3月5日于武汉洪山


作者简介

李少华,为《天门县东乡史考 <乾镇驿乡土志>注补》一书的责任编辑。1987年生,湖北宜昌人。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供职于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崇文书局。曾主持统筹“崇文国学普及文库”丛书的出版工作;负责及参与湖北省重大文化工程“荆楚文库·方志编”《[康熙]荆州衛志  [康熙]荆州右衛志  [光绪]荆州駐防八旗志》《[弘治]夷陵州志  [康熙]彝陵州志》《湖广图经志书》等书的编纂出版工作。系首次在《鸿渐风》刊发作品。



(责编:糊汤粉)


往期相关文章链接:
胡德盛:找回百年前我的故乡(外一篇)
胡德盛:《道光乙巳胡氏宗谱·艺文》选注
胡德盛:《槐源胡氏宗谱》三公序校注
胡德盛:国士沈鸿烈传
胡德盛:天门中学创始人胡、沈二公传
胡德盛:天门人移居南洋史考
胡德盛:天官周嘉谟传
胡德盛: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国军128师火烧幹驿小考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连载之四: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怀念父亲
那个拯救了4000孤儿的美国人,为什么没有“感动中国”?
连载之三: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尔也:三月三  抽茅簪
岳父的遗物
曾经风华绝代的农妇
活在当下,溺于深情
连载之二: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陈玉祥:陆羽的幕府生涯
连载之一:祸害天门、汉川的巨匪:古鼎新传略
李罡:一家四口患癌,他们决定这样结束生命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鸿渐风·公众号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