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编续杯咖啡
70年前 | 林珊:朝鲜战火中的中国电影人,爸妈的故事
林珊,1948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与爱人(同届同学)同赴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十年后于1986年夫妻内调。同分配在武警总医院工作。林珊在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任主治医生。89年调北京宣武医院病理科,94年下海。2010年爱人心梗去世,林珊回忆两人在西藏工作的生活,写《西藏十年行医路》由北京医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2020年10月林珊再次进藏一周,看到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
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
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
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败了美国兵呀!
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帝国主义害了怕呀……”
一队队小学生戴着红领巾,唱着歌儿向远处走去。歌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激起了人们抗美援朝的斗志!
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食堂里,时任副厂长的汪洋慷慨激昂面对全厂职工大声说道:“51年3月19日,我们北影厂与苏联联合拍摄的《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双双获得斯大林奖金一等奖,这是我们北影厂全体职工的荣誉!”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汪洋压住掌声,大声说道:“在当前,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形势下,我们派出的新闻摄影队伍,在敌机大炮的轰炸下,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拍摄了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的摄影师杨旭忠同志在拍摄三八线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夺去了生命,我们要向英雄学习!”
“向英雄学习!向英雄学习!”全场同志群情激昂……
汪洋看看所有职工坚定的说:“为此,我和田方同志与所有参加拍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的同志们,决心把获得的苏联斯大林一等奖金全部捐献出去,为志愿军买两架飞机,他们分别是‘鲁迅号’和‘人民电影号’,参加抗美援朝的伟大战斗!”
群情激昂,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有职工个个热泪盈眶,为北影,为北影人这种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所感动!
汪洋接着大声说:“正如我们摄影师徐肖冰同志所说,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不仅是在战场上的文艺工作者,不仅是战斗中的鼓动者,我们也是随时准备和敌人做生死搏斗的顽强战士!”
清晨,和平鸽在天空中翱翔……
汪洋和所有厂的领导及职工欢送赴朝慰问团的同志们。汪洋走到车队前,于蓝、李百万两位队长迎面走过来。
汪洋对他们说:“这次北影演员科让你们俩带队赴朝鲜深入生活,慰问志愿军,放映电影,这任务既光荣也很艰巨! ”
汪洋看看李百万:“李百万同志,你是《吕梁英雄》中的柱子和《白毛女》中的大春扮演者,你演得好,在全国百姓心中几乎家喻户晓了。于蓝在《翠岗红旗》等影片中也有非常好的表现。这次派你们去朝鲜,正是体现了这个分量。我们就是要派出最好的演员去慰问我们最可爱的人!但是,我一定要给你们下一个死任务,于蓝,你们听好了,一个同志也不能死,全都要给我活着带回来!”
于蓝看看李百万,又睁大一双眼睛看着汪洋……
汪洋慢慢的说:“既然是战争,就难免牺牲,我们谁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我相信你们会全力以赴去做的!”
他再次和于蓝、李百万握手并大声的说:“带着光荣的使命,带着对党,对国家,对家庭火热的爱,出发吧!”
车队在全场职工热烈的欢送中开出了厂门,奔赴了朝鲜战场。
几个月后,这只赴朝队伍果然不负众望,全员胜利凯旋。于蓝后来万分感慨的说:“有过实践经验的汪洋厂长,反反复复对她讲躲避飞机,寻找安全地带的要领,她熟记于心,在战火中确实给了他们很大的指导!”
北池子甲1号,华北军区文工团大院里,晨练的哨声还没响起。三岁的珊珊就跑到对门找干爸爸葛振邦,她一脸神秘的对这位可敬可亲的干爸爸小声说:“我妈说的,我妈的妈快来了!”
葛振邦看着一脸天真的孩子,哈哈大笑起来,一把抱起珊珊,向楼道对面汪洋林韦的家走去。
一进门,看到林韦正给老四熊熊换尿布。可能是牛奶吃的好,这老四白白胖胖的一付憨像,很像可爱的小熊,所以,大家都亲昵的叫他熊熊。他如今已经有五六个月了,长得格外壮实。
林韦见葛振邦抱着珊珊进来忙说:“我正忙着奶孩子,她又跑出去了,没给你添乱吧?”
葛振邦笑呵呵的说:“没有没有,她告诉我……” 学着珊珊奶声奶气的说:“我妈说的,我妈的妈快来了!” 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
林韦接过珊珊笑着说:“是啊,前段时间登报寻人,还真有了回信!我妈和我妹妹都在兰州,我爸在西安,我14岁离开了他们,如今能联系上可真没想到!一晃15年了,我如今也是4个孩子的妈妈了!”
看熊熊吃饱喝足睡得正香。林韦放心的接着说:“我妹妹过段时间要调到东北去,那时把我妈送到北京来。”她看看葛振邦:“我也安排好了,老大妮妮和你们本立、已利都去八一小学,反正住校不用我太操心。虽说她岁数小点儿,才6岁,但是也和你们已利一样大。文工团很多孩子全在那里,条件在全国是最好的,该知足了!”
转脸看着老三老四:“珊珊熊熊也有福气,汪洋他们北影厂成立了托儿所,我也联系好让他们住全托,每周接一次。只有老二毛毛身体不好,我妈来了,就全托她照料调养他了。”
因为是从1939年在晋察冀抗敌剧社一起走过来的老战友,两个人之间完全用不着客气。林韦说着点着葛振邦:“这次抗美援朝慰问团,我可是报名了,你千万别和我争!”
葛振邦笑了:“我也报名了!话剧团咱两个正副队长不可能一下都去。这次还是我先去,你一个女同志又刚生完孩子!”
要强的林韦马上说:“不行,这次我非去不可!听汪洋说,北影厂于蓝她们去朝鲜都快回来了,我再不去,仗都打完了!”
林韦是在1952年5月,葛振邦赴朝归国后才如愿以偿赴朝鲜战场的。7月她被正式任命为67军200师598团的团政治部副主任,那年她正好28岁。
任命书
林韦1923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56号一个没落的小资产阶级的家庭。父亲是个教员,曾于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她幼小的记忆中,家中曾经是地下工作者常常集中的地方,因此,很小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当她上小学四年级时,赶上“九一八”事变,亲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初步知道了做亡国奴的痛苦,增长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
由于家庭逐渐衰败,以至到靠母亲给人缝补度日。最后把家中唯一一套房子变卖,迫于生计,全家搬迁到山西太原。在地下党周仲英同志的帮助下,于1937年1月参加了山西太原军政训练委员会创办的女兵十一连。那年她才14岁。
卢沟桥事变后,她坚决要求上前线。参加了女兵连“打野外”回来后,马上全副武装在操场上奔跑七圈下来,全连仅剩30名女队员,组成抗日“决死队”四队,林韦成为年龄最小的一个,仅有15岁。
为了找到真正的共产党,利用慰问115师平型关战役负伤八路军伤员的机会,和几个战友一起跑到八路军115师,她成为徐海东同志344旅的文化教员。38年徐海东同志因伤去延安休养,带115师一部分干部去延安,林韦同行到了延安。先在艾思奇负责的文协俱乐部任主任,1938年底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到抗大二分校学习并选为优秀的学员。分配到抗大二分校文工团,结识了副团长汪洋。
1938年陪同卡尔逊的五个人 汪洋、林杉、金肇野、刘白羽、欧阳山尊
之后,因工作需要一起调到晋察冀抗敌剧社,汪洋任副社长,林韦任演员。先后在多部话剧、独幕剧、多幕剧及歌剧中担任角色逐渐成熟。参加了多次扫荡与反扫荡,在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于1942年在聂荣臻司令员的亲切关怀下,特批准她和汪洋结婚。
汪洋林韦结婚1942年
解放战争中,她直接参加华北二纵队的南线战役,在前线做宣传鼓动工作。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与战友们一起创作演出多部话剧。《丰收》《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突击》《我们的乡村》《两年间》《子弟兵与老百姓》《铁牛与黑妞》(溪涧与洪流) 《齐会之战》《挑渠放水》《戎冠秀》及独幕话剧《方式方法》《人去楼空》等,并演出了《李秀成之死》《雷雨》《钟表匠和医生》《俄罗斯人》等中外名著。
解放前夕,抗敌剧社改编为华北军区文工团后,林韦担任戏剧队副队长。
汪洋与林韦在1949年文代会
汪洋任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布置的副总指挥
汪洋去苏联前的全家合影
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政委林韦
林韦5月份入朝,汪洋曾特意为她送行。
在残酷卓绝的朝鲜战场,她果然不负众望,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敌机疯狂轰炸,身为政治部副主任的她,凭多年战斗经验,有条不紊的指挥车辆隐蔽疏散及抢救伤员,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
作为年轻的政治部副主任,她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用相机记录下在朝鲜战场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了那些最可爱的人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图像) :
这一幕幕场景,林韦不仅是亲历者,她用相机留下了英雄的形象,歌颂了,鼓舞了广大战士。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林韦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党的优秀文艺战士,使她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归国之前,很多战友为她送上祝福和希望:
1952年的冬天,前门火车站人山人海,最多的就是志愿军。有出发上前线的,有载誉归国的。高音喇叭里播放着《王大妈要和平》的宣传歌曲,为来往的过客宣示着中国人民要和平的愿望。汪洋一手拉着大儿子毛毛,一手拉着女儿珊珊,在如海的军人中穿行,寻找着归国的林韦。
还是林韦一眼就看见了两个孩子,和她日日惦念的汪洋。从九死一生的战场归来的她何等激动,一下抱住女儿珊珊,拉住毛毛,眼睛湿润了……
汪洋看着一身戎装,梳着两根辫子的爱妻,尽管风尘仆仆,但他仍不禁为她骄傲,更对她尊敬。这个原来在他眼中的小鬼,如今已成熟了。战火中两人一路走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洗礼,那如烟的往事,似乎像电影一样,一幕幕从心头闪过……
华北军区文工团的摄影师特意跑了过来,为他们这一家,四口拍了张难得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片上头戴棉军帽,身穿棉军装,正笑着搂着爱女珊珊;而老二毛毛则幸福得意的靠在爸爸的腿上,被爸爸慈爱的揽在怀中,一家四口笑得那样幸福灿烂。
火车站接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林韦
让林韦高兴的是,原来有软骨病的大儿子毛毛,在姥姥的精心关怀下,身体有了明显好转,个头长高了,人也精神了。
朝鲜战场上的艰苦卓绝,志愿军的节节胜利,最终逼使美帝国主义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鼓舞了新中国的人民,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汪洋和林韦这对从延安走出来的红色文艺战士,几十年来,在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奋斗在文艺战线,为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鞠弓尽瘁贡献一生!
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政委林韦
退休后的林韦
退休后的林韦
肝癌晚期送走汪洋后的林韦同作者
作者在晋察冀博物馆意外看到林韦的剧照
我们一家三口和父母
我们一家三口和父母
林珊
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