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点丨徐世平:多生娃娃多发钱,我也支持梁建章

徐世平 新三届 2021-05-16

  作者简历


       徐世平,1959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职上海新民晚报社18年。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任东方网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兼网宣办副主任。退休前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现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原题

朋友帮帮忙,

我也支持梁建章!




作者:徐世平



今朝,梁建章名气大。

朋友圈里,乱哄哄一地鸡毛,统统以开坏梁建章为乐。

我晓得梁建章,是因为携程。一帮子人,靠上网卖机票订酒店,搞大了,上市了。后来,我也听讲,梁建章私下头,还有一门副业,专门研究人口问题,不晓得的人,以为伊就是搞人口的(勿要瞎理解),跟马寅初是一门宗亲的。


现在,梁先生好像越来越欢喜副业了。想想也是的,比较牛的人,一般都不愿意谈主业。比如,围棋大师聂卫平,自称桥牌特别结棍。识相的人,吹捧的辰光,恭敬“围棋大师”,老聂不屑一顾,如果尊称“桥牌高手”,这种味道,比吃生鱼片、大闸蟹还要适意。


梁先生上热搜,因为人口问题。他讲了一句话,网上炸开了。他建议鼓励生育,多生一个,国家奖励100万。口气蛮大的。不过,网民是当笑话看的,纷纷朝伊扔砖头。有欢喜搞事体的人,还发起了投票,选项是“钞票啥人出”?结果,大家晓得伐?答案是“梁建章出”!哈哈,不太厚道的人,还是有的,吃瓜群体负责吃瓜就好了,添啥乱?再讲了,搞人口,梁先生就是一门副业,他的主业也拿不出介多钞票的。


我不晓得,梁先生这句话的语境是什么?估计么,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了,中国的生育率正在下降。既然是专家,当然要发发声音,刷刷存在感。有啥讲啥,老百姓搞不清人口学。这个学问,还有点深奥的。他们认定,梁先生就是哗众取宠、不怀好意,给国家出难题。


后来,我去寻梁先生的详细观点。总算有点搞明白了。他的意思,并不是要让国家真金白银拿出现钞出来奖励生育者。他的建议,国家应该拿出GDP的10%,花10万亿财政支出,用各种方式奖励每年多生的1000万孩子。摊到一个孩子身上,就”计算“出每个小孩需要给予100万元的奖励。他说了,”这种奖励可以是现金、所得税和社保减免、房价补贴等多种形式“,他认为,这个办法有合理性、公平性和可行性。


梁先生忧国忧民,是有道理的,属于脑子清爽。我们这一代人,在“计划生育”的氛围和基本国策中长大的。“光荣妈妈”的时代,听说过,没见过。等我们懂点事,社会大众对中国人口的概念,已经非常顽固了,反正一句话:“中国人口太多了”。”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句口号,深入人心。“少比多好”,这是基本的思维定式。


因此,时至今日,人们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始终是麻木不仁的。拿上海来说,这次人口普查,有两个数字让人吃惊。第一个数字,0到14岁的年龄层,上海是9.8%,全国倒数第一。另外,65岁以上群体,上海是16.28%,排在前几位。这就是说,上海的小朋友越变越少,老头老太则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老年化社会啊。


如果说,中国正在出现老龄化社会,那么,上海就是“社会深度老龄化”。我看到联合国的一个老龄化标准,如果65岁的人群达到当地总人口的7%,那么,这个地方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看看上海的数字,16.28%,超过一倍还要多。中国发展基金会曾经有个预测,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由老龄化社会迈进老龄社会。看看,上海结棍,提前实现了。是不是有点吓势势?


老龄社会,究竟有啥问题?专家讲过的。第一、青壮年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缺乏,人口红利完全消失;同时,也导致这个群体的消费爆减,影响整个社会消费总量下降。第二、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大,导致社会养老金出现亏空,并有可能加重医疗负担,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医疗系统崩溃。有人说,中国可能会出现“高龄少子”现象,这是典型的“强国大患”啊。


老龄化社会,无非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生育度下降,二是人的寿命延长。老龄化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之一。各国应对老龄化,都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多生孩子。各国政府都有物质奖励,从现金到各种免除的费用,形式五花八门。


中国要解决问题,当然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推动。光光是“放开二胎“,那是没啥用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生不起“的问题。因此,梁先生建议多生孩子”奖励百万“,还真是说到根子上了。


至于骂梁先生的人,或许不太理解老龄化社会的巨大危险性,当然也不会理解梁先生的苦心。中国社会总是发展不平衡的,认识有差异,也不能苛责。我只是希望,上海人的脑子拎拎清,不要跟在后头瞎起哄。上海的老龄化,我们很快会有切肤之痛的。


总之,我想说,我也支持梁建章。

不过,我就是附议一下,朋友们帮帮忙,不要踢人。



专家论道

蔡昉:警惕老龄化的灰犀牛,
尽快实现家庭自主生育
宁向东:警惕“超老龄社会的来临”
蔡昉:从中等收入陷阱到门槛效应

原载微信公号重读历史,本号获许可分享

插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老编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徐世平专列
1980,一场政治变革徐徐拉开大幕
1981,年轻人渴念人生第一个战斗
1982,“四化”年轻干部登台亮相
1983,人民公社终于摘下牌子了
奥威尔预言的1984,
中国正发生深刻变化
徐世平:1985,计划经济的票证,
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有人缘有口碑的上海市长突然走了

徐世平:人民大学红一楼205室
徐世平:经历学潮

徐世平:三十年如烟旧事

徐世平:胡舒立其人其事
徐世平:"污名化"谢一宁不能接受
中国第一个"洋教练"是我请来的

徐世平:江湖渐远,江湖道义犹在
徐世平:新媒体老总的一天

后浪怼前浪,怼的是说话方式
不惹事不怕事,中国才会平安无事
即使拿美国说事儿,也应该实事求是

不论左派右派,都无权裹挟大众
报告老佛爷,洋人又快不行了
影子般的美国,超骨感的存在
网络之大,已容不下理性空间?
陈独秀晚年:拒受蒋介石5000大洋
徐世平:万历皇帝何以宽待言路?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