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德盛:《道光乙巳胡氏宗谱·艺文》选注

胡德盛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编者按】继刊发胡德盛先生校注之《<槐源胡氏宗谱>三公序》后,今再刊载作者选注的《道光乙巳胡氏宗谱·艺文》一辑。辑中诗文或兴或观,皆风流蕴藉、辞采斐然,字里行间体现出“思孝”“思恭”的家风和“纬武经文”的襟抱。世代生活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胡氏族裔,虽迭经灾难,“迁徙靡常”,然始终耕读传家,斯文不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或许是该《胡氏宗谱》所载一脉“代有闻人”的重要原因,作者以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对此作了最好的注解。

 

《道光乙巳胡氏宗谱·艺文》选注
选注/胡德盛

《道光乙巳胡氏宗谱·艺文》序﹝1﹞ 
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2﹞。遗文轶事,藉资考镜,不事网罗,任尔散佚,化为灰烬,可胜慨哉!兹从各房敝簏中捡存而编次之,阐扬幽光,昭示来兹,将备采择于无穷焉﹝3﹞。谱艺文。家谱立艺文一门,收录序、赞、诗、启,所以广孝思也﹝4﹞。我族代有闻人,因地属泽国,迁徙靡常,以致文献无征,存不逮亡﹝5﹞。谨将闻见所及,依世系先后汇为一门,以备景行。至于博考旁稽,尚望后贤接踵,思所以绵家声可也﹝6﹞
注:

﹝1﹞引自《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胡书田纂,道光乙巳(1845年)修,戊申(1848年)增订,资料由李国仿先生提供。

﹝2﹞莫为之前句:语出韩愈《与于襄阳书》,意为:不要做得太早,即便美好也无人知晓;不要做得太晚,虽然盛大却不能流传。指为文的时机应恰到好处。

﹝3﹞各房:从宗族中分出的各个支系。敝簏(lù路):破旧的竹箱;喻指家族文献散失严重,存世极少。

﹝4﹞家谱立艺文句:艺文收录与家族相关的各种文存,让子孙后代增进对祖先的了解,寄托孝亲之思。

﹝5﹞存不逮亡:保存下来的文献不及散亡的多。

﹝6﹞至于博考旁稽句:至于广泛搜集资料、深入考证家史,还希望后世贤明的子孙们代代传承,以绵延我们家族美好的声誉。

 

歙县槐源胡氏故里

宗荣公像赞﹝1﹞
裔孙  其楷题
观公之貌,骨骼超群。
论公之行,纬武经文。
职守荆楚,胸藏韬略
年近耄耋,咸称矍铄。
繄彼季子,卜迁晴滩。
      分支派衍,由公肇端﹝2﹞
公之遗像,难尽图绘。
垂裕后昆,俾昌而大。

﹝1﹞像赞是为人物画像所作的赞辞。本文赞颂槐源胡氏景陵始迁祖宗荣公允武允文、奇伟雄健,简述他的幼子存振公迁居景陵乾滩、开枝散叶、蔚为大族的伟绩,祈求宗荣公的英灵庇佑后世兴旺昌盛。

﹝2﹞繄(yī依):助词,惟。晴滩:今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古称“晴滩”“乾滩”“乾滩驿”“乾镇驿”。肇端:开端。

 
赠妹婿胡希瑞﹝1﹞
祭酒  鲁铎(振之)
幽人居淖汀,汀户相往还﹝2﹞
醉后棹歌回,月照青苔上﹝3﹞

﹝1﹞这首诗描述了明代中期乾镇驿一带地势低洼、水网交织,走亲访友依靠舟楫往来的状况,以及亲友间淳朴诚笃的交谊。

鲁铎(1461年-1527年),字振之,号东冈居士,又号莲北居士,景陵县乾滩人,成化二十二年乡试中举,弘治十五年会元、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以清德著称于世,卒于乡,赠礼部侍郎,谥“文恪”,有《鲁文恪公存集》传世(引自《天门县东乡史考》,胡德盛著,崇文书局2020年版)。

﹝2﹞淖(nào闹):泥沼。汀(tīng听):水边平地。“淖汀”或指希瑞公居处的牛蹄支河(明代尚为汉水主泓)两岸一带;因古人有因地为号的传统,也可能是具体的地名,待考。

﹝3﹞棹(zhào照):类似桨的划船工具,此处作动词解。棹歌:边划船边唱歌。

 
遇胡君春朝竹虚草堂﹝1﹞
南大理正卿  陈文炽
荆扉不剪绿萝攀,湖水涟漪曲曲环。
疏柳桥边田十亩,老梅树下屋三间。
    维摩居士天同淡,甪里先生云共闲﹝2﹞
我是故人尝过访,几回屐齿印苔斑。

﹝1﹞“竹虚草堂”地处湖乡,景色宜人,春朝公在此过着恬淡清逸的耕读生活,作者深为倾慕,数次来访。

春朝公,满公92世孙,《百世谱》作“春潮”,希符(祥宁)公第四子,一子:燮中。
       陈文炽,人名,待考。大理寺卿:大理寺的长官,掌刑狱之事,位列九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南京和京师一样,也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其官员名称就有了南北之分。

﹝2﹞维摩居士:即维摩诘,在家菩萨,梵文意为洁净、没有染污的人。

甪(lù路)里先生:名周术,秦末汉初的著名隐士。
 
寄冢宰周明卿书﹝1﹞
胡春光(龙麓)
   别后头风作苦,汗雨时淋。长僵卧于萝扉,竟失趋夫蓂节﹝2﹞。所议开疏马骨泛等处,不佞与陈、魏两君再三筹度,早夜萦心﹝3﹞。久任波沉,何堪目击!伏惟阁下中朝柱石,当代景星,移孝原所以作忠,远来必先贵近悦。转旋端凭夫指日,生成共望夫崇朝。化瘠田作良田,茅檐并庆;变泽国为乐国,梓里同欣。仰觊崇岩,俯垂炤瞩,敢缴私惠,殊结鄙悰。

﹝1﹞这封书信记载春光公感于家乡水灾频仍,不顾疾病缠身,积极联络陈所学、魏士前等当地世族,与周嘉谟一起修筑马骨泛河渠、惠及乡里的史实,值得后世景仰。

冢宰,指吏部尚书(古称“冢宰”“天官”)周嘉谟,参见下文注。
春光公(1512年-1582年),满公92世孙,字龙麓,希瑞(节宁)公长子,隆庆庚午(1570年)岁贡生,生于正德七年八月初八,卒于万历十年,附父茔。配郑氏,年六十七,葬碧潭庵左东向,有碑。子四:宾中、学中、觐中、仕中(引自光房一支《胡氏宗谱》,世次据《百世谱》校正)。
周嘉谟倡修马骨泛(今沉湖)河渠事,史有详载。万历十六年(1588年),周嘉谟辞去四川按察使的任命,回家奉养双亲,不久,丁父忧居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因牛蹄支河南岸各垸水患频仍,嘉谟召集各村长老,一起向同年进士、湖广布政使武尚耕请愿修建马骨泛水渠及杨赞、反湾两处剅口,得到官府的支持。工程当年十月开建,次年春天告竣,天门、沔阳、汉川三县受益,同乡进士陈所学有《观察使君周公建修马骨泛河渠记》。据此,光房谱载春光公的生卒年或存疑问(亦有可能春光公早就参与筹划修筑河渠)。周天官出任吏部尚书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之事,标题中“冢宰”之称,当是后来编纂或续修宗谱时所拟。

﹝2﹞蓂(míng明):传说中的一种瑞草,能够感知时日。失趋蓂节:丧失了时间概念。

 

今日牛蹄支河

喜胡甥明心方外还俗戏为俚语﹝1﹞
周嘉谟(明卿)
    汝今逃墨复归儒,依旧当年一小胡﹝2﹞
    不向佛坛翻贝叶,却离香积觅醍酥﹝3﹞
春来忽敢同林鸟,秋至因思故国鲈。
定有鸾凤堪作匹,计期幸得掌上珠。
                                   见《沧浪集》

﹝1﹞明心曾中断学业,外出学艺,后因想念故土和家人,回到家中继续攻读,舅父嘉谟公作诗相慰,虽语近诙谐,仍是对晚辈充满期许,并祝福他早结良缘。

周嘉谟(1547年-1630年),字明卿,号敬松,景陵县乾滩人,隆庆元年(1567年)举乡试,五年辛未科(1571)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韶州知府、四川按察副使、四川左布政使、云南巡抚、两广总督,官至吏部尚书,卒于南京吏部官署,赠少保,《明史》有传(引自《天门县东乡史考》)。
   明心公,世次和生平事迹待考。

﹝2﹞逃墨句:化用孟子语“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意谓儒家才是正道。此处指外出学艺后复归儒业。

﹝3﹞香积:此指僧道的饭食。醍酥(tísū提苏):加奶酪的点心。

 
祝胡公躍如赠君八十﹝1﹞
侍读学士  刘必达(士徵)
  说经老辈特觥觥,杖履追陪快此生﹝2﹞
  室宝琳琅钦纸贵,士宗山斗仰衡平﹝3﹞
  兰芽竞爽传家学,花萼联芳远世情﹝4﹞
  共指弧南光正澈,遥斟云液祝长庚﹝5﹞

﹝1﹞躍如公八十大寿,刘必达献上这首贺寿诗,表达对这位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儒者的敬重之情,祝福躍如公福寿延年、子孙繁盛。

刘必达,字士徵,号天如,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元,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选为庶吉士,以翰林注起居、侍讲经筵,任文学侍从,官至詹事府春坊右中允,著有《天如诗文集》《小山亭集》,编纂《皇明七山人诗集》,均流传于世。
        躍如公,名讳、生平待考。赠君,即“赠公”,对官员父亲的敬称。

﹝2﹞说经老辈:讲解儒家经书的老先生。觥觥(gōng 功):刚直,壮健。

﹝3﹞室宝琳琅:家中藏书宏富。士宗山斗:弟子们奉为泰山北斗。

﹝4﹞兰芽竞爽:子弟竞相茁壮成长。花萼联芳:兄弟相亲,家庭和睦。

﹝5﹞弧南:南极寿星。云液:美酒。

 
胡衷哉(简士)、芳士昆仲过饮西湾旅舍﹝1﹞
鄢韵(怍庵)  邑贡生
处处惊离风鹤天,偏攒好友镜湖边。
    雷催树色总添绿,漏滴骰声坐屡迁﹝2﹞
    醉瑞竞传非在酒,醒狂自负岂真颠﹝3﹞
伤心晚霁云东到,从我故乡绕钓船。
                            

﹝1﹞衷哉、芳士公兄弟前往西湾旅馆拜访鄢韵,当时或许正处在明清朝代更迭期间。尽管鄢韵处境艰难,仍然与衷哉兄弟置酒畅饮,愤世忧时之中不掩对挚友和家乡的深情眷念。

鄢韵,字谷音,号紫渡樵客,明末景陵县乾镇驿人,邑中高士,幼补诸生,入清后远游不仕,与刘临孙交厚,著有文集《来归草》,诗集《紫渡吟》《泛息草》《二吹草》《怍庵辍草》等行世(据《天门进士诗文》载刘临孙撰《鄢韵传》),《乾隆天门县志·隐逸》有载。
公杰公,满公95世孙,字芳士,清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科由汉川县学乡试中试,曾任州学正(《乾隆天门县志·卷之九科贡》)。

﹝2﹞漏滴骰(shǎi)声句:屋漏滴下的声音叮叮当当,大家不断更换地方。

﹝3﹞醉瑞竞传:醉意争相传递,形容酒兴正浓。瑞:预兆。

 

天门风光

城中移家还乡﹝1﹞
胡公寅(衷哉)
偶辞城市归乡井,肯把风尘误黑头。
骄踏杨花新映马,熟眠莎草旧盟鸥。
万竿修竹青围屋,千亩嘉禾绿满畴。
无事但招邻舍饮,不听人说觅封侯。

﹝1﹞此诗系衷哉公还乡后所作,描写了结束仕途奔波、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表明自己无意仕进、淡泊自适的志向。

胡公寅,满公95世孙,字简士,号衷哉,宾中孙、瑛子,清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科由汉川县学乡试中试(《乾隆天门县志·卷之九科贡》及《天门进士诗文》),仕直隶永定卫教授,享年七十五岁;配刘氏,敕封孺人,子三:洙、浴、泗(引自光房一支《胡氏宗谱》,世次据《百世谱》校正)。
 
寄怀胡君岚庄先生﹝1﹞
鲁梦龙(云翥)
遥想幽斋趣自深,畅怀日与乐相寻。
桂花香滴清秋露,桐叶新铺午阁阴。
摹拟云山间作画,体裁烟月制为吟。
归来欲洗红尘耳,坐听先生石上琴。
                                     见《醉香亭稿》

﹝1﹞作者怀念与岚庄徜徉于故乡山水之间,吟诗作画、倾心交游的美好时光,寄托了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鲁梦龙,生平待考。

之琮侄持箑索书诗以勉之﹝1﹞
胡廷谘
经业传家远,蜚声望尔曹。
消除鸿鹄志,长养凤凰毛。
映雪无嫌苦,吹风岂惮劳。
一朝翎翮劲,看取九霄高。
 
年来望尔冠诸曹,何事涸鳞久不遭。
未遂龙门三月愿,须珍驹隙十年劳。
苏湖旧系源流远,蕙砌薪传事业高。
桃李满门君莫厌,西江暂给待鹏翱。

﹝1﹞箑 (shà霎):扇子。侄儿之琮手持纸扇,请岚庄公题诗,岚庄欣然写下五言一首,寄望之琮秉承家风,戒骄戒躁,潜心务学,早日登榜。后来之琮科场不利,岚庄公又赠七言一首,劝诫之琮珍惜光阴,力学不懈。

 

今日干驿风景

胡母鲁孺人六十节寿征诗启﹝1﹞
谢兰
间尝溯徽音于彤史,遐仰女箴﹝2﹞;阐懿德于绛帷,久钦闺诫﹝3﹞。窃叹巾帼之行,无取英奇,然而贞烈之操,多由患难。
则有胡母鲁太孺人者,蕙性天成,苕姿夙裕。衍东冈之遗派,相槐里之名宗﹝4﹞,甘操帚而偏勤,能改妆而习苦。无何饕风虐雪,夫罹二竖之灾;致令影只形单,氏矢两髦之愿﹝5﹞。环顾而宗枝是择,禋祀无虞﹝6﹞;端居而阃范克昭﹝7﹞,养教兼备。在母也,情殷似续,谓“比儿即是佳儿”;在子也,念切瞻依,云“抚我何异生我”。以今正月,适届六旬,哲嗣定秀既舞彩于北堂﹝8﹞,欢承色笑,复奉笺于南国,遍乞表扬。松操鹤龄,督学既已表其节,竹素管彤,猷轩还待旌其门﹝9﹞
予素忝葭莩,敢辞葑菲﹝10﹞。恭成芜启,便锡瑶章,伏冀吟坛,同彰潜德。表徽声于一代,是谓女宗,介遐祉于千秋,良云寿母尔。
癸酉(1753年)举人、甲戌明通、常德府教授
姻愚弟谢兰顿启

﹝1﹞胡门鲁孺人不幸丧偶,宗侄定秀入嗣为子,鲁孺人视同己出,潜心养育,母子情深。母亲六十大寿,定秀致信谢兰请他撰文表扬母亲。谢兰写成这则启事,倡议文友们写诗为鲁孺人贺寿,以彰显懿德。

谢兰,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举人,十九年甲戌科明通榜进士(引自《天门进士诗文》下卷第700页,校注参考李国仿先生注文)。
        定秀公,名讳生平待考,按字辈为满公99世孙。
存振公后裔、天门干驿宗支从99世始,字派为“定字起名,元本之正,以德为贵,恪守贤行”。此据祖辈口口相传,其中后四字不确。

﹝2﹞徽音:女子的美德。彤史:古代宫中女官名。

﹝3﹞懿:美好。闺诫:旧时女子的诫条。

﹝4﹞东冈遗派:指鲁孺人出自东冈鲁氏。槐里名门:指从徽州府歙县槐源迁来的胡氏。

﹝5﹞无何句:意为天降大难,丈夫不幸病逝,鲁孺人立志守节。

﹝6﹞禋祀(yīn sì因四 )无虞:不再担心无人承继香火。

﹝7﹞阃范克昭:恪守妇德。

﹝8﹞北堂:女眷居住之所,代指母亲。舞彩北堂: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在父母面前装作小孩子,让父母开心。

﹝9﹞輶轩(yóu xuān由宣):使臣乘坐的轻车,指朝廷的旌表。

﹝10﹞素忝葭莩( jiā fú家浮):一向是您关系疏淡的亲戚,这里是谦辞。葑菲:微劳。

 
寿叔岳母胡母鲁孺人六十节寿﹝1﹞
涂兆麟  邑庠生
    青年矢志数真奇,花甲重周倒寿卮﹝2﹞
送往事居身代子,补天浴日母兼师。
    东冈懿范钦长在,皖水家声赖永垂﹝3﹞
指顾恩纶褒盛节,缤纷诰纸降瑶池。

﹝1﹞涂兆麟接到谢兰的征诗启后,为鲁孺人写下这首贺寿诗,盛赞她的美德,并给予美好的祝福。

涂兆麟,生平待考。

﹝2﹞花甲重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为一循环,称一花甲,古人依此法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寿卮(zhī支):祝寿的酒杯。

﹝3﹞皖水家声:指胡氏由徽州府歙县迁徙而来。

 
星若先生暨彭孺人六十寿序﹝1﹞
熊士鹏
将欲敦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则必由宗族,而及乡党,以达于疏远。联世系,崇恩惠,广施济,捐弃家财,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以人多日少之难,而求家给户悦之易,百无一焉。因其时、顺其势、致其请,昔之所难兼,今于此乎在?盖尝观胡君星若亲家之行事,而知其加人一等矣。
末世大都艳富而羞贫﹝2﹞,轻义而重利。行之于他人,近乎鄙;行之于兄弟,过乎忍。鄙不可为也,而忍尤不可为。蹷其根而较锱铢之微﹝3﹞,剪其翼而争锥刀之末,我不知其心伊于胡底也。有能抚孤侄如己出,而教养备至者乎?有能使从弟贸迁者归而完娶,不至失时毁盟乎?有能悯祠宇之湫隘、谱牒之废坏,而思欲筑之、修之者乎?而君乃能如此。此其义声不已昭著欤?滴露庵为晴滩名刹﹝4﹞,与君所居小河近,而溃于汉水,乡里遭湮没者甚多。水之来也,无情而有力,不择贤愚而汩之不避;高下而啮之,溃冒冲突,莽为一壑。道路险而攻筑繁,斯时将自救之不暇,而何暇救人?而君乃能具舟楫、修桥梁、汰差役,夺赤子姓名于阳侯之手,走农工担负于冯夷之口,免里甲力役于当路之面。所过则无损于前,所存则有益于后,此固推孝友,而并修乎睦姻、任恤者也夫?
岂独君之贤,抑其家有内助,而于凡事皆乐赞襄以为之也。孺人姓彭氏,与君生同里,生书田兄弟二人,得孙子女十人。君与予有朱陈好,而书田兄弟皆列胶庠,又且和乐既翕﹝5﹞。予尝过其溪南别墅,饶蓄禽鱼花卉,或时邀二三知己觞饮其中,有淳于斗石之风﹝6﹞。辄谓人生当务实行立大本,富贵穷通偶然耳,予岂以是拘拘者戕吾生而贼吾性哉﹝7﹞。故与孺人年皆六十而陶陶然,和之以天伦,亦深有乐乎此也。
道光八年岁在著雍困敦窒相下浣之六日﹝8﹞
赐进士出身即用知县升补国子监博士加三级
姻愚弟熊士鹏顿首拜撰

﹝1﹞本文是为祝贺星若公夫妇六十大寿而作。作者不吝笔墨,详述亲家夫妇抚养失去父母的侄儿、帮助贩卖为生的从弟完婚安家、出资修建被洪水毁坏的滴露庵、在洪水中组织抢救乡邻等等善行义举,星若公慷慨洒脱和彭孺人贤惠慈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熊士鹏(1755年-1843年),字两溟,号蒓湾,亦号鹄山小隐,天门县横林人,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嘉庆十年进士,自认为“和而介,性不宜官”,“辞富而居贫”,任武昌府学教授十八年,擢国子监博士不就。酷爱山水,交游广泛,著述丰赡且均流传至今(据《天门县东乡史考·人物考》编撰)。
字耀公,字星若,满公100世孙,乾隆己丑(1769年)生。引自《天门市月池分谱》2010年版上卷第236页。星若,原文作“星吉”,据本文改。

﹝2﹞末世大都艳富而羞贫:近世的人大都艳羡富有而羞于贫困。

﹝3﹞蹷( jué 决):蹶的异体字,此处作扰乱、掀起解。较锱铢之微:一分一厘也要计较。

﹝4﹞滴露庵:干驿镇名胜,“滴露鸣竹”为“晴滩八景”之一,庵在牛蹄支河(汉江故道)北岸,邻近星若公居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河堤溃口而倒塌,与可和尚在乡绅们的帮助下历时十年重建,20世纪90年代,乡人于原址再次重建(引自《天门县东乡史考》)。

﹝5﹞胶庠:学校,指书田公兄弟均为秀才。和乐既翕(xī西):兄弟友爱。

﹝6﹞淳于斗石之风:像淳于髡那样豪爽善饮。淳于髡(kūn昆),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以酒量大但有节制留名后世。

﹝7﹞辄谓人生句:星若公说,人生在世,应该踏实地做好为人的根本,即修身、齐家、孝友、睦姻这些事,至于富贵贫贱或困厄通达往往取决于天时,岂能为了名利这样的身外之物浪费光阴、扭曲天性。

﹝8﹞本文作于道光八年(1828年)七月二十六日。著雍困敦:戊子年。窒相:农历七月。下浣:下旬。

 

徽州民居

题溪南别业﹝1﹞
应山广文  马致远(晴庄)
    戌楼北向草萋萋,烟柳平桥入望迷﹝2﹞
秋晚龙眠潭水稳,雨晴虹落阁檐低。
    辋川精舍原兰圃,锦里村居尚竹溪﹝3﹞
夜半书声移堰月,遥知常抱白云栖。

﹝1﹞这首诗描述溪南别业四周宁静秀美的景色,赞许书田公的品格如兰竹般清逸淡泊。

马致远,字平山,号兰垓,清嘉庆庚申恩科(1800年)举人,应山县训导,与熊士鹏诗词酬答,交谊深厚(据《道光天门县志·卷十九选举》《鹄山小隐诗集》)。
﹝2﹞戌楼:瞭望楼,此处或指附近的高楼澄江阁(即文昌阁)。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3﹞辋(wǎng网)川:唐代诗人王维在故乡陕西省蓝田县辋川镇筑有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锦里:位于成都市,杜甫曾居住于此地的浣花草堂。
 
馨余亲家招余课其侄子,题以致羡﹝1﹞
程行愫(素臣)
极目芳园胜辋川,会心不远兴悠然。
半村半郭无多地,一榭一亭别有天。
绕砌苔纹留篆古,依人鸟影隔枝翩。
    桐圭不剪撑红日,蕉纸时裁当碧笺﹝2﹞
石怪无言供丈拜,花娇解语藉茵眠。
    二难秀竞青氈侧,五美芳联绛帐前﹝3﹞
    客醉溪南觞递羽,毫挥砚北笔横椽﹝4﹞
     裴公自是和羹手,且向午桥谢俗缘﹝5﹞ 

﹝1﹞诗人应亲家书田公之请,为侄子们作家庭教师,题诗表达敬意。诗中描述了胡家浓郁的书香气息,对学子们寄予殷切期望。

﹝2﹞桐圭:梧桐树叶,暗含周成王拿桐叶封胞弟叔虞的典故。蕉纸:芭蕉叶。

﹝3﹞“二难秀竞青氈侧”句后原注:“谓陈景之兄弟”。氈(zhān詹):同“毡”。
“五美芳联绛帐前”句后原注:“引之系兄弟五人从游”。

﹝4﹞觞递羽:酒杯频频相碰的声音。笔横椽:在场的人争相赋诗。

﹝5﹞裴公:指裴度,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羹: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此借南宋周必大诗《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对书田公的赞许和鼓励。

且向午桥句:借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对书田的知遇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云杜署中寄弟笏山﹝1﹞
胡书田
汉上迟风雨,吾行汝定归。
   光阴春又暮,菽水愿多违﹝2﹞
聚处贫终得,依人事总非。
    承颜端赖尔,莫令常倚扉﹝3﹞
﹝1﹞作者动身前往京山(古称云杜)官署时,弟弟被风雨阻隔于汉上,未能相见。作者感叹家计艰难,不得不外出谋生,殷殷嘱咐弟弟,照顾好家人,别让双亲过度挂念自己。
书绅公,书田公弟,满公101世孙,谱名起祀,字耕禽,号笏山,乾隆癸丑(1793年)生。引自《天门市月池分谱》2010年版上卷第236页。
﹝2﹞菽(shū书)水:所食只有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
﹝3﹞承颜:侍奉尊长。
 
【参考文献】

1.    《槐源胡氏家谱》,安徽歙县胡永光修撰,敬承堂修订,民国甲子(1924年)立。

2.   《乾驿小河槐源胡氏宗谱·卷之五世系》,湖北天门胡书田纂,道光乙巳(1845年)修,戊申(1848年?)增订。
3.   胡氏宗祠光房一支《胡氏宗谱》,胡柏云、胡云超编,1997年版。
4.   清康熙壬申(1692年)《景陵县志》,钱永修,戴祁纂。
5.   清乾隆乙酉(1765年)《天门县志》,胡翼主修,章镳编纂,民国十一年天门县署重印本。
6.   清道光辛巳(1821年)《天门县志》,王希琮修,张锡谷纂,尊经阁藏板。
7.   《天门进士诗文》,李国仿校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版。
8.   《天门县东乡史考》,胡德盛著,崇文书局2020年版(待付印)。
9.   《史记》,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三国志》,晋陈寿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1.《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12.《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版。
13.《槐源村名简考》,胡光著,2020年4月网络资源。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胡德盛:国士沈鸿烈传
胡德盛:天门中学创始人胡、沈二公传
胡德盛:天门人移居南洋史考
胡德盛:天官周嘉谟传
胡德盛: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国军128师火烧幹驿小考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金戈:城外藩篱

郭良原:开始——我的前六十年(长篇连载)

白守成:春江花月夜(外一组)

榕树:游天门

飞鱼:将去未去,怕来偏来

因荷藕然:小镇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小熬浆糊:襄河谣

胡德盛:《槐源胡氏宗谱》三公序校注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