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年丨马雅:我在北海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马雅 新三届 2021-04-24


原题

我在北海幼儿园
学到了什么




作者:马雅



         
四岁的时候,我进了京,上了北海幼儿园。当时,于若林院长刚从苏联学习回来,据说要把它办成北京最好的幼儿园。
        
可送我去幼儿园那天,爸爸妈妈专门为我预备的被服全给退回来了,因为那会儿还在实行供给制。于是,我想乘机跟着被服一起回家。爸爸知道我是舍不得让他们走,就带我第一次逛了北海公园。我们远远地望着白塔,还有五龙亭。那天天气冷,风挺大,没长叶子的柳条在北海岸边飘着。爸爸牵着我的手,他的个儿很高。
        
我刚从沈阳来,有口音,管“东北人”叫“东北银”,受到孩子们的取笑,一开始很不合群。但毕竟年纪小,适应快,不久就能凑合着扎堆了。
        
日后,当我自己也成了正经八百的北京人,对外地人和外地口音,从心理上,跟当年幼儿园小朋友对我一模儿一样。再往后,我到了美国,而正经八百的美国人,他们怎么看我,心里怎么想我,多半也一样。人同此情,心同此理。
        
从“银”到“人”,那只是个开头,好戏还在后头呢。
        
那时候刚解放不久,好多革命年代的老传统还都保留着,比如“共产”。我们周末从家里带来的糖果糕点,都得交公,然后大家再平分。而这“共产”有个尾巴,每人还可以留下一丁点儿,放在各自的抽屉里。
        
幼儿园的伙食,好是好,可强调营养,不许吃零食,所以,孩子们都盼着有零食吃。加上想家,所以,这点私房的“好吃的”,每个小孩儿都挺惦记的。(私有观念的起源?)
         
有一次,我从家里带回那年头不多见的巧克力,交公之后就剩下两块了,很当回事儿地放进自己的小抽屉。没想到第二天,一块也没有了!急得我马上报告阿姨。
          
奇怪的是,阿姨并不像我那样着急,只是说:查查吧,然后就没事了。我有点不明白。
          
因为我是“外地银”,又是新来的,所以才受欺负(即今天所谓的“霸凌”),是不是?我不服气。可告归告,丢归丢,一切照旧。阿姨倒是怎么了?是那点“好吃的”不稀罕?是她们忙不过来?还是她们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管不起呢?总之,我想不通,也觉着委屈。

爸爸妈妈和上幼儿园的我        

我从关外来,大概人比较憨,不像班里别的小朋友,在这京城最好的幼儿园里已经待了两三年,都皮实了。当时我四岁,第一次面对失窃,特觉得不对,特觉得应当举报,也特觉得阿姨应当管。所以,我继续“告”,可啥用也没有。实际上,这世上不对的事儿挺多,告也告不过来,就算告了,也不见得能讨回公道。可那时我还小,不懂得。
       
 其实,我并不特别英勇,多次“上访”无果后,我也蔫了。可賊们一定知道我是个“刺儿头”。于是,某夜,我已入睡,显然值班的阿姨也不在近旁,我突然觉得腿上生疼,猛一激灵,还没完全醒过来,那模糊的小人影儿就没了。我揉揉眼,这不是做梦吧?
        
过了几夜,又有人从邻床跳过来,踩我的腿,冲我的脸上吐吐沫,还低声吓唬我:看你还敢告阿姨!我看你还敢告!!!这次,我比上次警觉了,从声音能“认”出这是班上的玲玲。只见玲玲又轻轻跃过几张小床,跳回自己的位置。她可真有本事,把我惊醒了,弄疼了,又不至于疼到哭叫让阿姨进来,却把“不许乱说乱动!”这层意思传达到。看来,玲玲干这行儿还蛮有经验。看来,别的小孩也都装着“没啥事儿”。
        
玲玲个儿小,长得不好,是班上“女王”雯雯的狗腿子,雯雯才是真正称王称霸的。雯雯的长相比玲玲还差,又黑又黄,可特争强而会算计。女孩们都得让着她,讨好她……我初来咋到,不懂规矩,居然敢“告”,这不是反了!所以受到镇压。后来,在群里“混”久了,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吃的”,都得献给女王,狗腿子们分剩下的,这是潜规则。而玲玲是头牌狗腿子,当然能捞得多些。
         
说来让人不信,我还是在北海幼儿园,就听说过“称王”这个词儿,虽然好久都没弄清楚它到底是咋回事。等上了学,读了历史,才明白“称王”就是在万民之上,想干嘛就干嘛。
        
至于当初,雯雯这“王”是怎么“称”的,倒有点让人犯琢磨。多半因她在班里的“资格老”,又总想骑别人头上。可这么小,没人教啊。难道是因生得丑,得变着法出头?
       
事后回想,雯雯每说到“称王”时,眉飞色舞,心花儿怒放的。明明她是北京人,可那发音听上去却是“逞王”,这倒把人弄糊涂了。不料那口音给露了馅,原来是有成人在辅导。雯雯心眼儿够数,于是被言传身教,人之初,便得了这“帝王术”。
        
 其实,每班都有王,而各自有男王和女王。当时,我们班里的安德烈,是李富春的外孙,长得像个外国人;还有小女,是瞿秋白的外孙女,白白净净的,在女孩里最好看。可他们都不张狂。甚至在别的班,于院长的女儿运运,有那么大的背景,上了“我们热爱和平”的宣传画,全国人民都看她抱和平鸽,也没听说过称什么王。
         
倒是天朗,她爸爸是主席的俄文翻译,比较招摇。有一次她过生日,女孩们都被招来为她开party。天朗被献上苏联的洋娃娃和一大堆礼物,我们也都跟着吃上了苏联糖。不但如此,我们还被组织起来穿针引线,把各色漂亮的珠子串起来,用当场现做的手工,为她祝贺。(这是帝俄时代贵族的遗风,还是模仿当年苏联权贵的摆谱,有待考证)。
         
嗨,除了这些小孩儿黑社会里的ABC,还是说说我在北海幼儿园里上的正规课。要不然,也对不起我的老师和阿姨。
        
记得我们上课听过“彼得和狼”的交响童话,这是于院长从苏联带回来的。说起“交响”,它也真够“交响”的:里面有各种喇叭、琴和号,还有俄语的朗诵,很热闹。播放时,老师常常停下来,告我们这是凶恶的大灰狼,那是机智勇敢的彼得。然后,她又重新播放,问我们自己能不能听出来。小朋友们纷纷举起手,争着回答,老师挺满意。
        
上图画课时,老师拿出一只美丽的白瓷瓶,挨着瓶口,松石绿的底儿上镶嵌着红色的菱形花纹。她指着图案让大家仔细瞧,说这叫“对称”,我给记住了。她还让我们用各色蜡笔随便试,看能变成啥别的色儿。我用蓝和黄配出了绿,用黑和红配出了紫,而到现在也还是那水平。
      
 有次,院长和老师把我们都叫到一起,排成一排,然后挨个提问。轮到我,忘记问的是什么了,可我用了“因为……所以”这个词组,引起她们的注意。她们说我有“逻辑”,并问我是不是家里大人教的,我说是听大人讲话时学来的。她们在小本本上记下来。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青,高额头,长得挺顺眼,人也讲礼貌,我喜欢跟她一起玩。听妈妈说,小青的妈妈和她在延安时是闺蜜。当时她丈夫在前方牺牲了,我妈妈一直陪着她,所以两人关系好。怪不得,小青家来幼儿园接她,有时也会捎上我。可惜,小青家调到山西去了,我没了朋友。
         
睡时,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云彩老半天才从窗户框的这边移到那边……五岁的时候,一天多长啊!班上有个男孩叫志亮,教我吃窗台上的秋海棠,叶子和花瓣都酸酸的,挺好玩。
        
由于孤单,我跟妈妈说起班上有人“称王”,说起我不想回幼儿园。妈妈听了,一开始没作声,过会儿才跟我说:等你上了小学,就有新环境了。她还说起她小时候,学校里也有这情况。我听了,倒松了一口气,原来妈妈也受过气!而妈妈提到的那个同学,后来竟成了我家的常客,我们都管她叫“吴姨”。成年以后,在电视上看“动物世界”,发现了动物间的“pecking order”,有时候也会重新组合。
        
幸亏妈妈提到上小学,好像是一道光,让我看到了隧道的尽头。因为有盼头,我的心气见长。再后来,听说了“五月花号”,我想谁也没我更明白!走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没压迫,没等级,主要是没有“王”,一切都能从头开始,该有多好啊!
        
说实话,幼儿园的日子也不总是苦兮兮的。比如,我妈妈从《人民画报》上剪了一张照片,这是北海幼儿园接待日本友人时拍的。我竟然是镜头的中心,坐在贵宾的膝头。而如此殊荣,我本人完全没了印象。可确有照片为证。

大山郁夫教授参观北京北海幼儿园时与孩子们合影,刊登在《人民画报》上

当然,到七岁时,我们都离开了幼儿园,雯雯上了当年北京最好的小学,我上了机关的子弟小学。因为同住一个大院,某天在院里撞见了。也算是老相识,彼此打了招呼,然后就开始过招:你语文、算数都得几分?你音乐、体育怎么样?班主任和校长喜不喜欢你,等等,等等。
       
也许因为已不再在同一个“场”里,雯雯从前的“功”发不出来了。最后,她有点悻悻地:马雅,你好像变了。我笑了笑,没吱声。
        
但是,我也高兴得有点太早。其实,我早就被罩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下,只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虽然这跟北海幼儿园没有任何的关系。

马雅专列

马雅:我的小学老师赵谦光
教导主任说我不像干部子弟
云中之鹤,革命时代的另类少年
马雅:郭路生和他的朋友们
父亲马洪,他帮助推开一扇门
母亲站在高处,向着未来招手
马雅:妈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马雅:记李力群阿姨二三事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童年岁月

陶洛诵:儿时的京城记忆
黄培:清华白楼的童年记忆
黄培:祖国像个大花园,
花园就在清华幼儿园
鲍风:幼儿园里的爱,
以及对书本的信仰危机
尚言:我们呼啸而过,万物遭殃
田力:“马背上的摇篮”,
我的母校育才学校
任力:贺兰山下的幼儿园生活
刘海鸥:梦一般的记忆碎片,
在幼儿园排排坐吃果果
丁莉莉:天津浦口道23号,
省长开车带我们兜风
 孙开明:儿时北京,
全家八口一天菜金一毛钱
郭爱平: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野夫:童年的恐惧与仇恨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