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潮丨李辉:寻找潘汉年下落

新三届 2019-08-28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李辉,记者,传纪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77级毕业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以传记、随笔写作为主,主要作品有《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和老人聊天》《传奇黄永玉》等。 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原题

寻找潘汉年下落




作者:李辉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六根


潘汉年


 

“二流堂”堂主与潘汉年


又见唐瑜。


九十二岁的老人,和老伴搭乘公共汽车,跋涉二十多公里走进京城,与老友黄苗子郁风夫妇、丁聪沈峻夫妇相聚。


耳朵听不见,他的声音便格外洪亮。每次都是由沈峻用笔提问,然后,就是一阵高亢入云的回答。


唐瑜的豪爽与洒脱出了名。他是缅甸华侨,1930年代初到上海后,他结识了潘汉年、夏衍和孙师毅,并在潘汉年引导下主编《电影新地》《小小画报》《联华画报》等报刊。唐瑜的胞兄是缅甸富商,对他常常予以慷慨资助。


抗战期间滇缅公路通车之后,唐瑜曾经回仰光一次,返回重庆时,胞兄送给他两部大卡车和一部小轿车,一部卡车上装有当时可以畅销的物资,一部卡车上装上食品,供重庆的朋友们享用。大家需要用钱时,唐瑜就拿出一部分物资去出售,最后把车都卖掉。




“文革”中被丑化的“二流堂”人物漫画


吴祖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吴祖光和唐瑜一起走到重庆中一路一个路口,远远开来一辆十分豪华而崭新的小轿车。一看见车,唐瑜便忽然停步不走。当时大雨初晴,路上积水很深,汽车飞驰而过,他们躲闪不及被溅了一身污水,唐瑜的脸上也是泥点。他没有反应,只是呆呆地注目轿车,一直等它失去了踪影之后才对吴祖光说:“这车是我的。”



抗战早期广州《救亡日报》期间,潘汉年与大家的合影。前排左起:茅盾、夏衍、廖承志。后排:潘汉年(左一)、郁风(中)、司徒慧敏(右一)


重情谊的唐瑜,这二十年来年最大的愿望是为挚友潘汉年做事情:收集潘汉年手迹、编书撰文、呼吁建纪念馆、塑铜像……在我看来,他几乎把这当作了生命的全部内容。每次见到他,或者他给我来信,没有一次不是与潘汉年有关。


我还是第一次从唐瑜那里听说,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曾经要求加入共产党。可以理解他与潘汉年的友谊,和这种私人感情。二十岁他就在潘汉年领导下工作,1960年代初,一次他与从劳改农场进城的潘汉年,在王府井大街不期而遇,他悄悄将潘引到家中。尚在劳改中的潘,第一次有了与老友私下畅谈的机会。


本文作者与唐瑜在一起


谈了些什么,唐瑜总是语焉不详。我曾劝他回忆得详细一些,多一些细节,多一些历史的场景。他摇摇头。是潘汉年没有对他说什么,还是他不便回忆?


几年之后,唐瑜老人去世。与潘汉年一样,他带走了多少秘密。


吴祖光日记里的潘汉年


潘汉年的忽然被捕,是1950年代对“二流堂”所有人的直接沉重打击。


抗战期间在重庆,潘汉年与唐瑜、吴祖光、黄苗子、郁风、丁聪等“二流堂”一批文化界朋友交往甚密。从日记看,1950年代在担任上海副市长期间,潘汉年每次来京,常会与这些老友相聚,甚至外地写给潘汉年的信,也寄至吴祖光处代为转交,关系可见非同一般。


吴祖光日记


1955年3月,潘汉年再到北京,朋友们喜相逢。但谁都不曾想到,潘很快将有牢狱之灾。我曾整理这一期间的吴祖光日记,里面多处记录,均与潘汉年有关,文字虽简略,却勾勒出风暴突兀其来的轨迹,更留下了他的纷乱心绪:震惊、不解、迷惘……


1955年3月20日


……晚夏公、潘公来,在四川馆晚餐。


1955年4月3日


……四时余艾青来,同去北京饭店,偕夏、潘两公及孩子们到康乐晚饭。 


1955年4月4日


……潘昨晚失踪,甚奇。



左起:吴祖光、丁聪、黄苗子,六十年代从北大荒归来后的合影


从日记看,潘汉年的“失踪”应是在4月3日,而潘“失踪”前的最后一顿晚餐,是与吴祖光、艾青、夏衍及吴祖光的孩子们在一起。两天里,“甚奇”的事接踵而至,4月5日的日记中又出现了关于高岗、饶淑石事件的记录:“……今日报纸发表党代表大会决议,宣布高岗饶漱石叛党事件,但不详细,甚多使人难解处。”


事情还没有结束。随后的几个月里,潘汉年的名字又一再出现:


1955年5月7日


五时半有中共中央组织部汽车来取上海寄来转潘公之航空信,甚为紧急。潘公前此之失踪,证以今日之事,颇觉跷蹊。与夏公通电话,已来京,住华北招待所。


1955年7月20日


连日报载潘汉年反革命事,内情不明但罪状已定,此人党龄在三十年以上,何以不知自爱如此,百思不得其解,谈警惕亦太难。


所敬重的革命名人、老朋友,一转眼却成了“反革命”,这是吴祖光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事。作为一个文艺家,他不可能知晓党内政治斗争的复杂与尖锐,他也就只好以“百思不得其解,谈警惕亦太难”来表达一种困惑。但就是这种敢于在日记中流露的困惑,半个多世纪后,证明了置疑的价值。


寻找潘汉年的下落


潘汉年1955年被公开宣布逮捕之后,从此在公众视野消失了。 


“文革”结束后,寻找潘汉年的下落,最早成了编辑《鲁迅全集》专家们的任务。


潘汉年在鲁迅日记中出现过一次,记载很简单:“下午潘汉年、鲍文蔚、衣萍、小峰来,晚同至中有天饭。”(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我搜集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的一批资料,集中在1980年左右,其中有关于向公安部门征询潘汉年过程中的往来信函。答复渠道多处,有公安部,有潘汉年最后劳改的茶场等。


从鲁编室往来信函时间顺序看,鲁编室先去信潘汉年最后劳改的湖南米江茶场询问下落,同时,又分别去信湖南省公安局和公安部,进一步询问潘汉年的下落情况。


1,湖南省米江茶场政治处回函


鲁迅著作编辑室:


来信收悉,经查问有关材料和人,潘汉年于一九七五年送入我场,因病于一九七七年四月死亡,至于何年出生,由于潘的所有档案未给我们,故此不明。请你们去信公安部,或我省公安局政治部询问。致



盖章(湖南省米江茶场政治处)


一九八〇.二.二十六


2,“鲁编室”致湖南公安局函


湖南公安局:


为了明年鲁迅先生一百岁诞辰时出版新版注释本《鲁迅全集》,我们正在加紧注释工作,需要了解一些当时人物的情况,特烦请您局告知下列二人的有关情况:


一,潘汉年的生卒年月。(据了解他是在湖南去世的。)


二,向培良的生卒年月。(湖南黔阳人,解放后曾在黔阳某中学任教)


万请惠予帮助。盼复,并致


敬礼!


盖章(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


八〇.四.二


3,湖南省公安厅回函


湖南公安局关于潘汉年的回函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你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四月二日来信了解潘汉年、向培良二人的生卒年月,现将查档情况告知如下:


潘汉年一九七五年五月由公安部送来湖南,安置在我厅所属劳改单位米江茶场。一九七七年四月十四日病故。据我厅给湖南省委《关于潘汉年送长沙医院治病问题的请示报告》中记载,潘当时七十二岁。但其详细出生年月不清,需请你社向公安部查讯。


向培良出生于一九〇五年四月七日,一九五六在湖南省黔阳县一中任语文教员,以后情况不清,需讯问当地有关部门。


湖南省公安厅(盖章)


一九八〇年五月二日


4,公安部第十三局回函


公安部关于潘汉年的回函


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


现将你们需要了解潘汉年的两点情况告知如下,供参考。


一,潘汉年生于一九〇六年一月(农历乙己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九五五年被捕,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八日释放,由湖北劳改单位安置。何时死亡,请问湖北劳改单位。(此处似为笔误,应是湖南——李辉)


二,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二八年潘汉年在上海地下党法南区委编入街道支部;公开职业是在光华书店同叶灵凤恢复出版“幻洲”半月刊,同时编辑“现代小说”杂志。


盖章(公安部第十三局)


一九八〇年五月十二日


其中由湖南公安厅1980年5月2日的回函对潘汉年的去世时间写得最为确切,该函称:


潘汉年一九七五年五月由公安部送来湖南,安置在我厅所属劳改单位米江茶场。一九七七年四月十四日病故。据我厅给湖南省委《关于潘汉年送长沙医院治病问题的请示报告》中记载,潘当时七十二岁。但其详细出生年月不清,需请你社向公安部查询。



黄苗子、郁风来到上海拜谒潘汉年


这时人们终于知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确切日子。 


几年后,潘汉年平反。 



2008年,三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们的最后一次合影。右起:唐瑜、杨宪益、黄苗子


李辉阅览室

李辉:陈寅恪先生为何归葬庐山?

李辉:念念不忘梁思成

沈从文30年祭丨李辉:难以忘怀的往事

夏衍谈周扬:有些事,他得告诉毛主席

李辉:听冰心谈巴金

李辉:1977年,世界聚焦邓小平的复出

李辉:印尼排华大屠杀与当时的外交风云

李辉:母校复旦,常在心中

李辉:北京大学,你不应该这样做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解读李辉:他诠释媒体人的另一条路


文图由作者许可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尘封的记忆

贺越明:特殊年代"曾山案"的来龙去脉

陆兰沁:女儿心目中的饶漱石

饶玉莲:我的大哥饶漱石

庞松:厘清高岗、饶漱石事件政治迷雾的力著

“红色间谍”关露之死

李杭:我爹居然是台湾归来的地下党

中国叛谍俞强声被追杀了吗? 

金无怠案与中美谍战内幕

钱江:燕京学子金无怠,

世界情报史上的"超级谜团"

操风琴:杜月笙女儿谈前朝往事

周恩来:没有他,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在了

1950年代张国焘三次欲回大陆

米鹤都:老外红卫兵父亲获周恩来道歉

洋人造反派李敦白被关入秦城监狱

傅冬谈和平解放北平的父亲傅作义

白先勇:父亲白崇禧的抗战生涯

父亲特赦后第一次见面喊我"同志"

熊蕾:听父亲熊向晖讲那过去的故事

阎明复:"阎家大院"就这样瓦解了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徐焰:一些谍战片歪曲党的地下工作历史

谢泳: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

沈美娟:父亲沈醉是一个悲剧人物

"二把手"彭述之的人生沉浮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朝鲜俘获美军间谍船“普韦布洛号”

程鹤麟:中国间谍眼中的红色高棉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